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大家都称俄罗斯民族是战斗的民族,他们勇敢彪悍,爱憎分明。我在俄罗斯工作生活了三十多年,和俄罗斯人经常打交道,深知他们非常热情好客,乐于助人。故事一2008年中国汶川大地震的时候,我们俄罗斯远东华人工商联合会首先发出为汶川灾区募捐的倡议书,并组织当地华侨华人和留学生积极为灾区募捐。当时我们  相似文献   

2.
萨满教在新疆古代民族中的影响是十分广泛而深刻的,虽有伊斯兰教一神主义和严格教义的约束,却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这些民族由来已久的古风古俗。这可以看作是一个民族文化和宗教传统的延续或者说是历史积淀。“万物有灵”、“灵魂不死”,至今仍是新疆一些信仰伊斯兰教民族宗教观念的组成部分,我们从麻扎朝拜的整个过程中都不难看到这种原始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中俄关系持续高涨,尤其在新丝绸之路政策的带动下,中俄的合作日益加深。但是很多人对俄罗斯并不是很了解,谈起俄罗斯,大部分人想到的都是俄罗斯气候寒冷,到处冰天雪地,其实俄罗斯是一个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的国家,下面我们谈谈俄罗斯的主要节日。德谟克利特曾说过,没有节日的生活就如同一条没有客栈的漫漫长路。节日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和俄罗斯同为世界大国,近年来,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合作更加密切,研究两国的文化对于语言的学习和实现跨文化交际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动物形象在不同国家的文化中具有不同的民族色彩,每一个民族和地区都有自己喜爱的动物,并赋予这些动物形象以附加含义,这些附加含义也恰恰反映了一个民族和地区的文化。俄罗斯素有"北极熊"的称谓,这不仅仅与俄罗斯地处北方且国土面积辽阔宽广相呼应,而且与俄罗  相似文献   

5.
史学界对因俗而治的理解大多关注其地域性、民族性,很少有人以动态的视角对其进行分析。它不但具有民族地域性而且在历史长河中体现出明显的时代性。这一点多不为人所发。清政府对伯克制度的调整表明,因俗而治理念下允许制度改革,以此推之,新疆建省理应是因俗而治的时代性要求和表现。而近代新疆动乱是因俗而治的“恶果”,还是因俗而治遭到破坏的表现。这也是十分值得学界探讨的。  相似文献   

6.
巩春亭 《学理论》2010,(27):135-136
神话作为人类初期生活的写照,无疑是探寻民族性格本源的最好手段。檀君神话,虽然寥寥百余字,但它却极有层次地表现了韩国先民生活的状况及淳朴的思想特征。这其中包括自然崇拜、情感意识和英雄崇拜这些文化因素的探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读一个民族的思想和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7.
于涛 《学理论》2013,(9):147-148
俄罗斯是一个排外性较强的国家和民族。主要分析了俄罗斯排外性形成的根源,即在俄罗斯民族国家生成和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本民族优于其他民族的民族主义意识。随着苏联的解体,俄罗斯经济下滑,这种排外性又有新的表现,对俄罗斯排外性在当代的一些表现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杨贵秋 《学理论》2013,(14):175-176
仡佬族擅长酿酒,也喜爱饮酒,酒已融入到他们的生产和生活中,促成了其独特且表现形式多样的酒俗,这些多姿多彩的酒俗成为仡佬族酒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仡佬族酒俗的形成与仡佬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他们的饮酒习俗对当今和谐社会的建立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将对仡佬族聚居地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王承艳 《学理论》2012,(20):6-8
少数民族地区中心城市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在城市管理执法中由于民族习惯引发的纠纷较多,构成城市管理的特殊问题,这些民俗习惯将渗透于案件的执法管理过程,形成特殊性。基于此,少数民族地区城市的执法管理,应该充分考虑少数民族文化习惯尤其是民族禁忌,采取变通执法,做到国家法律与地方文化习惯的兼容,才能使少数民族地区城市执法达到和谐目的。  相似文献   

