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产力作为道德评价的一般标准,有着探刻的根据。生产力不是脱离生产关系而存在的,它依赖于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状况,二者的矛盾运动,既体现着人与物的自然交换过程,也产生着人与人的经济利益关系。从经济利益关系中引伸出来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往往同一定的生产方式相适应。生产力是生产关系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关系的性质、存在和发展取决于生产力的状况。所以,道德评价的一般标准,应该归结到生产力的高度上来。也就是说,符合社会历史规律,能够促进或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事物或现象是善的,违反社会历史规律,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事物或现象是恶  相似文献   

2.
舒红跃 《理论月刊》2001,3(2):40-41
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吸收利用资本主义的优秀成果,不仅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引进西方现代化的生产设备,而且要学习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文化伦理观念。在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的论断中,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服务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一目的的手段,人的标准比生产力标准更高、更重要。  相似文献   

3.
庄敏 《岭南学刊》2004,1(5):13-16
邓小平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伦理观有两个基本特点即把经济制度特别是所有制的设计同生产力和共同富裕的伦理目标结合起来,又同个人的伦理价值目标结合起来。研究这两种结合,不仅对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伦理观,而且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构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经济伦理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所谓实践标准,就是用实践检验人们的认识、目的、计划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所谓生产力标准,则是在社会领域中判断政党的活动、国家的行为、人的劳动等属于人参加的一切社会工作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这两种标准都涉及到主体人的活动,都是一种判断、判决和评价,它们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相似文献   

5.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最大追求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社科室王诚安、白琳,元德保在《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统一性》来稿中谈到,邓小平的社会主义价值理想决定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取向。因此,领导和帮助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是共产党人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最大追求。认识和评价社会主义,既不能离开发展生产力讲共同富裕,否则可能会导致共同贫穷;也不能离开共同富裕讲发展生产力,否则可能会导致两极分化。善于把这两个方面联系起来,是理解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关键所在。邓小平精辟地指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并…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具有统一的立场、原则和方法。“三个代表”思想和“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都是指导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方法论原则,“三个代表”思想和“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生产力目标,又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7.
刘小干 《前沿》2002,3(1):12-16
公正是个历史范畴 ,其本质上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判断公正与否的客观标准是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是生产力标准在现阶段的延伸和具体化。因此 ,它是我国现阶段衡量公正与否的根本标准 ,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公正的科学内涵及其衡量标准 ,不仅是个重要的理论问题 ,也是个事关社会稳定和发展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8.
从实践标准到三个有利于标准和精神文明标准走一个与历史进程有着内在迟辑统一性的过程。它既是邓小平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邓小平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实践标准把社会发展的标准重新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奠定了这一价值评判机制的牢固基石;三个有利于标准使实践标准进一步具体化;精神文明标准坚持了社会发展的精神标准,是对三个有利于标准的补充和对社会发展标准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9.
浅议社会主义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瑞 《前沿》2001,(9):27-30
社会主义价值是指社会主义作为价值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社会主义价值的现实主体是无产阶级和其他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劳动者 ,它是无产阶级理想与社会发展规律的辩证统一 ,其实现依赖客观的物质基础 ,对社会主义价值进行评价必须坚持以生产力标准为主的综合尺度  相似文献   

10.
周帼 《求索》2010,(8):145-147
司法公正的法律标准以司法活动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作为其评判标准,从这一标准出发,法官只要按照法定程序,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做出的裁判都是公正的。司法公正的社会标准是社会大众以司法活动是否符合民意作为司法活动的评判标准,侧重于从民俗、常理、伦理道德等角度来评判司法。司法公正的社会标准所表现出来的形式就是广大民众以及社会舆论对法院裁判的态度是赞同还是反对。一个完美的裁判既应符合法律标准,同时也应与一定的社会标准相符合。司法审判实质上是一个利益衡平的过程,为此,在司法实践中,法官应在遵循法律标准优先于道德标准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衡平相关主体利益,促进司法公正的法律标准和社会标准的共生与契合。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产生,社会主义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推进,以至共产主义的实现,都离不开生产力的发展。”“离开了生产力标准,用抽象原则和空想模式来裁判生活,只能败坏马克思主义的声誉。”提出社会主义生产力标准这一命题,并把它作为关系马克思主义声誉的严肃问题来加以认识。这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 那么,社会主义究竟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呢?根据马克思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我国的具体实践,我认为在社会主义发展的不  相似文献   

