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0多年来的中非关系硕果累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非在政治上坚持相互尊重、相互支持、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信;经济上促进互利双赢,基础不断得到巩固;在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上加强交流,谋求各自文明的发展;在国际事务上,紧密配合,建立了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2000年启动的“中非合作论坛”,在中国与非洲国家建立了一种集体对话机制。而2006年11月4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既是中非50年友好关系的见证,也预示着中非关系的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2.
中非关系:应对国际对非合作的压力和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之后,中非关系发展日渐面临新的压力和挑战:在机制上,既有的和新生的国际对非合作机制压缩了中非合作论坛的发展空间,而各种涉非三边合作倡议和实践更试图直接或间接地“规范”或“引导”中非关系的发展;在价值理念上,中国模式所体现的发展道路、发展手段以及中国完全平等的对非合作方式,都被西方视作威胁,遭到歪曲和抨击.在当前国际体系转型的大背景下,为维护和推动中非关系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进一步夯实中非关系的基础,寻求中非关系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3.
中非合作论坛的成立是中国外交及当代国际关系中的一件大事.为什么会成立中非合作论坛?通过对文献资料的研究和对事件经历者的访谈,文章认为各种因素的合力使中非合作论坛得已建立.中非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为这一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非关系在20世纪90年代的快速发展使这一机制的建立变得日益迫切,经济全球化为双方合作提供了机遇,非洲方面的积极推动对论坛的建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中国方面的努力使论坛的建立成为现实.然而,迄今中国的对非战略仍缺乏长远谋划,面临严峻挑战,亟需正视和逐步解决若干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非石油合作是中国石油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的能源需求速度迅速增长,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接近60%。中国能源安全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国际石油市场。中国石油集团面对油价、油源、油路和地缘政治风险,以及跨国公司的打压,艰难地谋求海外能源。但是中国石油别无选择,我们已经并将继续卷入世界油气资源领域的激烈竞争。在全球油气资源博弈中,非洲越来越成为世人关注的新的焦点,也日益成为中国实施石油安全"多元化"战略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5.
中非关系源远流长.2003青年合作论坛的成立标志着中非关系发展走上了一个新台阶。青年是一个国家的希望和未来.也是社会的主力军。以青年人的视角看待中非关系发展是一个新的着眼点.对深化中非关系的认识意义重大。现阶段,中非青年交流的主要形式包括:中非联欢节、代表团访问、青年志愿者、留学生、青年企业家等。其特点与主要问题主要表现为:中非青年交流发展迅速,交流领域有待拓宽;中非青年交流自上而下,交流主体有待扩大;中非青年交流频数增加,交流时间有待延长。  相似文献   

6.
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召开在即,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审视中非产能合作的潜力、优势与风险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契合时机.21世纪以来,非洲崛起已成趋势,中非合作论坛助推了这一趋势,而"一带一路"倡议为这一趋势提供了新动能.作为"一带一路"和中国产能合作的伙伴,非洲确实存在各种困境和风险,但是中非产能合作前景光明,而且非洲在与中国的产能合作中具有十大优势.  相似文献   

7.
伴随自身快速发展,中国正日益参与国际公共产品供应,其中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地区的合作最具代表性。自创立以来,中非合作论坛的国际公共产品供应角色日益明显,迅速从供应物质性公共产品,拓展至供应安全性乃至思想性公共产品。与内涵拓展相适应,中非合作论坛正在推动形成中国特色的国际公共产品供应之道,表现出三大特征:理念上,欢迎免费搭车,避免强制搭车;目标上,促进可持续发展,预防援助依赖;机制上,培育制度稳定性,降低不确定性预期。随着国际公共产品供应的理念、目标和机制日渐成熟,中非合作论坛产生了重要的全球性外溢,推动了整个国际社会对非合作的优化发展。为进一步提升国际公共产品供应能力,促进中国特色国际公共产品供应之道的发展和完善,中非合作论坛仍需进一步完善国际公共产品供应的理论支持、制度框架及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8.
9.
尽管当前中非关系已经逐渐形成成熟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并且在政治、经济等各领域的合作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中非关系中的西方大国因素的影响、中非之间的差异、中非贸易问题以及传统中非友好观念的淡化趋势等因素的存在都影响着中非关系的发展。因此,为了促进中非关系更深入地发展,中国宜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安哥拉内战后的发展与中安合作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非的剧变引发了非洲变革之风是否会吹到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问题,这一不确定性是否会影响到中非合作也为决策层和公众所广为关注。本文以处在战后重建之中、发展迅速的安哥拉为案例,从其全民和解、政体新转向、经济多样化调整以及多元外交方向等几个方面,透视这个正在几内亚湾迅速崛起的地区大国本身存在的潜力和问题,并从安哥拉对外合作整体格局的视角来分析中非合作的独特制度安排即安哥拉模式。这种模式可持续的一个重要前提,在于中国和非洲国家双方亟需加强制度监管。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闽台农业合作的基本情况和促进闽台农业合作立法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的研究,提出了促进闽台农业合作立法的七点建议,为福建省制定促进闽台农业合作条例提供理论依据和立法构想,以期进一步促进闽台农业全面合作,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和"两个先行区"建设,推进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12.
崔海宁 《外交评论》2014,(1):94-110
近几年来,在世界粮食安全问题不断突出的背景下,确保地区粮食安全不仅是东亚各国实现经济增长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而且愈发成为影响地区国际关系的重要变量。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的东亚地区粮食安全合作进程已取得了不少进展和成果,但也陷入了一种制度过剩与成效不足的现实困境之中:一方面是合作机制的纷繁复杂、架床叠屋;另一方面却是务实合作的迟缓推进、效率低下。这种困境既与粮食问题本身的特殊性密切相关,更是这一地区的主要行为体在长期的互动博弈过程中所造成的。中国积极承担地区责任、发挥大国效应是逐步改善合作困局的关键之一。为此,中国应在强化对粮食问题战略认知的基础上,重点推进10+1和10+3粮食安全合作,同时加强对美国的沟通与协调。  相似文献   

