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贤     
《求知》2017,(11)
<正>贤者任人,故年老而不衰,智尽而不乱。故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列子·说符》【释义】贤明的人善于任用他人,所以自己虽然年老,但治事的能力并不衰退,智力虽已耗尽,但心神并不迷乱。因此,治理国家难在能否知人善任,而不在于自己多么贤能。【作者简介】列子,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之后庄子之前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  相似文献   

2.
用人     
《求知》2017,(11)
<正>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列子·天瑞》【释义】天地没有万能的功效,圣人没有万能的本领,事物没有万能的用途。【作者简介】列子(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本名列御寇,周朝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他的思想对后世哲学、文学、科技、养生、乐曲、宗教影响非常深远。著有《列子》,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  相似文献   

3.
用人     
《求知》2017,(11)
<正>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列子·天瑞》【释义】天地没有万能的功效,圣人没有万能的本领,事物没有万能的用途。【作者简介】列子(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本名列御寇,周朝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他的思想对后世哲学、文学、科技、养生、乐曲、宗教影响非常深远。著有《列子》,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  相似文献   

4.
对立统一     
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子》【释义】有和无相互生成,难和易相互促成,长和短相互显现,高和下相互依靠,音与声相互谐和,前和后相互接随。【作者简介】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著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写作背景】《道德经》分为上下两册,共81章,前37章为上篇道经,第38章以后属下篇德经,全文共计五千字左右。核心思想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  相似文献   

5.
国学赏析     
《侨园》2020,(8)
正【老子·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相似文献   

6.
国学赏析     
《侨园》2020,(4)
正【老子·第二十二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1]。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相似文献   

7.
知足     
正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春秋)老子《道德经》第46章【释义】老子说:"罪过没有比行私纵欲更为严重的,祸患没有比贪得无厌更为严重的,灾难没有比贪欲必得更为惨痛的。所以说懂得知足知止而心无贪求,才能经常适可而满足。"  相似文献   

8.
国学赏析     
《侨园》2013,(7):52-52
<正>【原文】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选自】《论语·学而》【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评析】这段话是孔子对自己学生所传授的为人处世之道。有的解释者说,这是孔子安贫乐道、不求各位的思想。这种解释可能不妥。这不符合孔子一贯的主张。在孔子的观念中,"学而优则仕",是一种积极入世的态度。这里的潜台词是:在了解别人的过程中,也使别人了解自己。  相似文献   

9.
整体观念     
《求知》2018,(11)
正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释义】天地万物虽形态各异,但本源上相同,宇宙万物与我混然同为一体。【作者简介】庄子,战国时期思想家、哲学家。【写作背景】《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以后,便尊之为《南华经》,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的研究价值。《齐物论》以"丧我"发端来说明万物不齐是由于"我"的偏执所至,只有达到"忘我",才能实现万物的"齐"。  相似文献   

10.
国学赏析     
《侨园》2020,(2):52-52
【老子·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翻译】缤纷的色彩使人眼睛昏花,变幻的音响使人耳朵发聋,丰腴的美食使人口味败坏,驰骋打猎令人心意狂荡,珍奇财宝令人行为不轨。所以圣人掌管万民,是给他们内在的充实,不是给他们外在的愉悦。据此而取舍。  相似文献   

11.
自知     
《求知》2017,(10)
<正>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老子《道德经》第72章【释义】当人民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可怕的祸乱就要到来了。不要逼迫人民不得安居,不要阻塞人民谋生的道路。只有不压迫人民,人民才不厌恶统治者。因此,有道的圣人有自知之明而不自我表现;珍惜自己的名誉而不自以为比别人高贵。  相似文献   

12.
《民主》2017,(5)
<正>【提案背景】随着我国电商和快递行业的发展,快递包装循环再利用的呼声也与日俱增。在节能减排、低碳环保、建设"生态型城市"的大背景下,在我国的一些大中城市构建网购包装回收利用体系显得尤为迫切。【具体建议】1.出台行业规范,统一网购行业货物包装。生活中其他商品包装循环利用比较难,但对于快递业来说,快递企业是包装使用大  相似文献   

