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在19世纪被英国占领.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后,在各界人士的强烈要求下,向各国政府提出了“废除旧约,另订新约”的要求.中英新约谈判于1929年开始,但不久因日本入侵我东北被迫停顿下来.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中英结盟,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在新的形势下,英国打算放弃根据不平等条约在华享有的治外法权及有关特权.其真实意图是想换取维护战后它在中国的利益.中英谈判于1942年10月28日在重庆举行.参加会谈的英方代表是英驻华大使薛穆,中方代表有外交部长宋子文、外交次长吴国桢、王宠惠等人.30日,英方向中方提交了英国拟就的新约草案.关于香港问题,英国在其草案中只字未提.英国的态度引起中国政府的反对.11月13日,外交部长宋子文向  相似文献   

2.
香港史料     
香港史料中英联合声明中英两国经过谈判,于1984年9月18日就香港问题达成协议。12月19日,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中英联合声明。1985年5月27日,两国政府在北京互换批准书,中英联合声明正式生效。中英联合声明的基本内容:第一,确认中国政府于1997年...  相似文献   

3.
李纲 《党的文献》2007,(4):26-31
周南,20世纪80年代初曾任外交部部长助理,参与中英关于解决香港问题谈判的筹备工作,1984年1月出任中英关于香港问题会谈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1984年9月任外交部副部长,参与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起草工作。1990年1月起,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1992年9月任中共香港工委书记。本文根据采访记录整理。  相似文献   

4.
英方为会谈制造障碍 在中方和香港各界的反对声中,英方1993年初向中方正式提出:愿意通过外交渠道同中方就香港1994年、1995年选举问题进行会谈。中方从实现香港平稳过渡和长期繁荣稳定的大局出发,做出了积极的反应。然而,在磋商过程中,英方一再提出无理要求。本来贯彻中英联合声明,解决香港重大问题是中英两国政府的事,历次中英有关香港问题的谈判都是中英两国政府代表进行的,而英方却提出港府作为一方代表参加谈判,企图玩弄“三脚凳”。中国政府为照顾英方的实际需要,同意港府官员可作为顾问或专家协助英国政府代表进行工作。  相似文献   

5.
刘贵军 《湘潮》2014,(7):9-14
中英香港问题谈判是在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导下进行,并在他的亲自领导下解决的。1984年10月,当中英谈判达成初步协议后,邓小平在一次会议上由衷地说:“今年做了两件事:一件是进一步开放沿海14个城市,还有一件是用‘一国两制’的方式解决香港问题。其他事都是别人做的。”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与《中英联合声明》纪念香港回归一周年□王根广在香港回归祖国的途程中,《中英联合声明》的签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向世人宣告,香港被英国殖民主义者统治的百年屈辱史结束,一个崭新的香港将随着祖国的脚步一起迈向21世纪。在联合声明的谈判和签署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有“铁娘子”之称的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在她的回忆录《唐宁街的岁月》中,以一种失败者的无可奈何和依依不舍,追忆了中英谈判的全过程,表达了对邓小平等中国决策人的钦佩。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在人民大会堂就解决香港问题举行会谈。会谈开始后,邓小平强调: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散切尔夫人提出:同意谈判,但谈判的题目就是一个,香港的归属问题。邓小平说:是三个议程。  相似文献   

8.
1982年9月23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首次访华,小平同志同撒切尔夫人的第一次会见,成为中英就香港问题正面较量开始的标志。直到1984年9月双方达成协议,12月撒切尔夫人正式签字,谈判整整进行了两年。  相似文献   

9.
刚柔相济纵横捭阖一一邓小平在中英香港问题谈判中编者按:1997年,我国政治生活中将发生两件大事,中共十五大召开和实现香港回归。为使大家更好地了解香港问题,从本期起,将陆续摘登有关文章及资料。以飨读者。1982年9月22日,一架英国皇家空军飞机载着英国...  相似文献   

