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法律咨询     
打老婆是家务事吗?编辑同志:我的邻居夏某平日无他好,只是贪酒。每每喝得酩酊大醉,回家后就打老婆,常常将老婆打得鼻青眼肿,令老婆不堪忍受。我们好心去劝他,他竟然耍横:"打老婆是我的家务事,你们真是多管闲事。"编辑同志,这是管闲事吗?对这种动不动就打老婆的人能用法律来治吗?  相似文献   

2.
(一) 叶永彬刚要下班,旧时战友任思奇来找他,说:"别回家了,我们下馆子去."叶永彬见他满脸忧郁之色,知道有事,便随他来到一个酒吧,叫了小吃、啤酒,边喝边问道:  相似文献   

3.
(一) 叶永彬刚要下班,旧时战友任思奇来找他,说:"别回家了,我们下馆子去."叶永彬见他满脸忧郁之色,知道有事,便随他来到一个酒吧,叫了小吃、啤酒,边喝边问道:  相似文献   

4.
最近,身为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的傅熹年被一桩纠缠自己十几年的“家务事”官司推到了风口浪尖。而官司是因为堂弟堂妹要对祖父傅增湘留下的庞大家产重新依法分割。  相似文献   

5.
(一) 叶永彬一进办公室,就感觉到气氛不对,所有的眼睛都奇怪地看着他.他在脸盆里洗了洗手,接了一杯纯净水,坐在办公桌前,写了两个字,发现别人还在看他.他不觉有些发毛,犹如芒刺在背,正要问个明白,这时电话铃骤然响了,但奇怪的是别人都坐着不动,任凭电话铃一声接一声地练嗓子.他纳闷地看看吴水清,看看杨倩,又看看冷杉.冷杉冲他挤了挤眼,说:"是你的."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桑植县林业局纪检监察室主任是位52岁的老同志,人称明主任.此称呼一语双关,一是因为他姓明,叫明孝永;二是说他是个大事小事都不糊涂的明白人.此话怎讲?请看——上任1995年1月,局里要给纪检监察室配个主任.在县里,这大小是个官儿,可就没人想当这个官儿.想来想去.局领导想到了当人教股股长的明孝永头上.这天晚上,局长敲开了明孝永的家门.望着年近五十的老明,局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南通市交通局原局长管贵方,因受贿锒铛入狱,对称他为“贪官”,直觉得“冤”得慌。他说:“我还算不上是贪官。人家送钱给我,我本来是不要的。我要人家带回去,人家不带。我总不能不讲人情,驳人家的面子呀!”一番道白,人们不得不“由衷”慨叹:原来贫官也“做人难”,有一本“难”经哪!  相似文献   

8.
中央电视台文艺部主任、著名导演赵安涉嫌受贿被检察机关审查成了今秋最具"爆炸性"的新闻.但真正感到吃惊或意外的人并不多,这从互联网上网友的留言中就可看出.其实,赵安被捕确实是很有"新闻价值"的,这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名头"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是文艺圈里的人而不是行政官员,这在中国近年来一浪高过一浪的反腐败过程中即使不是第一次,至少也是极其少见的.  相似文献   

9.
从荧屏上看到一个案例,是一桩家务事的官司。家务事本来是清官难断,但就我看到的案情介绍与判决来说,这样的结果似乎对谁也不利。我想,电视台将这案例报道出来,也许有引起讨论、举一反三的意图在,因此我也来参加议论议论。案情似乎并不复杂。姐姐在外地工作,十多年前,她为了让根据知青子女可以照顾回沪的政策而到上海来谋生的儿子有个落脚住处,就拿出自己的积蓄为儿子在上海买了一间私房。当时上海的政策,非本市户口者不得购买私房,所以就以她妹妹的名义签约买下了这间私房。产权证与发票上都是写的妹妹的名字。私房买下后,她儿子的户口立刻…  相似文献   

10.
自古以来,广泛流传着一种说法:“清官难断家务事。”我们民事工作所接触的婚姻、家庭纠纷,也就是群众所说的“家务事”。这可能是有些同志不愿搞民事审判工作的主要原因。真的“清官难断家务事”吗?家务事难断,我们承认,但决不是断不了。一年来我们处理了民事纷纠96件,有夫妻不和、婆媳相争的,也有弟兄争产、父子打架的。实践告诉我们,“家务事”也有它的规律性,只要我们深入实际,依靠群众,调查研究,从家庭纠纷的一团乱麻  相似文献   

11.
柳姐的木楼     
2016年十一长假后第一天上班,老邻居佟大哥就找上门来了.他家里出事了:他儿子偷换了同学家小超市的二维码,扫了人家很多钱. 佟大哥的问题是:1.儿子犯了什么罪?2.刑期大约多久? 这是一种新型犯罪.我的助手孙窦律师认为这是“三角诈骗”,老板是被害人,而顾客是被欺骗的人.佟大哥儿子的涉案数额是3万元,根据现行法律和相关司法解释,量刑幅度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相似文献   