13.
一笔点睛     
《民主》2017,(4)
<正>食品药品安全案件“三难”亟待解决【提案背景】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是关注度最大、最重要的一个民生问题。从全国各地查处食品药品案件来看,存在查处难、鉴定难、认定难,这“三难”直接影响案件的依法处理和追责,应当高度重视并亟待解决。【具体建议】1.加大普法宣传,发挥群防群治作用。充分利用新媒体,广泛宣传各类食品药品造假案例和安全隐患等问题,促使消费者自觉抵制假冒伪劣食品、药品,  相似文献   

14.
国学赏析     
《侨园》2017,(4)
正【选自】《论语·述而篇》【原文】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译文】孔子说:"有这样一种人,可能他什么都不懂却在那里凭空创造,我却没有这样做过。多听,选择其中好的来学习;多看,然后记在心里,这是次一等的智慧。"【评析】本章里,孔子提出对自己所不知的东西,应该多闻、多见,努力学习,反对那种本来什么都不懂,却在那里  相似文献   

15.
自知     
《求知》2017,(10)
<正>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老子《道德经》第72章【释义】当人民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可怕的祸乱就要到来了。不要逼迫人民不得安居,不要阻塞人民谋生的道路。只有不压迫人民,人民才不厌恶统治者。因此,有道的圣人有自知之明而不自我表现;珍惜自己的名誉而不自以为比别人高贵。  相似文献   

16.
国学赏析     
《侨园》2017,(3)
正【选自】《论语·述而篇》【原文】子以四教:文(1)、行(2)、忠(3)、信(4)。【注释】(1)文:文献、古籍等。(2)行:指德行,也指社会宴践方面内容。(3)忠:尽己之谓忠,对人尽心竭力的意思。(4)信;以实之谓信,诚实的意思。【译文】孔子以文、行、忠、信四项内容教授学生。【评析】本章主要讲孔子教学的内容。当然,这仅是他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并不包括全部内容。孔子注重历代古籍、文献资料的学习,但仅有书本知识还不够,还要重视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7.
国学赏析     
《侨园》2018,(6)
正【选自】《论语·泰伯篇》【原文】舜有臣五人(1)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2)。"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3),于斯(4)为盛,有妇人焉(5),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6),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注释】(1)舜有臣五人:传说是禹、稷、契、皋陶、伯益等人。契:音xiè;陶:音yáo。  相似文献   

18.
国学赏析     
《侨园》2014,(11):44-44
【选自】《论语·里仁》【原文】子日:"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译文】孔子说:"不怕没有官位,就怕自己没有学到赖以站得住脚的东西。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成为有真才实学值得为人们知道的人。"【评析】这是孔子对自己和自己的学生经常谈论的问题,是他立身处世的基本态度。孔子并非不想成名成家,并非不想身居要职,而是希望他的学生必须首先立足于自身的学问、修养、才能的培养,具备足以胜任官职的各方面素质。这种思路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19.
国学赏析     
《侨园》2017,(7)
正【选自】《论语·述而篇》【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文】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相似文献   

20.
国学赏析     
《侨园》2016,(1)
正【选自】《论语·雍也篇》【原文】子日:"孟之反(1)不伐(2),奔(3)而殿(4),将入门,策其马,日:非敢后也,马不进也。"【注释】(1)孟之反:名侧,鲁国大夫。(2)伐:夸耀。(3)奔:败走。(4)殿:殿后,在全军最后作掩护。【译文】孔子说:"孟之反不喜欢夸耀自己。败退的时候,他留在最后掩护全军。快进城门的时候,他鞭打着自己的马说,‘不是我敢于殿后,是马跑得不快。'"【评析】公元前484年,鲁国与齐国打仗。鲁国右翼军败退的时候,孟之反在最后掩护败退的鲁军。对此,孔子给予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