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齐君  冯鑫 《传承》2008,(14):78-79
20世纪20年代,随着平民教育事业在全国范围的蓬勃发展,天津基督教青年会也相继创办了一批具有特色的平民学校和社团,成立社会服务团,组织平民学校,兴办女校,注重女子教育,利用科学演讲等形式对平民进行文化教育,为近代天津的平民教育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美籍华人聂圣哲在他的家乡安徽休宁县先后创办了一所"德胜木工学校"和一所"德胜平民学校"。3年多来,德胜木工学校将62名农家子弟培养成熟练木工。借助德胜平民学校,聂圣哲经江苏省民政厅正式批准设立中国第一个平民教育基金会——长江平民教育基金会,接受社会捐赠,目的是"为更多勤劳、厚道的贫苦家庭的孩子创造得到平民教育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2007年3月14日,温总理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回答新华社记者提问时说:"我特别想强调一下平民教育问题。因为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平民。平民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国民的整体素质。""我们之所以把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就是要使教育成为面向平民的教育,从而使人人都能得到教育。"早在上个世纪20-30年代,中国就掀起一场乡村教育和乡村建设。而当时持续时间最长和影响最大的是陶行知、晏阳初等人在1923年成立了全国性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卢作孚的社会教育思想就是希望让更多的民众享受教育,从而掌握自己的命运。平民教育日的在于批判传统的"贵族主义"的小众教育,打破千百年来封建统治者独占教育的局面,使广大的普通平民百姓享有教育权利,获得文化知识,改变生存状况。平民教育在新时代被重提,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我国有13亿人口,9亿农民,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大多数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还不高,生活还不宽裕。精英教育固然重要,但它不能从根本上保证综合国力。一个国家,只有将更多的关注投向平民教育,才能成为真正充满希望的国家。  相似文献   

4.
<正>张学良与"御弟"一见如故张学良与溥仪的初次相见是在天津。其时,适逢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奉系进入鼎盛时期。张学良因此成为天津城里炙手可热的大人物。溥仪这时正住在天津。这位前朝皇帝,虽已无权无势,却仍在张园自设"清室驻津办事处",继续以"宣统皇帝"的身份不断联络军阀政客,做着自己复辟大清的美梦。当时,受过西方教育、思想开明的张学良对溥仪说,应该顺应历史潮流,脱离周围那些迂腐的老臣,放弃"复号还宫"的妄想,真正做个平民。  相似文献   

5.
2007年3月14日,温总理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回答新华社记者提问时说:“我特别想强调一下平民教育问题。因为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平民。平民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国民的整体素质。”“我们之所以把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放在重要位鼹,就是要使教育成为面向平飓的教育,从而使人人都能得到教育。”  相似文献   

6.
她们,是一群年轻的女孩子,大多出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她们被定义为"新一代农民工",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她们受益于平民教育。今天,她们接过"爱心接力棒",也为平民教育贡献自己的热血青春。她们,是一群平民教育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7.
一、认真领会中央精神,充分认识做好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第一,加强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体系的迫切需要。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明确要求,要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2004年5月,李长春同志到天津调研,充分肯定了天津和平区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教育网络的经验,明确要求向全国推广。今年2月,长春同志在上海调研时,再次强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一定要实现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发挥社区的平台作用,把三…  相似文献   

8.
爱泼斯坦先生与天津河西区有着很深的渊源。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事业的起点和终点都在河西。青少年时期,他在河西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小时候他随父母从海河北岸搬到原德租界威廉街居住;7岁在位于马场道的天津美国学校读书,后考入位于马场道的天津文法中学(现20中学)。  相似文献   

9.
两代黎园情 泉州黎明职业大学是改革开放后泉州成立的第一所职业大学,之前称为黎明学同,上个世纪80年代一群白发老人发起创办的一所民办补习学校。不过倘若要较真黎明大学的身世,则要追溯到上个世纪20、30年代泉州的五所学校,即泉州黎明高中、平民中学、民生农校、卓然小学和爱群小学。从黎明高中等校到黎明学园再到黎明大学,这其间跳动着我省爱国民主人士和众多海外华侨的赤子之心,从教育救国到教育兴闷,他们长期不懈地努力着……  相似文献   

