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铭 《法制与社会》2010,(14):80-80
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果汁案作为我国反垄断法出台后否决的第一案,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本文主要从本案是否涉及保护主义、反垄断法究竟应当关注什么以及本案对今后我国在海外投资的影响三方面入手,对本案进行法律分析。  相似文献   

2.
刘建 《律师世界》2001,(7):12-14
今年 6月 5日,中国首例由电子邮件引发的劳动争议案二审在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原告出示新的证据,进一步否认收到被告所称的电子邮件。由于本案一审时,法院首次将电子邮件作为定案的有效证据,判决原告败诉。这在国内司法审判中尚属首例,故而引起司法界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一封未收到的电子邮件, 让她蒙受不白之冤, 失去了心爱的工作   上海吉列有限分司系由上海刀片厂与外商企业合资成立,其人事和财务归吉列 (中国 )投资有限公司 (以下称吉列公司 )管理,合资企业的中方员工,以双向选择方式每年与公司签订一次劳…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随着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电子证据作为一种新型的证据形式引起了法学界的争论,司法实践中涉及到电子证据的案件大量出现,如电子签名、电子合同、电子邮件等。本文对电子证据的法律定义、电子证据的法律定位、电子证据的真实性审查、电子证据的立法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法学》2000,(4)
年末岁初的无锡日报社状告中国足球协会名誉侵权案不仅引起广大足球爱好者的关注 ,同时也引起了国内法学界的广泛兴趣。本案不仅涉及不少事实和法律问题 ,而且还引伸出一些观念认识问题 ,值得我们认真地研讨。  相似文献   

5.
费震宇 《法治研究》2012,(4):95-102
由于我国现行立法对于电子证据定位的模糊,导致缺乏统一明确的电子证据证明规则。现阶段亟需撇开法律定位争议,尽快创建电子证据特有的证明规则。本文选取了其中最常见的形式即电子邮件展开讨论。试图从电子邮件系统的工作原理、电子邮件信息尤其是信头的实例分析着手,结合法律和技术知识,为创建电子邮件的认证规范提供一些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6.
对电子邮件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Internet的普及和电子商务(ElectronicCommerce)的悄然萌芽,我国合同法首次规定了电子邮件(E-mail)可以作为书面合同的形式。作为一种新的能引起一定法律后果的行为载体,在诉讼中,电子邮件不仅仅是合同形式,同时也是具有证据...  相似文献   

7.
电子邮件是指运用计算机OUTLOOK EXPRESS工具软件,通过国际互联网络在计算机电子信箱之间有效地创建、发送、接收和组织、管理的邮件。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电子邮件以其方便、迅捷的优点深受欢迎,正日益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也包括刑事司法领域,特别是在一些利用计算机犯罪案件中。电子邮件也以其自身存在反映着案件客观情况,成为了解案件事实的重要途径。那么,电子邮件是否可以成为刑事证据?电子邮件的刑事证据效力如何?  相似文献   

8.
审判长、审判员:湖北省第八律师事务所接受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41工厂的委托,并指派我们作为该工厂诉中外合资上海东方联纺织有限公司合同纠纷一案的诉讼代理人,参与本案一审活动。出庭前,我们依法调取了本案有关证据材料,查阅了本案卷宗,同时参加了产品质量的现场检测,听取了庭审调查.我们认为本案事实清楚,证据充分,责任明确。现根据本案事实和有关法律,发表如下代理意见:一、本案的起因是被告中途废止合同本案原告根据双方合同及补充协议,应被告要求干,1993年2月20日从工厂将1000条男西裤和14000只全棉标志袋发运上海。同年…  相似文献   

9.
电子邮件相关法律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邮件以其快速、便利、成本低等优势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电子邮件所引发的种种法律问题也渐渐显露出来,如利用电子邮件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电子邮件作为诉讼证据的地位和效力、电子邮箱提供者与用户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等都需要得到法律及时确认与调整。  相似文献   

10.
进入网络时代,互联网上留存了电子邮件、网上交易记录等大量的电子数据。不少老百姓在打官司时,手里掌握着相关的电子数据。而目前,法律上并不单列"电子数据"这个证据类别。据报道,民诉法修正案草案正在公开征求民意,修订内容中增加了电子证据这个证据种类,有律师称,微博私信、电子邮件、网上交易记录等电子数据,都能成为呈堂证供。另外草案还规定,法院可以采用电子邮件等方式送达诉讼文书。  相似文献   

11.
谈品格证据     
《法学》1991,(3)
品格证据就是证明当事人品格好坏的事实,包括是否心地善良,作风正派,为人诚实等。品格证据是否法律意义上的证据,不同法学、不同证据制度的国家对此有不同看法,即使法系相同也不尽相同。英美法系的有些国家,附条件地承认品格证据的法律效力,采证的原则是在民事案件中,当事人的品格好坏不得采纳为本案的证据;在刑事案件中,除非被告人先提出自己的品格问题,否则不得采纳为本案的证据。但是根据某些案件的性质,如当事人的品格成了案件的主要争议点,品格证据可以作为例外情况加以采纳。例如在某些婚姻案件和诽谤案件中,原告人的品格是否良好成为诉讼的争议点,能证明被告人品格好坏的证据,可以采纳。  相似文献   

