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程兵 《党史纵览》2006,(3):53-55
在我的面前摆放着两张报纸,记载着一代革命先驱柯庆施身后的两次归宿-- 一份是1965年4月13日的<人民日报>.在这张旧报纸显要的位置上,我看到了首都各界一万多人隆重公祭柯庆施的报道:公祭大会由刘少奇主祭,周恩来、邓小平、彭真、李先念等陪祭,邓小平致悼词.公祭以后,柯庆施的骨灰盒移置北京西郊八宝山革命公墓.  相似文献   

2.
1975年,中央召开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会议于9月15日在昔阳县开幕,10月19日在北京闭幕。会议前夕,毛泽东提议:凡能去的政治局委员,都要参加这次会议。这样,邓小平和当时中国政坛的一些重要人物,如华国锋、江青、陈永贵、陈锡联、姚文元、吴桂贤、李素文等先后来到昔阳虎头山下。邓小平9月15日从石家庄乘坐火车到阳泉,然后转乘汽车到昔阳。到阳泉站迎接邓小平的有陈永贵、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王谦及主持昔阳县委工作的王金籽等。邓小平步下火车,环顾一下阳泉车站,感叹地对陈永贵说:“这里太古旧、太古旧了。”转身又对王谦说:“不要怕别人说什么…  相似文献   

3.
1926年1月,邓小平从法国来到苏联,成为莫斯科中山大学第一期的学员。在他的同学中,有一些与他有着特殊的关系。 结为伉俪的张锡瑗 张锡瑗是河北房山县(今北京房山区)人,生于1907年,18岁时在北京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比邓小平小两岁,在莫斯科中山大学时,和邓小平虽不在同一个班,相互却很熟悉,彼此印象也  相似文献   

4.
巍巍太行,雄踞华北。60年前,在中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和太行儿女,在这里前仆后继、浴血奋战,谱写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篇章,培育和造就了太行精神。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来到位于太行山脉的革命老区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瞻仰革命旧址,缅怀英雄业绩,看望老区群众。由邓小平题写馆名的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坐落在武乡县城外的凤凰山脚。7月29日上午,胡锦涛专程来到这里,参观“太行精神光耀千秋”大型主题展览。一张张生动的图片,一份份珍贵…  相似文献   

5.
1984年盛夏的一天,一辆半旧的212吉普车载着一男一女两个客人和时任左权县物价局局长、张九一的奶哥臣正明(石港村人),来到石港村炉上巨喜世家中。这时正值改革开放之初,左权经济发展滞后,交通不便,能够坐上吉普车的也算得上是有身份之人。  相似文献   

6.
赤男 《党史博览》2007,(1):4-11
"张锡媛真是少有的漂亮!" 邓小平晚年在对一位女性评价时,使用了一句东方式的语言:"张锡媛真是少有的漂亮!"张锡媛是邓小平的第一位妻子,所有见过她的人都称赞过她的美丽.  相似文献   

7.
小平趣谈"机械化"张映学,李濂1958年10月29日,秋日果果,剑山苍翠。当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候补书记杨尚昆、四川省委第一书记李井泉的陪同下来到剑阁县视察工作。小平同志一行在看了剑门关后,来到县委院子里。当时正是"大跃进"高潮时期,...  相似文献   

8.
20年前初春的一天,邓小平同志结束在深圳、珠海的考察后来到广州,为即将竣工开业的花园酒店题写了店名。这是邓小平同志为中国旅游业题写的唯一一家利用外资兴建的五星级酒店的店名。 在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前夕,我们拜访了当  相似文献   

9.
<正>几声电话铃,吵醒了在家午休的石景山八角街道特钢社区退休职工张积武。"张师傅,我带来两袋旧电池,您看我送哪儿去啊?"一位女士在电话里问道。"旧电池?"张积武一愣,马上明白了:"你是找报纸上登的那位回收旧电池的小女孩吧?"张  相似文献   

10.
1969年冬天,65岁的邓小平穿着蓝色卡叽布工作服来到了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来到了朴实的工人们当中。一场"文化大革命"使邓小平同志从国务院副总理变成了"党内第二号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随后他被送到了江西省新建县望城岗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上。在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西面的荒坡上,有一条  相似文献   

11.
不足80平方米的家,一张竹沙发已经发黑,前面是两张木凳拼成的“茶几”。两张已经用了20余年的木板床、两个土漆木柜和一个旧书柜几乎是所有的家具,一台25英寸的旧彩电算是家里最现代化的电器,水磨石地面在如今的城市家庭里难得一见。  相似文献   

