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策划导言: 在我们中国,有这样一个特殊的人群--他们从精神到肉体,都饱受半个多世纪之前那场日本侵略战争和遗留化学武器的严重伤害.在整个社会愈发注意到他们的正当权益需要维护时,人们发现,几位义无反顾的先行者已经为此呕心沥血了许多年.他们希望通过法律的力量让人们铭记历史的本来面目,他们正在为维护中华民族和受害者的尊严奋力前行,他们已经用行动诠释了公民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的忠诚与热爱,他们还将以不屈的精神去挺起我们民族的脊梁.在看似平凡的故事中,他们所展示的是撼人心魄的人格力量.  相似文献   

2.
在生活中,我们一直都在接受着恩惠。为此我们要学会感恩。其实,感恩并不是什么难事,有时只是心灵上的一点点感动,行为上的一点点表示,但这些需要我们用心去做,用爱报答。我们要常常心怀感恩:感激父母,他们给了我们最  相似文献   

3.
当今的中国社会,正处于革故鼎新、面向未来的世纪之交。为了迎接喷薄欲出的21世纪的曙光,我们不仅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继续深化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而且要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面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巨大变革,每个社会成员都需要明确其道德取向,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和怎样去做,而从社会整体的角度来看,则必  相似文献   

4.
有这样一些人,他们看似很平凡,却有着崇高的品格;有这样一些人,他们的事迹谈不上惊天动地,却处处彰显着人性的伟大。他们是一个个平凡的普通人,却以不平凡的大爱、以点点滴滴的义举善行温暖着社会,践行着我们的"北京精神"。本刊从今年第1期起推出"身边的感动"专栏,希望用我们的目光,去发掘身边的真善美,用身边的感动去引领社会风尚,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媒体像现在这样重要:"媒体不再是反映现实,它就是现实。如果饥饿的索马里儿童被媒体报道,全世界都想为此做些什么。如果没有,他们就不存在,人们什么也不会去做。"美国媒体如何影响世界,并通过话语权的争夺为美国获取最大利益?本书作者多年潜心研究,为我们深度揭示了媒体话语权的方方面面:媒  相似文献   

6.
当今的中国社会,正处于革故鼎新、面向未来的世纪之交。为了迎接喷薄欲出的21世纪的曙光,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的要求,在把物质文明建设搞得更好的同时,切实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面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巨大变革,每个社会成员都需要明确其道德取向,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和怎样去做,而从社会整体的角度来看。则必须强调道德的导向性。  相似文献   

7.
当你正在工作岗位上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而孜. 孜追求时,可曾留意过你身边下岗职工那落寞愁苦的眼神? 当你拥有了富足的生活却还在抱怨时,可曾关注过你那下岗的邻居为了养家糊口而急促奔波的脚步? 当你有能力有爱心愿意为这个世界付出些什么时,请赶快行动起来,用你的心灵之火去温暖下岗职工的心怀。 让我们伸出双手,献出爱心,投入真诚,去帮下岗职工圆一个再就业之梦吧!  相似文献   

8.
政治是客观存在,有人群就有政治,有人群就需要政治。试想,一个社会如果们各自为政,随心所欲,那社会该是一个什么样子。常听有人说,我最讨厌政治,讨厌搞政治的人。这是不对的我们的社会不仅需要政治.而且需要大批的政治家,更需要伟大的政治家。因为他们能够给我们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推动社会的进步。像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这些伟大的政治家.他们对社会的进步推动作用是何等巨大。政治家的劳动是艰苦而复杂的。因为驾驭整个社会要远比驾驭一个局部、一个实体要艰难的多,困难的多。我们应正确的认识政治,尊重政…  相似文献   

9.
洪云轩 《支部生活》2011,(11):F0003-F0003
“一个企业不仅要为社会创造价值,还要尽力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在红云河人心里,这不仅是一种信念,更是一种力量,这种信念使我们心怀希望,去温暖更多的心灵;这种力量让我们继续前行,去成就更多的梦想!  相似文献   

10.
有一个富翁,想为那些穷苦的人做些什么。
  在路边,富翁看到许多衣衫褴褛、抱着铁锹等着找活干的苦力。
  富翁决定给他们每个人一个金碗,但不能无缘无故地给。富翁想,这样会吓到他们。他在碗的外面敷上厚厚的泥巴,让人误以为这是土碗。“用它做什么啊,难道让他们去乞讨吗?”“对,就是这样。”富翁在心底盘算着他的善行计划。  相似文献   