10.
在香港回归10周年之际,目睹香港经济和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深感香港的今天来之不易。自香港十九世纪被英国强占以后,收回香港就成了中国人民的一项历史重任。在晚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相继收回失败后,新中国的几任领导者殚精竭虑,创造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中国政府取得了中英谈判的胜利,制定了具有开创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根据对国际形势的准确判断,本着尊重历史、照顾现实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并成功运用于香港问题的解决。在中英谈判中,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制定了基本方针和政策,对促进香港问题会谈的顺利解决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二战之后,美国的南海政策经历了由机会主义向积极介入的态度转变,其背后反映了美国亚太战略的调整及对华政策的微妙演变。当下美国的介入使得南海争端日趋复杂化、国际化,使南海问题由经济利益的纷争逐渐演变为地缘政治问题,成为美国牵制中国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3.
<正>东方明珠栉风沐雨,活力之都光彩夺目。回到祖国怀抱20年的香港,再次聚集全世界的目光。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国两制"下经济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市民拥有更多权利和自由的香港。时值普天同庆香港回归20年之际,让我们穿越时空,激情回望20年前那一个个精彩的相关历史瞬间。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及联合声明的签署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就香港前途问题与邓小平会谈。  相似文献   

14.
一、中国政府处理香港问题政策中的经济因素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到80年代初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谈判之前,中国政府处理香港问题的立场是: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不承认帝国主义强加的三个不平等条约,主张在适当时机通过谈判解决这一问题,未解决前暂时维持现状①。中国政府的这一政策不但是明确的,而且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即使在“文化大革命”的动乱年代里,这种政策也经受住了考验。那么,为什么中国政府并不急于收回香港,而是把时间表定在中国并不承认的不平等条约中关于新界租借期满的1997年呢?这是一个需要从多方面研究的…  相似文献   

15.
在关于香港回归的历史研究领域,无论是"九七"以前,还是"九七"以后,20世纪80年代前半期的中英两国政府解决香港问题的外交谈判,都曾经是一个"重中之重"的"焦点"问题,学术成果非常可观.但是,囿于政策性、资料性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其中,直接与邓小平有关的中英外交谈判中的驻军问题风波,虽然也曾经被渲染得沸沸扬扬,却一直与事实真相之间有非常大的距离.  相似文献   

16.
2013年4月8日,有"铁娘子"之誉的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因中风而离世,享年87岁。撒切尔夫人是首位访问中国的英国首相。作为香港回归谈判的英方总指挥,她曾经多次访华参与了核心谈判,最终代表英方和中国签署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81年9月底,叶剑英委员长宣布了中国政府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9条方针政策。对港政策虽然与对台政策有所不同,但在许多基本政策上是  相似文献   

17.
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颗“东方明珠”届时将回到脱离了150年的祖国怀抱。这一历史性的重要时刻为世人所注目。如何保持香港过渡期的稳定繁荣,实现香港平稳过渡和1997年政权顺利交接,不仅中国人民关注,且世界人民都很关注。 对于香港过渡期政制如何与1997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制相衔接,中英两国政府在1984年签署的中英联合声明和全国人大1990年通过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与中英有关协议和谅解中已有明确规定。然而,英国政府和香港总督彭定康顽固坚持“三违反”的立场,千方百计推行企图对香港现行政治体制做重大改变的“政制  相似文献   

18.
1997年7月1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历经了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回归祖国10年来,香港这颗璀璨的东方明珠更加具有实力。如今香港已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商业中心、航运中心和旅游胜地,这正是“一国两制”取得的伟大胜利。 在香港回归10周年之际,让历史的瞬间再次回到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首次访问中国,就香港问题与中国领导人进行会谈。在谈判过程中,邓小平以一个伟大爱国者的情怀,严正驳斥了撒切尔夫人的“三个条约有效论”,宣布中国领导人决不当李鸿章,表明了中国政府收回香港、维护中国主权与统一的坚定立场。以后,邓小平又驳回了英方“以主权换治权”等要求,使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朝着1997年顺利回归、“一国两制”的方向稳步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9月的香江,阳光明媚,花团锦簇;那红色的紫荆花更是灿若朝霞。香港同胞即将迎来回归后的第一个国庆节。此时此刻,刚刚卸任的前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这位曾经参加过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谈判全过程的诗人外交家不禁心潮澎湃,难以自已。往事像烟云一样在他那脑海中缕缕飘过…… 1.半个世纪以前,英军少将夏壳亲自选择九龙弥敦道172号二、三楼为东江纵队驻港办事处。稍  相似文献   

20.
明年7月,祖国的宝岛香港在被英帝国主义霸占155年之后,就要回到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了。在这令全国人民振奋的时刻,不能不使人忆起她回归祖国的不平凡经历。 1982年4月6日,邓小平在北京会见前来中国访问的英国前首相希思,双方一致首肯:“现在是解决香港问题的时候了!”紧接着不到半年的时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使华,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谈判的帏幔正式揭开。今天,当我们回首问题解决的全部历史过程,可以清楚地看到,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