10.
闭雄壮 《传承》2011,(12):74-75
民国时期,虽然晏阳初、陶行知等教育家走上平民教育事业的道路不一样,但他们的平民教育实践和精神的根本之处是相同的,即把教育作为人生价值的诉求方式,采取科学务实的教育实践态度,充分利用农村环境作为教育资源,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为教育原则。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第四聋入学校9名学生考上了北京联大聋人高职班,老师、同学和家长都为之兴奋不已。 第四聋人学校面向社会人才需求.把聋人教育向高学段延伸,6年前创办聋人职高,前年又创立了聋人普高。学校鼓励和帮助有条件毕业生求学深造,几年来已有11名聋生分别考入首都师大、天津理工学院、长  相似文献   

12.
白红义  陈峰 《小康》2004,(9):30-33
引子:晏阳初和"定县实验" 78年前,河北定州市那时还叫 定县。煊赫一时的乡村建设实验就 在定县的翟城村展开。 "我们的基本实验工作就是四大 教育,"领导定县实验的晏阳初总结 中国农民存在"愚、穷、弱、私"四 大问题,他提出在农村实施识字教 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 等四大教育。 为此,晏阳初在定县农村开办 平民学校,扫除青年文盲;向农民讲  相似文献   

13.
张宜 《人民论坛》2010,(6):270-271
天津是中国最早设立法学专业的地区,20世纪80年代之后天津法学学科建设基本完备,但是尚有诸多问题,总体而言是滞后的,有历史原因也有地理因素,最重要的还是各院校自身存在的问题。天津法学教育的发展紧紧围绕教学改革、服务滨海与借助北京三大策略展开。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20、30年代晏阳初在国内推行的平民教育运动和乡村建设改造实验,既保留中国的传统优势,又融合了西方的科学理念,对当时的中国农村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前我国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历史的角度而言,实则是对我国近代乡村建设的延伸和续接,笔者以晏阳初教育思想为考察中心,通过挖掘晏阳初关于农民教育思想的理论价值,反思晏氏从外铄到内生、再到聚力共生的思想变迁,从而为当今新型农民的培育提供有效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天津是中国最早设立法学专业的地区,20世纪80年代之后天津法学学科建设基本完备,但是尚有诸多问题,总体而言是滞后的,有历史原因也有地理因素,最重要的还是各院校自身存在的问题。天津法学教育的发展紧紧围绕教学改革、服务滨海与借助北京三大策略展开。  相似文献   

16.
《政工师指南》2009,(6):F0002-F0002
天津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8年。学校是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是教育部批准的惟一一所中国传统医药国际学院。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一大召开后不久,陈独秀和李达决定在上海创办一所培养妇女干部的学校。为此李达租下了今老成都北路7弄42号-44号的两幢房子。1922年2月,平民女校在上海正式诞生。陈独秀和李述在《妇女声》杂志上发表文章,热情赞扬平民女校是“到新社会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8.
严范孙是天津著名的教育家、学者,是革新封建教育,积极倡办民立学校,推进教育近代化的先行者。严氏家馆、严氏女塾、严氏女学、保姆讲习所、私立第一中学都是在他的家宅办的私立学校。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中的成立利发展,都与他的捐助和支持,他的道德精神感召力密不可分。严范孙主张学习先进教育思想,极力支持社会教育,为天津近代社会文明建设作出了贡献。供职京华严范孙,名修,号梦扶,别号偍屚生,幼名玉珪。他的书室名恒  相似文献   

19.
温家宝总理在3月14日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谈到教育问题时说“:我们有13亿人口,9亿农民,平民的比重更高。我们之所以把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就是要使教育成为面向平民的教育,从而使人人能得到教育”。此言切中教育方面的要害。使教育成为面向平民的教育,使人人得到教育,这是符合今天中国基本国情的最佳选择。因为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教育是这个社会中最广泛意义上的一个事业。教育的广泛性使得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无论男女老幼,都既是投入者,又是惠及者。因此在考虑教育发展的时候,首先必须考虑今天中国社会的组成结构。我国目前…  相似文献   

20.
他是最早"下乡"的留洋博士。他常说,"三C"影响了我一生,孔子(Confucius)、基督(Christ)和苦力(Coolies)。他与爱因斯坦等一起被评为"现代世界最具革命性贡献的世界伟人"。他是中国平民教育运动发起人之一,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先驱,但这位"国际平民教育之父",曾被中国遗忘了近半个世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