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江泽民妙序品鉴李惠斌刘海粟是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师,他是我国第一所美术学院的创办者,曾为支援国内抗战在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的一些城市举行义赈画展,把自己作的大批书画义卖,筹集了50万大洋.通过当时华侨总会悉数汇回国内,作抗战之需。卫988年,年逾九旬的刘海...  相似文献   

2.
1988年8月,我国著名国画大师、年逾九旬的刘海粟老教授,在上海举行大型画展.画展展出了这位中外钦仰的老画家很多精心杰构,蔚为奇观.很多年来,刘老对黄山风光别有偏好,耄耊之年,仍是腰腿轻健、兴致勃勃地遍览黄山,就地写真,欣然作画.其豪迈登山,竟达十次之多,作品渐多,屡屡盈筐.如果刘老不是具有深湛的美术造诣,卓越的绘事绝艺,加以老当益壮的雄健,老而弥坚的顽强,九十老翁怎么可能竟是这样豪情似海,神逸云表?竟有如此点染丹青、寄情山峦的欢悦?在黄山的探美求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安徽视察工作期间,兴致勃勃地攀登黄山,并欣然赋诗一首《登黄山偶感》。这首诗的诗前小序,记叙了诗人登山的宿愿,登山的时间,登山的路径,并描绘了诗人登临黄山时的所见、所感,字里行间弥漫着作者对祖国秀美河山的赞美之情。诗前小序文笔流畅,语词优美,情致深远,句式长短相兼,参差错落,整饬中含有变化;节奏抑扬顿挫,琅琅上口,典雅庄丽,与后面的诗句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一个较为完整而厚重的艺术空间。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在安徽视察工作期间,兴致勃勃地攀登黄山,并欣然赋诗一首《登黄山偶感》。这首诗的诗前小序,记叙了诗人登山的宿愿,登山的时间,登山的路径,并描绘了诗人登临黄山时的所见、所感,宇里行间弥  相似文献   

5.
登黄山偶感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 5月 17日至 24日在安徽考察工作,期间登黄山并欣然赋诗一首。全诗如下: 黄山乃天下奇山,余心向往久之,终未能如愿。辛巳四月廿五,始得成行。先登后山,再攀前峰,一览妙绝风光。见杜鹃红艳,溪水清澈,奇松异石,和风丽日,山峦起伏,峭壁峥嵘,云变雾幻,豁然开朗,此黄山之大观也。江山如画,令人心旷神怡,更感祖国河山之秀美,特书七绝登黄山偶感一首以记之。 遥望天都倚客松, 莲花始信两飞峰。 且持梦笔书奇景, 日破云涛万里红。 辛巳四月廿七于黄山 登黄山偶感@江泽民  相似文献   

6.
80年代在一次南京画界的聚会上,刘海粟大师谈到吕凤子先生,开门见山的一句话就是:“他是一个道德学问都很好的人!”张大千是吕凤子的同学,1972年在美国旧金山开画展时不胜感慨地说:“啊,他的才华真高!但是他的生性却很淡泊,要是他稍微重视一点名利,他的名气就会大得不得了!”有一位  相似文献   

7.
周珩  永和 《党建文汇》2001,(7):46-46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5月17日至24日在安徽考察工作期间登上了黄山,欣然赋诗一首:  相似文献   

8.
李骆公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十年了。 这位曾经享有盛誉的画家、书法家和篆刻家,原名李英,学名李立民,1917年9月出生于福州市郊区的一个贫寒农家。他13岁时,父亲因无钱治病而投闽江自尽,兄妹三人全靠种菜养花的母亲抚养。后来有幸得到郁达夫、刘海粟等名家的帮助,才使他分别读完了乡村师范和上海美专。苦难的人生经历,使他觉得自己就象是在沙漠中艰难跋涉的骆驼。1940年8月,刚从上海美专毕业的李立民举办了“黑沙骆画展”。毕业后他在同乡叶可根先生的资助下留学日本。1957年,反右斗争的风暴无情地将他打入地狱,此后他干脆改名为“骆公”。 1969年冬,骆公先生被下放到广西灵川。在人生的最后23年中,他在桂北大地上留下了艰苦跋涉的、坚实的足印。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江泽民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十大特色,提出了按照江泽民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黄山     
《党课》2012,(3):65-65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南北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其中精华部分为154平方公里,号称“五百里黄山”。1990年12月,黄山作为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给出的评价是:黄山,在中国历史上文学艺术的鼎盛时期(公元16世纪中叶的山水风格)曾受到广泛的赞誉,以“震旦国中第一奇山”而闻名。  相似文献   

