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失地农民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弱势群体,本文以如何从法律制度的角度解决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为研究的核心,剖析了失地农民问题产生的原因,从征地法律制度的改革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以期对我国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提供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国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问题的治标之策是完善补偿制度,提高补偿标准,解决其短时期的生活问题;治本之术则需推动失地农民进行创业或就业,解决其长远的生活和发展问题。本文通过对中国失地农民生存现状的分析,在深入研究造成失地农民生活困境的深层原因的基础上,就解决失地农民的眼前生活困境与其长远的稳定、发展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以期能对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我国征地制度存在诸多问题:"公共利益"界定模糊、补偿标准不合理、安置和社保措施缺乏及征地程序失范.这些缺陷使失地农民的权益遭受损失:生活成本提高、就业艰难、心理认同感缺失,尤其现今受金融危机影响,返乡无地农民工生活困难.作者建议应尽快完善征地制度,切实保护失地农民的权益.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在改变传统社会生产方式的同时,也造就了大量的失地农民,他们在社会变革中处于弱势地位,其合法权益屡遭侵害。本文在确立农民工主体身份的基础上,揭示了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权益遭受侵害的法律方面缺失,提出了重构农民工权益保障架构体系的设想,最终实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应对和完成我国加快城市化建设的重大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产生失地农民和其权益受损是一个很难避免的问题,而我国又由于人地关系的异常紧张和经济发展、社会保障等水平有限,失地农民权益的流失就显得尤为突出。本文试图以其一个重要影响方面即现行农村土地法律制度为视度,主要从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度、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国家土地有偿征用制度等三个方面着重分析其对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不足,并努力提出了以构建现代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一些对策,以期能对我国的改革事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他们的权益受到侵犯。妥善安置失地农民,维护其合法权益,是我国社会发展中必须面对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明晰产权主体、制订《土地征用法》、政策保障机制、社会保险机制、就业保障机制、法律援助机制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论土地征收过程中失地农民权益保护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娟 《行政与法》2010,(4):49-52
在我国,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民的土地大量被征收作为建设用地,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在土地征收过程中,失地农民权益受侵害的现象比较突出,失地农民群体上访或聚众闹事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因此,探讨和解决失地农民的权益保护问题,对于农村社会的稳定、农民权益的保护、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利国 《河北法学》2012,(1):108-109,110,111,112,113,114,115,116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大量的失地农民。由于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以及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失地农民的基本权益如自主选择权、土地权益、就业权益以及社会保障权益等没有得到充分的保护。很多地方农村的城市化并没有带来农民权利的市民化。要切实保护失地农民的基本权益,就要真正实现农民的市民化,即在构建有限政府、保障主体权利平等、完善法律制度供给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的法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的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成千上万的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根本——土地,成了失地农民。我国目前对失地农民的相关权益保障尤其是社会保障权利方面还缺乏必要的法律支撑,致使农民失去土地后面临严重的生存风险。为了确保失地农民的权益,应建立真正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大量的失地农民.由于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以及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失地农民的基本权益如自主选择权、土地权益、就业权益以及社会保障权益等没有得到充分的保护.很多地方农村的城市化并没有带来农民权利的市民化.要切实保护失地农民的基本权益,就要真正实现农民的市民化,即在构建有限政府、保障主体权利平等、完善法律制度供给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郭雯 《法制与社会》2011,(12):215-216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安置问题已经成为目前我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本文通过对西安市东郊韩森寨和南郊西八里村的村民进行实地问卷调查,从收入、就业、生活条件等几个方面来了解失地农民的具体情况,客观分析了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责任缺失的情况,然后尝试性地提出了政府在失地农民安置中应履行的责任,希望有助于我国失地农民安置问题的解决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构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失地农民人数已经超过4000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一数字今后将进一步增加。由于现存法律制度对失地农民权益保障不足,导致失地农民生活陷入贫困,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解决失地农民的保障问题,必须从完善土地征用的法律制度入手,建立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医疗保障、基本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等等。  相似文献   

13.
杜亚涛 《法制与社会》2012,(26):205-206
城中村改造,在推进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同时,也对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权益提出新的要求.农民失去基本的土地保障,就业困难,抗风险能力低,形成”新三农”问题.本文以保定市为例,通过对“城中村”改造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现状及问题分析,从征地补偿、就业安排、最低生活保障、社会保险等方面对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问题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蔡娟 《河北法学》2005,23(4):2-5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的土地被大幅度征用,失地农民随之应运而生,他们的权益因法律规定不完备、法规执行不到位、法治意识不健全等法律缺陷的存在而无法保障。失地农民失去了生活的依托、失去了就业的机会、失去了诸多的权益。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从法律视角来看,关键是适时立法,确保政策供给;依法行政,防止滥用职权;严格执法,维护法律尊严。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土地征用呈增长趋势,由此造成大量的农民失地。农民在土地征用过程中,不仅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同时也失去了与生存权息息相关的各种权益。本文从失地农民生存权的概念入手,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保障失地农民生存权的对策建议,以期对农民利益保障,顺利推进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失地农民的数量急剧增加。当前形势下,失地农民处于社会弱势地位,基本权益得不到保障。随之带来的问题影响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及和谐社会的稳定。本文从征地补偿、生活保障及就业再就业方面入手,分析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措施,以求尽快改变失地农民的现状。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农地的权属进行了界定,提出农地权属认定是决定农民土地权益的深层原因的观点,并进一步阐释了农民土地权利出现残缺的具体表现;以法学的视角深入分析了农地转为城市用地过程中产生的巨额利益及其分配格局;探讨了农地征用制度的改革路径,对完善农地征用法律制度、切实保护失地农民权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新型城镇化建设道路,这将涉及到严格界定征地权的范围、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完善征地程序、合理安置失地农民,切实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等问题,今后失地农民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城市化进程中必然出现的一部分群体。目前,在征地制度中保护失地农民的权利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已取得较好地进展。然而,我国现今的征地制度仍然是用地扩张,低补偿标准,土地征用程序不规范,土地收益分配不公平等的问题,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合法的权利和收益。因此,我们应该彻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完善征地补偿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妥善处置失地农民问题,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农民所拥有的诸多权利和利益,都是附着在他们赖以安身立命的土地之上,直接或间接地与土地相关联。失去了土地也就意味着失去了他们那些与土地关联的权利和利益存在的基础和实现的条件。集体土地征收中农民权益受损的原因主要是我国集体土地产权制度不完整。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就是要用私权保护理念来保护农民的财产权,防止公权力对农民私权利的侵犯。因此,提高土地征收标准,完善土地征收补偿机制,寻求政府、开发商、失地农民间最佳的利益分配结合点,是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土地征收中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制度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集体土地征收过程中,农民程序参与权被剥夺,土地被征收后农民收益权得不到有效保障,加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权的缺失,加剧了农民的弱势地位。基于此,应明确界定公共利益,完善对征地依据认定的制度设计,按照同地同价原则征收,完善集体所有权制度,明确保障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权的责任主体,以维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