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5 0多年前问世的《共产党宣言》 ,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完成的一部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作 ,它较全面地申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它无疑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带国际性的著作”。 (《马克思恩格斯》第 1卷第 2 3 6页 )重读《共产党宣言》 ,笔者对《宣言》的不少论述都有了新的体会 ,特别是对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本文就这一问题谈谈个人的理解。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在《共产党宣言》中 ,马克思恩格斯谈到在前资本主义时代 ,等级制度森严 ,被压迫阶级没有人身自由。“在过去的各个历史时代…  相似文献   

2.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 发表已有 15 0多年了。它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无产阶级革命与人类解放的指南。时至今日 ,重新解读《宣言》 ,仍能深深感触到它的震撼力。我惊叹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深邃 ,学识的渊博 ,文笔的犀利。尤其是 ,《宣言》消除了我对许多现实问题的困惑。一、资本主义的历史与现状恩格斯在《宣言》序言中反复指出 ,贯穿《宣言》核心的基本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 ,即 :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 ,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宣言》对这一问题的…  相似文献   

3.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的中心思想到底是什么,目前理论界尚有不同看法,归纳起来大体上是四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宣言》的中心思想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第二种意见认为,《宣言》的中心思想是恩格斯在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所讲的《宣言》中始终贯彻的基本思想。这就是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结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自原始社会解体以来的人类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史;无产阶级  相似文献   

4.
一、《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一百五十年前《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在人类的思想史上,在人类社会的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简要地说,《宣言》的历史意义可以概括为“三个开创”。第一,它开创了世界工人运动的新时代。在它的指导下,工人阶级由自在的阶级逐步发展成为自为的阶级,工人运动由自发的运动逐步发展成为有马克思主义正确理论导向的自觉运动。第二,它开创了社会主义学说的新篇章。这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它把社会主义学说、共产主义学说,由空想变成了科学;另一是,…  相似文献   

5.
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使用广泛的三个概念,其含义是多种多样的。在马克思主义文献中,文明这个概念也经常使用,含义电不大统一。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这个词就出现了三十五次。至于说到今天我们讲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在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写的《共产党宣言》中,分别称之为“物质生产”,“精神生产”。马克思、恩格斯有时把文明作为历史分期的方法,它用来与蒙昧、野蛮时代相对比而言;有时把文字的产生作为文明时代标志的开始;有时把一夫一妻制家庭的出现、政治组织代替氏族组织、社会分成对立的阶级,作为文明的特征;有时又把阶级,特别是国家的产生、作为文明时代的标志,称之为文明国家。因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6.
阶级斗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论、国家论、政党论……都是在阶级论的基础上形成的。列宁认为,阶级斗争理论是我们观察社会历史的“基本的指导线索”。他还说过:“没有它,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列宁全集》第32卷第240页) 人类认识阶级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虽然,阶级和阶级斗争已存在了几千年,但认识阶级的存在不过是一百多年前的事。法国复辟时代的一些历史学家,如  相似文献   

7.
对于《共产党宣言》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这一划时代的伟大历史功绩,列宁在1913年所著的《卡尔·马克思》一文中给予了高度评价:《宣言》“以天才的透彻鲜明的笔调叙述了新的世界观,即包括社会生活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关于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创造者无产阶级所负的世界历史革命使命的理论。”(《列宁选集》第2卷第578页)这是较客观的评价,因为其中的最全面最深刻是指辩证法,而非指《宣言》阐述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已经最全面最深刻了。列宁在同年所写的另一篇文章即《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历史命运》中,却认为《宣言》已对马克思学说“作了完整的、系统的、至今仍然是最好的阐述”(《列宁选集》第2卷第578页)。这一说法对世人继续评价《宣言》产生了极大影响。稍后,斯大林在列宁的评价基础上又给《宣言》加上了马克思主义的“歌中之歌” 的评语,这更造成人们往往带着绝对化的眼光去评价《宣言》。  相似文献   

8.
《共产党宣言》第一章开头一句话是,“以往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句话的下面,有这样一条注释,“确切地说,这是指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随着这种原始公社的解体,社会开始分裂为各个独特的、终于彼此对立的阶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466页)。这条注释是恩格斯在1888年《共产党宣言》英文版上添加的,向来为研究马  相似文献   

9.
胡大平 《群众》2011,(11):77-78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强调,“《宣言》是一个历史文件,我们已没有权利来加以修改”。实际上,不能“加以修改”的不只是《宣言》这个文本,而且包括它传播的历史。这一历史既见证了其力量又呈现了它在今天面临的特别困难,不仅对于我们理解这一文献,而且对于社会主义实践,都是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为,这些不变的东西,正是虚无主义和机会主义的解毒剂。  相似文献   

