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人们对修瑞娟这个名字一定不会陌生,80年代初期,这位中国的女医学专家在微循环领域中的两项重大的具有开拓性的成果震惊了世界。由于她的成功,国外许多公司高薪聘请她去工作,然而她不为金钱所惑,不为洋房、汽车以及先进的设备、优越的工作环境所动,毅然拒聘回国,一时间修瑞娟成了新闻人物。十几年的时间过去了,仍不断为世人关注的修瑞娟,她的事业、她的成就、她的……不久前,我采访了刚刚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回到北  相似文献   

2.
充满激情的社会,必定强盛和富足。 充满激情的民族,必定进取和无畏。 在为民族振兴而呐喊的中国,必定拥有无数充满激情的志士。 修瑞娟无疑是一位志士。对这位获得联合国世界杰出女科学家特别荣誉称号的科学家、农工党中央委员,我不再重复以往媒体的报导,只向读者讲述她的一个用十七年的激情筑造的梦的实现。一 1980年,修瑞娟,这位新中国培育的曾获得莫斯科第二医科大学“全优”奖的高材生,作为改革开放之初第一批应邀到西方世界工作的科学工作者来到美国,仅三年时间,她便以在微循环领域的卓越的研究成果,引起了世界的注意。…  相似文献   

3.
荣誉2005年11月18日,是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微循环研究所的好日子,所长修瑞娟教授作为《中华医学杂志》资深作者,在《中华医学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在国内外的被引频次居高,荣获《中华医学杂志》创刊90年金笔奖!对于修瑞娟教授,这样的殊荣很多,自1965年开始微循环病理生理及生物医学工程的研究,30年来孜孜不倦。至今,她已担任世界微循环学会联合会副主席、亚洲微循环联盟主席、中国微循环学会理事长,在国际医学界享有很高的声望。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她“世界杰出女科学家”荣誉称号。微循环在医学界是一项高深的理论,在…  相似文献   

4.
岳母毛玉珠     
赵谦益 《世纪行》2012,(10):47-48
现在只要认识我岳母毛玉珠的人,无论老少,没有不为获赠她的一张国画而备感庆幸和欣慰的。  相似文献   

5.
备课卡片     
我国著名的“微循环”理论专家修瑞娟教授,于1988年7月与“北京肯德基杯科学小论文征文比赛”获奖的青少年进行座谈,在座谈会上她说道:“金钱对科学工作者来说是手段不是目的。有了钱,可以购置更先进的设备,有利于科学研究的进展。但对于科学家个人,金钱决不是他追求的目标。”她不仅是这么说,更重要的是这么做。有一年,她在美国工作期满后,有单位提出年薪10万美元,希望她继续留下工作。10万美元在美国是教授级最高待遇了。1987年,她再度去美国时,一家私人医院提出她每周只上两天班,年薪8万美元,另一家医院也提出每周上两天班,年薪6万美元,还有一家医院只需她每周去半天,年薪4万美元。如果她留在  相似文献   

6.
自从她迈进居委会门槛的那天起,如同居委会门口的那块牌子一样,没有挪开半步。23个春夏秋冬,不图名,不为利,用她晚年的炽热,为辖区内的居民群众鞠躬尽瘁,写下了一首首感人的诗篇。她就是被居民们誉为“小街总理”的石家庄市新华区革新街居委会主任、74岁高龄的马玉琴。马玉琴原是石家庄市矿区商业局副局长,1972年离休后干起了居委会工作。23年来,她放弃了一个老人应得的晚年享乐,满负荷地为街坊群众奔波。她所在的居委会辖区有16条大街、8个胡同、9395户、35000口人,凡是涉及居民的事,不管份内份外她都要管。1993年12月,某一胡…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段毫无血缘关系的亲情故事,这是一段长达22载至诚至爱的谎言。22年前,她冒名顶替,自称外孙女,认下一位洛阳老人做外婆。而那个真实的外孙女已不在人世。她不为名、不为利,只想一心照顾多病的老人。22年后,老人已九十高龄,只剩孤身一人。她依然保守秘密,将老人接到身边赡养。为让老人愉快地度过晚年,今天,她还要将这场骗局演下去。  相似文献   

8.
她叫郭子予,今年32岁,农工党党员,供职于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她显得有点瘦弱,面色也稍显苍白。这使我很难相信,那5300毫升鲜血,竟是从她那单薄的躯体中流出,然而在她献血登记卡上,却清楚地记录下这个令人惊叹的献血数字。献血是无偿的,即使在《献血法》颁布以前,她也从未领取过分文补偿;她在血液中心工作,按照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常例,她根本不必为自己或家人日后用血犯愁;根据规定,无偿献血累计3400毫升即可获得国家无偿献血金杯奖,且只能表彰一次,而她的献血量却早已大大超出了这个获奖数量。既不为名,也不为…  相似文献   

9.
咨询台     
档案不在工作单位 能得到社会保险吗?    编辑同志:   我于 1998年 3月与公司签订了为期 3年的劳动合同,由于种种原因,我的档案仍在职介中心,未转入公司。公司便以我的档案不在单位为由,至今不为我缴纳各项社会保险。我多次询问公司,公司人事部答:“公司没有你本人  相似文献   

