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淤翼誊篡瓣热鬓黔1十六大之后的中国经济施蔷生 —国家信息中心发展研究部副主任徐启源先生访谈录5“浙江现象”解读 制度创新:“浙江现象”的主要成因杨建华 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市场主体葛立成 “浙江现象”的文化解读陈立旭 “浙江现象”的人才支撑‘叶明德10关于理性的反思与断想野鹤13后工业社会思潮的神话和预设 —与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商榷李国武14透视“教育乱收费”岳龙.任建英18对教育乱收费现象的几点思考风笑天19教育乱收费是否真的无药可救陆震20走出象牙塔孙力21对阶级阶层划分的冷思考徐勇23贫富差距、利益调整与公平教育机会…  相似文献   

2.
对“挖墙脚”现象的思考陈同庆人才大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而白热化,争夺双方都已绞尽脑汁,竭尽财力。“挖墙脚”(买人才、挖人才)自然就成了公开的秘密。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地区间的差异,引发了我们对人才争夺战中“挖墙脚”现象的思考。思考之一区域经济影...  相似文献   

3.
"韩流"现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仰滢 《青年探索》2002,(6):40-42
近来,韩国文化风行一时,引发了所谓“韩流”现象、文章分析了“韩流”盛行的条件、动力、原因。通过对“韩流”现象的思考,引导青少年如何正确对待“韩流”现象,从而进一步探讨如何吸收、借鉴和扬弃世界各国的不同文化  相似文献   

4.
阶级分析方法、价值分析方法和实证分析方法作为法学研究三种主要的研究方法各有利弊.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对法学研究提出了平衡各领域关系等新的要求.通过对从模糊理论到法学研究的“模糊”分析方法中法律中的模糊性、价值及相关问题的解析,同时结合相关社会现象实例评判“模糊”的思考方式和分析方法最大的特点是“有选择的忽略”,既不是“模式化”也非“糊涂”.本文由科普文章启发而论述得出的结论,是法学研究的“模糊”分析方法将作为法学研究方法有益的补充而日渐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不知道我的同仁们怎么看,就我个人的思考和感悟来看,我们对目前社会上出现的屡见不鲜的所谓“以强凌弱”、“为富不仁”现象已经有些司空见惯了。为什么在我们提倡“以德治国”的今天,道德的关怀是那样的脆弱呢?  相似文献   

6.
目前,信“访”不信“法”的现象在一些地方,尤其是广大农村普遍存在,且有上升之势。所谓信“访”不信“法”,即老百姓在生产、生活与经济活动中,当个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往往采取逐级或越级上访,找行政长官求决,而不去用法律的武器求得司法解决问题。甚至对法院判决不服也找行政机关上访。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一、信“访”不信“法”的成因信“访”不信“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其一,信“访”不信“法”与公民的法律素质不高有关。在我国农村,尤其是广大的贫困地区,人们受教育  相似文献   

