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梅东伟 《学理论》2010,(4):143-146
木兰形象存在于三种话语系统中:文学作品、方志碑刻和民间传说。这是一个亦入亦神的形象。口传形态的木兰形象,生动活泼,富于生气,带有浓厚的民间气息;而文学作品、方志碑刻中的木兰则成了封建意识形态的符号。同时木兰在民间话语中还被塑造成了“神”,入神共体的木兰形象的形成和存在是文化流变和文化空间的分割造成的,也有中国文化自身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2.
叶小沫  叶永和 《民主》2009,(12):44-46
在爸爸叶至善留下的1986年的剪报里,有爷爷叶圣陶写的一篇散文《诗话》,后面附着爸爸写的一段文字,他写到: 记得1946年,在马叙伦先生等上海人民代表在下关车站被特务打伤之后.在李公朴、闻一多两位先生在昆明被特务暗杀之后.父亲写过一首诗。这是一首咬牙切齿的诗.父亲没有留下底稿,我各处找.找了几年也没找到。昨天商金林同志来看我,给我捎来了父亲的一篇散文,题目叫《诗话》,这首咬牙切齿的诗.原来在这篇散文中……  相似文献   

3.
我跟赵朴老第一次见面、也是唯一一次单独见面是在1978年8月。当时十一届三中全会还没有召开。我还在石家庄工作,回家看父亲。有一天,父亲要我去刻一个图章,并让我顺便到赵朴老家里  相似文献   

4.
云杉 《瞭望》2006,(49)
不久前,新华出版社为了编写《家风》一书,分别找到了我和我的二哥乌可力,让我们回忆和父亲的亲情往事。有意思的是,我和我这位二哥年纪相差差不多20岁,成长的时代也完全不同,二哥是在战争年代,而我是在和平建设年代出生和长大的,但是我们对父亲的回忆有那么一点相同的意思,就是在很关键的时期,父亲有些忽略我们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我对故乡特别眷念。有时,我觉得故乡离我很远很远,因为它让我向往已久却至今无法亲近;有时,我觉得故乡离我很近很近,因为她仿佛时时在我心中,在我眼前。我的故乡在台湾彰化。1906年8月,我的父亲就生在那儿。十几年后的1922年,父亲小学毕业来到大陆求学,为了纪念登上驶向祖国大陆航船的难忘时刻,他给自己取名“登舟”。读完中学,父亲立志学医,后因经济所迫,肄业于  相似文献   

6.
<正>采访前联系郭炳权,电话中他反复说,我没啥可写的,去年中风康复以来行动仍是不便,一年多都没怎么出门。记者来到上海市宝山区同济路西朱新村郭炳权的家中,他紧握记者的手,有些颤抖,沧桑而黝黑的脸上泛着红光,他说,没想到你能大老远跑到我家来采访,让我感觉自己对社会还有点用。感谢你让我重温这些书信,让我想起了当年父亲指引我成长的点点滴滴。36年里父亲来信242封2001年时,郭炳权把珍藏多  相似文献   

7.
我父亲原是武汉灯泡厂的一个炊事员,身材矮小,为人朴实谦和,言语不多.直到他晚年我们才知道,他曾当过兵打过日本鬼子,真让我们吃惊不小. 我父亲周伟(又名周国华),曾是黄埔军校五期生.1937年抗战爆发后,父亲积极投身抗战,曾率部在豫西一带与日寇作战.  相似文献   

8.
父亲的赠言     
<正>我的家珍是8个字:“淡泊名利,执著人生。”那还是1968年的2月,已经在部队当上班长的我,因心血来潮而“创作”的人生第一篇稿子——小诗《紧跟领袖毛主席》,见报了。兴高采烈的我,立即给父亲写了一封“报喜信”。可万万没想到的是,我父亲根本就没回这封信。到了年底,休探亲假。从小就受到严格“管教”的我,这一路走心里就一路嘀咕:“是不是我翘尾巴了,犯‘家规’了?  相似文献   

