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的现象,以部门利益冲突加大了政府机构运行的经济成本,同时加大了我国的社会和政治风险,公权力和经济利益挂钩与政府职能划分不清及其行政监督不力是其重要原因。只有建立公共财政制度和加快大部制改革同时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事相分离,开才能切断利益与权力的关系,只有加强公共行政立法和行政监督来消除本门利益冲突,才能防止政府的公共权力被具有私利的主体所分解,所以,“发展和谐服务型政府”,为社会公正提供有效保障,是以实现政府从“部门行政”向“公共行政”转变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现代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治市场中的权力主体也是理性地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如果不存在有效的制约机制或者约束机制对这种自利性加以软化,政府及其官员的自身利益就会不断扩张,这种利益扩张又与行政权力的腐蚀性有着一种天然的共生关系,其结果必然是造成公共利益的异化和行政权力运行的畸变。矫正行政权力运行畸变就必须实现行政权力设置的法治化,行政权力运行的规范化,行政权力监督的多元化和行政权力主体的自律化。  相似文献   

3.
构建地方政府公共行政体制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政府的公共职能有 :公共行政管理、经济调节、依法行政、市场监管等等。构建地方政府公共行政体制的对策是 :进一步削减政府权力 ,切实解决权力部门化问题 ,建立公共财政管理体制 ,打破行政垄断 ,加快电子政府建设 ,制定政府组织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政府公共权力价值目标—公正与效率的研究,揭示了其二元化价值取向的内在矛盾及其实现途径:在动态博弈中获得“次优选择”。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行政改革的理论诉求与实践轨迹都是致力于通过对政府公共权力的改革,追求管理效率与社会公正的平衡。我国政府公共权力的价值取向同样是二元化的公正与效率。公共行政中的种种问题与弊端的根源是政府公共权力运行机制导致公正与效率失衡的结果。针对我国公共权力所存在的机制缺陷,提出了“收缩、规范、公开”的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5.
郭泽保 《行政论坛》2004,25(2):10-12
政府管理模式有其自身的演变过程。古代社会的政府管理模式为传统管理、集权和人治。近代社会是公共行政的起点,但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政府主要体现为“守夜人”的角色。到十九世纪末,垄断资本主义使“行政国家”出现,公共行政学也随之产生。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公共行政学,使公共管理模式成为以后政府治理的基本范式。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公共行政改革,导致了公共行政向公共管理的转变,出现了公共管理的新的政府管理模式,即市场化政府模式、参与式政府模式、弹性化政府模式和解除管制政府模式。  相似文献   

6.
中国行政管理学是在两种不同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公共管理学在中国兴起并不意味着行政学的研究进入衰落时期;中国公共行政体现出“二元”与“多元”特色,这是中国公共管理有别于西方公共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公共行政必须始终把处理政府与人民的关系当成首要任务,重新审视政府的职能与角色;“大公无私”的精神和“先人后己”的思想在公共管理中是不现实的和不合适的;法律、制度建设与创新仍旧是行政管理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中国公共行政的现代化——发展与变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代化既是一种理念,又是一种变革的过程。中国致力于公共行政现代化的努力开始于八十年代大规模的行政制度创新。其主要目标取向是建立市场化或亲市场的政府行政,实现行政权力的分散化和公共行政体系的结构分化,达到公共行政的社会化和国际化,使公共行政从国家权力的载体过渡为为公众提供服务的实体。中国公共行政现代化的过程也必然面临一系列的矛盾与冲突,但其趋势是不可改变的。  相似文献   

8.
试论行政权力折射现象的负面作用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行政权力是通过法律法规赋予行政机关和公务人员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权力。但是,人们常常把法律化的行政权力人格化,似乎行政机关和公务人员的头上都拥有“权力光环”。行政机关和公务人员在行政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下列三种情况:一是在法定的权力范围内、依据法定的程序执行公务,对这种“阳光普照”式的依法行政的行为我们称之为行政权力“直射现象”;二是直接将公共行政权力当作个人的权力和资本,谋取个人私利,我们称之为行政权力“反射现象”;三是行政机关、公务人员利用行政权力的影响力为家人或他人谋取私利,我们则称之…  相似文献   

9.
从行政哲学维度来看,价值与技术的分离奠定了行政学独立的学科地位,但亦成为当下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陷于困境的根源。我国公共行政价值与技术分割导致的困境集中反映在政府和社会两个层面。调整公共权力边界与运行方式;培育公民社会自治能力;重建公共行政伦理,实现公共行政价值与技术的辩证统一,是我国公共行政改革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西方公共行政的治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西方政府行政的基本趋势是形成一种治理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即政府、公共组织、私人机构及社会个人协同承担公共事务。作为传统统治型公共行政的替代物,治理型公共行政是政府对经济全球化及网络科技迅猛发展的回应,又是政府管理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1.
姚佑銮 《学理论》2010,(4):85-87
政府问责制是对政府一切行为及其后果都必须和能够追究责任的制度,政府问责制是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有力杠杆,为正确行使“公共权力”提供了制度保障,对“官本位”观念带来空前的冲击,有益于构建新的政治道德。当前干部行政问责主要存在下问上责机制缺失、政府信息的公开透明度不够、情绪化问责突出、官员复出随意等问题。建立健全政府问责制必须强化公共行政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民众监督、明确责任划分,做到“有责受处分,无责受保护”。  相似文献   

