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天明  张瑞强 《前沿》2009,(5):86-87
由于对多样化的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有限,人类必须改造环境使其适应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此过程中,环境变化的生态学过程并未引起20世纪以前的人类的注意,进入21世纪,环境恶化的苦果使人们意识到,环境是人类的生存之本,发展之道,人类必须与环境和谐相处。本文从生态学角度阐述了环境的多样性和人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并结合人类改造环境的生态学过程和人类社会在21世纪遇到的环境问题,提出了实现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理论途径。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十分重视运用法律手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国目前已经制定了以宪法关于环境资源保护的规定为核心、以环境保护法为基础的一批环境资源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3.
牙韩彰  黄吉遇 《当代广西》2007,(5):F0004-F0004
龙虎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广西隆安县境内,离县城36公里,距南宁市西郊83公里,总面积21平方公里。南宁至大新、靖西、凭祥、云南的公路贯通景区。交通十分方便。龙虎山远离城市的喧嚣,节假日时期,很多游客部喜欢到龙虎山走走,感受一下大自然。  相似文献   

4.
现象省政协委员在开展我省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专题调研“长期以来,由于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对环境保护重视不够,矿产资源无序开采利用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现象比较严重,我省矿山环境有不断恶化趋势,土地破坏、水生态平衡失调日益突出,“三废”污染严重,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加剧,我省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形势  相似文献   

5.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大连的重要内容。要加快实现大连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必须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视角,分析大连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面临的基本市情,研究大连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采取促进大连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措施。  相似文献   

6.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了重要位置,指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特征之一。综观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应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有意识地去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境界,达到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能以牺牲子孙后代的发展条件为代价来求得眼前的发展。这是可持续发展的真正含义,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显明 《中国人大》2009,(19):24-24
过去似乎气候变化离我们很遥远,认为只是对太平洋中的小岛国有影响,主要是全球的温室效应导致海平面上升,但现在看来对我们国家乃至整个世界都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8.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发生历史性变化的重要时刻,在国家意志的高度上提出的一项长远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平湖市牢牢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通过生态建设这个有效载体,从2000年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第五批全国生态示范区试点地区之一,到2004年经国家环保总局考核验收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5年间,全方位地开展了各项生态建设工程,逐步走上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五年来,在生产总值增长1.32倍,年均增长18.3%的情况下,全市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地表水污染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城市空气环境质量保持在二级标准,全年空气质量全部在良好以上;交通运输、建筑旌工、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提出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同时,进一步明确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1.
循环经济法草案的提请审议,在我国立法史上,注定要成为一件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因为循环经济不仅是一种社会增长的模式,更是一种社会发展的模式,也是一种社会的形态。所以,制定这样一部法律,不仅  相似文献   

12.
格日勒图 《前沿》2006,(1):156-158
20世纪中期以来,人类最大限度地获得各种资源的同时,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范围改变了全球的生态环境,一些生态系统所遭受的破坏已经无法得到逆转,牺牲环境发展生产的恶果正在越来越凸现出来。然而,在这种掠夺式的开发难以为继时,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出现了一个崭新的理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这是经济社会高度发展的必然要求。充分认识人与自然关系发展史,对我们当前自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借重“看得见的手”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保证人类健康的生存环境、保证人的全面发展的迫切要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必然促进人与人的和谐,而人与人的和谐必然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在天与自然的关系中,人是主体,自然界是客体。这是因为从价值论的角度看,人类具有不同于其他自然存在物的特殊属性,具有其他存在物不具备的自主性、创造性,人源于自然又超越于自然,人可以把人以外的自然物作为认识、利用和改造的对象,使直接的自然物或被人改造过的自然物为人所用…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这一目标的确立,是当代中国面临日趋严峻的生态环境和资源形势所作出的战略性选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视域下的美丽中国建设,必须确立辩证的生态发展观、整体的生态文明观和严密的生态法治观。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海南要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推进海南自贸港建设,勇当生态文明建设的“探路先锋”,打造展示中国风范、中国气派、中国形象的靓丽名片。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新征程,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的内涵与外延不断深化,挑战和压力也十分巨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必须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定绿色发展定力,稳中求进,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7.
在最近召开的全省第七次环境保护大会上,省委书记习近平指出“: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和谐有赖于人与自然的和谐。”这句话言简意赅,高度地概括了人与自然和谐的极端重要性,值得我们深入领会。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和谐社会不仅要做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而且要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衡量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而丰富的资源储备、功…  相似文献   

18.
庞仁 《今日浙江》2006,(12):44-44
党员意识,是共产党员对党的性质、宗旨、历史使命,以及党的纲领和任务的自觉性认识,是党员政治觉悟和党性的集中体现,其核心本质是党的整体利益与意志在党员个体身上的集中体现。党员意识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与事业的兴衰成败。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的许多党员抱定“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试看将来寰球,必定是赤旗世界”的信念,才使我们党具备了坚强有力的内聚力和对普通群众的感召力。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能够取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辉煌成就,同样与广大党员的党员意识分不开,与广大党员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  相似文献   

19.
宋凯 《中国保安》2014,(21):20-22
如何及时避免矛盾,化解纠纷,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学习和思考的问题。在保安队伍中,队员与队员之间,队员与上级之间相处情况的好坏,轻则关系到两个人、几个人之间的融洽度,重则决定着整个团队的氛围,服务质量的好坏,保安队伍的稳定和企业的整体凝聚力。  相似文献   

20.
张丽  董增川 《中国减灾》2001,11(3):54-57
多少年来,人类为了自己的利益,过度开发江河、征服江河,并取得了胜利,获得了可观的效益。但同时也破坏了人与江河以及人与自然本应自然和谐的关系。正如恩格斯在他的《自然辩证法》中写到:“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无数事实也告诉我们,以牺牲大自然为代价的经济发展已经给人类带来了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