9.
孔力 《侨园》2012,(2):24-25
出生铁路职工之家1929年7月14日,柯岩出生在郑州一个铁路职工之家.后随父亲工作调动,柯岩全家搬到了离北京二十多公里的长辛店.当时,京汉铁路北段的修车厂设在这里.柯岩在郑州和长辛店度过了她的童年岁月,那是一段让柯岩铭记于心的时光.据柯岩生前回忆,她童年很寂寞,父母整天为衣食奔波,哥哥和姐姐为拿奖学金拼命读书.没人陪她玩,于是她就常常一个人跑出去,难免被大孩子欺侮、挨打.母亲知道后,心疼她,不再让她出门,就给她讲木兰从军、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等故事,引人人胜的故事情节让柯岩如痴如醉.  相似文献   

10.
《侨园》2016,(9)
正父亲过世快10年了。可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却常常浮现在我的梦里,留存在我的心里。在我小时候,家里很穷,窗户上没窗户纸,炕上没炕席,也没有被褥,只有一块小毡头;说到吃,那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无奈,我只好跟着母亲去讨饭。家里只留着长我6岁的姐姐看家,父亲常年给地主扛活做长工,所挣的粮食远远不够全家人的口粮。不得已,在我8岁那年,父亲又让我给屯子里的庄户人家放牛牧驴,  相似文献   

11.
初次试探父亲 1948年11月12日,辽沈战役结束.3日,蒋介石来电,要我父亲到南京开会,说是最高级的军事会议.那天,李世杰参谋长、张濯清总参议等等,都来劝他不要亲自去,让李参谋长代替去.怕蒋父亲扣在南京,不让回来了.  相似文献   

12.
晏建怀 《侨园》2013,(10):49-49
<正>"苏门四学士"中最著名当数黄庭坚和秦少游,黄庭坚以诗见长,而秦少游则以词著称。秦少游生于江苏高邮,父亲秦元化师从"宋初三先生"之一的胡媛,习经多年,家学深厚。不过,秦少游没学其父亲,在儒学典籍中埋头苦读,皓首穷经。他喜欢诗,更喜欢词,晏珠、欧阳修、苏东坡,都是他的偶像。这些偶像中,秦少游最崇拜苏东坡,他曾在诗中表露心迹:"我独不愿万户侯,惟愿一识苏徐州。"(苏东坡曾任徐州知州)为结交苏东坡,他煞费苦心。熙宁七年(1074年),25岁的秦少游得知苏东坡将经过扬州,并游览大明寺,特地从高邮赶到扬州,模仿苏东坡的诗风和笔迹,在大明寺寺壁上题了一首诗,并署名苏轼。这一招很灵验,游览时,"东坡果不能辨,大惊!"后来,苏  相似文献   

13.
父亲的猎枪     
《侨园》2017,(11)
正我时常制作铜木袖珍工艺品。日前,一件小事触碰到我的内心深处,让我想起已故3年的父亲和他的猎枪。这心思越来越重,想制作父亲猎枪的欲望越来越强。说做就做,我凭记忆制作了一把父亲当年使用过的猎枪,又制作了配套猎具、铜壳子弹、牛皮子弹袋和黑木把铜质双刃伞兵刀,做完这些才满意歇手。虽然这是袖珍"微型枪械",但睹物思人,看见了它们我更怀念父亲和他的猎枪了……上世纪那个特殊的年代,物资匮乏,生活艰辛,即使有钱也买不到想要的东西,许多商品都凭票购买、凭证供应。如果家里孩子多,就经常吃不饱饭、吃不上肉。可我家就不同了,父亲经常出去打猎,时常用猎物填饱我们的  相似文献   

14.
《民主》2018,(11)
正父亲中风了。父亲只剩下半个父亲了。现在再看父亲,父亲怎么也不像父亲了。过去父亲像一只豹子,衣服挺括挺括,头发水光油亮——梳的是大背头,向后,把阔大的额头露出来;口袋中还装着小骨梳,时不时就掏出梳子梳一下。小时候的我经常羡慕那把小骨梳。父亲如果能亲亲我、抱抱我或者摸摸我该有多好,可父亲没有。父亲不但没亲过我,也没有亲过、抱过大哥二哥。  相似文献   