11.
"爱民书记"该做些什么?我的体会是:从最需要帮助的人帮起,从最需要解决的事抓起,让困难户有温暖,残疾人有依靠,下岗工有希望.  相似文献   

12.
世纪趋势,当下为何?18世纪有工业革命、19世纪有工业现代化浪潮、20世纪有低成本的运算及通讯、科技飞速发展。撇去浮华,沉淀理性,如今,经济全球化正日益凸显成为趋势航标。胆识把握机会,魄力创造未来。当我们以一种平和的心态走进贵州燃气时,从燃气人的身上体现出的那种胆识和魄力,足以让我们感到震撼和敬畏。从一个政府主导下的煤气工程指挥部到今天多元化发展的现代企业,贵州燃气秉承了"诚信、求实、团结、创新"的企业文化理念,用一种国际化的思维去理解世界,用一种超前的人才观去建构和谐企业发展的目标。回顾贵州燃气近20年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继承了先人的文化因子,也采纳与全球接轨的先进企业管理理念和用人模式。于是,当我们不由自主地想到中国新商帮的代表人物张瑞敏、黄宏生、李彦宏、郭广昌、江南春等"大腕"人物时,显然会联想到他们已经成为一个行业和一个时代的标志。而在贵州,在一个极其普通的产业集群中.黄友兴的名字和他"领军"的贵州燃气集团,让我们知道一个个备受关注的燃气人洪鸣、王翰宇、刘起龙、白大勇、广宏、程跃东……是他们组建的团队让贵州燃气在神州大地树起了行业的标杆。他们仰仗的"砝码"不是资金链,不是企业的有形资本和规模,而是对自身产业培育的理念和科学的人才观,是具有贵州特色的资源整合力和驾驭多元化市场的豪迈气派。  相似文献   

13.
声音     
<正>"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房住不炒"延续了以往要求,也有新增表述"这些年,我见过不少大流量博主。在他们当中,心情好的没几个。大流量与坏心情是如此的相关。"——在"最红国博讲解员"河森堡看来,人们在互联网上用处理百人级人际关系的心理硬件去面对上百万人,这实际上是一种"精神超载""如果要问我21世纪发展些什么,具体的没法讲,但总体很清楚!可以自信地告诉你,我懂高能物理,我认为你不要走这方向。"——7月27日,杨振宁在国科大与同学们交流时表示,20世纪非常红的东西,到21世纪未必还能继续下去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这个特殊的群体将越来越庞大,它是党报精神传播的极大的受众领域,也是蕴藏着极其广阔和丰富的新闻资源的“富矿”他们大多退休在家,有着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为报纸撰稿、评报,他们能随时告诉办报人,他们需要什么,喜爱什么,讨厌什么。走近老年生活,发现这里有别样的天地和世界,而且有着极其丰富和新鲜的新闻素材聋人画家刘达江不能与有声的世界沟通和交流,他只能默默地观察和思考,用眼睛去观察七彩的世界在他73岁之际,凝聚着他生心血的画集和绘画作品展与大家见面了,当气势磅礴的黄山飞瀑、渔歌狂潮图呈现在我前面时,我心灵被震撼了于是《用色彩和线条弹奏生命乐章》一文自然而然从心底流出;老干部艺术团、老干部活动中心里一群鹤发童心的古稀老人活力四射,只要跟他们接触的人,都会受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社会,在思想认识上,在学术支撑上,有一些理论要点需要我们正确地加以认识和把握,如"社会"发展以什么为基础?以什么为动力?"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规则是什么?谋求"社会"和谐的真义是什么?社会"和谐"关键在"社会主体"等.  相似文献   

16.
八月下旬,正是要命的三伏天,在一片抗旱的战鼓声中,我们来到了房山县石楼公社大次洛村,为的是探望我们战斗在农业第一线的青年朋友。他们生活得怎么样?经历了多少成功的欢乐和尝试的苦恼?他们在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在“田秀才”的道路上,他们到底行进得如何啊?……  相似文献   

17.
社会经济的转型,必然引发社会精神生活的转型。作为精神生活核心内容之一及行为准则的道德领域也必然要转型。在社会道德转型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评估当前的道德状况;应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道德体系;应该做些什么工作,使社会道德适应经济转型,趋向良性发展就显得并非可有可无了。本文想就这些做些探讨,以就教于专家学者。一管子说:"仓廩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王充说:"让生于有余,争生于不足。"  相似文献   

18.
心情,这是个最值得深讨的一个话题了。静下心来想一想,能与你伴随一生的是什么呢?父母给予我们生命和爱,可他们迟早会衰老。孩子给予我们满足和喜悦,可他们终究会长大。金钱是天上飘来的彩云,时聚时散。容貌是绿树上芬芳的花朵,有开有谢。原来能伴随我们一生的是自己的心情呀!坏心情是用眼睛看不见的霉雨,时间长了,再亮丽的衣服也会失色。好心情需要用人格、修养、品德去酿造,  相似文献   

19.
正所有的村民同我们一样有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憧憬。驻村第一书记就是要给他们谋划一个美好未来,给他们带来希望并努力实现。——刘龑对于1991年出生的刘龑来说,有一种青春叫驻村。在一切都充满了希望的年纪,刘龑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在察右后旗大六号镇丰裕村驻村,选择用自己满腔的热情在村庄播下希望的种子,为村民拔掉"穷根"。  相似文献   

20.
食以安为先     
张娟娟 《江淮》2012,(5):47-48
在中国,自古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从字面上来看,"食"乃"人之良心"。然而,从三鹿、蒙牛到双汇、可口可乐,再到"问题胶囊",食品企业曝出的丑闻不断地蹂躏着消费者的心理底线。在食品安全乱象丛生时,我们不免会产生疑问——到底我们还能吃些什么?吃什么才是最安全的?很明显,我们需要时刻谨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