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劳动合同法是规范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违反劳动合同责任等内容的法律规范。目前我国正在起草《劳动合同法》,立法中是否应当设定劳动合同一般权利义务条款,这不仅是一个立法技术问题,而且也涉及到劳动合同法能否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2.
董保华 《现代法学》2007,29(6):69-75
立法宗旨集中地体现了一部法律的基本价值判断准则。从《劳动合同法》立法过程中的激烈争辩可以看出,立法宗旨问题关乎我们对劳动合同法的定位以及对其根本性质的认识。在承继劳动法立法宗旨的基础上,倾斜保护的社会法思路应该成为劳动合同法的基本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困境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乐 《行政与法》2010,(5):116-118
我国《劳动合同法》的立法价值目标是实现劳动关系的和谐。但在《劳动合同法》的实施过程中,企业的抵制、规避行为,配套法规和规章制度的不健全以及地方政府、工会未能发挥应有作用导致《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效果不容乐观。为此,要建立企业社会责任制度,促进企业自觉维护职工权益,并完善《劳动合同法》的相关配套制度,落实政府与工会在保护劳动者权益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劳动合同立法应正确处理三大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立法正酣,《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草案)》(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草案)》已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一次,并向社会公布征求全民意见,有望在短期内获得通过。《劳动合同法》是劳动法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相对于劳动基准法和集体合同法,其处于基础或基石立法的地位,它既是资本与劳动力的联姻结合机  相似文献   

5.
论劳动合同法中的博弈机制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合同法》的制定和实施,其目的旨在改善劳动者的福利状况,这一目的的实现必然有赖于对劳动合同法立法目的以及劳动博弈机制的选择等基本问题的澄清。因此发挥劳动合同法应有的作用,改善劳动力市场的博弈状况是立法完善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鲁勇睿  张倩 《法制与经济》2009,(2):74-75,77
《劳动合同法》的制定和实施,其目的旨在改善劳动者的福利状况,这一目的的实现必然有赖于对劳动合同法立法目的以及劳动博弈机制的选择等基本问题的澄清。因此发挥劳动合同法应有的作用,改善劳动力市场的博弈状况是立法完善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合同生效和劳动关系建立采取了分别确立标准的立法技术。本文将分析采取这种技术的原因和目的,结合考察实际效果,指出立法效果背离立法目的的事实,提出统一劳动合同生效与劳动关系建立标准,以具体制度设计实现劳动者保护的现点。  相似文献   

8.
《劳动合同法》是我国一部立于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法律.但是《劳动合同法》从其创立之初就饱受争议.尽管在法律上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是平等的,但是实际上由于用人单位掌握着更多的社会资源,因此在劳动纠纷过程中是处于优势的地位,因此就造成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实际地位的不平等,因此在处理劳动纠纷的时候,往往容易出现不公平的现象.而且由于我们国家劳动合同的立法不完善,存在着模糊立法的现象,因此许多用人单位就会钻法律的空子,这样就引发了《劳动合同法》的立法之争.  相似文献   

9.
关于《劳动合同法》立法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拟对《劳动合同法》立法过程中几个原则问题的争论,谈谈自己的看法。一、立法依据:民法还是劳动法?《劳动合同法》是以《合同法》为依据还是以《劳动法》为依据?这一问题在立法之初便有不同的认识。有论者认为,《劳动合同法》既然涉及合同,就应该按照《合同法》的原则平等保护合同双方当事人。这种观点基于劳动合同当事人双方是平等主体的假设,对当事人双方合法权益给予平等保护,即给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以同等力度的保护。这种观点实际上是将《劳动合同法》纳入了民法体系,以民法作为《劳动合同法》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劳动合同法》与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关怀 《法学杂志》2006,27(5):6-9
经过数年的起草和拟定工作,《劳动合同法(草案)》已于2006年3月20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公布,向全国征集意见,本文围绕《劳动合同法》一些重要问题,如《劳动合同法》在劳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及立法宗旨、进一步完善《劳动合同法(草案)》的建议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劳动合同法》的出台已指日可待。其中《劳动合同法》适用范围的界定,直接牵涉到我国体制改革和不同主体的利益及其保护,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也正是在这个问题上,社会各方的分歧和争议比较大,见仁见智。从立法而言,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应与劳动法确立的劳动关系的范围相一致,但《劳动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劳动关系的发展变化,暴露出其不完善的一面,使劳动合同立法必然面临这样的选择:是抛弃还是墨守现行《劳动法》基于劳动、人事“双轨制”的适用范围,或是在坚持的基础上扬弃。笔者结合我国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的政策、制度基础以及比较市场经济国家劳动合同立法的相关规定并参考国内学界的有关研究成果,对《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加以探讨,且以“双轨制”合理性研究为主展开。  相似文献   