15.
文录 《慈善》2021,(1):53-53
著名作家卡耐基小时候是一个公认的坏男孩。在他9岁的时候,父亲把继母娶进家门。当时他们还是居住在乡下的贫苦人家,而继母则来自富有的家庭。父亲一边向继母介绍卡耐基,一边说:"亲爱的,希望你注意这个全郡最坏的男孩,他已经让我无可奈何。  相似文献   

16.
关于父亲 时光的流逝会毫不留情地令我们的记忆模糊,甚至完全消失,但唯独父亲的形象,在我心目中却仍是清晰而生动的. 父亲并不高,只是普通中国男人的身材,在我有印象的时候已经开始发福了.但看父亲年轻时候的照片,发现他原来是那样的俊秀,虽然略显清瘦,但诚如日本武藏野大学教授、著名美术评论家盐出英雄对父亲的形容“皮肤白皙,头脑明敏,气宇轩昂,洵如贵公子……”父亲的身世当然和“贵”是几乎扯不上关系的,虽然追溯到明代,有一个学问被人称道的礼部侍郎傅翰是一代人物,死后被皇帝赐予“太子太保”,名列《明名》列传,被供奉在“傅氏宗祠”,而父亲也是他正统的传人.但接下来的若干代,傅氏这支已经因务农而逐渐走向贫穷,到祖父母这代几乎就是文盲了.父亲自小就生活在市井之中,时刻要面对生存的严酷,身边更加没有什么“大隐隐于市”的高人.  相似文献   

17.
<正>我走过的路与众不同。在大学时期,我梦想成为电子科学领域的产业主力军。但是,在我22岁时,母亲突然过世,我的人生道路也从此完全改变了。我自然而然地弥补母亲的空位,放弃了自己的梦想。但不出几年,父亲也同样离我们而去。在我不到30岁的时候,双亲都遇刺身亡,我和弟妹们的心情是何等的绝望和痛苦,可想而知。让我更绝望的是,陪在父亲身边的人一一离开,而且我的父母由于政治原因受到人们的指责。  相似文献   

18.
周振国  汤礼春 《侨园》2014,(10):64-64
我的父亲原是武汉灯泡厂的炊事员,身材矮小,为人朴实谦和,言语不多。直到他晚年我们才知道,他曾当过兵打过日本鬼子,这让我们吃惊不小。我的父亲周伟(又名周国华),曾是黄埔军校五期生。1937年抗战爆发后,父亲积极投身抗战,曾率部在豫西一带与日寇作战。父亲讲得最多的是"归德战役"。他说那次战斗打得十分惨烈,日军将大气球放到空中,用来测定我方的目标,因此日军的炮火杀伤力很大,我军将士简直尸横遍野,惨不目睹。许多受伤的士兵在呻吟哭叫,可我们不能救治,因为正跟日本鬼子打得激烈。  相似文献   

19.
捉狼记     
《侨园》2017,(Z2)
正小时候,我居住的偏僻小山村,四周林深树密,野兽众多,狼是那里常见的动物,有时还能看到狼群。由于人类不断侵扰、破坏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人和野生动物的冲突难以避免。一天,隔壁二叔来找我父亲,他家圈里的小毛驴不见了,让父亲帮助寻找。结果在离村头二里多地的林边发现了被野兽吃得只剩下驴头和四肢的毛驴残骸。看来是群狼所为,二叔气坏了,发誓捉狼为小毛驴报仇。我问父亲,二叔家的毛驴在圈里,怎么死在了林边呢?父亲告诉我,狼是很聪明的动物,它们在猎杀大型动物时,总是联合作战。"赶驴"是它们的拿手好戏。狼群少说也有五六匹,它们  相似文献   

20.
[诗外功夫]典出宋代诗人陆游父子关于[诗]的对话。陆游有一子也想学父亲样做个诗人,但又苦于写不出好诗来,于是!便向父亲请教写诗的*诀窍*。陆游告诉儿子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二指出,能不能写出好诗,关键不在于一诀窍』,而在于诗本身以外的东西,也即生活阅历和文学修养。后人便用「诗外功夫*泛喻与事物本体表面看来并无直接关联,但又在实质上能起重大影响的各种因素。所谓思想政治工作的*诗外功夫*是指正常的思想政治工作范围以外的那些对人的思想、感情、意识有影响的因素。比如,用人上的取舍啦,规章制度的公平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