10.
逯红梅 《学理论》2010,(15):136-137
俄罗斯艺术,是一个伟大民族文化的结晶。19世纪俄罗斯的风景画家以独特的艺术情调描绘了俄罗斯大自然的万种风情,作品中饱含着画家对民族大自然的深情厚爱,在画家心目中充满了对生活和人民的爱,具有深刻的悲天悯人的使命感和思想性。19世纪俄罗斯艺术家不是浮光掠影的表现大自然的外貌,而是将迷人且深邃的大自然与社会思想、祖国命运和画家个人浓郁的情感有机结合,呈现出永恒的艺术魅力之神韵。对当下艺术现状有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民族是一个热情豪放、骁勇善战的民族,在俄罗斯文学作品中一直被定义成坚强、向上、绝不服输的硬汉形象。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民族深刻反思曾经的"乌托邦"社会的功过利弊,并在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哈哈镜中重新审视当下,进而形成了整个民族的"反乌托邦"思潮,批判政治极权主义、科技泛滥发展的不良现象,共同探索俄罗斯未来的发展出路。  相似文献   

12.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雅俗文化的共荣张德丽文化的繁荣标志着一个民族的兴盛,因为文化是人类在与自然的作用及社会生活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作为一个范畴,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又有雅与俗之别。而判定一个国家或民族文化发展的水平,毫无疑问,当以雅文化发...  相似文献   

13.
苏东 《各界》2008,(2):29-32
俄罗斯人在艰难跋涉中寻找希望   16年前的12月25日,苏联解体.对俄罗斯来说,这是风雨凄迷、起伏跌宕、艰难跋涉的15年,也是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15年.对俄罗斯百姓来说,这既是生活经历种种磨难,也是充满期待与希望的15年.……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作为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国家,在东西方影响下形成了独特的俄罗斯文化。这种双重文化影响下的俄罗斯民族也形成了其独特的民族个性,因此表现出鲜明而强烈的双重性格。从介绍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双重性入手,从俄罗斯气候、地理环境、宗教、经济和历史因素等方面出发,探讨了俄罗斯民族个性形成的成因。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这个自然条件极差,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的高寒地带在过去的十几个世纪中能够保持相对完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藏民族特有的宗教信仰和禁忌、部落习惯法、生活习俗等多种生活方式.藏族的环境习惯法对于现在藏区生态环境保护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4,(25)
目前,全球化的浪潮席卷全球,转型时期的俄罗斯也身处其中,面临既要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又要维护自己民族认同的双重挑战。俄罗斯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认同问题有其深刻的历史必然性。苏联解体后,转型时期的俄罗斯民族经历了痛苦的自我审视过程,民族认同问题不可回避。面对日益严峻的民族认同问题,俄罗斯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应对,旨在构建新的俄罗斯国家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17.
张文兰 《学理论》2012,(10):168-169
面包是俄罗斯人的传统主食。在样式众多风味各异的面包制品中,尤以营养价值最高、对健康最有益的黑面包脍炙人口。"面包和盐"是俄罗斯人的最爱,也是最具民族文化内涵的食品,用它待客是俄罗斯古老的文化习俗,也是俄罗斯民族慷慨、友善性格的最高体现。  相似文献   

18.
俄行散记     
郑浩 《侨园》2012,(5):38-39
黑龙江省黑河市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仅一江之隔.这条江我们称黑龙江,俄人称阿穆尔河.江面最狭处只有750米.就这一箭之距划出了两个国度、两个民族、两种文化、两种迥然不同的"小千世界"…… 红色印记 布拉戈维申斯克市属于俄罗斯的远东地区亚洲部分.该市经济不甚发达,导游说有点像中国的西北地区,对此我并不苟同,你能说我们的黑河像非洲国家的首都吗?  相似文献   

19.
张威  尹忠华 《侨园》2022,(7):24-27
<正>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高雅精致的艺术,可以深刻反映出民族的精神与心声:提到希腊人,就会想到他们的戏剧;提到意大利人,歌剧一定是他们的最爱;谈到俄罗斯,第一印象就是他们的芭蕾舞;谈到英国人,那一定是莎士比亚的戏剧。这些高雅精致的艺术已成为这些民族骄傲和自豪的源泉。戏曲是中华民族为之骄傲和自豪的艺术形式之一。中国有着丰富的戏曲剧种,  相似文献   

20.
认真做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族工作中共湖南省委党校张建民民族工作历来是党和国家的大事。在《邓小平文选》一至三卷中,包含了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来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的重要思想。这些思想,是我们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崭新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