12.
行政信赖保护之立法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们对信赖保护的认识已经提到了一定的高度 ,将信赖保护规定在行政程序法之中已基本上形成共识。但信赖保护究竟是作为具体法律规则的立法还是作法律原则的立法 ,甚至能否作为行政程序法的立法目的之一 ?信赖保护仅仅是实体性保护 ,还是包括程序性保护 ?在构成要件上 ,是否需要与公共利益相权衡 ?在保护请求权上是否需要设定时效 ?等等 ,这些问题需要在立法上引起足够重视并得到妥善解决 ,以让信赖保护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寿步 《知识产权》1995,5(3):18-20
作为我国首例软件版权侵权案的“微宏”诉“中科远望”案已于1993年2月由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审结。对该案所涉及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对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工作,促进我国软件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侵权主体问题 认定侵权主体是确定本案被告的前提,也是最终确定侵权责任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从本案有关的事实和证据来看,侵权行为的实施均系“黑马”所为。那么,侵权主体即本案被告是否应为“黑马”?  相似文献   

14.
《中国审判》:呼格吉勒图案已经由内蒙古高院依法予以纠正,请您介绍一下,原来的判决究竟存在哪些问题?赵建平:原判在证据的审查判断和运用方面出现问题。主要是将血型鉴定作为了主要的定案依据;而忽视了血型鉴定不具有唯一性、排他性;对无罪供述及其辩解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其有罪供述与其他证据不符存在的矛盾没有得以合理排除。《中国审判》:导致该案当年被锚判的原因有哪些?赵建平:导致该案错判的原因很多,不过主要是在证据的收集、鉴定、审查、采信上存在失误。正如再审判决  相似文献   

15.
【裁判要旨】本案涉及程序和实体两个法律适用问题:一是如何审查二审期间辩护人提供的新证据;二是如何确定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中的实际销售平均价格。本案的裁判显示出以下法律适用规则:一是对于二审期间辩护人提供的新证据,应当在真实性审查的基础上,结合审查新证据与其他在案证据的关联性。如果证据之间能够相互印证,则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之一。二是对于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中有关销售金额的认定,应当根据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首先查证有无实际销售价格。在有证据证明存在实际销售价格的情况下,应当按实际销售价格计算销售金额,而不能径行按估价计算。  相似文献   

16.
一起"黑吃黑"的案件中,因犯罪嫌疑人王某等人使用了非法拘禁、殴打等手段,逼迫的对象包括被害人及被害人的亲属。本案控辩双方对本案的罪名定性究竟是绑架罪、敲诈勒索罪亦还是抢劫罪,产生了分歧。本文深入剖析本案的法律关系及犯罪构成,认为本案定性为敲诈勒索罪为宜。  相似文献   

17.
孙力 《中国司法》2005,(2):49-52
一、电子邮件能否做为证据电子邮件是通过通信网络邮寄的函件,是人们使用国际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换的途径之一。由于它能在极短的时间内, 以很低廉的价格迅速传递大量的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等数据信息,因此已成为人们相互之间信息传递和计算机之间资源传递的重要途径。目前电子邮件已被现代经济社会所广泛接受;我国《合同法》也已经将电子邮件列为书面合同的一种形式。可见,在涉及电子邮件的诉讼中,负有举证义务的当事人必然会将双方往来的电子邮件作为证据提交到法庭, 以支持自己的主张,这就为电子邮件可以成为证据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电子邮件(英文名称为Email)不以传统的通信方式为媒介,而是通过通信网络邮寄的函件,是人们使用国际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换的途径之一.由于它能在极短的时间内,以很低廉的价格迅速传递大量的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等数据信息,因此电子邮件已被现代社会广泛接受,已成为人们相互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这也必然会使电子邮件成为证据使用.但法律制订的滞后性造成其与新生事物之间的不衔接、不配套,这也必然会引起对电子邮件证据相关问题的争论.  相似文献   

19.
一直以为,所谓专家研讨论证案例,主要适用于案件事实基本确定,而在法律适用问题上存在争议的案件。由于本次研讨遴选的案件,乃是一起以被害人陈述、被告人供述等言词证据为支撑的陈年积案,在实体上、程序上以及证据采信上存在较多争点,而令专家们研讨时一度陷入对案件事实的种  相似文献   

20.
戴锐 《证据科学》2010,18(6):671-677
证据排除程序的结构,是指排除程序中各方主体之间的法律地位和法律关系。本文以证据排除程序是否独立于证明力评价程序及本案诉讼程序为线索,对两大法系证据排除程序的具体阶段构造进行了考察。按照当事人权利与法院权力的关系,可以将证据排除程序的横向结构分为行政程序结构、非讼结构与诉讼结构。这三种结构的正当性依次增强而效率性依次减弱,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