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巫溪评上先进了!”去年6月,这条消息在巫溪不胫而走。对于“九山微水一分田”的巫溪来说,已多年排名在全市的后列,但在2009年度综合考核中,县党政领导班子却一鸣惊人拿下了“先进领导集体”的荣誉牌。从后进到先进,是什么原因使巫溪实现了大跨步?  相似文献   

2.
正2017年5月14日,红三军走出的开国将军杨虎臣、樊哲祥、邓家泰的子女杨剑、樊小祥、邓秋林、邓东元等组成考察团来到巫溪,重走红三军小长征路,并考察投资项目。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巫溪通城长红村红军司令部驻地旧址土墙上的红三军政治部标语,居然是由樊小祥的父亲樊哲祥将军亲笔书写的。红三军到巫溪巫溪红三军革命遗址保存较好,考察团一行来到长红村,听取了讲解员关于红三军小长征战略转移到巫溪的艰难历程的介绍。  相似文献   

3.
4年前,巫溪以每年每亩1元钱租金,将28万亩森林高山草原租给重庆三牧集团;4年后,巫溪再次续写1元租金神话,将10万余亩森林租给中国隆标集团整体包装开发。  相似文献   

4.
2O世纪40年代,活跃在巫溪茫茫林海中的川东游击队里,有一位英雄的女战士。她叫陈昌秀,作战勇敢,枪法精准,被人们称为“双枪女侠”。她于1948年3月25日牺牲在巫溪境内,但其殉难地却多年未找到……  相似文献   

5.
余明芳 《当代党员》2011,(11):22-24
5月31日,清华大学校园,一场“城乡社区发展与创新”学术研讨会拉开大幕。 谁也没想到,重庆巫溪会成为会议主角。 “巫溪是乡村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经典样本。”专家们说。  相似文献   

6.
孙璐 《新长征》2014,(12):58-61
构建良好的农村文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舒兰市立足文化惠民和文化育民,坚持"送文化"与"种文化"相结合,深入实施"四大工程",推动农村文化发展繁荣,为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撑。一、实施文化小康工程,增强农村文化建设的保障力广大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农民的文化小康。  相似文献   

7.
巫溪是重庆市最边、最穷、最苦的国定贫困县,经济社会发展十分缓慢,综合经济实力位列重庆市倒数第一。从2001年以来,县委、县府努力创新干部队伍建设机制,着力打造理想信念坚定、进取精神饱满、执政信誉良好、善于带领群众致富的干部队伍,不断激活经济社会发展的引导力,取得明显成效,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以年均11%的速度增长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奋斗》2006,(5):4-4
小康不小康,关键不是看住房——发展生产是根本。  相似文献   

9.
一、全面小康社会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二十一世纪头 二十年,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 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 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 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对全面小康社会内涵的具 体描述。 在深刻领会和分析全面小康内涵及评价指标体 系设置的基本思路的基础上,初步设想全面小康社  相似文献   

10.
<正>"咱家今年一定要评选上和谐小康家庭,这是每个人的行为准则。"农七师一三0团十七连职工朱广安在开家庭会议。这是该团大力实施"四大行动",营造和谐小康家庭的一个缩影。"我爱我家"行动。积极倡导"温馨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对小康社会的阐述除了经济指标外,增添了更多的社会指标。目前总体性小康是一个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强调的是经济学上的指标。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除了注重物质生活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三农"问题是我国小康建设的重要问题,小康能否实现关键在农村。正定镇在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建设、综合载体、民营经济、镇域经济上大做文章,推动农村小康建设。  相似文献   

13.
正2017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再一次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会议指出: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中国社会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乡村社会,乡村的式微必将影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整体进程。乡村不发展,中国就不可能真正发展;乡村社会不小康,中国社会就不能全面实现小康。那么,究竟该如何实现乡村振  相似文献   

14.
刘世佳 《奋斗》2004,(4):17-18
今年是我省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年。这是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实现我省“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的重要举措,对促进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壮大经济实力,推动城乡经济的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应当充分认识到,新一轮的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广泛招商、深度招商的高潮已经在全国兴起,特别是南方一  相似文献   

15.
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党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近段时间,我们巴渝儿女也在热烈地感受小康、憧憬小康。这充分说明“全面小康”顺天应人。  相似文献   

16.
继往开来谋发展,与时俱进促和谐。新世纪头五年。是海西发展跃上新台阶、改革迈向新阶段的五年.是探索发展新路、强化特色优势的五年,是推动思想解放、激发创造活力的五年.是改革开放以来海西经济社会发展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快、各族人民得到实惠最多、体制机制创新力度最大、民族关系最为融洽和谐的五年。五年来的改革和发展,为我们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和构建和谐海西的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王延华 《唯实》2004,(8):74-77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在本世纪的前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目标令人鼓舞、催人奋进,但也存在很多困难。根据经济学家们的看法,最大的难题是怎样使农民全面达小康?毫无疑问,农民全面达小康的关键是如何使农民收入达到全面小康水平。本文想从我国农民收入的现实状况和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等方面作些简要分析,旨在充分认识我国农民全面达小康的艰巨性,从而使我们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正视困难和问题,防止急躁冒进;同时,弄清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积极探索农民增收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8.
一、农村小康建设面临的问题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小康建设由点到面进入了整体推进阶段。但还应看到,当前农村小康建设形势严峻,到本世纪末实现农村小康目标的任务非常艰巨。1.农村小康建设进程大大低于城市小康建设进程。按1990年不变价,城市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为24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200元,这是我国小康标准的低限值。但统计表明,1995年城市居民小康目标实现程度已近90%,而农村居民小康目标实现程度只为73%,中西部农村小康建设分别还有1/3和1/2的路程。2.农村小康是一项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目前已有8项指标…  相似文献   

19.
《当代党员》2008,(12):67-67
创新型国家:2020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提高到60%左右,探月工程圆满成功。 小康中国: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消灭绝对贫穷,全面实现小康。 健康中国:2020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完善,全民健康水平接近中等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20.
开篇的话 千百年来,中国人心底根植着一个古老又年轻的梦,它叫“小康”。 对“小康”的描绘,最早见于孔子,“小康”是仅次于“大同”的理想社会模式。而孟于将“小康”概念赋予了更多的经济内涵:除了社会安定,还应“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