13.
非洲石油的战略意义与中非石油合作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洲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生产和出口地区,也是中国重要的石油进口来源和石油合作开发地区。非洲石油对中国的战略意义日趋显著。目前,世界大国在非洲展开了激烈的石油争夺,中国若想在非洲石油资源开发中由少到多、由弱变强,必须采取多种方式与非洲产油国加强沟通与合作,建立长期互惠合作伙伴关系,给非洲国家以实惠。同时,中国还应注重与先期进入非洲开发石油的西方大国达成谅解,避免冲突。  相似文献   

14.
关于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理论与立法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对于农业和农民来说 ,意味着传统的小农经济与现代化大农业的市场竞争已经不可避免 ,而且竞争对手不仅仅是大规模的农场主 ,还有农场主们的合作组织和商业集团。因此 ,加快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 ,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能力的问题 ,已经成为农村改革和发展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非一直坚持构建命运共同体,在这一进程中如何实现减贫脱贫成为了无法避免的现实问题。如今的减贫合作新模式以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为基本方向,以多层次的共同体合作为主要架构,以共生性意识为行动理念,超越了西方减贫合作模式,实现了对中国传统对外减贫合作模式的发展。中国对非减贫合作的模式创新推动了非洲减贫事业的长足进步,中非减贫合作在经济议题及非经济议题方面均出现新的发展动向,这也为世界范围内发展中国家互利互助实现减贫目标提供了参考模板,有助于实现全球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外交评论》2017,(4):85-105
通过对中国援非农技专家和国内相关项目管理人员的访谈,以及对项目相关政策、文件和媒体报道等二手资料的分析,本文试图理解中国援非农技专家作为龙的礼物之一,在构建中非关系的实践中所扮演的角色、发挥的作用,从而探析中国与其他国家在对外援助领域的根本差异。中国援非农技专家在援非工作实践中除了完成个人的利益诉求,其所扮演的角色还呈现出非职业化、高度政治化和去个体化的国家代理人特征。这一角色所赋予的内涵远远超过农业技术本身,而在文化、政治等维度呈现出更为丰富的含义,这与美国、英国等传统援助国农技专家的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在现实中也直接影响着中国对非农业援助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张沛霖 《工会论坛》2014,(3):132-133
中非关系伴随中国经济的发展有了长足进步。作为一种新型国际关系,中非关系具有平等性、双赢性及互利性,这是由中非政治经济关系所影响决定的。当前,部分西方国家质疑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意图,攻击中国的对非政策,"中国非洲剥削论"甚嚣尘上。其原因是由于部分西方国家从殖民主义的视角出发,从"冷战"视角看待世界。中国与非洲友谊深厚,任何离间中非友谊、阴谋破坏中国与非洲合作的行为,注定要失败,中非关系会变得更美好。  相似文献   

18.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交易的治理模式,是交易各方面约束制度环境的理性选择。促进我国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关键在于提高制度效率,遵循制度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即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相适应、强制性变迁与诱致性变迁相结合、制度多样性与制度系统性等;健全和完善各项专门的法律制度,以及产权制度、管制制度和金融制度,用互补性的制度合力规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前苏联为今日俄罗斯农业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农业生产基础 ,但在苏联解体后的十几年中 ,俄罗斯农业不但没有发展 ,而且每况愈下 ,吃光了“家底” ,农业生产倒退了若干年 ,与世界发达国家的距离越拉越大。(一)大面积的废弃耕地。前苏联解体后 ,俄罗斯政府对农业的投入更少 ,农业生产、农场职工的政策不健全 ,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一刀切地进行了土地私有化改革 ,严重挫伤了经营管理者和生产者的积极性 ,使大量的国营农场、集体农庄的管理人员及科技人员弃农经商 ,大量的农业劳动力流入城里 ,大部分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的职工人数大幅度下降。由于…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加入“世贸组织”(WTO)对农业产生的影响,来论述闽台农业合作的必要性、特点及发展趋势。文章提出,闽台农业合作要同农业产业化、科教兴农、发展外向型经济以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