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魔幻现实主义与马尔克斯——以《百年孤独》为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百年孤独》为例,从文学的“现实性”和“真实性”、小说的时间处理艺术、小说的史诗性三个方面,探讨了马尔克斯笔下的魔幻现实主义。马尔克斯对魔幻现实主义这一文学流派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诗经》中的修辞问题是研究汉语修辞学的重要源泉。本文以《诗经》中同义词修辞为例,研究了语境临时同义词和语境词汇同义词的古汉语学运用。在研究中,我们认为确定《诗经》修辞同义词的主要依据是《诗经》中的近义词、类义词和词汇同义词。《诗经》修辞同义词主要由叠咏修辞同义词、连文修辞同义词和对出修辞同义词组成。研究修辞问题,对修辞的形成基础和作用的研究也是一项重要内容,对此本文也做出了总结和解释。  相似文献   

3.
叶红 《观察与思考》2007,(23):62-62
<正>《盲山》和李杨的处女作《盲井》一脉相承,用纪录片的样式讲述出女大学生被拐卖至某法盲山区,多年后被解救的故事。[剧情简介]22岁的女大学生白雪梅找工作的时候认识了热情大方的姑娘胡晓晓。她在工作和金钱的诱惑下和胡晓晓一起坐车去山区采购中草药。经过长途跋涉他们来到一个小山村。白雪梅睡醒后,发现胡晓晓早已不知去向。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代的神异小说和狐鬼题材文学作品中,"怪诞"是常见的一种文学创作方式。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其中的集大成者。《聊斋志异》的创作方式符合文学作品形成"怪诞"的三个必要条件:"同体共时性"、"反常化"手法以及极度夸张的表现方法。以夸张手法形成的怪诞创作方式,必然同时伴随有奇异想象的成分;二者是构建怪诞方式的一体孪生之两面。溯源追始,包括《聊斋志异》在内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怪诞创作方式,一方面源于人类寻求"反常化"的固有心理,另一方面源于原始人类万物有灵的思维方式。正是从远古走来并在古代文艺创作领域长存的万物有灵观和相应的意象化造型方法,导致了"怪诞"创作方式在运用和表现上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5.
尼克·奈特认为,李达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的声望,取决于《社会学大纲》所呈现出的博学。奈特站在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认为李达的《社会学大纲》以苏联哲学为模型,论述主题与方式都与苏联哲学的维度与框架相似,是苏联正统哲学对李达哲学思想影响的有力证据。奈特的论述驳斥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异端"的观点,但他对《社会学大纲》正统性认可的同时,过于强调权力对真理的正统性解读,忽视了文本本身所具有的"中国化"意义。  相似文献   

6.
姜波 《学习与实践》2009,(6):143-147
颜回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他没有著述、没有功德,却被人们尊称为“复圣”,这似乎有些“名不副实”,但是通过对《论语》、《庄子》中颜回形象的对照发现,这一礼遇是得当的。颜回的“好学”精神、杰出的政治思想以及“颜乐”精神在中国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然,儒道这两篇经典关于颜回形象的记载也有不一致的地方,所以,道家经典《庄子》对颜回的记载是否具有客观真实性,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马骏骎 《新东方》2006,(7):60-64
一、引言我国纪录片发展自1958年第一部纪录电影的诞生开始,就记录并肩负了不同时代的烙印和使命。近50年来,我国纪录片发展的整体趋势呈现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淡出和社会因素的复杂化。纪录片的社会化不仅仅是当下我国纪录片生长的土壤,同时也是我国纪录片界的首要课题和目标。二、纪录片社会化的概念、表征和发展趋向关于纪录片社会化的概念,何苏六曾经指出:“我国纪录片的社会化并非社会学中社会化的概念,而是指相对于上世纪90年代出现在中国电视纪录片界普遍的个人、小群体、行业而言的一个更为宽泛的外延和疑似,有着多元化的意味。”笔者…  相似文献   

8.
周敏  卢武 《青年探索》2020,(4):40-48
文化自信,就是国家之宝藏,民族之宝藏,人民之宝藏。在影视文化传播视域下,如何让当代青年接受并传承这些"宝藏"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年轻化"的视角切入,分析《国家宝藏》的叙事形态、叙事内容与传播方式,总结《国家宝藏》年轻化的成功因素;另外,通过"使用与满足"理论解构传统文化年轻化的价值,以彰显传统文化年轻化的重要性。传统文化年轻化是一个重要命题,敏锐抓住当代青年的所思所想,用生动活泼的影视语言去展现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让传统文化在当代青年心中活起来,在当代社会传承起来,以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9.
民族救亡中的商业媒体觉醒——以《良友画报》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上世纪20、30年代都市商业性媒体的代表,《良友画报》在时代的动荡中,没有因为商业趋利性而使民族责任意识缺位。从20年代中后期、“九一八”事变、全面抗战时期三个历史时段考察《良友画报》的报道内容,不难发现,民族危机愈甚,《良友画报》的民族责任意识愈彰显,并逐步与主流媒体一起站在了抗敌宣传的最前线。  相似文献   

