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苏伟 《探索》2004,7(6):4-7
毛泽东首提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其意义是伟大的.但我们对毛泽东使用"矛盾"概念的表述特点研究不够,致使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解出现了较严重的概念混淆.必须认清毛泽东多年来既从辩证矛盾的普遍意义上、亦从其特殊意义上使用矛盾概念的习惯,才能明确"社会基本矛盾"中的"矛盾"和"又相适应又相矛盾"中的"矛盾",是两个外延不同的范畴.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应既包括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相适应"的关系,又包括它们之间"不相适应"的关系.由此才能更好地发挥这一学说的指导意义,并可以得出本文的基本结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国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即已进入矛盾凸显期.要保证当前中国社会的顺利转型,就更加需要认真对待社会矛盾和冲突.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当前我国一些基层党政部门却出现了"体制性迟钝"的不正常现象.这种"体制性迟钝"主要表现出行政过程性迟钝、认知性迟钝和利益性迟钝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申屠江平 《探索》2007,(5):187-189
"农嫁女"权益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期农村社会矛盾的必然产物,其核心是土地征用补偿费的分配问题,矛盾焦点在于围绕集体、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内涵和外延等内容展开.彻底解决"农嫁女"权益侵害问题,必须从立法、行政、司法入手,并与农村集体所有制改革相配套.  相似文献   

4.
"换位思考"有利于理解、体谅、宽容矛盾的对方,对于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确实具有一定的作用,只是这种作用相当有限,并且与"换位思考"的"位"密切相关.有篇文章对"位"作了这样的设定:"比如,把自己当做父母来看待子女,当做老师来看待学生,当做交警来看待路人,当做市长来看待市民,当做上级来看待下级,等等……"这样一来,"换位思考"那"相当有限"的作用也荡然无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们针对农村干群矛盾日趋突出、农村不稳定因素增多的实际,积极探索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途径.通过开展"民情恳谈"活动,架起了党和群众沟通的"情感通道",有效地化解了矛盾,维护了农村的稳定.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建设"法治宁波"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一致性进行了探讨,论述了和谐社会的构建与维系中法治的基础地位,从解决构建和谐宁波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的现实需要入手,强调法治调整和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意义,并就建设"法治宁波"、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三项重点工作"即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体现了对新形势下政法工作规律性的认识.立足于社会主义法治立场,从宪政视角对"三项重点工作"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梳理是十分必要的.三者间,社会矛盾化解是目标,社会管理创新是路径,公正廉洁执法是保障."三项重点工作"本身契合着宪政的精神,与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一脉相承,其法理基础体现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和特征,具有鲜明的政治性、人民性、科学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8.
忧患意识,就是居安思危,防患未然.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外敌对势力一直没有放松对我国"分化、"西化"的图谋,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的斗争是长期的,有时还会是尖锐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增多,各种不同思想认识问题增多,国外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文化会乘虚而入,我国社会长期存在的封建主义残余思想包括封建迷信和愚昧落后的思想观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也会沉渣泛起.我们已经走出了一条光明大道,但前面的路并不都是平坦的,还会有各种困难和风险.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忧患意识,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保持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9.
当前,"三农"问题已成为困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深层问题,而破解这道难题的关键在于采取新的措施解决好"一对矛盾",即确保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和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的矛盾,不断推进农村社会经济新跨越.遂宁市中区主要在以下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论述,鲜明表达了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体思路。把握伟大社会革命和伟大自我革命的辩证关系,要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相互关系、宏大目标和曲折道路的矛盾关系,勇于通过自我革命,不断推进社会革命。在新时代,我们党要肩负新使命、解决新矛盾、破解新难题、化解新风险、迎接新挑战,迫切需要以自我革命精神开启以"爬坡过坎闯关"为本质特征的新的社会革命。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国际社会的很多矛盾都在抬头,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日益加深.在"实力"外交遭遇困境的背景下,"软实力"外交在国际关系实践中开始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中国也越来越重视"软实力"外交,并提出"和谐世界"理念,应对大量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而屡次兴起的"中国威胁论",使中国和平发展外交之旅任重道远,中国的理性应对提上了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2.
张宽民 《求实》2003,2(4):53-54
"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一定发展时期的具体社会形态,即特定的经济形态、特定的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有机结合的矛盾统一体.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依法治国"在各项工作中成为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3.
姚挺 《福州党校学报》2005,(4):48-51,61
"一定的社会规定"的"人"是马克思"以人为本"观点中的"人",马克思"以人为本"观点中的公平(平等)和正义是建立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基础上的,"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发展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14.
孙玉杰 《学习论坛》2010,26(2):67-72
进入社会主义建设阶段之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开始成为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人民内部矛盾主要表现为利益矛盾,由利益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中,同时出现了由非当事人参与其中的“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面对新形势,我们党开始研究新的社会矛盾问题。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认识的探索和理论创新,为今天我们认识和处理包括“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在内的人民内部利益矛盾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提出一系列以"和"为主旨的人身修养策略和社会和谐思想,从形而上的角度,对个体生命意义与价值、社会和谐的模式进行了思考,提出复归人与万物的自然天性,使人与万物在和谐共处中,享受自然赋予的生命及灵慧,从而获得逍遥人生.庄子的"致和"思想,对解决当代人与环境的矛盾以及构建和谐社会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其重要性自不待言.站在"十五"的历史起点上,中国正在进入发展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对当前国际形势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作出科学判断,将有利于准确理解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对当前时代背景所蕴含的时代要求所作出的各项部署.  相似文献   

17.
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问题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难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社会现实问题.在对于它们的选择问题上,我们曾经遭遇过生存上的尴尬,今天又遭遇到道德上的尴尬.当我们回顾"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历史时,我们不仅要看到其中的"非",也要看到其中的"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跳出效率或公平的狭隘视野,从更高的层次上去把握它们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关于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问题,最早出现的一种权威提法说,三者是"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后来,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报告将其规定为"有机统一".提法虽然稍有不同,精神则完全一致.我们对三者的"有机统一",仍然应该给以辩证的理解.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过程中,人民当家作主和党的领导两者既是统一的,又存在矛盾,两者构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依法治国是实现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矛盾统一的条件.只有以辩证的观点看待三者的关系,才能把握"有机统一"论的真谛.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社会治理形态不断演变,经历了四个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强调不同的工作重点和呈现不同的工作特征,逐步实现了由从"管控"到"治理",由"包办社会"到"治理社会"的转变。新时期,现代化的社会治理需要沿着:社会化、法制化、智能化、专业化的方向前进,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和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20.
人民是我们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把人民的地位和利益看得高于一切,都要把满足人民的意愿、尊重人民的情感、顺应人民的行为指向作为我们的神圣职责和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标.一句话,就是要把"人民标准"作为检验一切社会历史活动正确与否、进步与否的根本标准.在当前形势下,坚持"人民标准",对于社会主义的改革发展稳定以及党风廉政建设都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