10.
在通向科学之巅的山路上,除了坚忍不拔的意志,便是旅途的宁静,但在科学家的心中,却始终洋溢着炉火般的热烈与激情。修瑞娟无疑是这条山路上勇猛的跋涉者。自2001年获得"联合国世界杰出女科学家"特别荣誉称号奖后,她再次沉寂在微循环奇妙而又充满艰辛的王国里,带领她的团队为微循环科学开辟了一个又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叶芳 《台声》1998,(11)
自幼十分崇拜科学家的杨慧珠,在她大学毕业、留学归来,已身为博士、大学教授的今天,却一再不敢妄称自己为“科学家”O尽管她已在动力工程理论及科研领域里做出了许多为同行称道的业绩,但她仍坦诚地对记者说:“作科学家太辛苦了。”她自称只不过是教工程的老师,是只懂某一领域的“专”家,她不愿让她的朋友称呼她“杨教授”,“‘老师’就可以了”。她更希望大家直呼她的名字“杨慧珠”。虽然与杨教授接触较多,但我仍然感到,她有着太多不为一般人、包括她的朋友们所知道的东西,例如她的专业,她的研究所,她从台湾到美国的留学,她…  相似文献   

12.
山东潍坊有个很大的商品集散地,打的去只需说商品城,司机无人不晓.我和何梅香、修瑞娟、冯友抓个空到了商品城.8月下旬我们全国政协山东视察团去山东视察流通业.我笑:我们这是牺牲个人休息时间用实际行动来支持山东流通业.  相似文献   

13.
2001年10月,我与相爱多年的女友结婚,我们经历了六年的恋爱,彼此忠诚,相互信任。她是个美丽而又时尚的女孩,我们一起出现在众人面前时,她让我感到自豪。结婚一直是我们最大的梦想,因此婚后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的生活非常和谐温馨,家里充斥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她曾经告诉我,她的梦想成真了,一时还真有些无法适应。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也许是一个月后,也许是半年后,我们的生活悄然发生了变化。我的妻子在一家私营企业工作,收入很高,但却非常忙碌,她又是公司的高层主管,工作繁重,与客户之间的应酬也很多。她回到家后,手…  相似文献   

14.
很幸运,30年代初期我在上海读书,毕业出来便认识了何香凝先生,当时我还不到30岁,她是比我大一辈的入。由于她的言行使我折服,我业余时间便自愿登门,断续跟着她作些我力所能及的工作。她对我们工作上的要求非常严格,但对我们的关心却似一位慈祥的老母。她那活生生的嫉恶如仇、与敌不共戴天、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性格,使我这个初出校门的人,受到学校所无的革命再教育。到了新中国,她负责中央华侨事务委员会工作,我也在建国前夕自海外带着满腔创伤奔回北京,又幸运地被安排在她老人家身边。她毕生从事革命的伟大事迹,将来历史…  相似文献   

15.
《中国妇运》历经60年风雨,拥有了与时代同行、与妇女同步发展的60载辉煌成就。60年如一日,《中国妇运》沉淀积累记录了一个甲子的妇女事业。她大处有党政领导关心妇女事业,有妇联辛苦镌刻的座座丰碑;小处有妇联人生生不息的奋斗历程,有各级妇联人工作的真实写照,同时她也是一部妇女事业经验总结启示录、大事记。对于我而言,她则是悉心指导的良师、知心陪伴的益友,我在妇联岗位上成长的每一步,都有她的点播教诲,也因为有她,使我能够在潜移默化之间,不知不觉之中认识了妇联工作、认知了妇女事业、深入社会这个大学堂,逐步成为一名妇女工作者。  相似文献   

16.
我来火葬场工作时,只有17岁,一干就是七八年。22岁那年,县城床单厂的一位女工瞧上了我,要跟我恋。她叫孙娟,比我小一岁,模样儿挺俊。我问她:“咱是个火化工,你不嫌弃?”她回答:“我看中你这个人了,你干什么工作,我不在乎。”孙娟姐妹弟兄十几个,她排行十四,人们戏称她“十四小姐”。她的父母都不在了.长兄如父,我那未来的大舅哥是一家之主。对于我俩的婚恋,他们全家人反对,一大堆大嫂子,舌头快得像刀子。这个说:“找个烧死人的,你不嫌丢人,我们还嫌丢人呢!”那个讲:“烧死人也行,那得大把挣票子,你嫁小朱图什么?…  相似文献   

17.
孔曦 《同舟共进》2009,(7):40-41
我的一个在报社从事编辑工作多年的朋友,前些日子退休了。因为“有关部门”少算了她5年工龄,她不得不开始跑信访办。说起这些日子的信访经历,她说,  相似文献   

18.
范国真 《人权》2010,(6):18-19
吉林农妇张凤英坚守慈善信念,20年如一日,不为名利,倾注一腔热血,个人自掏腰包利用自己在农安县开安镇老家占地面积30多公顷的土地上办起了长春英顺福利院。她免费收留社会上孤寡残疾老幼的义举,传遍了松辽大地。  相似文献   

19.
田晓颖是葫芦岛市龙港区教育局局长,在教育战线上兢兢业业工作了30年,先后担任过市、区人大代表。她深知代表肩负的责任,用她的话说:人民信任我,我会让人民满意。  相似文献   

20.
无忧子:你好! 我的好朋友最近很苦恼,她和她男朋友都刚刚大学毕业,她留在了武汉做公务员,而她男朋友却回到原籍一一深圳,茬那边找了工作。我的好朋友忍受不了相思之苦。她计划两年后辞职或调动,现在他们尽管每天通电话,休假还可以见面,但是她还是害怕他们的感情两年后转淡,而且她很不开心,等不了两年,心里很矛盾。一方面如果她现在辞职,又担心到深圳找不到更好的工作,也怕贸然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无法适应,或许会更痛苦,付出这么多,还不知道是否值得;另一方面她在单位里没有同龄人可以交流,感到非常孤独,很不快乐,希望立即离开,所以在工作上无心进取。也许她是一个要求完美的人,常常羡慕那些爱情事业双丰收的人,总感到自己找不到幸福,有些忧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