12.
继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不久,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也正式出台。本文对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存在的立法漏洞或者变化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未来的改进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3.
《劳动合同法》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合同法》这部被全体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期待的法律,自2005年12月草案第一次提交审议到2007年6月29日正式颁布,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历经四次审议修改,收到社会意见近20万条,其间观点争鸣、立场碰撞、法理思辨贯穿始终。《劳动合同法》所激发的民众对立法参与的热情、对各自利益诉求的表达、对立法的价值理念的思考等,都对我国立法工作具有深远的影响。《劳动合同法》的高票通过,表明国家、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三方站在不同角度和立场,通过劳动合同立法在不断的争议、思辩中最终形成了共同意志。而围绕着《劳动合同法》的各种争论和悬疑,也可以说基本上尘埃落定。那么,劳动合同制度在运行中存在哪些问题,而《劳动合同法》又设计了哪些制度,会给当事人的利益带来怎样的影响?这是本文要探讨的主旨。  相似文献   

14.
劳动合同立法争论中需要澄清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王全兴 《法学》2006,(9):19-28
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草案)》所展开的争论,因利益集团博弈的支配而显得异常激烈,对其中就立法目的、指导理论、劳动标准、劳动关系订立和解除或终止等问题所发生的分歧,从理论依据和立法意图上予以了澄清,有助于理性地评价已有的立法设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开篇明确了劳动合同法意义上的关联企业及关联企业交替变换用工单位的含义,指出关联企业交替变换用工单位对劳动法立法宗旨及劳动者权益的重大危害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法律上可能的对关联企业通过交替变换用工单位规避劳动合同法的行为进行规范的措施,以期为立法者完善劳动合同法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相似文献   

16.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详细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用人单位支付的经济补偿金与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挂钩。关于经济补偿金,有多种不同的学说分类,可谓众说纷纭,经济补偿金的性质在法律上也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比较了经济补偿金与违约金、赔偿金的区别,指出了《劳动合同法》的一些立法缺陷,探讨立法上的完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劳动合同法》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关系是否和谐不仅关系到国计民生,更牵涉到社会稳定。《劳动合同法》的颁布无疑是有利于推动和谐劳动关系建立的,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劳动合同制度的历史,其次重点围绕着劳动合同法立法中的热点问题分析了劳动合同法颁行对构筑和谐劳动关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的正式实施不仅宣告了劳动者在过去其合理利益无法得到法律全面合法保护时代的结束,从更高层面讲,更彰显了国家在对待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法律地位方面的立法态度的本质改变,这必将会在更好的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同时为最终构建起和谐的劳资关系奠定坚实基础.本文主要从政治、经济、历史发展等方面分析我国有关劳动合同立法发展演变的基础上,试图找出隐藏在《劳动合同法》背后的立法宗旨和立法精神,以期对未来《劳动合同法》的健全和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林峰  王书成 《法学》2012,(3):121-130
新《劳动合同法》的公布施行,使得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在规范上得到更加明确的保障,但是由此也带来了劳动纠纷案件的数量膨胀,而使得法院一时难以应对。为此,各地法院纷纷通过制定相应的规范来对《劳动合同法》进行规范上的"变通"。但是,这种具有立法性质的司法变通,即司法式立法,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背离了司法权的职能范围,在本质上具有违宪性。本文通过分析司法式立法并结合中国制度的特殊性,指出法院必须在合宪性前提下进行司法方法上的选择,而不是以牺牲宪法制度为代价。如果废弃具有违宪性的司法式立法,判例指导制度可以说是一种既符合中国制度实际又具有现实可行性的制度替代方式。  相似文献   

20.
《劳动合同法》最大的亮点在于增加了大量对劳动者有利的条款,如该法第八十二条规定了双倍赔偿的措施,这样就在立法价值上极大的偏向了劳动者。但是,这一条款未必能发挥出其立法价值,面对双倍赔偿的规定,劳动者只能望法兴叹,这将与《劳动合同法》的立法精神完全背道而驰。因此应当通过取消起诉条件限制、为劳动者开通绿色通道等措施,确保劳动者能充分行使诉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