10.
阶级斗争思想是《共产党宣言》的重要思想之一。《共产党宣言》中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的描述是一种"理想类型"。它是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理论抽象而提炼出来的,它有所有资本主义社会的共性,但又不同于任何个别的资本主义社会。解读阶级斗争要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变化的现实相联系。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改革是为了建立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这就指明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和前进方向。一、社会主义历史阶段最根本的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历史阶段最根本的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早在一百三十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就在《共产党宣言》中预言:“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  相似文献   

12.
正毛泽东:遇到问题,我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毛泽东1920年第一次读《共产党宣言》。这一年,毛泽东27岁。同一年,他在湖南创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第二年在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共产党宣言》是毛泽东常读、精读、细读的一本书。读了多少遍?无法统计。1939年,他对党内同志说:"《共产党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遇到问题,我就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有时只阅读一两段,有时全篇都读,每阅读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制定的“理论和实践的纲领”。它第一次向全世界公开宣告了共产党人的观点、目的和意图,《宣言》从问世之日起就深深扎根在各国人工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中,一直在鼓舞和推动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为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奋斗。《宣言》就其传播范围之广,对世界历史进程影响之深,是无与伦比的。今年我们纪念《宣言》发表150周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宣言》是个历史文献,是时代的产物。今天我们研究它,应当采取科学态度。列宁曾指出:“马克  相似文献   

14.
在《人民日报》上,读了王正萍同志《怎样理解剝削阶级消灭了但还存在阶级斗爭》的辅导报告和《阶级仅仅是一个经济范畴吗?——兼谈消灭剝削阶级是一个过程并答王真同志》一文,我认为他的有些看法值得商榷。一、阶级只是一个经济范畴王正萍同志说:“社会的阶级划分是在一定的经济关系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阶级首先是一个经济范畴。但是阶级一经产生以后,它总要表现在政治方面和思想方面。所以,阶级不仅仅是个经济范畴,而且是一个广泛的社会范畴。”(引文见1980年元月4日《人民日报》,下同)并指出阶级仅仅是一个经济范畴,一个经济实体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5.
毛主席指示我们:“《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本文遵照毛主席的指示精神,通过对阶级局限性与历史局限性问题的分析,批判所谓投降是农民的“历史局限性”或“阶级局限性”的谬论。一分析阶级局限性之前,先谈一下阶级性的问题。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它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列宁指出:“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  相似文献   

16.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表现。理想并不是人一生下来就有的,它是随着人的成熟(包括生理、心理、知识、品德、性格等)而逐步形成的。更重要的是,理想作为对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特殊反映,只能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没有也不可能有一切时代都通行的永恒的理想。在阶级社会中,理想还总是打着阶级的烙印,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占代“皇宫中的人所想的,与茅屋中的人所想的不同“。理想又总是和实践紧密联系的,不仅理想产生于实践,而且社会实践也是人们把理想变为现实的最基本条件和唯一途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理想作为人的人生观最集中、最典型的表现形式,对一个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一个人如果丧失了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那就等于失却了精神的灵魂。因此,理想的培育、确立和追求,是人的精神生活的最高层次。理想是人的精神支柱。人不仅具有肉体生命,而且还具有精神  相似文献   

17.
一切国家都不仅具有阶级性,而且具有社会性。关于这一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有过明确的论述。 在国家的定义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揭示了国家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本质,而且指出了它所采取的作为整个社会的管理机关的社会形式。马克思恩格斯对国家的界说,总是或者首先指出其阶级实质,进而用其社会形式来加以补充,比如,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国家是属于统治阶级的各个个人借以实现其共同利益的形式,是该时代的整个市民社会获得集中表现的形式”;(《马恩全集》第3卷,70—71页)或者首先从社会的角度出发,进  相似文献   

18.
统一战线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一个及其重要的问题。早在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一书中,就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并强调要“努力争取全世界的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议”,为实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而奋斗。恩格斯还在该书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概括地指出:“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3页)这就是说统一战线的根本指导。思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保证了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突出的优势,党的领导确保了国家发展方向的正确性和国家社会的稳定。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其秉承的最终目标必然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讲的那样:"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对《共产党宣言》学的早、学的多、学的深,并且带动和要求党员干部努力学习《共产党宣言》。毛泽东以《宣言》为政治立场和价值基准,并与国情的结合中发掘《共产党宣言》的时代内涵。毛泽东学习《共产党宣言》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启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不断学习并科学把握《共产党宣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