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日,湖北省宜城市公安局在“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中,一举打掉刘安立、刘德全两个带黑社会性质的犯罪组织。现已查明,自1995年以来,刘安立,刘德富两个带黑社会性质的犯罪组织在3省10余县市,采取持枪械等暴力手段,实施杀人、伤害、绑架勒索、寻衅滋事、开设赌场、诈骗、暴力讨债等犯罪活动,作案80余起,致死1人,重伤多人,非法敛财数百万元。笔者通过对这两个犯罪组织的分析,谈谈带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浙江省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地域分布、寄生于市场、组织结构、作案方式和编织关系网等五大特点,分析了失控群体的存在、管理者缺位、制度缺失和立法不完善等三大原因,提出了正确认识黑社会性质组织本质特征和对社会的危害性、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完善法律法规及建立专门打黑机构等对策思考,并对某些理念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3.
随着黑社会势力在中国大陆的悄然崛起,黑社会犯罪已经严重扰乱了社会正常的经济和生活秩序,严重影响了一些地方的社会稳定,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隐患。防治黑社会犯罪是一项紧迫而严峻的课题,必须对其进行科学预测,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建立打黑除恶长效机制,增强打击力度,坚持打黑除恶与反腐倡廉相结合,加强国际和区域刑事司法协作。  相似文献   

4.
赫鑫 《法制博览》2022,(3):148-150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颇具反社会性的犯罪行为之一,严重阻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必须对其予以严厉打击,才能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的幸福生活保驾护航.当前我国的涉黑犯罪问题已有明显改善,为保住中央扫黑除恶专项行动的胜利果实,通过吸取以往扫黑行动后该类组织死灰复燃的教训,建立扫黑除恶长效工作机制并完...  相似文献   

5.
论析黑社会性质犯罪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黑社会性质犯罪日益猖獗,带黑社会性质的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青少年犯罪的一个新趋势。本文阐述了黑社会性质组织影响腐蚀青少年的基本态势和发展特点,分析了青少年群体易被影响腐蚀的原因,并就如何预防黑社会性质组织腐蚀青少年及如何预防青少年涉黑犯罪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南风窗》2010,(13)
<正>中央政法委日前下发《关于深入推进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工作意见》,部署各地、各有关部门进一步深化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央政法委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将打黑除恶工作作为综合治理考核、平安建设考核和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对领导不力或工作不到位致使黑恶势力坐大成势、长期得  相似文献   

7.
"黑恶势力犯罪"主要包含了"黑社会性质组织"和"恶势力犯罪".其中,恶势力犯罪作为"扫黑除恶"中的典型犯罪类型,虽为黑社会性质组织的雏形,但是其已具备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目前,恶势力与黑社会性质组织不同,其并非单独罪名,仅作为量刑情节予以考虑.在具体实践中,往往出现恶势力与黑社会性质组织难以区分的问题,这些都不利于精准打...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日益猖獗。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利益格局会进一步调整,加之国际上黑社会组织对我国境内的渗透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将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现在,新的发展趋势已初露端倪,其中之一就是黑社会性质组织不断向青少年这个群体蔓延,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在青少年犯罪的比例中越来越大,青少年,无论从整个国家、民族的利益出发,还是从社会学、犯罪学、犯罪心理学意义上讲,都是一个具有特殊研究意义、需要特殊保障的群体。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给青少年以更多特殊的保护,使青少年免受或少受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以及黑社会犯罪的毒害,无疑成为了我们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程诚 《法制博览》2013,(2):90-91
有组织犯罪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毒瘤,在各个国家之中都普遍存在,其中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其存在的一种形式,近几年其在我国的发展趋势直线上升,有向黑社会组织犯罪转变的趋势,因其对社会的安定有巨大的危害,所以必须对其重视,深入研究它,防止其向黑社会组织的转变,对其深入分析才能达到目的。从经济、文化和政治三方面来分析重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  相似文献   

10.
二十年来,我国的黑社会组织以种种方式逃避公安部门的打击,千方百计地与社会进行对抗,使中国的黑社会组织逐渐蔓延开来。然而,由于受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影响,黑社会组织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因此,尽管我国目前存在黑社会组织,但其初级形态仍十分明显。这主要体现在犯罪手段、组织管理模式、成员结构及活动范围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随着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向经济、政治领域的不断渗透,少数地方官员由袒护黑社会性质组织及其首领发展到公开半公开地组织、参与黑社会性质组织活动,成为不折不扣的黑社会性质组织老大。这种转变为“黑老大”意味着官员的腐败的目标正在由贪图享受转变为积累个人资本,预示着反腐道路将更艰难。  相似文献   

