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叶永烈 《同舟共进》2011,(11):44-50
海外经常会“精心编造”关于中国政坛的种种荒诞的政治谣言,诸如“华国锋是毛泽东长子”、“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是胡乔木所写”、“彭加木出现在美国华盛顿餐馆”等,还有所谓“田家英是汪东兴指使内卫枪杀”,甚至还谣传所谓“毛泽东涉暗杀田家英案”。  相似文献   

2.
“红太阳”照耀下的商业化流行事情往往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看出全新的意味。1992年风靡全国的“毛泽东热”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笔者在一次座谈会上提出这一热点现象来,结果导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热闹场面。冷眼看去,这恐怕就是社会人群对“毛泽东热”不同看法的一个“缩影”。不过尽管角度很多,我相信总有那么一个角度更能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因为事物总不是由它的种种表面现象简单地相“加”而成的。分析起来,有些人对“毛泽东热”是采取“上纲上纹”态度的。比如有人希望“‘毛泽东热’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热起来,最重要的是应体现在人们在这个热潮中重新认识毛泽东,并由此产生的赶越毛泽东的勇气和行动”(据哈尔滨《青年之友》1992年第7期柴了文)。这是多么高的期望值呵!但如你稍许正视一下目前“毛泽东热”的现状,这番期望又是怎样地高不可及,不客气他说,简直是高到了不着边际,象“痴人说梦”。因为“毛泽东热”乃是以流行歌曲、文化衫的方式,乃是以悬挂于公私车驾驶室中画像的方式,至多是以描述毛泽东日常生活的书籍或电影的方式而风行于世的。轻重之间,判然有别。恐怕抱有这番期望的好心人们,多数是“隔岸观火”,在“热”外论“热”,受了“毛泽东”这三  相似文献   

3.
冯锡刚 《同舟共进》2014,(10):69-74
“长征诗词”:毛泽东诗词的巅峰 纵观毛泽东伴随其漫长革命生涯的诗词创作历程,有两个高潮时期,前者在1935年前后的长征阶段,后者在1960年代的“反修”时期。作为革命家和政治家的毛泽东,其诗词创作的主题,主要是“长征”(可以作为打天下、创业——反蒋、抗日、建国的代名词)和“反修”。出现这两个创作高潮期,正是艺术规律使然。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或上品。则集中出现在第一个高潮期,谓之“长征诗词”。  相似文献   

4.
胡为雄 《同舟共进》2010,(10):38-39
国内有关毛泽东生平与思想研究的著作、文章,述及青年毛泽东在北京大学_T作的经历时,大多说他“在北京大学旁听”过。例如,《毛泽东早期文稿》附录的《毛泽东生平大事简表》,在说明毛泽东参加了北京大学1919年1月25日成立的哲学研究会、出席了北大2月19日召开的新闻学研究会改组会并成为会员后,接着提及毛泽东“在京期间,经常去北大旁听一些重要课程”。  相似文献   

5.
纵观毛泽东诗词,涉及个人的仅十名,黄公略名列前茅。黄公略生前,毛泽东有“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的名句;黄公略牺牲后,毛泽东亲自主持追悼会,并书挽联,充分肯定了他短暂一生的功绩。在中央苏区,黄公略与朱德、毛泽东、彭德怀齐名。蒋介石沿袭《水浒传》宋江、方腊、田虎、王庆“四大寇”,而诬称“朱毛彭黄”为红军中的“四大寇”,悬赏达五万大洋,由此可见黄公略在敌我心目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重视新民歌的搜集和创作活动,注重发挥其在革命与建设中的艺术武器作用。在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中,毛泽东在全国发动了一场“新民歌运动”。毛泽东的政治理想主义左右着“新民歌运动”的发展,新民歌的夸张色彩是受毛泽东浪漫主义气质的影响,而毛泽东强调政治性与艺术性统一的思想,直接导致了这场运动的终结。  相似文献   

7.
张闻天是“开明君主”,这话是毛泽东说的。张闻天听到了以后高兴地说:“这是毛主席对我的最高评价。” 毛泽东的这句话是怎么来的呢? 我们常说,我党在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从而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的确,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上当选为政治局常委,开始进入了党中央的领导核心,并在之后的革命斗争实践中,毛泽东在政治、军事等方面一系列的正确思想,逐步得到了全党同志的普遍拥护,也逐步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曾经制定两个“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一个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制定的人民军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一个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制定的《党政干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最早提出在军队中实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是毛泽东。不过一开始并不是直接叫“三大纪律。八项注意”。1927年10月3日,毛泽东提出“三大纪律”,10月24日宣布“三大纪律”是工农革命军的“三大纪律”。在攻克遂川县城后,毛泽东于1928年4月3日宣布工农革命军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1929年以后,增加两项内容,成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成立79周年了。纪念党的诞辰,令人深切怀念党的主要缔造者、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毛泽东同志。多年来,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恶意攻击毛泽东,大搞所谓“非毛化”;而真正的共产党人则针锋相对,旗帜鲜明地坚决反对“非毛化”。不同立场,何其鲜明!毛泽东同志逝世后,邓小平与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道,在严肃总结毛泽东晚年错误、批评“两个凡是”的同时,坚定地、大无畏地捍卫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邓小平主持制定并经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一致通过的《关于建国以…  相似文献   

