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关于拜伦的歌剧和狗的出场是两个非常重要的隐喻,且一直为论者所回避。拜伦的诗性情感、人诗合一、以及流散文人的写作状态和孤岛意识是揭开这一隐喻的关键。狗在作品中大量出演直接影射了后种族隔离时期的南非白人的两难处境和无奈的选择,而且将女主人公的未来观作为彼岸及可能实现的和谐也寓意在斗牛狗凯蒂的身上。  相似文献   

2.
王珺鹏  高文汉 《求索》2013,(6):139-141
身份认同与道德选择日益成为当代西方文学批评关注的焦点问题。正是在这样的理论背景下.“他者”呼之欲出,成为20世纪当代伦理思想转向的显著特征。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库切,其文学创作展示了多重身份认同和道德选择的不确定性。库切不能认同白人身份。也不认同南非黑人,他缺乏黑人生存体验。库切同情南非黑人.但后殖民时代南非黑人实施暴力复仇的现实.让他在黑人获得解放与自由的限度问题上持保留态度。此外,生命伦理在当下炙手可热,与库切的多元伦理观一脉相承。库切主张敬畏所有的生命。引发了对生命伦理的终极思考。  相似文献   

3.
郭辉 《求索》2012,(8):101-103
随着秋瑾研究的不断广延深拓,秋瑾已不再是以简单的政治人物或英雄人物就可以概括的,她短暂的生命已经升华为更加复杂多样、精彩纷呈的文化标志。而到目前为止,尚无一部从总体上整合和把握秋瑾的文化身份和心理变迁的专著面世。笔者经过对秋瑾的身世和文学作品的深入研究,力图结合当时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把握秋瑾的多重文化身份和心理变迁,为读者展示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学术秋瑾形象。  相似文献   

4.
祝菲 《理论月刊》2008,(8):79-81
数字身份的出现是信息时代的一大特点,它因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用性而无比活跃。文化身份的淡化与困惑,不仅仅源于全球化的影响,而且源于信息时代数字身份的冲击。事实上,文化身份与数字身份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信息时代建构文化身份的关键,正在于通过"创者"的文化立场和文化创新力来把握待定性文化身份,为文化身份增添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张敬 《求索》2012,(9):187-189
身份是身体在重重社会规范下强制反复表演的结果,而规范的存在总是属于特定的社会空间。因此,身体表演总是特定空间中的言谈行事,它是建构主体的重要途径。巴特勒的表演理论诠释了空间规范作用下个体成长为主体的悖论化过程,本文结合犹太作家卡恩《戴维.莱文斯基的发迹》中主人公的犹太身份焦虑,剖析空间、身体和身份之间的互相生成关系。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具有多元文化的特征。在一些西方国家,随着多元文化主义的发展,越来越多少数群体在文化发展、政治权利等方面提出更多要求,因之出现的族群文化冲突已成为世界各地政治暴力最常见的根源,而且没有减缓的迹象。①与此同时,在西方自由主义政治传统中,普遍主义的人权理论忽视了少数群体的差异权利诉求,难以有效应对少数群体权利问题。  相似文献   

7.
从消费主义视角来探讨全球化对青年文化的影响可以从人权的角度来识别,那些受到全球化影响的主要权利,如文化权利、使用本民族语言的权利、教育权等均有其自己的内涵。故各国制定文化政策时既要承认文化多样性,又要保护文化少数群体的利益和权利。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政府、多边机构、媒体、非政府组织应有各自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民族文化身份和民族认同是个体确定自己民族归属感的内在心理尺度。在全球化带来时空浓缩的当下,空间扁平化造成了人的身份破碎化、认同危机化,寻求强化中华民族身份和民族认同的历史答案已成当务之急。通过纵向可梳理出自晚清时期到全球化时期中华民族文化身份和民族认同的变化逻辑,横向可厘清位于最高序位的中华民族国家认同对各民族认同的整合逻辑。探讨如何塑造中华民族的历史集体记忆、传承和创新民族文化符号、民族价值观等民族认同形成的要素,并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公民身份认同教育和民族文化历史教育,可进一步整合和提升中华民族的民族—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9.
《如意高地》是马丽华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作者在藏二十多年所思所感的总结。马丽华借一本小说,传达了对藏汉民族关系融合的美好愿望,书写了作为异族者对藏族文化的认同感,以及对自我身份定位的焦虑感,彰显了她的西藏情怀和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0.
立足于审美人类学的研究范式,选以酉水流域的土家族药师作为考察对象,并且重在对独具地域和民族特性的土家族药师,凭以诡异的符箓和咒语,在巫术仪式过程中隐现的文化身份进行界定,同时,也进一步揭示在药师的神秘体验中折射出的美学意义,即主要体现为药师的审美人格范型和彰显的阳刚之美,以及药师的审美指向三个层面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1.
吴昌云 《前沿》2007,(10):237-239
《雷雨》在刻画人物方面存在多重视角———矛盾视角、文化视角、个性视角、性别视角、朦胧视角、生命视角等,全文从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情绪等方面来加以论证和分析,力争较全面而深刻地揭示曹禺在刻画人物方面的成功之所在。  相似文献   