12.
作为社会现象、历史现象与生命现象的文化,历来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正确评价文化,掌握文化内涵,挖掘文化软实力,是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题中之义。文化评价的真正标准,在于一种文化是否符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推动历史进步与实现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否形成社会普遍认同的凝聚力与全面发展的活力。辨清文化的优劣、先进与落后,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3.
今日中国,把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作为衡量社会生活的根本标准。这究竟是把一个由历史规律所决定的、人类社会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成立的根本标准具体化为此时此地的标准,还是根据此时此地的情况而选择了一个现实需要的标准呢?许多意在强化这个标准的论证都从历史规律的角度证明它的普遍永恒性。我以为,这种论证不仅与当代人类价值标准趋向复杂化的实际情况不符,而且模糊了我们此时此地确立生产力标准的两大实质。不明确这两个重要实质,就谈不上真正确立生产力标准。  相似文献   

14.
在学习“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的过程中,人们对于如何理解生产力标准,看法还不尽一致。有的同志简单地认为生产力标准仅仅是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而与判断社会主义无关,有的同志同样简单地认为生产力标准就是判断社会主义的标准。两种观点各执一词,争执不下。这种相互矛盾的看法本身就表明,我们对生产力标准社会功能的理解仍然有待深化。这里,根据邓小平对生产力标准的有关论述,提出我个人对生产力标准社会功能的一些看法,以其引起同志们对这个问题的深入思考。第一,生产力标准为推进拨乱反正、改革开放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人们在看待社会主义的时候,往往只用生产关系标准和上层建筑标准,而不提生产力标准或者不敢承认生产力标准。结果是离开了生产力,盲目追求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高级形式,违背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了重大挫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恢复和发展了关于生产力的一系列科学观点。这些科学观点,集中体现在十三大报告提出的两个  相似文献   

16.
本文回溯了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政治标准的认识历程 ,分析了政治标准的变迁及其与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的互动关系 ,并着重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现代市场体系建设两个方面入手 ,研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 ,探讨新的政治标准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所有制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调整原则,同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坚持这一原则和制度与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关系怎样?按照这一原则进行所有制结构调整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怎样的现象?调整中应不应有什么限制?限制什么、不限制什么?本文就这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以供讨论。一、所有制结构调整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是为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检验所有制结构合理与否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所有制结构指的是各种形式的所有制在社会经济中所处的不同地位…  相似文献   

18.
集体主义是对社会主义社会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的伦理概括,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质,是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集体与个人利益关系的基本的道德原则,这决定了它在我们时代的价值导向中居于主导地位。以集体主义为价值导向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制度决定的。公有制为主导的经济制度,决定了集体主义的主导价值原则。社会主义公  相似文献   

19.
刑事司法的生产力标准问题研究周湘伟目前,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整个社会的政治文化关系、社会生产关系、经济利益关系等都处于解体和重构的过程中,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评价模式正在形成。在这种新形势下,刑法的评...  相似文献   

20.
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义,是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秩序稳定、人得到应有的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它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中必须注意的重要问题。本文的对象是我国当前存在的不公正的社会价值分配,或者说不合理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结构,试图通过分析我国当前存在的社会不公来探索实现社会公正的途径。一、事实存在着的社会不公用我国现阶段整体实践尤其是作为社会存在发展基础的社会物质生产实践的性质、发展要求和目的对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具体要求为标准,分析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社会公正与否,必然发现我国现阶段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