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公仆郑培民,立党为公堪称颂。“三个代表”身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人民公仆郑培民,心系百姓鱼水情。访贫问苦下基层,件件实事暖人心。人民公仆郑培民,严于律己葆青春。廉洁二字千钧重,高风亮节启后人。人民公仆郑培民,鞠躬尽瘁为百姓。心肌梗死在岗位,高大形象万古存。缅怀郑培民同志!(运城)@张江海  相似文献   

2.
主旋律影片《郑培民》中有这样两个情节:一次,郑培民为一个贫困县筹措的修路款,被县委书记用来建设彰显“政绩”的广场;还有一次,某村把扶贫的种猪杀了,说要用来招待像郑培民这样的大干部。这两个故事说明,构建和谐社会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更是任重道远,而干部能否真正做到执政为民,又是十分关键的环节。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重大理论创新,也是对党执政能力的考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  相似文献   

3.
今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向郑培民同志学习。中组部、中宣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学习郑培民同志活动的通知》。最近,省委组织部、宣传部又就我省引深学习郑培民同志的活动作出具体安排,省委书记田成平几次强调省委干部要带头学好郑培民。一个学习郑培民同志的热潮正在我省各级党政机关蓬蓬勃勃兴起,这对进一步学习贯彻好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我认为,在今天,选树郑培民这样一个新时期领导干部的光辉典范让全党学,特别是强调让党的领导干部学,无疑具有不同寻常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4.
信息短波     
《先锋队》2003,(5)
应县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郑培民同志先进事迹。大家认为,郑培民的先进事迹感人至深,催人奋进,是每个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他们结合各自的思想和工作实际,谈体会,说感想,查不足,表示要自觉加强世界观改造和党性锻炼,始终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真正把自己锻炼成为“郑培民”式的党员干部。(赵海文吴德远)怀仁县让郑培民精神生根发芽。他们用党风廉政建设效果的好坏考察检验干部,以干部勤廉自律的形象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要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把郑培民作为对照检查自身、提高党性修养的一面镜…  相似文献   

5.
读了《共产党员》2003年第六期《郑培民的爱情故事》一文,我颇受感动。郑培民原本一介书生,后来官越做越大。弹指十年间,先当市委副书记、书记、州委书记、副省长,一直做到了省委副书记。好心的同志提醒郑培民的妻子杨力求,“小心哪天郑培民把你踹了。”郑培民听后哈哈  相似文献   

6.
领导干部的一生,要接受来自多方面的考验,来自小偷的考验即是其中一种。报载,被誉为“为民书记”的湖南省委副书记郑培民,家里曾有小偷光顾。小偷翻箱倒柜,结果只偷得4000元现金和两条烟。而现金还是郑培民的女儿出差后尚未归还的公款。数日后,盗窃案告破,小偷的交待与郑家的报案情况完全一致。可以说,郑培民经受住了来自小偷的考验。遗憾的是,并非所有的领导干部都能过得了类似郑培民所经受的考验。有例为证:有“挎包局长”美誉的宝鸡市公安局长范某,小偷在他家盗得现金万元及金戒指、金手镯等财物,盗窃案破而原形毕露,没能经受得住小偷的…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的干部序列上,省委副书记算是“大官”了。对于一般老百姓来说,只能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接触”。但郑培民却是个例外。许多普通农民竟与郑培民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他们打心眼里把郑培民当兄弟、当朋友看。人常说“时过境迁”、“时位移人”,可郑培民不是这样的人。从湘潭市委书记到湘西州委书记,后来做了湖南省委副书记,除担负的责任不同以外,其精神境界始终如一,伟大的人性美被他那一件件“平凡小事”演绎得晶莹剔透,共产党人特有的“人情味”在他身上更是得到了酣畅淋漓的体现。郑培民首先是个寻常的人。在升任湖南省副省长、湖南…  相似文献   

8.
“情浓钱淡,永葆清白”、“对待身外之物要铁石心肠”———郑培民走了,但他生前经常说的这些话还回荡在人们耳边,他廉洁自律的故事被人们争相传诵。郑培民的妻子杨力求,湖南省新华书店的一名普通职工———他与我结婚30年,这是他改变我,帮助我的30年,这也是我们相亲相爱的30年。能够找到这样的丈夫,是我一辈子的福气。他没什么业余爱好,从不进歌舞厅,最爱的东西是书,最迷恋的地方是办公室。节假日他是从来不待在家里休息的,不是到外面开会调研就是到办公室处理公务。他对自己、对我们要求很严。老郑从来不让我坐他的顺路车,说要注意影响。…  相似文献   

9.
提起“为民书记”郑培民,熟悉他的人脑海里会不禁浮现出一副亲民、爱民的形象。尤其令人感动的是,对于农民群体,郑培民更是给予了特殊的关心。前不久,在湖南省农办学习郑培民的座谈会上,大家追忆了郑培民对广大农民的深深情怀。省农办党组书记武吉海讲述了他在自治州工作期间与郑培民相处的情景。1990年秋,担任州委书记的郑培民来到吉首市视察工作。听完时任市委书记武吉海的工作汇报后,郑培民语重心长地指出:“吉首市作为自治州的州府,理当要抓好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但切不可忽视农业、农村和农民。吉首市虽然从总体上讲经济发展情况比较好…  相似文献   