10.
李素娟 《求索》2008,(5):193-196
《南海寄归内法传》(以下简称《寄归传》)是唐代高僧义净西行求法归来后所写的一部重要著作,语言通俗,有许多新词新义出现。这些新词新义,可对《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大词典》)的书证进行订补。本文择要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美国媒体作为“无冕之王”,美国政府的“第四部门”,对政府决策的影响日益增大。本文通过分析美国媒体涉华报道所具有的意识形态倾向、鲜明选择性等惯有特点以及与推特等网络工具相结合的新特征,并深入探究其涉华报道具有政治倾向性的原因,进而揭示出其如何影响美国对华政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灰姑娘》和《叶限》是两个世界闻名的民间故事,由于故事产生的地理环境不同,因而携带了不同的地理基因印记,在文本中也显现出迥异的地理特征。文学地理学是批评和研究文学的重要方法,本文以文学地理学这一研究视域为切入点,探究文学地理学视域下《灰姑娘》与《叶限》两个民间故事中女性抗争意识的文学内涵。  相似文献   

13.
五四问题小说的意义不在于选材的窄狭,而在于对国家社会问题的描写和回答,其意义也应该在这个思路上去考虑文学在文化发展脉络中的作用。《倪焕之》在文学的想象世界里勾画出中国前途和革命之路的必然发展轨迹,而不是文学史叙述的单纯的知识分子命运的书写和教育小说的代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游戏与文学的关系逐渐受到学界关注,如几何游戏《纪念碑谷》中角色的设定、情节的建构以及文学意象的运用就体现了游戏与文学之间的密切联系。在电子游戏的形式下,《纪念碑谷》包含一系列如“英雄”“乌鸦”“成长”“循环”“水”“梦”等文学意象,游戏与文学构成了内容上的联系。探究这一关系,寻找电子游戏与文学的契合点,分析游戏蕴含的文学意义,让游戏成为文学的载体,有效发挥其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邵艳平  宿久高 《求索》2013,(10):134-136,255
文学原型的置换变形,不仅包括时间上的纵向置换,也包括空间上的横向置换。就空间向度而言,在异质文化背景下。特定的地域、自然环境以及特定的文化、社会规范的影响都使得原型可能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中国文学原型在日本文学中的置换变形,说明了中日两国文化存在相通之处的同时,其民族情感和深层文化却迥然有异。这反映了文学原型的置换变形相互联系又矛盾的状态:一方面,原型是古已有之的既定叙事模式,原型的重现能够获得民众的认同;另一方面,受制于集体无意识的深层制约,原型又不断地被置换变形。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社会,影视与小说的关系日益密切,两者之间互动频繁。小说的影视改编,一方面,在文学性上提升了影视剧;在另一方面,也通过影视这一媒介使小说本身得以提升和拓展。两者的互动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一定的原则和策略来解决。比较同名的电影和小说,讨论电影与小说各自的得失,是探讨影视与小说关系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赵宇 《前沿》2013,(12):46-47
党报因为是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执政党的地位决定了她的重要地位.由于其在国家中的重要性,党报曾一度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主流报纸的地位.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2005年,包括党报在内的众多报纸均遭受到了大“寒流”.本文将以《人民日报》作为切入点,研究其在“寒流”中的成功战略转型,并对其以后可能出现的缺点做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18.
韩涛  刘琴 《求索》2011,(3):115-117
汉律中最具参考意义的历史文献当属《二年律令》和《奏谳书》。《二年律令》和《奏谳书》是研究汉律最具参考意义的历史文献,前者是吕雉于吕后二年颁布的惩罚各种犯罪的律令集合,后者是春秋到西汉22个议罪案例的汇编。目前学术界多从律文本身入手,将整部律文割裂开来,着重探讨某种律文的含义并归纳出汉代的律文规范包含的法律思想,缺乏系统性研究汉律所折射出的政治思想在律文化方面的渗透等问题。本文拟从律文本身入手,考察汉律在伦理、礼治等政治思潮推动下的儒家化进程。汉律是我国法律儒家化的开端,在法律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是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大中小学《读本》教学一体化进阶,可以通过教学主体的融合教研、教学目标的整体规划、教学内容的一体设计、教学情境的贯通思考来实现。具体而言,通过融合教研实现教学主体的联动衔接,通过整体规划实现教学目标的梯度进阶,通过一体设计实现教学内容的层级衔接,通过贯通思考实现教学情境的优化创设。探索《读本》教学一体化衔接策略,可以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实践样本。  相似文献   

20.
《求索》2007,(9):187-189
存在主义文学是二十世纪流行于欧美的一种文艺思潮,它是存在主义哲学在文学上的反映。认萨特和加缪为代表的这种文学思潮把恐惧、孤独、失望、厌恶、被遗弃感等,看成是人在世界上的基本感受。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的著名童话《小王子》是第一个从空间运动和向宇宙追问的崭新纬度来探索人生的现实处境与追求人类终极理想的作品,本文以此作为个案,从存在主义哲学观下创作者的身份追寻、现世社会的精神隐喻与文本呈示的荒缪世界,作者创作的动因探析以及童话书写的理由与存在主义哲学观的高度契合等四个方面来深入剖析存在主义哲学对于当下生活的启迪和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