12.
报刊文摘     
1976年下半年,当时毛泽东已逝世,“四人帮”面临倒台之际,社会上亦到处可见“批邓”的标语口号。这时邓小平来到了广州市,由许世友亲自派了几十名彪悍的便衣负责保护。 邓小平来到一个肉菜市场,他把帽沿压得低低的,把眉毛也给遮住了,所以没人认得出他。他来到一处国营的蔬菜摊前,只见摊档上的莱全  相似文献   

13.
试论邓小平科技思想的主要特点张飞燕邓小平科技思想的主要特点可概括为四个方面,即科技的战略性、时代性、开放性和务实性。一、科技的战略性邓小平是伟大的政治家,他以政治家的眼光全面思考科技问题,因而具有鲜明的战略性。邓小平站在世界的、全国的高度,提出了科技...  相似文献   

14.
1979年1月28日,邓小平乘飞机到美国访问。邓小平一行稍事休息后,便来到美国总统顾问布热津斯基的郊外住宅,参加一次别有风味的家庭晚宴——吃烤牛肉。这次晚宴是在一年前预订好的。那时,布热津基斯奉卡特总统之命到北京商谈两国关系正常化问题。邓小平为他举行了一次丰盛的宴会。在品尝了可口的中国菜后,布热津斯基邀请邓小平有机会到美国品尝一下美国家庭的饭菜,这次邓小平就是来践约的。  相似文献   

15.
正新中国成立初期,邓小平、刘伯承、贺龙是西南党政军最高首长。在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恢复经济、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的繁忙岁月里,"三巨头"时刻不忘西南首府——重庆的文化建设,从而拉开了新重庆文化建设的序幕。邓小平提出在渝出版《新华日报》在重庆新闻史上,有过两张《新华日报》:一张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由周恩来领导的《新华日报》,人称老《新  相似文献   

16.
冯都 《党史博览》2004,(8):45-47
1931年8月,邓小平奉党中央之命,从上海辗转来到江西中央苏区,在当时肃反扩大化的危难之际,担任瑞金县委书记。在短短10个月的时间里,他勤勤恳恳,工作卓有成效,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诞生作出了杰出贡献。时隔40年后的1972年,邓小平再次来到瑞金。瑞金县的同志亲切地对他说:“您是我们瑞金的老县委书记。”这句话让邓小平感动不已。在他蒙冤遭受打击之时,老区人民还始终惦念着他。受命于危难之际1931年2月,红七军政委邓小平赴上海向党中央汇报工作。王明等“左”倾中央领导人对邓小平不予理睬,半年不见他一面,不听他一次汇报。对于这种明显的…  相似文献   

17.
1994年4月初的一天中午,鞍山市第41中学的党支部书记和一位老师来到《共产党员》编辑部。他们是专程送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测试答卷的。答卷装在白色的硬纸壳糊成的口袋里。最特别的是包装袋上是“我们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素描像。素描栩栩如生,邓小平同志灰白色的头发纹丝不乱,微红的面颊和睿智的眼睛显示着健康、亲  相似文献   

18.
今年2月28日是许世友同志诞辰100周年。笔者作为许世友的办公室主任,珍藏着许世友八十大寿时,邓小平与许世友的一张珍贵合影。这张照片尘封了20年,谨以此文表示对老司令日久天长的思念之情。1938年,许世友任八路军一二九师第三八六旅旅长,曾在刘伯承、邓小平直接指挥下进军冀南  相似文献   

19.
1930年,26岁的邓小平(当时叫邓斌)担任红七军政委,在广西右江地区领导革命。 这年夏季的一天,邓小平和同志们在与白匪的激烈战斗中被敌人冲散了,他自己摔伤了腿。在紧急关头恰巧遇上一位人称“金钢锥”的我党地下交通员。“金钢锥”见邓小平受了伤,左右环顾了一下,见没有敌人,把邓小平往身上一背便匆匆涉过不太深的布柳河,隐蔽在岸边附近的一座旧瓦窑里。  相似文献   

20.
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这场革命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关系到亿万人民的切身利益。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进行改革,其艰巨性、复杂性不难设想,因此,改革中就不可能没有风险,工作中也不可能不出现失误。但是,关键在于如何正确认识风险,妥善处理失误。邓小平对此作了深刻而又精辟的论述,这些论述为我们正确对待改革中的风险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一、邓小平的改革风险观 邓小平的改革风险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改革会有风险。 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普遍现象,办任何一样事情,要有所创新,就必然伴随着风险。改革中的风险,一般是指改革中所碰到的困难、阻力,以及各种不利因素。改革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既没有现成答案,也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在运行中必然会遇到旧体制、旧模式、旧观念的影响和“左”的思想障碍,而且有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