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夏涛 《理论月刊》2007,(6):45-47
“文明范式”是构筑“文明冲突论”的基础,也是学者常常忽略的问题。在回顾其论争的基础上,可以发现一些批评者对它的理解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误读。对其进行重新的评判,可以消除误读、揭示“文明范式”自身的缺陷,为这一范式的继续研究提供新的起点。  相似文献   

2.
民族志是人类学用于学科实践和研究的范式。它的转型和转变也成为学科在不同历史语境中的具体体现。在古典时代,人类学侧重于人类的原始形貌,“原始(野性)民族志”成了一种代表性类型。现代民族志则以反映客观事实的照相机式的“科学民族志”为标志。阐释人类学以释放主观性为特点的“实验民族志”成为近几十年人类学的代表性范式。近些年来,一种新型人类学范式悄然出现——博物民族志(“多物种民族志”)成为代表。作为新的价值追求,面对当今世界的“生态—生物—生命”危机,致力于建构以“三生话语”为主轴的民族志范式,突出了“边缘形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从话语分析角度看 ,百年来我国文艺理论著述已逐渐形成了一种写作范式和文化成规 ,它过分倚重于引证西方材料 ,而本土尤其古典文论话语所占分量明显偏轻 ,其命题、范畴又主要源于西方文论话语。写作中命题、范畴的取舍关涉到传统及知识谱系的连贯和延续 ,而材料的引用问题则关涉到知识谱系的“置换”,以此观之 ,“失语”确是一种客观存在。若要有效地疗治“失语”,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文艺理论 ,有必要审视我们习以为常的文艺理论写作范式 ,在此基础上才真正可能通过写作范式的重新确立而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理论或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4.
“走动式”管理是世界上流行的一种创新管理方式,“走动式”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情感管理、现场管理、互动管理。“走动式”管理要遵循“三大”原则,要注意管理的亲和性、目的性,要做到“三到”,要主动参与学生的活动。社会转型期的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应积极提倡和推广“走动式”管理,建构一种新型的“走动式”的辅导员工作范式。  相似文献   

5.
从“范式”的观点看,目前学术界对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研究存在着“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的“范式”。两者之间的“不可通约性”十分明显。因此,对这一问题的继续研究,应克服原有“范式”的缺陷,转变思维方式,建构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研究的新取向。  相似文献   

6.
假释是我国刑事法律体系的重要内容,又是监狱行刑的重要奖励制度。现行的假释制度,拘泥于传统的“直捷式”的范式,幅度有限,比例受控,未能充分发挥出假释的矫正功能、社会功能和预防功能。因此,应当拓展假释的范式,建立旨在提高改造质量的累进式假释制。累进式假释制是对现行“直捷式”假释制度的变更与完善,与现行的法理精神、监狱刑罚执行的程序规定相通,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不失为一条解放思想,加大落实“首要标准”力度,拓宽行刑范式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7.
和谐文化建构性不仅在于理论的突破,更为人们架构了新的生活范式,成为人们适应新的生存环境的指针和原则。更具体地说,现代生活是以经济交往为主干的一种文明和品质,尤其是当市场经济成为人们一种相对独立的私人空间和领域,其价值体系和原则的建构,成为建立健全市场经济生存空间和领域的主体内涵。和谐文化则为市场经济空间和领域提供了先进的价值理念和范式,成为引领人们经济交往的不可或缺的文化范导。  相似文献   

8.
整合多重研究范式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实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是一门历史规模宏大、理论内容深广的政治理论课。在教学实践中必须与中共党史学科的“革命史”范式、“现代化”范式、“三个代表”范式等多重研究范式相融合,优势互补,突出重点和特色,以提高理论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9.
邱仁富 《前沿》2012,(19):29-32
问题的真假、意义决定了问答系统的意义所在,它紧密地与预设联系在一起,不同的语言“场域”决定了问题提出的方式和真值.问题逻辑作为一种方法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一种新的范式.它体现在“思政课”话语层面上说,是通过对“思政课”话语问题的基本方式进行分析,阐述“内容的说话方式”和“形式的说话方式”的逻辑建构.具体地对描述的问句、是什么的问句、为什么的问句、甄别的问题、怎么样的问句等进行研究,进而建构“思政课”话语的范式转换.  相似文献   

10.
从理论上界定和描述社会主义的价值是重要的,但更为重要的是应该寻找到实现这些价值目标的路径。本文认为在如何认识当代社会主义发展问题上,应该确立起一种新的“全球化研究范式”,将其置于世界历史的广阔背景中去考察,引入多元互补的研究模式,才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科学结论。因为在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价值范式有了更为丰富、更为鲜活的表现形式,社会主义前景无限光明。  相似文献   