12.
马益飞 《法制博览》2013,(6):167-168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问题因其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以及在中国大陆快速的滋生和蔓延,严重破坏了国家的正常经济秩序和社会生活秩序,引起了司法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组织特征及其证据的收集和认定进行研究,为正确区分黑社会性质组织与其他犯罪集团的界限进行了有益的探讨。这对有效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维护社会安定,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苏北某县摧毁以在校学生为侵害对象的违法犯罪团伙有7个,涉案人员达50人,其中涉嫌构成犯罪的29人。这些团伙违法犯罪活动涉及的范围较广,受害学生人数较多,已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严重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造成学生经常缺课、甚至退学,许多家长对此担忧和不安,社会危害很大,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正>一、"官匪互动"机制(一)"官匪互动"的标志本文中的"官",指的是政府中的贪官,他们的行为不仅是个体的,也是集体的,代表了政府行为的负向特征。本文中的"匪",指的是具有"帮伙"和"非法组织"基本特征的黑社会以及组织成员。据报道,从2001年到2005年,中国打掉了700多个黑社会性质组织,保护伞官员超过千人。截至2014年9月,便有35000名官员涉贪被查。黑社会现象的涌现,促使笔者对"官匪互动"机制问题的研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严重威胁了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秩序,成为当前危害社会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一些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黑社会(性质)组织之阶段与生成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所谓“黑社会”在英语世界中大约有两个词汇与之相近。一个是“organized crimegroup”,一个是“underworld society“。虽然两者在国内学者著述中都有引用,但我认为两者是有所区别的。前者侧重于犯罪有组织性,后者侧重于存在形态上的反社会性。从逻辑上看,后者与我国所称“黑社会”本意更为贴近。黑社会就其反主流社会角度来看称其为“地  相似文献   

17.
早在1985年,联合国第七届预防犯罪和罪犯待遇大会的与会代表就一致认为:“过份都市化下的经济越发展,犯罪率也就越高,而犯罪的增长与发展,使得庞大的黑社会势力的形成成为可能.”处于急速变革中的中国社会,由于某些气候和土壤的因缘际会,被称作“都市之癌”的黑社会的部分因子,已悄然侵入我们原本健壮的肌体,且以并不缓慢的速度在扩散.忧思录从近几年我国警方破获的众多重大刑事犯罪案证实,某些地方的犯罪团伙和流氓恶势力带有黑社会性质,其特点为:1.有稳定的犯罪组织.结伙作案,少则几人,多则几十人、上百人.一些团伙组织日趋严密,带有封建行帮色彩.九十年代初期,广东省中山市一些不法之徒,模仿港澳黑社会组织,喝酒跪拜结盟,选出帮主,排定座次,订立帮规,设立帮标,划定地盘,组成带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飞鹰帮”.  相似文献   

18.
"黑社会"这个词汇,建国之后近50年,人们极少言及,似乎它根本不可能存在。直到1997年,《刑法》才以法律形式承认中国大陆存在黑社会性质的犯罪组织。而黑恶势力的膨胀,在今天,已成为人们必须正视的现实。河南省,广州市近来不约而同地宣称破获了当地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黑社会性质的犯罪组织。这两个黑社会团伙,竟都是从当地的批发市场搞打打杀杀起家。河南的宋氏黑帮已有10年的历史,并有"公司化"的趋势:广州今年5月破获的简醒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集团,是"广州警方迄今为止所打掉的规模最庞大,武器装备数量最多,犯罪种类最齐全,对社会危害最严重的一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集团",而且竟然已配备冲锋枪等武器。具体地观察和解剖这些"社会毒瘤"的长大过程,有利于防微杜渐,防患未然。我们注意到,黑社会问题不仅是治安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治本之策不在于运动式的专项扫荡,更在于清洁中国的政治土壤,提倡健康的社会自主力量,保证公共权力对黑社会进行遏制而非合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一个干净社会的实现。--本刊编辑部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台湾黑社会活动猖獗,对台湾经济发展与政治的正常运作造成不利影响,已经成为岛内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台湾当局为了制止黑社会组织的蔓延,通过完善反黑法令、打击取缔、综合治理、国际合作反黑等举措防治与打击黑社会犯罪,尽管取得一些成果,但仍无法根除黑社会势力。本文通过论述台湾当局防治与打击黑社会犯罪的政策措施,分析其效果,探究台湾当局难以根除黑社会生存发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一、带黑社会性质的卖淫违法犯罪活动的特点 (一)对卖淫活动的组织控制 在我国的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卖淫违法犯罪活动已不仅仅是暗娼的单枪匹马的行为了,而是已经成为有组织行为,卖淫违法犯罪活动出现了受到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