10.
1971年林彪“九一三”事件之后,周恩来领导的批“极左”触痛了“四人帮”一伙人。毛泽东也不能容忍周恩来批到“文革”头上。因此,在江青等人多次告状下,毛泽东再一次出面干预,  相似文献   

11.
欣赏有思想、有学问的人 毛泽东的几个主要秘书都是他本人发现和挑选的。毛泽东选秘书的一个重要标准是“有学问”。胡乔木被选用,起因于毛泽东看了胡乔木在《中国青年》杂志上发表的一篇纪念五四运动20周年的文章,发现“乔木是个人才”,所以点名要调胡乔木当秘书。胡乔木来到毛泽东身边后,在正确掌握毛泽东思想和起草中央文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71年夏,毛泽东南巡中在回答丁盛“胡乔木是什么样的人”时说道:“胡乔木曾为中央起草了许多重要文件。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日常谈话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外交、军事等方面内容,堪称一座思想富矿。细细研究毛泽东的日常谈话,可以发现,其中也包含了毛泽东独具特色的饮食观,如“吃得素一些对健康有好处”“辣椒是个好东西”“酸甜苦辣都要适应”“小米就是能养人”“剩的饭不准倒掉,留着下一顿吃”等。从内在逻辑分析,毛泽东日常谈话中的饮食观是以他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积极、向上、乐观的共产主义人生观的直接体现。新时代,分析研究毛泽东日常谈话中的饮食观,深刻透视其折射的人生观,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堪当时代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辞海》1999年新版出版发行不久,有的报纸便对新版修改“毛泽东”条目释文广为张扬,推波助澜做文章。《南方周末》1999年10月15日登载文章《’99新版<辞海>中的“毛泽东”》,提示读者注意《辞海》修改“毛泽东”条目释文中的“总评及对晚年毛泽东的评价”,其中包括:1979年版称毛泽东为“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1989年版改称“马克思列宁主义者”,1999年版删去了前两版的上述称谓。随后,《中国合作新报》10月28日发表题为《’99<辞海>重新评价毛泽东》的文章,文中加了一个小标题:“为毛泽…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确实准备用林彪替代彭德怀任国防部长。一个“张飞”.一个“韩信”.打天下都是功高勋著;是左膀右臂,也都同自己有过磕磕绊绊。据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讲,元帅中只有彭德怀和林彪敢坚持意见,顶撞毛泽东。毛泽东睡觉困难,一旦睡下,没有谁敢惊扰,鸟都不敢从屋顶飞过,远远就被卫士们用竹竿绑了红布驱走。聂荣臻元帅去见毛泽东,在门口立正两个小时,卫士长请他坐等,他不坐;卫士长要去叫醒毛泽东,他不许。毛泽东说:“聂帅才是个厚道人呢。”  相似文献   

15.
著名学者、民主党派人士梁漱溟与毛泽东同庚,他为探索救国之路,提出过“乡村建设理论”。毛泽东评价说:“您的著作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分析有独到的见解”。从延安窑洞到北京中南海,梁漱溟作为座上宾,与毛泽东有过久远而频繁的交往。1950年1月,梁漱溟应毛泽东、周恩来之邀,离开重庆,经由武汉到达北京。其时毛泽东、周恩来皆在莫斯科。3月10日,毛泽东和周恩来由莫斯科返抵北京,许多人到火车站迎接。统战部把梁漱溟排在迎候队伍中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的头一个。毛泽东下火车后,立刻发现了他,并大声说:“梁先生,您也到了北…  相似文献   

16.
“三年困难时期”,毛泽东同志身边的个别工作人员借毛泽东的威望,向地方政府索要食物和土特产品。毛泽东知道后很生气,让汪东兴组织了一次对身边工作人员的“小整风”,并立下了规矩,制定了制度。这些规矩、制度后来被人称为“毛氏家规”,谁要是违反了,谁坚决走人。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哲学思考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综述为了推进和加强对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在中国共产党“八大”召开40周年、毛泽东同志逝世20周年之际,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和山东省毛泽东思想研究会...  相似文献   

18.
论“实事求是”的价值内蕴农志鸣“实事求是”在中国历史上,主要指一种切实的治学态度和学风。毛泽东在革命实践中赋予它以新的含义,使之成为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点。1938年10月,毛泽东首次提出“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522页)...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革命历史的大舞台上,每每遇到危难时刻,毛泽东总是倚重对党忠诚,具有文韬武略的彭德怀、叶剑英、陈云……,他们在共解国难中建立起的深情厚谊,宛如一句古诗:“持正相倚,嶷如秋山”。铁马金戈彭德怀,耿耿一生显正气,毛泽东诗曰:“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毛泽东和彭德怀于1928年在井冈山开始相识,几十年协作,彭德怀的勇猛善战最为毛泽东看重,认为彭德怀虽然桀骜不驯,但始终是无私无畏、敢于临危受命,立马横刀、叱咤风云的帅才。1957年《解放军文艺》4月号发表毛泽东诗作:“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  相似文献   

20.
全国妇联在京举行“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研讨会本刊讯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全国妇联于1993年12月20日召开了“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有关方面的领导,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黄启,书记处书记康冷、田淑兰、华福周、张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