11.
2013年秋,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10年来,“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合作势如潮涌,有关“一带一路”的理论研讨、政策评估、具体实践以及未来规划,发展中国家踊跃参与,国际社会热议不绝,中国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与日俱增。“一带一路”作为中国提供给当代世界的一大公共产品,开辟了中华民族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重要路径,同时也成为引导国际关系与国际秩序良性发展、推动世界各国加速互联互通、促进人类文明互学互鉴向纵深发展的主要动力泉源。在人类社会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格局转换与分化动荡相互交织的大背景下,“一带一路”建设创新区域合作模式,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引领时代进步潮流,促进人类文明互鉴,成就有目共睹,经验举世公认。“一带一路”既是联动发展的中国策,也是时代进步的新潮流;既是国际合作的新范式,也是文明互鉴的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12.
西方有关合法性研究的历史源远流长。在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启蒙思想家一脉的古典政治哲学传统中,正义、善、公共幸福等规范概念居于核心地位,规范主义是当时合法性思想的基本范式。随着19世纪末以后传统规范哲学的衰落,以及现代政治科学的兴起,合法性概念的提出者韦伯所开创的经验主义就成为合法性研究的主流范式。20世纪70、80年代以后,西方先后出现了规范政治哲学和审议民主理论复兴的热潮。这两股浪潮为合法性理论开启了一种新的范式图景——程序主义合法性。程序主义合法性模式的特点是既重视传统政治哲学中的价值规范,同时更注重价值规范形成确立的实践过程——公共审议;其实质是主张经由审慎理性的辩论协商程序以达致一种“辩论的共识”。  相似文献   

13.
只有在“艺术一人一文化”的视界观照中,艺术文化学研究实践才能进一步强化其“属人的”学科特质。以“艺术一人一文化”为逻辑构架,艺术文化学的研究范式可分为客位艺术文化学、主位艺术文化学与主客位辩证艺术文化学。主客位辩证艺术文化学范式是自我反思、自我批评的范式,它的实践品格、解放旨趣、开放精神和批判特征带来了艺术文化学研究范式的转换,正是这种研究范式的转换导致了人、文化、艺术整体观念的变革,它促使文化、艺术研究更加具有反思精神、实践意识,更加注重与现实的联系,更多地关注艺术文化主体的存在状态、艺术文化主体的种种实践形态。  相似文献   

14.
中国崛起是必定的吗?中国成为世界强国不仅需要一般人才,而且需要较多杰出人才。但是,中国缺乏产生杰出人才的文化环境。两种文化——主要向前走的“做事”文化和存在往后看的“做人”文化——形成鲜明对照。中国文化产生的环境和体制埋葬了中国的爱因斯坦、盖茨、乔布斯……中国盛产人际关系自如的小聪明,出产学习能手的中聪明,缺乏带来国家和人类进步的大聪明。改善文化,减少小聪明、增加大聪明,为中国崛起所必需。 中国崛起成为世界强国是毫无疑问还是余虑未消?  相似文献   

15.
黄曼  史滋福 《求索》2013,(5):265-267
心理学中存在着两种研究范式:主观范式与客观范式。这种分歧始于对心理性质认识的不同.也就决定了其研究取向出现科学与人文之争、研究态度分为价值中立与价值有涉两种观点、科学本质观出现了方法中心与问题中心的不同、解释框架上因果决定论与非决定论这种二歧的视野以及主观经验的研究方法与客观实证的方法的重大差异。主观范式与客观范式都固着于自身的理论观点。而看不到其他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将不同的观点一概排斥.导致了当代心理学的困境。心理学研究出路只能基于研究对象“人”来确立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致力于构建人的完整形象,以心理学的整合视野替代二歧视野。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论证,认为法兰克福学派所展开的“文化工业”理论隐藏着研究范式的当代危机。这一危机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生产范式的理论误读,它表现为对社会存在的抽象化理解和对文化自律的乌托邦期待;第二,交往范式的形而上学否定,这导致政治民主空间的遗忘和文化批判的精英化倾向;第三,意义范式的生存论遮蔽,它体现为对日常生活意义生成的忽视和人类主体性的美学逃遁。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新阶段,我军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克服传统军队政治工作学研究范式的局限性,拓展理论研究视域,引入多元互补的研究模式,置于“世界历史”的广阔背景中去考量,以构建适应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要求的研究范式,即一种面向未来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18.
对宪法学而言,全球化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对象的变化,更主要的是一种研究思维方式的转变。宪法学研究应以世界社会范式替代民族国家范式、从主体性范式转变为主体间性范式、将人类中心主义范式切换为生态主义范式。  相似文献   

19.
自1995年始,中国服务型政府的理论研究就历史性地展开了。这一展开,可以从它的线性轨迹、平面铺陈与立体构造三个维度进行解读。而服务型政府的理论展开真实地反映了“对立的双方是相互建构的”这一学术观点,它体现在学术概念的分歧、政府范式的深化与研究取向的分化三个方面。中国服务型政府的研究还需要学术界与学者们实现“心灵的联合”。  相似文献   

20.
魏建国 《思想战线》2011,37(5):58-61
范式体现为某一共同体在某一特定时段内共同接受的认识和分析问题的框架与方法,其对该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起到基石性作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范式正经历着深刻变化。然而,相较于其他学科,法学与法治对全球化的反应却相当滞后与迟钝,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多是如此。究其深层原因,在于法治和法学研究主导范式的强势"民族国家"化。尽管"民族国家"范式曾对近代西方的法学与法治发展发挥过重大作用,但其局限和不足也不容忽视。建构一种与全球化时代相适应的"世界主义"法治范式,既是全球化时代法学所不能回避的,同时也会对全球化时代诸多问题的化解与解决开放出新的思路与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