12.
十八 这一夜,我彻底失眠了. 今天发生的事太多了,把我的心都快折腾烂了.老妈像突然老了许多,特别是受不得刺激,一点动静都能引起她不小的惊悸.她这是怎么啦?今晚吃饭的时候还不是这样的,难道是因为这个老舅的出现?这个老舅到底是个什么人?他怎么会如此让老妈害怕?原来他在哪儿?是干什么的?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相似文献   

13.
张锐 《政府法制》2010,(24):18-18
闻一多醉书 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住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还不见新郎,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着了迷。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  相似文献   

14.
全说袁庭长清正廉洁,其实也就那么回事。从袁庭长家出来,我想,这年头,谁不知道钱是好东西,何况,袁庭长的宝贝儿子在上大学,正缺钱花呢!在这小镇上,我也算有脸有面的人,可这回竟被二和尚告了,为啥?为一颗树。二和尚父母早逝,无人管教,他不学好,整天二流子似的,还偷人家东西,被抓进大牢。出来,又偷,又进去蹲监狱。都32岁了,还光棍一条,连我这做邻居的都难为情。去年,我新建个饭店,他房旁的树枝影响我的建筑,我便将树砍了。那时他在劳改农场,当然没法打招呼。今年5月,他一回来,就告我,要我赔偿损失,说什么那棵…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公证》2004,(9):59-62
(一) 叶永彬今天心情不错,特想吃一顿正宗的麻辣烫.他原来并不想吃也没有吃过麻辣烫,相反,一听到这火爆的名字,他就发怵.一次战友聚会,意外地进了一家麻辣烫,他虽暗暗叫苦,但却不便说出口,只好硬着头皮跟大家一块吃.谁知只一口,他的嘴里、嗓子眼里就像着了火,又像触了电,那股子火辣劲简直没法表达.  相似文献   

16.
陈群 《中国审判》2009,(12):81-81
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今年44岁的黄新华却几乎天天要处理这样的“家务事”。身陷纠纷的当事人对他评价最多的是一个字:“服”。经他办理的近千件案件,当事人提起上诉的仅有一件。去年以来,黄新华以结案595件的骄人成绩再度位列上海市崇明县法院全院办案榜首。为此,他在获得多项荣誉基础上,再度被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记个人二等功,获法院系统“办案标兵”称号。  相似文献   

17.
"浏阳河,穿过了几道湾……"<浏阳河>是一首脍炙人口、优美动听、全国人民都热爱的歌曲.沈仁干就诞生在这个风景如画的浏阳河畔的山区里.提起浏阳就让人想起浏阳河醇厚的酒香.沈局长却和我数开了:"浏阳的酒有名,一是因为浏阳河这首歌唱遍了全国二是因为浏阳河酒的生产厂家换成了中外驰名的五粮液集团.一首名歌与一家知名企业的名气结合在一起,就把浏阳河酒的品牌提上来了可见知识产权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相似文献   

18.
郝拴记 《中国公证》2008,(12):59-60
这一夜,我彻底失眠了。今天发生的事太多了,把我的心都快折腾烂了。老妈像突然老了许多。特别是受不得刺激,一点动静都能引起她不小的惊悸。她这是怎么啦?今晚吃饭的时候还不是这样的,难道是因为这个老舅的出现?这个老舅到底是个什么人?他怎么会如此让老妈害怕?原来他在哪儿?是干什么的?为什么会突然出现?  相似文献   

19.
史飞翔 《政府法制》2013,(23):23-23
吴晗,原名吴春晗,著名历史学家.1909年生,浙江义乌人.吴晗从小爱读书.6岁时曾写下这样的诗句:"厨中无菜市上有,饮酒何必杏花村,人人谓我读书好,吾谓耕者比我高."吴晗的父亲吴瑸珏虽身为农民,但颇有学问,能诗善赋,且写得一手好字.吴瑸珏有一书房名叫"梧轩藏书",内有不少线装书.吴晗童年时,即在父亲书房读书. 1916年,吴晗上小学.虽然只有7岁,却非常爱看书,特别是历史书和历史小说.这时他先后读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古典小说.家里的书读完了,他就想办法到处去借.有时为了借一本书,要跑几十里地.遇到人家不肯外借,他就蹲在人家门口看,看完赶紧还.能借走的他就边走边看.经常是回到家,书已看完.然后又立即再去借.书的主人怀疑他是否看过,就考问他书中的有关内容,他对答如流.由于他看书既多又快,人们送他一个雅号——"蛀书虫".  相似文献   

20.
2014年12月17日,冯志明被戴上手铐和头套带走了. 被带走前,冯志明是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副局长.他的头上,另一个更受瞩目的“头衔”是呼格吉勒图案专案组组长. 在冯志明被带走的两天前,呼格吉勒图被宣告无罪.这一“判决结果”立刻引发关注浪潮.作为一名冤假错案的受害者,呼格吉勒图之所以引发“史无前例”的关注浪潮,是因为早在18年前他就被认定为“杀人凶手”而被剥夺生命.彼时,他年仅18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