12.
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我国行政改革之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西方行政改革的基本趋向是践行“新公共管理”模式。“新公共管理”模式是适应知识经济、信息时代而进行政府改革和行政创新的必然产物。作为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的替代物,“新公共管理”实践模式的出现是公共部门管理特别是政府治理变革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它从治理理念、治理结构、运作方式和过程等方面对行政体系进行了全面的创新。它对西方行政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西方行政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积极推动作用。因此,有必要借鉴西方“新公共管理”模式来探析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与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3.
公共管理的理论源流与变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新公共管理运动”而从传统公共行政理论范式中分化出来的“公共管理”,体现了一种新的理论范式整合。传统的公共行政,以韦伯的官僚制来破解庇护主义,以政治/行政分开来化解政党分肥,以官制度来建构行政组织的基本规范,以泰勒主义来保证效率行政的主导地位。这种行政改进逐渐变成公共行政中的教条主义。结果,官僚制成了官僚主义的代名词,政治/行政两分成了“两张皮”,官制度变成了族主义,效率主导变成了缺乏效果的效率。求解这些疑难导致了传统公共行政范式向“新公共管理”范式的转移。而突出公共性、现代性和综合性的公共管理的理论建构,就是以公共行政为底色而对新公共管理或管理主义、政策分析以及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公共治理理论的一次理论整合。  相似文献   

14.
从权力行政到服务行政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二十世纪末期,西方各国政府为适应经济发展,开始变革其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提出了市场模式、参与模式、灵活模式和非管制模式等现代公共行政模式.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府一以惯之的以命令行政、人情行政、经验行政、多层行政、受控行政和身份行政为基本特征的传统权力行政模式开始受到冲击.政府管理开始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公共行政模式.以承诺行政、制度行政、技术行政、参与行政、自主行政和契约行政为基本特征的服务行政模式是中国政府未来理想的公共行政模式之选择.中国政府在转型时期的公共行政模式处于发展之中,以变革求适应,将会以权力--服务混合行政模式作为其过渡模式.  相似文献   

15.
论行政权力运行的变异及其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权力变异是指行政权力在运行中偏离了公共权力设置初衷的方向,而出现的违背公共利益的现象。现实中的以权谋私、权力滥用、权钱交易等都根源于此。行政权力运行变异的机理在于:公共权力委托代理运行机制在实际运行中的失灵会导致行政权力实际行使中的“内部人控制”;我国现阶段行政权力运行所处的环境是双轨制的“体制”漏洞为以权谋私和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提供了可能,同时政府无处不在、无不干预的权力经济背景为权力腐败提供了温床:政府官员的“经济人”特性在前两种因素的作用下,极易导致权力运行的变异。对行政权力运行的变异总体上需从以权力制约权力的体制建设,建立行政权力运行的制约机制,及完善行政权力运行的法制约束三方面对行政权力的运行范围和运行过程实施强有力的制约与监控。  相似文献   

16.
分离状态下的公共行政与公共伦理之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行政过程中对"行政"权力的过于强调和对"公共"属性的无情漠视致使公共行政与公共伦理长期处于分离状态,公共行政天然地涵摄了其内在伦理属性--公共件,因此,对分离状态下的公共行政与公共伦理进行整合有其必然的价值内蕴,公共行政制度伦理化和伦理制度化则是公共行政与公共伦理进行整合的应然双向路径.  相似文献   

17.
公共权力的基本属性和核心价值是公共性,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是公共权力运行的内在价值判断。从利益冲突发生的内在逻辑来看,起点是权力资源的配置与利益的获取之间的正比例关系,过程是委托——代理,主要场景是公与私的交界处,利益冲突实质上是对公共权力价值判断的一种扭曲。以公共性的原则来优化公共权力构成、强化公共权利归属、重塑公共行政道德、规范公共权力私人性走向、实现公共权力价值判断的回归,是防止利益冲突、确保公共权力在正确的轨道上良好运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行政论坛》2006,(6):94-96
·行政学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及其借鉴意义梅志罡(1-5)□电子政务作为一种政府管理模式的内在基础柏必成(1-9)□地方政府公共物品供给的理念创新胡慧(1-14)□现代公共行政的人本价值内涵夏美武(2-5)□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动力机制闰丙金(2-8)□何为公共治理?曾正滋(2-12)□立足第三部门构建公共事业管理学科体系陈华平(2-16)□公共行政的新思维———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理论贡献井敏(3-5)□论行政行为的效力形态潘世钦,石维斌(3-8)□民主行政视野下“公共”行政精神的修复与重塑张雅勤(3-11)□新公共服务与新公共管理:相生还是相克柯湘(…  相似文献   

19.
《求知》2011,(12):46-46
庄德水在2011年第4期《中共中央党校学报》撰文认为,利益冲突是国家公职人员在公共行政的过程中,受私人利益的干扰,导致价值判断和政策取向偏离公共利益的要求.发生私人利益与公共职责相抵触。在本质上,利益冲突是公共权力的非公共使用.包括公共权力的递延化和期权化,是公共权力发生腐败的重要根源。当前,政府部门与私营部门的合作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公职人员更容易发生利益冲突问题。他们直接参与包括政府合同、政府工程、政府采购、公共事业招标等经济活动。在处理具体公务的时候,他们掌握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20.
当代公共行政改革实践与公共管理学科的崛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当代“再造政府”的行政改革浪潮极大地冲击了传统公共行政学的体系,为公共管理学科的崛起作了铺垫;公共行政、公共事务、公共政策构成公共管理学科体系的三大支柱;中国公共管理研究必须急起直追;开办MPA教育对中国特色公共管理学科研究的开拓创新、后来居上,具有催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