7.
“二森”(孔繁森,王宝森)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和思考。同谓“公仆”,判若天渊,究其原因是个“公仆”的“正”字原则问题。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代际不公平”问题已非常严重,从“过渡社会”的视角分析,“代际不公平”现象产生的根源在于市场化程度不高及行政权力监督缺位.提高市场化程度、完善监督体制以及加强法制建设是根除此问题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设问是试题的考查方向和考查目标,一旦出现偏差,试题信度和效度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失去充当教育测量工具的意义。命题实践中经常发生的遣词造句欠斟酌、“你”字使用欠思考、滥用“有利于”或“有助于”等现象,都由设问不严谨所导致。命题人有必要在多方面提升修养,认真编写好试题和设问。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吉林省长春市“改造大铁北招聘招商会”在长隆重举行,会上暴露出一个问题。也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技工荒16000用人岗位一半招技工,然而光顾者不多,达成协议的就更是少而又少。曾经沸沸扬扬的“民工荒”热议时下已有所平息,但这种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的“技工荒”现象,又引发了人们更多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王金伟 《前沿》2008,19(5):156-158
本文首先介绍女性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进一步提出了如何应对当代社会所发生的种种现象,如何用法治的思想来解决社会问题。用法治来解决社会问题的同时,怎样使得人们可以从自身的角度去思考社会现象存在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特别是在以性别为表征的社会中如何思考女性所要求的“平等”和作为一个整体所享有的“权力”。怎样用法哲学的思想去引导社会中的人真正领悟“男女平等”的含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已到了成家立业的年龄,第二代独生子女也已长大。独生子女是社会的未来,关注独生子女的成长、成才,是全社会的责任。目前,在我们身边有一个颇令人忧心的现象:这些由20岁到30岁的新失业族,大有直逼“4050”下岗人数之势。他们大学毕业不就业在家“啃老”;或者低学历、少技能又怕苦在家“待业”,他们成为了新时期的“新失业群体”。本刊记者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广泛深入的采访和剖析,期望通过我们的文章引起社会的关注、决策者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陈宪 《传承》2012,(3):80-80
联系中国现状来思考,要解决“短工化”或“工漂族”现象,第一重要的对策是有关农民工“变身”市民的制度安排和相关政策,第二才是与就业有关的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4.
在初二每一课的课后,教材编者都布置了一定量的“思考与练习”题目。怎样处理和搞好这些“思考与练习”呢?通常的做法是“两张皮”,即先只顾讲授教学内容,等一课上完以后再集中处理“思考与练习”。笔者认为这种做法有悻于课堂教学规律,不利于使教与学有机结合,容易产生无谓的过多重复而浪费有限的宝贵时间的现象。为此,我的做法是,在课堂教学中完成“思考与练习”,即在新课讲授中将“思考与练习”有意识地渗透进来,并采取各种方法,以使课后的“思考与练习”得到较好的处理和完成。下面谈几点主要做法,供同仁参考。一、归纳要点…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报告文学进一步反映了作家们“从两极到中介”的思维变化。即:作家们的思维方式和创作态度,既不是新时期前后的“两极对立”,也不是80年代中后期的“激情有余,理性不足”,而是价值中立,持民间立场与冷静态度,在历史现实、民主政治、国计民生和社会发展等问题上,能进行独立思考,发出“自己的声音”。正是这种价值与立场的中立,他们在许多问题的思考上,能不为传统与成见所囿,也不被“权力”、“民意”和“舆论”所左右,相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拨开迷雾见真谛,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对主流意识与权威话语的颠覆或解构。因此,新世纪报告文学在理性启蒙与话语模式等方面,表现出持重与内秀的风格嬗变。  相似文献   

16.
龚敏 《求索》2006,(11)
本文试从国际关系的角度思考国际旅游与和平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和平是国际旅游的前提条件,国际旅游促进了和平的发展。同时,国际旅游也带来了国际关系的不稳定因素,如经济上的“新殖民主义”,文化的冲突和传统文化的商业化等伦理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身体写作”逐渐成为国内文学评论与研究界十分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且更多地与女性作家、女性写作紧密联系在一起。相比而言,从读者的角度对“女性身体写作”现象予以关照的研究则鲜有涉及。本文以“从文化社会学视角看女性身体写作及相关文化现象”课题调查结果为基础,试图展示当代大学生读者对“女性身体写作”的认识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近10年,是中国史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全面、系统、自觉地反思为鲜明特征的重要发展时期.在这个时期里,史学工作者以极大的魄力和勇气对历史和史学研究的过去进行了回顾、总结和反思.“反思史学”的出现是史学思想新陈代谢的一种反映形式,是历史学的内省运动.“反思史学”是历史学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历史现象.当然,人们在思考近10年“反思史学”这一历史现象时,很自然地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各种看法也必然会有保守与进步、正确与错误、形而上学与辩  相似文献   

19.
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值得我们思考。有些同志什么“空炮”都敢放,什么“牛皮”都敢吹,什么实事都不想干。这是不是解放思想?有些同志大道理讲得头头是道,作报告有板有眼,一干实事就腿软心虚。这是不是解放思想?有些同志的思想观念不可谓不“解放”,然而对中央的决策,不是结合现实条件去贯彻落实,也不是创造条件去贯彻落实,而是满腹牢骚,这也不容易,那也不行,最后不了了之。这是不是解放思想?我们认为,这些现象的实质,从理论上讲就是把解放思想片面地局限于思想观念的领域,好象只是停留在口上或纸上就能解决问题。正确的观点是…  相似文献   

20.
《今日海南》2011,(11):24-24
随着文明大行动的推进,随着媒体对社会中不文明现象曝光力度的加大,另一个声音开始浮出水面——当我们批评这些种种不文明时,是否应思考其中有多少是“被不文明”的无奈。文明不光要求公民个体素质的提高,城市管理者管理城市的水平与能力也应有所加强,才能给文明一个良好的生存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