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后,我刊于今年第一期发表了题为《法制建设必须为改革服务》的评论,并从第二期开始增辟“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法制建设”专栏。为了进一步开展这方面的理论研究,第四期我们发表了潘念之同志的《从经济体制改革谈经济法》专论。这篇文章,按“决定”精神,较全面地论述了有关经济法的若干理论问題。这期开始,我们就经济法的概念、主体、调整对象,我国经济法的体系、性质、作用和经济立法等问题,将陆续发表文章。欢迎来稿,深入进行经济法的理论研究,共同为开展经济体制改革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经济法制而努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法的困境不是因为我们使用了西方范式的经济法理论,而是市场经济不成熟及其体制性障碍。如果没有认识到问题的实质,无论如何变换经济法概念,只能形成诸多务虚的伪命题。真正把握中国经济法困境的学者应当建立在充分认识现实国情背后体制性障碍的前提下,发挥经济法的前瞻性功能和预防性功能,构建经济法具体制度,做经济法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以此推动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协助突破经济法困境背后的体制性障碍。如果经济法越位思考,将使经济法变得“四不像”,最终将肢解经济法,并给反对经济法是独立部门法的人提供了强有力的藉口。  相似文献   

3.
论市场经济与经济法体系的更新孙孝福,雷兴虎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的改革取向,一方面强化了经济法的功能和作用,另一方面也为更新经济法的体系提出了客观要求。研究市场经济下的经济法体系,对于繁荣我国经...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经济立法的被动局面越来越严重。仅仅满足于从立法上把改革的成果固定下来,已是望尘莫及。面临改革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认真考虑经济立法的超前性。一、经济立法的超前性是由经济法的本质特征决定的什么是经济法的本质特征?我们认为经济法的本质特征是它的经济性和指导性。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决定了它具有经济性的特征。经济法是经济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它是国民经济和各种经济实体的经济活动的准则。在经济立法上表现为对现实经济活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方兴未艾。这个改革是牵动全局的大事,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振兴繁荣。加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法的研究,健全经济法制,努力促进和保卫这一改革的顺利进行,是摆在我们法学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重要而光荣的任务。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广泛,涉及问题很多,需要进行全面研究。在经济法研究方面,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越来越多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需要用法律手段来加以调节,以促进和保证经  相似文献   

6.
据悉,辽宁、吉林、河北、黑龙江、北京、天津、江苏七省、市法学会将于今年七八月间,在辽宁省大连市联合召开第三次经济法学术讨论会。根据七省、市达成的协议,这次会议将要讨论的重点内容是:(一)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及其法律调整问题;(二)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法律问题,包  相似文献   

7.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考察,中国经济法部门的形成轨迹呈现为:以经济立法为主线,按照经济法规→经济法规体系→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经济法的进路逐步发展.1979年《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1986年《民法通则》、1993年《宪法修正案》的颁行对经济法立法的初始化、外延的清晰化、内涵的现代化影响深远,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经济法部门地位的确立奠定了基础.中国经济法部门的形成具有鲜明的按预期、有计划、分步骤推进的规划性,与体制改革、立法技术、其他法律部门关系协调与同步的渐进性,按标准、多层次、有体系的整合性.  相似文献   

8.
现代国家在调整国家经济运行和解决经济问题时,通常要将经济法和经济政策结合使用。但经济法和经济政策是两种不同的经济调整手段,在承认其相互协调的同时也要看到它们各自的独立性。尤其是在我国这样一个政治因素对经济政策的影响作用一直没有消退的国家,在现阶段经济体制改革和法治化的进程中,把经济法和经济政策的关系这一问题提出来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经济法学领域自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形成了百家争呜的局面,涌现了众多的理论观点。在这些理论观点中,无论是纵横经济法论、纵向经济法论、计划经济法论、综合经济法论、学科经济法论,还是经济行政法论①,都是从不同角度,针对经济法制实践,作为各种立法对策而提出来的,都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但是,它们是否都能对我国的法  相似文献   

10.
经济法调整对象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法调整对象关乎经济法定义的科学界定和经济法体系的最终确立,关乎经济法在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中作用的有效发挥。因此,科学揭示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内容,有着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然而,我国自70年代末开始经济法研究以来,理论界对经济法调整对象的研究虽取得了显著成果,但总的来说,人们至今仍具诉纷坛,尚无定论,实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我国学界关于经济法调整对象的讨论,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相适应,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979年至1983年为第一阶段,基于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有纵横经济关系说、综合经济法说、学科经济法说…  相似文献   

