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燕 《黄埔》2013,(2):99-102
“豫鱼然牛,朝鲜打虎,宏谋韬略湛深;电掣风驰,战斗一生,钦尽瘁。领袖学生,人民儿子,赤胆忠心不朽;松青柏劲,河岳同寿,看长明。”这是哈军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当年给陈赓大将敬献的挽联,表达了人们对他的无尽哀思。2013年2月是一代大将陈赓诞辰110周年,为了缅怀这位充满传奇色彩和人格魅力的新中国开国大将,本刊记者采访了他的儿子陈知建将军,让他带我们走进那些渐行渐远却又值得永远记忆的将门往事。  相似文献   

2.
陈赓(1903年——1961年),湖南省湘乡人、陈赓于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历任中国工农红军师长、八路军一二九师旅长,太岳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纵队司令员、兵团司令员,解放以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他是中国人民敬仰的老一辈革命家、杰出的军事家、教育家。陈赓是位军人,但他深  相似文献   

3.
史轩 《传承》2003,(2):4-6
今年2月是陈赓大将诞辰100周年。陈赓于1924年6月进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开始他的革命军旅生涯。其后20多年,他率部南征北战,许多“名声赫赫”的国民党军和日本、法国、美国侵略军的司令官都成了他的手下败将。笔者仅撷取解放战争时期陈赓和国民党一级上将白崇禧较量的史实,让读者领略这位名将叱咤风云的雄才大略。白崇禧是“中国境内第一个狡猾阴险的军阀”(1949年9月9日中央军委致林彪、邓子恢电)。他于1911年投身军旅,长于用兵,老谋深算,人称“小诸葛”。北伐战争时,白崇禧任国民革命军副总参谋长,陈赓才…  相似文献   

4.
谭政,功勋卓著的大将,世人皆知;陈赓,叱咤风云的大将,家喻户晓。然而,这两员为中国革命的解放事业建立过赫赫战功的大将军,竟是嫡亲郎舅,又有几人知道?  相似文献   

5.
李务起 《黄埔》2014,(2):38-39
正2013年10月9日至13日,黄埔军校同学会组织部分知名黄埔亲属,赴山西寻访考察。黄埔一期生徐向前之子徐小岩担任寻访考察团团长,黄埔军校同学会副秘书长郑琴担任领队,考察团成员有黄埔一期生陈赓之子陈知建及夫人,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侄女周秉德,黄埔四期生罗瑞卿之子罗箭,黄埔一期生周士第之子周勇,黄埔一期生李默庵之女李碧如,黄埔五期生宋时轮之女宋崇实,黄埔军校招考官  相似文献   

6.
陈赓大将担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兼政委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他大胆起用知识分子,把重担交给他们,紧紧围绕以教学为中心开展工作。短短四、五年时间,就把哈军工建设成为一所“完整的综合性的军事技术学校”。当时,教授们都住在矮小的平房里,取暖条件较差。陈赓得知后,把自己的办公室和政治机关搬到小平房里,让教授都搬进楼里。他说:“既要教授们做教务部的工作,就要让他们当部长,既要他们工作,就要他们有职有权,大  相似文献   

7.
陈予欢 《黄埔》2023,(1):57-61
<正>陈赓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军事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10位开国大将之一。他是黄埔军校第1期毕业并屡立战功,深受黄埔师生的赞誉和爱戴,为团结黄埔将领共同致力民族独立、祖国统一大业作出了卓越贡献。黄埔生涯陈赓(1903-1961)原名庶康,别字传瑾,化名王庸、陈广,湖南湘乡县柳树铺人。自填学生详细调查表:住址登记处,湖南湘乡县二都;通信处,  相似文献   

8.
1956年10月6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钱学森任院长。但是,几年之后,钱学森却"降职"为五院副院长。这绝不是上级机关和领导对他不信任,或对他任院长期间的工作不满意。恰恰相反,从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到具体分管国防科技工作的聂荣臻元帅、陈赓大将等对他是充分信任的。让他担任"副院长",为了更好地发挥钱学森的  相似文献   

9.
陈赓大将是党内、军内传奇色彩最浓的将军。他是“毛主席的好学生”,深得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精髓;他是周恩来最喜欢的知识分子战将之一;作为“黄埔三杰”之一,他救过蒋介石的命,受蒋器重;他在红军两大主力———第一、第四方面军中都担任过师长;他还是建国后唯一一个既指导过越南战争,又参加指挥过抗美援朝战争的我军高级将领。  相似文献   

10.
李立 《两岸关系》2002,(6):20-23
大将陈赓可谓是家喻户晓。这位名将之鹰,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但鲜为人知的是,他的夫人傅涯是位台属。她的父母和弟弟妹妹早在1938年就去了台湾,她和亲人天各一方,半世不得相见。 这一切大大激发了我采访傅涯的欲望,几经周折,终于打听到她的住址。门铃响后,没想到为我开门的竟是84岁高龄的傅  相似文献   

