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一段时间,报刊上曾就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还是"法制经济"的提法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从近期的一些报刊文章看,两种提法都在使用。笔者以为这两种提法都不妥当,两者都把问题过于简单化、表面化了。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中心,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相应推进其他领域全面而又系统的改革,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理论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先进的社会制度,它规定着具体制度的性质。但是,在具体制度即体制难以反映根本制度本质和目的的情况下,就必须改革具体制度,从整体上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另一方面,从改革的层次结构划分,以经济体制为重点的改革,是一场全面的改革,包括政治体制改革和与之相应的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其中的一个中心内容。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两年来,我们在党的基本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导下,运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围绕全党工作大局,不断探索山区开放开发的新路子,经济得到了持续增长,社会各项事业有了全面的进步。(一)加强学习,更新知识,提高领导发展经济的本领。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摒弃过去几十年计划体制下的一些旧观念、旧作法。要更新知识,就必须学习原来不懂甚至没有学过的东西、因此,我们中心学习组无论工作多忙,理论学习始终不放松。一是坚持严格的学习制度,二是有具体…  相似文献   

3.
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为统筹协调全省经济体制改革工作,加快我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现就建立全省经济体制改革有关工作制度提出以下意见。一、建立责任明确的工作制度根据省“三定”方案关于省发展改革委负责“研究全省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问题,研究拟订  相似文献   

4.
一、要发展生产力必须不断解放生产力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极为广阔的前景,但并没有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地完成解放生产力的历史任务。这首先是因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诚然,社会主义制度已经消除了社会基本矛盾的对抗性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适应,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适应,已成为主要的基本的方面,但这种适应也只能是相对的、变动的,具体的、历史的,而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当生产力有了新的发展,其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以及体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具体领导体制和管理体制同生产力的矛盾就必然发生。为什么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在经历了早期高速发展之后,都普遍陷入生产力发展受阻的困境呢?其根本原因就是把一定阶段上的“相适应”绝对化凝固化了。更何况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还有许多不完善之处,如公有制的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5.
正值全国各族人民为新世纪第一个五年计划奋力拼搏之际,我们伟大的党迎来了她80周岁的生日。这不仅是全党的一件大事,也是全国人民的一件大事。中国共产党的80年,是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探索有中国特色政权建设道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80年。80年的历史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的建立、完善和发展,就不可能真正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也就没有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人民  相似文献   

6.
社会保障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社会安全制度。当前,对过去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内形成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改革,开征社会保障税,重新建立全新的现代社会保障体系,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宏伟目标的重要保证条件。——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作用。市场经济是一种风险经济,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基础保障,必然会造成社会不安定、经济损失,造成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严重破坏社会经济的公平与效率。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  相似文献   

7.
高尚全 《人民论坛》2012,(33):32-33
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不动摇自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定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和把握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市场经济。具体说,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下实行市场经济,也就是要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要实现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因  相似文献   

8.
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刻理解文化产业在当代中国崛起的必然性,科学认识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特点,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树立和落实新的文化发展观,对于我们搞好当前的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具有重要意义。文化产业崛起的必然性在中国,文化产业的崛起是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是当代中国社会生活中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件。经济是基础,不仅表现在经济发展是社会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且还表现在市场经济体制必然要求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因此,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的经济发展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紧密结合中国的国情,探索如何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进行现代化建设。这一思想涉及到经济发展的步骤、目标、方针、政策、体制等各个方面,深刻地影响了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本文仅就其思想的基本出发点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一、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是小平同志经济发展思想最基本的出发点。革命胜利后,党就开始探索如何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里,建立、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但受各种因素影响,从五十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各项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传统的城市社会救济制度,出现了救济范围窄、救济标准低、救济资金不足、管理不规范等不足与缺陷,改革传统的社会救济制度,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迫在眉睫。第十次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以来的八年,是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由试点、探索到全面推进的八年,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我国全面建立的八年。这项制度既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而建立的一道“社会安全网”,又是新时期民政工作中最富有创建性的一项制度建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最为基础和核心的内容,这一制度的建立,使我国的救济制度在救济范围、救济标准、救济资金、救济程度、管理体制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也是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同时,也是我国政府重视和保障人权的重要表现,这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际上都有着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胜栋 《前沿》2003,2(1):14-17
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要实现这一目的,必须完成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两大任务.要完成两大任务,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基本制度和与之配套的具体体制.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和两大任务共同构成社会主义的本质,也即社会主义的功能;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构成社会主义的特征.特征与本质、制度与功能的有机结合,才能完整、准确的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的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包括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对于保障职工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安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包括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滞后,日益暴露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适应的弊端。因此,进一步探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医疗保险制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一、现行医疗保险制度的弊端我国现行以公费医疗、劳保医疗为主体的医疗制度,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曾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但从医疗制度本身来看,存在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腐败与旧体制杨必宁关于我国具体制度的诸多弊端,邓小平同志曾作过全面、系统而深刻的分析,这里不赘,仅就旧体制何以会导致腐败的不断滋生略作分析。概括地说,这主要是因为旧体制是一种权力高度集中,政经一体化,因而不可能对权力实行有效制约的体制。首先,权力的高...  相似文献   

14.
发展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就必须改革和完善企业领导体制,这是现代化大生产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党对企业领导体制进行改革的实践中经过长期的探索后所得出的正确结论,是改善党的领导,使党的领导更加切实有效,更加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潮流所必需的。实践表明,不少国有企业特别是一些国有大型企业经过逐步探索,已初步建立起了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我国国情的企业领导体制,形成了科学的决策、执行、…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说过,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但是,民主是个历史范畴,不同时期有其不同的时代内涵和实现形式。从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到社会民主,反映了民主内涵的不断深化。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目的是促社会主义民生。民主作为国家制度,只有它才是为人民而存在的,人民也只有通过它,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没有民主这个基石,民生的大厦就不可能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16.
焦斌龙 《前进》2005,(2):19-20
"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关键",这一名言充分反映出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文化体制和机制作为文化制度的具体体现,直接制约着文化建设的效率和成就,即文化生产力的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整个社会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之后,文化生产力在整个生产力体系中的地位凸显,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成为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山西省委、省政府根据文化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提出了建设文化强省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的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书,它直接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乃至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因此,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对我国经济未来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我国国有企业的建立,是在50年代按照“彻底消灭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目标建立起来的,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研体制的产物。因此,我国的国有企业,十分习惯和乐于接受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是一种不折不扣的计划经济的载体。现在,传统的计划经研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不但客观上要求对国有企业进行…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举国上下正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十四大精神指引下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为在本世纪末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二步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党的十四大确定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加以系统化、具体化,设计了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蓝图,是我们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行动纲领。国家的这一总形势和任务,给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大工作的理论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应当看到,改革开放十五年来,随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有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研究也有了新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四大明确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新的历史时期,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地区体制转轨问题,引导民族地区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显得特别重要。目前,民族问题集中表现为经济发展问题,民族工作最紧迫的任务就是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经济就像一根红线贯穿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是基础、是各少数民族能否得到发展、繁荣的根本性问题。所以,弄清民族地区体制转轨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对策,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20.
白锁 《前沿》1995,(12)
对进一步深化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思考白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目标。而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目的在于使劳动者因年老、患病、生育、伤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