11.
本世纪80年代,我国法学界发生的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便是经济法理论的出现和经济法学科的兴起。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国家经济立法活动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各种经济法规相继颁布。经济立法的实践给整个法学界提出了新的课题。经济法研究应运而生,并逐步引起世人的关注。十余年来,经济法学说纷杂,莫衷一是。如何认识我国立法体系出现的变化,如何认识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性质和任务,如何建立经济法这一新学科的理论体系,成为困扰法学界、特别是经济法学界的一大难题。加强经济法各种  相似文献   

12.
李遵伟 《研究生法学》2007,22(5):96-107
引言自经济法概念引入我国,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经济法学得到了极大发展。但是,经济法学理论的成熟程度还远不及传统部门法如民法、行政法等,甚至经济法的调整对象问题仍然是各种经济法学说争论的焦点。由于考察视角的不同,对经济法调整对象  相似文献   

13.
就研究方法之一的词义解释方法距离揭示经济法本质甚远且存在着方法论上的局限。将经济法描述为“与经济相关的法律”并不能洞穿经济法的本质。在经济法研究中,将国家与市场视为主客体关系的思维范式与单向度的管制思维均需抑制,“立体型”与“交互式”才是国家与市场关系的真实反映,管制不能统领经济法的全部方法与机制。经济法是调整公共经济关系之法,其有别于调整私人经济关系的市民法。经济法的本质是公共经济法,但公共既可能是一种福利,也可能是一种危险,对公共的规制是经济法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经济学界正在就经济体制改革问题展开热烈讨论。这场讨论不仅是经济学界的事,而且与法学、尤其是民法和经济法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肇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刻地影响了政府权力和市场权利之间的关系,进而使考察近四十年来经济法制中政府权力和市场权利的嬗变成为解读中国经济法特色的重要路径,也是展望未来经济法制发展方向的经验指引。计划经济的历史起点和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表明,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政府向市场不断释放和重塑权利的过程,这同时也表明,经济法不仅过去曾经而且将来依然会沿着改革指引的强权利、弱权力方向调整政府权力和市场权利关系。与套用西方经济学理论解读中国经济法的范式相比,剖析经济法中政府权力和市场权利的结构流变,可以更加真实准确地反映中国经济法的本质属性与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经济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途径和有效保障,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经济法理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由经济效益和经济公平原则、经济民主和经济法治原则、社会本位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构成。本文将重点放在研究构建和谐社会与经济法基本原则的关系上,指出坚持贯彻经济法的四项基本原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经济法理念简论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经济法理念简论何文龙经济法的理念是关于经济法存在和发展的各种内在规定性的归纳,是经济法诸项制度的灵魂。它主要包括如下诸方面。一、经济法的本体论经济法的本体包括两个方面,一为经济本体,一为政治本体。将两者统一起来便能说明经济法本身是什么。(一)经济本...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与经济民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论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民主。认为,经济民主是法治经济之本义所在,也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作者指出,确立经济民主结构的依据有两个:一是利益归属原则;一是一定的经济民主所反映的社会关系的特性。完善经济民主结构也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经济民主的层次完善,一是经济民主结构的内部协调。作者还指出,经济法追求的经济民主目标的核心是社会公正。但是,社会公正不是经济法追求的唯一目标,经济法还应着眼于自由竞争与效率。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民法典的制定历时60余载,期间几经起落沉浮,可以说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历程的“标本”。随着民法典的定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将进入国家治理的法典化时代。与此同时,与民事立法齐头并进的经济法也面临着对既有单行法体系化整合的任务,以解决“经济法是个筐,什么法都能装”的窘境。从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民法与经济法立法的演进轨迹看,民法的法典化之所以相对容易,是因为民法具有明显的法律移植属性,并存在可资借鉴的大陆法系成文民法典,而经济法的法典化纯粹是首创,其难度可想而知。民法典之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密切相关的其他重要法律部门的法典化,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必由之路。对经济法而言,如果短时间内难以成典,则可以采用逐步推进的方法,首要任务是从理论上完善经济法的体系结构,增强经济法体系结构的科学化、体系化和逻辑自洽性,使经济法立法与民事立法等相互衔接、相互协调,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法治体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范畴的界定,阐明研究经济法范畴的重要性,并提炼了经济法的基本范畴———发展权,分配权( 公平权) 与安全权。然后以此为红线,进一步分析了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经济法的原则、经济法主体、经济权利义务、经济法律任务、经济法中的责任等经济法范畴群,借此构筑中国基本经济法之立法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