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2004年的长三角一体化进程有着不同凡响的新气象。国家发改委着手编制长三角地区区域规划,标志着长三角地区区域一体化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将有力地推动沪苏浙的统筹与融合,在统筹与融合中焕发新的活力,开拓新的空间,为各自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在这样一种大势下,通过政府推动和市场主导,两省一市的合作范围不断拓展,合作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丰硕成果。2004年浙江主动接轨上海,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向全方位、宽领域、大范围、高水平合作迈进。一系列“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标志着接轨上海、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进入科学、有序、制度化的轨道2004年…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在践行新发展理念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长三角地区发展的协同性在不断增强,从城市协作开始,不断地凝聚共识,上升为三省一市的共同战略举措。特别是2018年6月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通过了《三年行动计划》,各地推动一体化的步伐进一步加快。2018年11月,在习近平总书记宣布支持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不久,三省一市人大分别通过了支持和保障长三角  相似文献   

3.
江浙沪两省一市政府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举办的第一届长三角地区金融论坛日前在南京开幕,主题为“推动长三角地区金融交流,合作与发展、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这项旨在推动区域经济金融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使长三角末来发展的走向再次引起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江苏政协》2022,(8):9-11
<正>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盐城建设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基地,这是我省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和沿海发展等国家战略、更好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建议:一、抢抓发展机遇,高水平融合,争当江苏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加快推进产业基地建设事关盐城乃至全省的长远发展,要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在更高目标、更大格局中开辟新境界。  相似文献   

5.
正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党中央确立的重大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对促进长三角地区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于近日在《关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关情况的报告》上作出重要指示。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工作部署和总书记重要指示,2018年5月11日,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三省一市民政部门在上海召开"长三角民政论坛",联合签署了《深入推进长三角民政工作  相似文献   

6.
<正>宁扬自古人文相亲、地缘相近、发展相关。近年来,扬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宁镇扬一体化建设,明确提出要把宁镇扬一体化作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支点,打造宁扬毗邻地区合作示范区。作为连接宁扬板块的“桥头堡”,仪征要争做长三角一体化和跨江融合发展的先行者、示范区。这几年,仪征全面落实扬州市委市政府要求,主动谋划,积极作为,加强与南京市毗邻地区沟通对接,取得了积极成效,区域合作、融合发展正成为全市上下的思想共识。  相似文献   

7.
许玉久  王登宝 《创造》2021,29(9):74-82
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将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全域纳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中,安徽省的阜阳、六安、亳州、淮南、淮北、蚌埠和黄山终于被纳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中.《纲要》对于长三角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更是提出明确要求,要求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把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摆在重要位置,加强生态空间共保,推动环境协同治理,夯实绿色发展生态本底,努力建设绿色美丽长三角 ①.安徽省面对新的战略机遇和历史使命,对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也提出了新要求.  相似文献   

8.
<正>中央对长三角地区发展一直寄予厚望,习近平总书记对长三角地区提出了"实现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更好引领长江经济带发展,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明确要求。2018年11月,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标志着长三角地区进入了一体化发展的新阶段,也给江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政策机遇、合作机遇、市场机遇。江苏作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  相似文献   

9.
正步入新时代,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也迫切需要立法的引领和推动。通过地方立法协作,推动制度协同供给,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地方立法理论和实践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尝试分析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对地方立法协作的内在需求,并对长三角地方立法协作的正当性基础和主要路径作了初步探析,以求教于相关理论与实务界同仁[1]。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地方立法协作的实践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  相似文献   

10.
<正>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江苏要把握大机遇,超前谋划,主动融入,在推动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走在前列,当好示范,进一步展现新担当、新作为。江苏是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北翼腹地,是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关键区域。从长三角城市和区域协作,到落实《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江苏作为经济大省、科教大省和开放前沿  相似文献   

11.
张宁孙秋香 《群众》2020,(18):15-17
长三角是我国的“经济明珠”,也是亮眼的“旅游宝地”,这里的5A级景区占全国总数的1/5,度假区占全国四成,旅游总收入占全国18.8%。在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进程中,文旅融合成为长三角区域融合的“先行者”,一系列新布局落子如飞,一连串新变革揭开大幕,推动长三角文旅一体化步入“快车道”。如今,沪苏浙皖“四手联弹”,从“共识”全面转向“合作”,在逐梦“诗与远方”的道路上奋力奔跑,共同奏响长三角文旅一体化“协奏曲”。  相似文献   