12.
在欧洲和西方各国,有关多元文化的讨论对其国家和地方的公民政策有着重要影响。青年所处的阶段既是一个向“成年公民”过渡的人生阶段,更是一个通过日常生活获得公民体验的身份概念形成阶段。主流社会对于“青年”、“公民身份”的讨论将重点转向了质疑多元文化所带来的问题,政府据此将政策由促进多元文化转向了关注“共同体凝聚力”,而这种否认“多元文化”的措施,不仅对多元文化本身带来冲击,也不利于社会融合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周亭亭  刘立辉 《求索》2015,(3):135-138
T·S·艾略特诗作《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以20世纪初的新英格兰城市波士顿为背景,谴责了昔日"山巅之城"的腐败堕落和清教后裔的道德荒芜。在社会批判之外,诗歌还回溯到17世纪中后期的海湾殖民地,反讽式再现了清教"荒野使命",体现了对"荒野使命"所代表的美国神话的否定和质疑。诗歌的道德训诫风格和对"荒野使命"的再现体现了鲜明的美国清教哀诉叙事特征。《情歌》中的美国哀诉叙事透露了艾略特身份追寻过程中的焦虑心态。  相似文献   

14.
认知隐喻的文化视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知语言学一反传统观点,认为隐喻不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是语言系统的一部分,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方式——隐喻概念体系,根植于语言、思维和文化之中,由人类自身经验产生同时又受到文化模式的影响。本文在认知框架下从文化视角对英汉隐喻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以探讨隐喻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汪正平  张旭春 《求索》2010,(10):227-229
《福》是对经典小说《鲁滨逊漂流记》的后殖民仿写。借助女性叙述者苏珊的讲述,库切把小说的时空从当下的南非远置到鲁滨逊时代的荒岛,赋予小说深刻的政治内涵和文学寓意。运用叙事学理论探讨作家如何采用多重变化的第一人称叙事和独特的女性叙事视角来质疑作者的权威性,打破文本与历史一一对应的关系,从而解构父权和殖民文化霸权,瓦解抑制女性话语的意识形态机制,暗示女性群体用潜在的抵制话语来建立属于自己的权威和话语系统。  相似文献   

16.
胡雅玲  夏弦 《求索》2014,(9):134-137
美籍华裔剧作家黄哲伦的著名戏剧《蝴蝶君》主要探讨了在东西方文化视域和同性恋亚文化形态下男女主人公力图建构主体身份的历程,男主人公伽里玛作为一个在西方社会里无论在事业上还是在爱情上都屡次受挫的弱者,企图在以西方文化为参照的东方亚文化中重建自己丢失的主体身份;而女主人公宋丽玲作为以异性恋为合法婚恋礼俗社会形态下的一名同性恋者,为了逃避被否定和被边缘化的尴尬处境,力图通过计谋挑战“他者”语境和身份来实现自己身份的认同.这两种以“他者”为主要观照语境的身份建构策略注定会导致身份更加迷失甚至会使人性扭曲,因而招致不可避免的悲剧发生.  相似文献   

17.
陈化  唐土红 《桂海论丛》2003,19(3):91-93
先进文化是三个代表的一个重要内容 ,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题中之意 ,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体现 ,是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统一,先进文化集道德合理性与经济合理性于一身 ,具有丰富的伦理价值。先进文化的建设应以人为本 ,要把握文化的主旋律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  相似文献   

18.
从全球化的视角而言,全球青年文化和青年身份的概念应由文化产业、参与其中的各国青年以及青年亚文化等要素构成,且这些要素均有其自身的意义与内涵。在此基础上,我们应全面了解青年文化和青年身份需要考虑的重要议题,包括这些议题的具体内容,还应解释为什么这些议题对了解青年文化和青年身份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文化身份的建构是困扰着逐渐步入现代化的中国的一个现实问题,后殖民批评理论对于我们分析西方汉学再现中国文化身份过程中所隐含的权力话语,无疑是具有借鉴意义的.然而后殖民批评家专于话语层面的解构,无视权力背后的商品化,以及热衷理论轻实践等弊端,注定了它只可能在理论话语资源的层面对中国文化身份建构做出有限的贡献.中国文化身份的建构只能是中国知识分子自己在理解自己的历史与现实的基础上的自我抉择.  相似文献   

20.
秦良杰 《理论月刊》2008,(8):123-125
《创业史》是柳青长期社会实践和美学思考的结晶,尽管囿于环境,柳青的创作不得不凸显"时代精神,"但在细节的丰富性方面,柳青遵从了创作规律,并以真诚的民生视角带来作品的真实品格。文章认为,体制的变化不应该成为评价作品的重要依凭,《创业史》中体现出的身份焦虑与美学冲突使它成为探究当代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典型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