11.
《黄埔》2013,(6):F0003-F0003
10月21日,由黄埔军校同学会、哈军工北京校友会主办的《红军永远是红军——陈赓大将诞辰110周年图片展》在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举行了开展仪式,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林上元出席仪式并讲话,副秘书长郑琴出席  相似文献   

12.
被出卖锒铛入狱遭拷打宁死不屈1933年3月,党决定派陈赓去江西中央苏区工作。离开上海的前一天,3月24日,他到贵州路"北京大戏院"看电影,不巧和一名叫"阿连"的叛徒坐在一起。这个叛徒本名叫陈连生,原是上海先施公司学徒,后在武汉我军委特务工作处工作,1928年4月转到上海,在我党中央特科工作。他就是在那里认识陈赓的。阿连看到陈赓,装作平常的样子跟他谈话。陈赓立即从电影院出来,叛徒跟在他的背后紧紧缠住不放,就在离电影院不远的那座"偷鸡桥"前面,陈赓被那个阿连拖住了,于是,两个人在马路上厮打起来。陈赓狠狠一拳把阿连打倒。阿连躺在地下从口袋里摸出哨子"嘟嘟"地吹个不停,四周的巡捕闻声而来,围住陈赓,当场将他逮捕。  相似文献   

13.
朱群  俞德友 《现代领导》2010,(12):24-25
坐落在上海市区华山路的丁香花园建于上世纪初,这里环境幽雅,景色宜人,园内有枝繁叶茂的百年古树,飘香醉人的花草,风景如画的小河和九曲桥。朱德总司令曾几次下榻于此,陈赓大将、刘亚楼上将等也曾在这里治病休养过。如今,党和政府为了关心老同志,特将此园辟为老干部学习、休养的胜地。  相似文献   

14.
《现代领导》2014,(10):40-40
蒋介石很相信曾国藩相人的工夫,他曾经专门研究曾国藩用人得失,并将其用在自己的识人、用人上。蒋介石一生模仿曾国藩为人做事,用人上也多用曾国藩的办法.通过小事和语言观察对方,凡是被他相中的人就能够得到重用,反之,即使有天大本领,不但不为蒋介石重用,反而为蒋介石怀疑、提防。蒋介石建立黄埔军校的时候,就是用这种方式得来他后来最为倚重的三位大将。陈诚身材矮小,其貌不扬,进入黄埔军校读书之后,虽然暗中下决心要创出一番事业,无奈个人条件有限,很多公开的集体活动,很少能够看到他的身影,更无法和当时的黄埔三杰:陈赓、蒋先云和贺衷寒相比,很长时间里蒋介石并不看重陈诚。  相似文献   

15.
1932年9月2日,陈赓在攻打黄安(今红安)七里坪的战斗中,右腿膝盖不幸负重伤。当时,部队终日转移,连日颠簸,他的伤势越来越重,为了他的健康,组织上决定让他离开部队,前往上海医治。不幸遇叛徒锒铛入牢狱同年11月,陈赓拖着伤腿历尽千辛万苦来到上海,找到了党组织。党组织安排他到牛惠霖医  相似文献   

16.
宋任穷和钟月林,是一对在长征路上相识的革命战友。1935年他们在陕北结婚以后,相知相爱,相德以沫,共同走过了6O年的人生道路。战争和敌人没有分开他们,疾病和死亡没有吓倒他们,林彪、“四人帮”一伙的凶恶和奸诈没有压垮他们……至情至爱,老愈弥坚,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谱就了一曲情真如火的世纪恋歌……长征路上初相见长征途中,宋任穷和陈赓同在红军干部团。陈赓是团长,宋任穷任政委。陈赓性格活泼豪爽,也很幽默,爱说笑话。长征路上,在紧张行军的间隙,他常常到女兵那里走走,找女同志聊天。大家都很欢迎他。有一次,陈赓约…  相似文献   

17.
曾扩情是黄埔第一期学生,与共产党人陈赓、徐向前、蒋先云和许继慎是同学。当时被称为"黄埔三杰"的蒋先云、陈赓、贺衷寒和他源渊深厚。在蒋介石当会长的黄埔同学会中,蒋先云和曾扩  相似文献   

18.
曹峰峻 《人民公安》2010,(17):52-55
“陈赓是黄埔军校的学生,东江之役一直跟着你,不是他从枪炮下把你背出来哪有你的今天!现在你要杀他,你天天说的礼义廉耻哪里去了?”蒋介石被宋庆龄骂得面红耳赤、哑口无言。  相似文献   

19.
有人这样评价张云逸: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十位大将中,张云逸是极具传奇色彩的:年龄大,授衔时已63岁;工资级别最高,是唯一拿着元帅级别工资的大将;资历最长,参加过同盟会,1926年加入共产党时已是国民革命军少将参谋长。张光东,大将之子,1946年出生于山东临沂,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原副院长。他的家中没有奢华的摆设,四合院里还住有其他人家。  相似文献   

20.
在解放军的十位大将中,张云逸极具传奇色彩。 ——他年龄大,授衔时已63岁; ——工资高,是唯一拿元帅工资的大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