12.
郑江淮  陈英武 《群众》2007,(6):20-20
目前,长三角地区已具备了推动一体化进程的现实可能性。首先,区域内部分专业化大市场已经辐射整个长三角地区乃至华东和全国,起到了链接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而长三角地区经济均质化与特色化程度也在提高,为区域分工与合作提供了可能性。其次,区内人缘相亲,文化相近,经济相融,交往密切。企业、社会中介以及各种民间机构间的合作全方位展开。近年来,两省一市以及16个城市已经初步形成了党政高层领导定期会晤及工作层面定期会商机制,特别是最近中央政府高度重视该区域的协调发展问题,已明确指出,对于长三角的经济社会发展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既要发挥有关省市的积极性,又要加强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3.
朱立军 《党建研究》2021,(10):40-42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党中央着眼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形成新格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宣城市作为长三角中心区城市,是安徽省唯一与苏浙接壤的地级市,全市民营经济占比居全省首位,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中招商引资企业占比超过85%,其中来自沪苏浙地区的投资总量占到招商引资总量80%以上,成为安徽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第一站".近年来,宣城市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抢抓历史机遇、彰显担当作为,在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与发展全局同频共振上精准发力、持续用力,为推动宣城高质量发展汇聚强大动能.  相似文献   

14.
<正>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新时代推进长三角地区合作与发展,以及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指明了行动方向。江苏区域发展不平衡,部分后发地区因发展不充分长期滞后于全省,是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急需破解的短板和瓶颈。充分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机遇,既是江苏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推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5.
长三角城市政府合作体制反思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在对都市联盟构建的理论与实践基础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期待用行政手段在长三角组建超省级的都市联盟等跨行政区域政府合作组织,来推动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强不同层级城市政府之间有效合作的设想方案,在实践中不具备现实可行性,其根本原因在于这种政府合作体制设计本身存在着重大的制度缺陷。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行政手段要下要,而在于用得妙不妙,以及在思路上、在长三角城市政府合作体制的内容、方式、模式方面、在发挥非政府组织等多元主体的作用等方面是否有新的突破和创新。  相似文献   

16.
陈雯 《群众》2018,(12)
正2018年是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深入发展的重要年份。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上海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凝心聚力,推动长三角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更好引领长江经济带发展,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随后,韩正副总理对长三角一体化调研报告进行批示,要求三省一市拿出更具体的举措。6月1日,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主要领导座谈会在上海举行,会议以"聚焦高质量,聚  相似文献   

17.
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进入专业化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医学高职教育如何建设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成为新的课题。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与校外高质量临床实训基地组建校企合作示范组合体,以新的医教一体化模式统筹推进组合体建设,在运行机制、建设内容、合作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期望为医学高职院校建设符合产教融合要求的校外临床实训基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正>纵览全球,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已成为国家间角力的关键。长三角地区各省市唯有形成合力,推动区域科技协同创新,打造长三角科技创新城市群,才能为国家在全球科技竞争和产业分工中赢得战略主动和话语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指示以及将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充分体现了中共中央对长三角地区重视,同时也对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郑正真  伍萌 《重庆行政》2021,22(1):12-15
2020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作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大战略部署,明确提出成渝地区的战略定位和未来发展方向,为新时代推进成渝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锚定方向、绘就蓝图、找准发展路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助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和粤港澳大湾区共同构成我国高质量发展的菱形地理空间,旨在推动我国西部、北部、东部沿海地区、南部分别形成4个重要经济增长极,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建设,要精准把握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最新趋势,强化顶层制度设计,注重统筹协调,立足城市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促进人才、资本、技术、平台等各类生产要素高效汇聚,以产业一体化协同发展共建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以新兴动能的培育共建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以国际门户枢纽的打造共建全国改革开放新高地、以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建设共建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相似文献   

20.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已由“浅表一体化”演进到“深度一体化”阶段.然而作为政府行政主导型的区域一体化模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其制度成因在于地方政府的非合作博弈、制度缺陷与缺位、体制异化以及法律缺失.从区域一体化的角度来审视,长三角一体化演进过程,是建立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利益协调机制与利益约束机制的过程.区域深度一体化的本质在于区域制度一体化,需要创新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的总体思路、制度环境,构建科学的政府考核评价体系.长三角一体化的融合式发展,需要有一个相对固定、具有一定权威、能够发挥协调作用的多层级组织架构来承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