10.
郑培民的事迹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他的工作业绩、奋斗精神和高尚人格,为党旗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他的事迹传遍长城内外,传遍祖国的每一个角落,他已成为新时期党员干部,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的一个标杆。郑培民这个典型是如何发现?他的先进事迹是如何发掘的呢?在一个春雨绵绵的上午,我们采访了见证这一过程的湖南省军区原副政委黄祖示少将。黄祖示那坦率、谦虚而时带幽默的谈吐,让我们体会到将军的平易近人。我们开门见山地说明来意后,黄祖示以军人特有的方式打开了话匣子。他说:“我有责任,也很高兴谈谈郑培民。宣传郑培民,对…  相似文献   

11.
在学习郑培民同志先进事迹的过程中,郑培民同志的日记中所记录下的往事与感想,真实地反映出他情系百姓,廉洁自律,以“吾日三省吾身”的态度,不断总结、思考,自觉加强党性锻炼的可贵精神。通过郑培民同志的日记,我认识了郑培民,认识了这个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的领导干部。郑培民记日记的习惯是在大学时养成的。走上领导岗位后,这个一日三省其身的习惯细分为备忘录、工作笔记和日记,他遗留下来的几十本工作日记、生活日记,客观记录了他参加工作以来的每一个足迹,也真实地反映出郑培民同志的内心世界。尤其是生活日记,没有刻意的雕痕,写得那么…  相似文献   

12.
2003年,神州大地传颂着一个感人的故事,人们在大声呼唤,人们在心里泣念,郑培民———这个响亮而又令人可敬的名字。2003年3月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发出指示,称郑培民同志是新时期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集中体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向郑培民同志学习。各地迅速掀起学习郑培民同志的热潮。学习郑培民,应当向他学什么?为此,我们以《人民日报》发出的五篇评论为五个小题,以新华社《公仆本色》、郑培民日记及其它有关文章为材料,撰写出以下述评。一、学习郑培民“永做人民公仆”。我们的党是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3.
《新长征》2003,(5)
今年3月11日,胡锦涛总书记就深入学习郑培民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对郑培民同志的先进事迹给予高度评价,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向郑培民同志学习。3月26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学习郑培民同志活动的通知》,决定在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广泛开展学习郑培民同志先进事迹的  相似文献   

14.
郑培民同志是新时期优秀的共产党员,是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光辉典范。去年,胡锦涛总书记就深入学习宣传郑培民同志先进事迹作了重要批示,并对郑培民同志的先进事迹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要求全党同志向郑培民同志学习。郑培民同志的先进事迹浸透着时刻重民、真诚爱民、全心富民的浓浓“为民情怀”,在思想上,把献身党和人民的事业作为人生的追求;在行动上,坚持“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的准则;在工作方法上,注重深入基层,走群众路线;在感情上,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郑培民精神集中展现了他真心诚意地为人民谋利益的高尚品格…  相似文献   

15.
10年前,时任湖南省副省长的郑培民带领我们赴北京,在人民大会堂领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武陵源颁发的世界自然遗产证书。在那段令人难忘的日子里,耳闻目睹郑培民的工作作风,令人敬佩;郑培民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郑培民的谆谆教诲,犹伴于耳。  相似文献   

16.
人是社会的人,人人都要交友。交什么样的友,能反映出一个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焦裕禄、孔繁森式的好干部郑培民也爱交朋友。他交的朋友有三类,一是“民友”,就是普通老百姓。他下农村,爱到农民家转转,爱在农民家吃饭(一定会把饭钱交上),爱和农民聊天,还爱和农民照相,所以湖南的许多老百姓常说:“培民书记是我们的好朋友”。二是“残友”,兼任湖南省残联名誉主席的郑培民还交了不少残疾人朋友,双目失明的司法干部曾令超到郑培民家做客,郑培民倒好热茶,先放在一边,等到不烫了,才端到老曾手上说’现在可以喝了”,他对残疾人朋友多么细心。三是…  相似文献   

17.
在我们党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涌现出了像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这样一批又一批优秀领导干部和数不胜数的先进模范人物。他们都具有一种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的伟大情怀和崇高精神。郑培民同志身居领导岗位,心系人民群众,始终把“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廉洁从政,艰苦奋斗,尽职尽责,鞠躬尽瘁,真心诚意地为人民谋利益,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和崇高品德,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衷心赞誉,集中体现了当代共产党人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8.
张国骥 《湘潮》2006,(2):23-23
我是从1992年10月起任郑培民秘书的。当时,郑培民刚刚走上省政府副省长岗位,我是他到省里工作的第一任专职秘书。1996年初,我调到省政府办公厅社会发展处任处长,离开了郑培民。离开之前我想,当了三年半专职秘书,怎么着也得为郑培民的为官为人总结几句话。有一次,在陪郑培民散步  相似文献   

19.
“别闯红灯”是党的好干部湖南省委原副书记郑培民在弥留之际留下的一句话。可以说,这是他几十年干部生涯笃守的坚定不移的政治原则。 “别闯红灯”,首先要“警钟长鸣,警惕诱惑”。对于一个领导干部来说,警钟要别人给敲,更要自已敲,不能敲一阵子,而要敲一辈子。所以,郑培民警示自己:“一定要公  相似文献   

20.
胡艳辉 《湘潮》2005,(8):1-1
2002年3月11日,郑培民在参加干部考察工作时,因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不幸逝世。郑培民是中共湖南省委原副书记,是继“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之后,又一位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在郑培民身上,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体现了共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