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司法机关作为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建立司法机关的公信力,让人们把司法作为定纷止争的必经途径是很重要的。本文归纳了司法公信力的涵义,分析了我国司法公信力的现状和原因,并探究了建立我国司法公信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司法公信力是指司法机关根据其信用所获得的社会公众的信任和尊重程度.其构成要素包括法律规则的权威性、司法主体的自律性、司法过程的公开性以及司法裁判的终局性等四方面的内容.时下,我国司法公信力低下.在新一轮的司法改革过程中,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法律规则的权威性,增强法官的自律性,增加司法的透明度以及保证司法的终局性,以增强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3.
司法机关要增强司法公信力,就要使司法沟通方式能够适应社会体制转型、公众观念变化和利益调整等多方面发展的现实需要。在司法运作过程中,陪审制通过人民陪审员参与这一制度安排,可以有效发挥其通过实现实体与程序公正及陪审员与司法间的良性互动方式促进司法公信力的生成。但陪审制在司法运作中由于人民陪审员参与具有自我定位不准、与社会公众联系不紧密、缺乏社会的有效认同及无法与法官实现良性互动的弊端,凸显了我国通过人民陪审员参与所构建的陪审制在司法公信力生成中的价值限度与现实需求的缺陷。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群众信访中涉及检查机关的内容逐渐增多,给社会稳定和司法机关的形象带来了负面影响。主要原因是群众对司法工作的不理解、难接受。提升检察机关司法公信力以取得老百姓的普遍认知,建立检察机关与社会公众的和谐关系,对解决涉检访问题至关重要。本文陈述了司法公信力的重要作用,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司法公信力是社会公众对国家司法权力实施过程及效果的信任与尊重。司法公信的品格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长期奴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昙花一现以及近代人民司法经验的摸索实践之后,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实践中被最终确立,体现为广大民众拥有对司法的"三种信任",即对通过司法途径获得公正判决的信任、对司法权力廉洁的信任以及对从判决中获得实际诉讼利益的信任。司法公信力主要通过司法机关和法官、检察官的司法行为来实现,实现这"三种信任"的唯一有效途径就是规范司法行为,在中国的司法体制下主要是对审判、监督与执行这三种司法行为的规范。  相似文献   

6.
司法公信力是公民对司法机关作出具体司法行为的认同力,是司法建立在公众心中的信服状态。司法公信力对树立司法权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缺少公信力的司法形成不了法律救济的应有权威,同时也难以树立法律公正与社会公正的形象。最高人民法院于2019年2月27日发布的《人民法院第五个五年改革纲要》指导思想中强调:"坚持推动公正高效权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全面提升司法能力、司法效能和司法公信,推动营造更加良好的社会主义法制环境"。司法公信力是司法的灵魂,是司法机关工作的目标、价值的追求。文章将从司法公信力基本理论着手,介绍司法公信力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价值体现,分析目前我国司法公信力存在的不足,并从实践角度出发,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钱萍 《法制与社会》2013,(1):103-104
司法公信力,是社会公众对法院公正性和权威性所形成的整体印象和评价。司法公信力反映了社会公众对法院的认可程度与信赖程度。司法公信力来源于法院严格、公正、文明、高效的司法活动,是建立诚信社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形象系于公正,法威存乎民心",当司法具有高度的公信力,公众会习惯于寻求公力救济,执行不再是难事,法院的裁判将得到普遍的认可,公平正义将得到有效保障。近些年,通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公正司法等专项教育活动,法院的公信力得到了明显地提升。但是,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环节和方面,司法公信力仍面临不足的压力和挑战。加强司法公信力建设,是全面实现司法为民宗旨的重要举措,是法治建设的重要课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司法必须要有公信力,因为这是我们建设法治国家和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面对和要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8.
司法信用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前者乃泛是指当事人及社会公众对司法机关的信任、认可与接纳程度。既包括当事人及社会公众对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司法行为与裁判结果的评价,也涵盖其对非司法行为的评价。狭义的司法信用乃是表征当事人及社会公众对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司法行为与裁判结果的信任、认可与接受程度的概念。司法信用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司法公正、司法廉洁与裁判的终局力与执行力。为了提升司法信用,需要建立和健全中国特色的案例指导制度,确保司法统一与公正;建立促进司法廉洁的长效机制,树立良好的司法形象;建立动转高效的执行联动机制,大幅提升裁判的执行力。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司法信用之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司法信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乃泛是指当事人及社会公众对司法机关的信任、认可与接纳程度.既包括当事人及社会公众对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司法行为与裁判结果的评价,也涵盖其对非司法行为的评价.狭义的司法信用乃是表征当事人及社会公众对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司法行为与裁判结果的信任、认可与接受程度的概念.司法信用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司法公正、司法廉洁与裁判的终局力与执行力.为了提升司法信用,需要建立和健全中国特色的案例指导制度,确保司法统一与公正;建立促进司法廉洁的长效机制,树立良好的司法形象;建立动转高效的执行联动机制,大幅提升裁判的执行力.  相似文献   