11.
陈志远 《党史纵览》2008,(12):36-40
黄山,集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三顶桂冠于一身.举世瞩目:粟裕,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位大将之首.素有“常胜将军”之誉,中外闻名。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早在70多年前.粟裕就与黄山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2.
李大成.福建连城人.1984年11月入伍.曾就读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现为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副教授。作品数十次入选全国.全军美术大展并获奖.举办个人画展3次、出版个人专集7部.合著画册数十本.发表美术作品数百幅。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报告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充分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13年的不平凡历程,系统总结了党领导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十条基本经验。学习十六大报告,贯彻十六大精神,必须认真总结13年重大历史性成就,加深对十条基本经验的认识,在实践中坚定不移地坚持并创造性地运用这些基本经验。宝贵的十条基本经验十条基本经验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总结的十条基本经验,第一条是带总的一条,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13年来最重要的经验。第二、…  相似文献   

14.
《前线》2003,(1)
学习主题: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经验学习目的: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13年的基本经验进行了全面总结,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十条基本经验。在学习中,要深刻领会和把握这十条基本经验的具体内容、科学性和重大理论及实践意义。自学内容: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参考文章:1.龚育之:十三年: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内容提要:1999年12月22日起,中央政治局常委进行“三讲”,…  相似文献   

15.
2000年6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发布命令,并向16位大军区正职以上军官授予现时最高军衔上将军衔。连同江泽民先后任命的几十位上将,中国军队第三代将领群出现在人们面前。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5月17日至24日在安徽考察工作时,曾登临黄山。对这条新闻,报纸、电视等媒体都有报道。而碰巧的是,山东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南行考察的11名记者在江总书记登黄山时也正好在此山旅游,并欣逢总书记一行,还和总书记简短对话。这么多记者遇到这样的事本身在地市级报社同行中就不多,在淄博市更算得上是新闻了。他们回来后激动地向报社总编做了汇报,总编敏锐地觉察到,对这种难得的新闻既要珍惜又要做大,要写好发好。于是他要求11名记者每人分头写好一篇记叙性文章。最后,由日报总编室赴黄山的记者苗麓同志汇总执笔,写成后又经总编辑修改审定。怎样发好这篇文章呢?报社领导又颇费一番脑筋。恰在此时,5月28日新华社传来电稿,全文发表江泽民《登黄山偶感》的诗一首。此诗写得诗味盎然、颇  相似文献   

17.
鲁敏 《党史文苑》2009,(6):19-23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也是我国现代旅游业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从1978年10月到1979年7月,他先后五次阐述了发展中国旅游业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发展中国旅游经济的思路,特别是1979年7月视察黄山时的重要谈话,集中体现了他的旅游经济思想,也标志着邓小平旅游经济思想的成熟。邓小平在黄山的讲话为黄山旅游业注入了原动力,30年来,黄山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守住     
当人们来到黄山,总不忘去看看那棵象征黄山之魂的迎客松。也不知几千年了,它就这样在黄山极顶的悬崖峭壁上危险而庄严地站着,忘却时空的流转穿梭,直到站成一种风景,一种品质,一种永恒。  相似文献   

19.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民主集中制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兴衰成败。几十年来,我们党在民主集中制建设上既有过失败的教训,更有过成功的探索。从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大,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正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和毛泽东邓小平的历史贡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党在几十年的斗争中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但是可以归结到一点,那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江泽民同志这里讲的,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把主要根据欧洲国家情况创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