10.
郑飞 《证据科学》2015,(1):71-80
司法公开是司法公信力的基础,但司法公开并不自动实现公众对司法活动过程和结果的信任与认同。通过对9省市的实证调研和数据挖掘,课题组发现除了司法公开以外,司法公信力还与司法独立、司法工作作风、司法过程、司法结果等方面密切相关。因此,建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着手来提升司法公信力:夯实司法公开以增加司法透明度,增强司法机关的独立性以保证司法权威,转变司法工作作风以提升司法权力主体的公信力,并更加注重司法过程的程序公正和司法结果的实体公正。  相似文献   

11.
邴志凯 《人民检察》2013,(19):37-40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及法治化的逐步推进,各种新型的社会问题、社会纠纷不断涌现,司法公信力建设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和热门话题。从当前司法机关面临的形势来看,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与司法能力相对滞后的主要矛盾没有解决。人民群众对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要求和期待不断提高,客观上要求司法机关要牢牢把握为民公正司法这条主线,自觉加强司法公信力建设。检察机关作为司法机关,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主体,是国家依照法律维  相似文献   

12.
司法公信力是社会公众对司法信任和服从的基础,对法院的司法裁判的信服度和对其公正性、法律权威性的评价,它亦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程度的标尺。影响法院公信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法院内部的原因,也有法院外部的原因,并与社会经济、文化及法制环境密不可分。相应地,提高司法公信力的途径也是多方面的,加强队伍建设,有力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探索司法创新,强化司法宣传,优化司法环境,加强法院与外界沟通等都是提高司法公信力的重要途径。提高司法公信力将对司法工作、政治体制、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社会道德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它是法官的事情,也是全社会的事情,维护司法权威是所有法律职业者及社会公众的共同利益和责任所在。  相似文献   

13.
司法公信力是法治社会的重要标志,也是十八大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司法公信力在缓步提高的同时仍面临巨大挑战,全面树立司法机关权威、提升司法公信力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通过梳理司法公信力的内涵及现状,提出维护和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部分对策。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司法机关存在公信力缺失的情况。法官的职业化建设是树立司法公信力的关键所在,司法体制改革是提高司法公信力的根本出路,完善司法程序,通过程序的正当化是树立司法公信力的最直接的手段,规范新闻媒体对司法工作的监督方式是树立司法公信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王京星 《法制与社会》2014,(22):124-125
当前我国正在着力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如何将司法活动置于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下,进而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是司法改革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人民法院作为审判机关,必须在案件处理的全流程贯穿公开原则,保障立案、庭审、裁判和执行的公平公正公开。  相似文献   

16.
司法公信力的概念亟待厘清,这是司法公信力研究的起点和司法公信力建设的目标。司法公信力是一个内涵丰富的集合概念,需要从不同角度分析它的特征,只有明知这些特征,才能够在构建过程中扬优抑劣。司法公信力具有的独特价值功能应当重新被强调,尤其对于检察实践大有裨益。检察机关要建设司法公信力要面对的困境并不容易解决,有些困境是作茧自缚之结果。检察机关应当将公正廉洁司法作为提升司法公信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司法机关,在社会管理中承担着化解矛盾、定分止争、维护社会稳定的特殊职责。然而,由于司法公信力受损,司法权威下降,司法不公已成为社会舆论热点。这种司法信任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国家对社会的有效管控。近些年,涉法涉诉上访问题突出,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司法公信力受损,造成司法权威下降,进而形成了有矛盾不通过法律程序解决,即使经过了法律程序对判决不服还要上访甚至闹访的严重局面。应当看到,司法公信力受损,影响到法院和法官的形象,使人民法院审判职能不能有效发挥;影响到群众对法律的信仰,使社会规则和秩序遭  相似文献   

18.
王玲玲 《法制与社会》2012,(24):259-260
司法具有公信力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司法公信力是一个具有双重维度的概念,是司法与公众之间的动态、均衡的信任交往与互相评价.当前我国民众对司法的公信力普遍不足,本文拟结合当前司法公信力缺失的现状分别从司法与公众两个角度探析司法公信力缺失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尽管法院为提高司法公信力做了很多工作,因总体上目前我国法治建设与社会转型时期的复杂性与多变性相适应,司法公信力程度还比较偏低,社会公众对法院的信任和满意度还不尽人意。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剖析了几点原因,并就法院宣传在如何提高司法公信力作用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包括: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积极应对,掌握主动权与话语权等。  相似文献   

20.
罗扬 《河北法学》2013,(1):183-189
我国当下网络舆论频频强势干预司法,影响司法独立,造成司法权威流失,网络的出现为我国司法发展带来了困扰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契机与困境并存,网络对于实现我国和谐司法、推广和普及现代司法文化、重建司法公信力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借助网络建立司法机关与网民间的长效互动机制,可以为促进司法机关与网民的良好沟通、消除猜疑与误会、增进互信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