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农民基督教徒信教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信仰会导致宗教传播行为,在现代全球化的语境下,基督教因西方强势经济而向世界各地扩散,中国农民信仰基督教便是一例。本文从社会、农民个体及基督教三方面探析了中国农民基督教徒信教原因,认为转型时期社会政策的变化、经济的发展、文化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农民在改革中的处境及宗教本身的组织结构等等都是农民信仰基督教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高校大学生作为高校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人才队伍的重要来源之一,对于大学生的教育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同样关系到国家与社会的发展。在现代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上文化多元化与价值观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给大学生带来了很大影响,其中一方面就表现在对大学生信仰的影响。信仰作为个体学习生活的一种内在动力,可以为个体发展指引方向。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环境中成长的大学生来说,树立正确的法律信仰既是提升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培养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的急剧转型,人们信仰的多元化趋势不断增强,基督教信徒、教堂及聚会点数量激增,家庭教会作为与"三自教会"相异的基督教组织形式更是发展迅猛。"家庭教会,是指在一个非公开的场所或私人的信徒家中进行祷告、读经、唱诗和洗礼等信仰交流的基督徒的信仰团体。他们是由一群自发性组织的信仰人群组成,没有固定的传道人喂养,聚会场所不固定,通常亦不向政府相关部门登记。"  相似文献   

4.
温和凤 《法制与社会》2010,(14):226-227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将形同虚设。时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的发展目标,从法治的视角看,和谐社会必然是法治社会。法律信仰是法治进程中的精神支柱,而大学生的法律信仰的树立可以在全民树立法律信仰过程中起模范作用,对实现依法治国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明确什么是大学生法律信仰,并通过分析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来揭示大学生法律信仰树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而确定在我国树立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基本构思。  相似文献   

5.
王为民 《法制与社会》2014,(13):231-232
法律信仰决定了国家未来公民的法律素质,也影响着我国依法制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进程。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在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之前,必须研究和分析影响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各项因素。本文从当代大学生所处的社会与学校两方面入手,分别从法律信仰的环境因素的七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树立大学生法律信仰提供思路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法律信仰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强大推动力,法律信仰的缺失一定程度上对我国法治化进程的推动构成了阻力,现阶段,我国处于政治、经济、社会及法制转型的关键阶段,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深入分析了新形势下我国大学生法律信仰培养过程中面临的困境,探讨重塑当代大学生法律信仰的路径与方法,以期对当代大学生法律信仰构建的相关问题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当代大学生法信仰缺失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应是通过法律引导、规范和保障的法治社会。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精英人才,他们的法律素质直接关系到我国的法治进程,我们认为决定法律素质的关键因素应该是法信仰,本文借助调查问卷来了解当前大学生法信仰的现状,进而对影响当代大学生法信仰生成的主要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季连帅  何颖 《法制与社会》2014,(11):223-224
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要实现依法治国、依宪治国,具体的说就是国家机关和国民要在法律的框架内来实施权力(权利),要真正实现法制社会,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全面提升国民的法律素质,大学生作为和谐社会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其是否具有法律信仰和法律信仰的坚实度对我国法治社会的建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大学生法律信仰教育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现阶段应如何帮助大学生树立其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9.
李健美  李雪 《法制与社会》2011,(30):224-224
自从建国以来,基督教在我国得到了长足发展,尤其是在农村,基督教发展成为了我国社会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本文主要分为几个部分:一是我国农村基督教发展的特点和原因;二是基督教发展对农村社会的积极影响;三是基督教发展对农村社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古典社会,祭祀是最早的宪法制度,个人、宗教与国家三者通过祭祀合为一体。法律捍卫国家宗教的共同信仰,个人只有投身于公共信仰才能享有法律人格。进入中世纪,人的自我意识首次觉醒,个人心灵的安顿转变为追随、信奉耶稣基督从而获得救赎。此时的社会是基督教政教合一的宪制与教权和王权斗争的结合,个人的自由与平等被遮蔽。新教改革确立了个人与上帝的直接救赎关系,信仰上帝从个人义务转变为个人权利。现代国家通过创制宪法直接与个人权利相联系,国家保障个人宗教信仰自由,抵御教权对个人的干预。而关于个人的心灵安顿问题,现代宪法则诉诸于人民主权之上的超验的精神渊源——基督教精神传统。  相似文献   

11.
法律信仰是推进中国法治建设的强大驱动力,法律信仰的缺失会严重阻碍中国的法治化进程,大学生作为建设未来社会的重要群体,其法律素养关乎国家社稷.本文通过对西藏大学生法律信仰危机的现状、原因进行分析,寻求培养西藏大学生法律信仰的途径与方法,抛砖引玉,以期对大学生法律信仰危机的相关问题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神学自然法思想是基督教连接自身的宗教伦理和现世的规范之间的一座桥梁,它的发展经历了教义信仰时代、教父学时期、经院哲学时期、教会改革时期和宗教改革年代五个历史阶段,涵括了契约论、限权力、人性论和法律信仰等丰富的法哲学和政治哲学思想。基督教神学自然法作为西方法律传统的一个重要渊源,对法治观念的养成有着不可磨灭的思想贡献。  相似文献   

13.
论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是青年的中坚力量,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建构对国人法律信仰的培育意义深远。文章从近几年发生的大学生恶性案件说起,深入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缺失法律信仰的原因,阐明了构建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具体路径。目的是让法律信仰植根于大学生内心深处,进一步推动中国的法治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为法律赢得神圣——中西法律观念的信仰基础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的存在离不开信仰的支持。西方法律的信仰基础成功地完成了从基督教到理性主义的转型 ,当代中国法律的信仰基础应该是建立在理性主义之上的公平与正义等信念 ,经过扬弃的儒家信仰可以作为合理的思想资源 ,被纳入当代中国的法治文化。  相似文献   

15.
培养公民对法律的信仰不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更是依法治国的需要。大学生在未来社会处于主导地位,发挥着主体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说,调查并分析大学生法律信仰状况及形成的原因,对于加强高校法律教育减少大学生犯罪以及促进我国的法治实践顺利展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莎氏文艺观渊源于基督教信仰,已具如拙文《莎士比亚文艺观溯源》所述(载本刊今年第1期)。若将莎氏作品与《圣经》中之《雅歌》及我国之《诗经》对比,则可管窥世界古典文学之共性,并可进一步阐明莎氏文艺观之特点及其与基督教信仰的“圣缘”关系。莎氏受基督教文化之影响,还表现于其对《旧约·雅歌》之圈点。兹将其所圈点之处分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政治信仰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仰与理想是人精神世界的核心,是制约人生现成熟发展的关键因素.受经济发展与国际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呈现多元化,甚至背离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对此,了解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正确对待大学生的政治信仰现状,并对不良状况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措施,是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关系到整个民族前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学术界曾经热议的“宗教生态失衡”现象,是当代中国宗教的主要问题之一。表面上,这一问题源自于“制度宗教”与“扩散宗教”之间的竞争关系,但它实际上却是宗教信仰方式以及神人关系与社会结构间彼此互动机制的差异造成的。正是这些差异影响到了不同宗教及其信仰方式、不同信仰行动者的行为方式以及不同宗教的发展程度。以往学界基于制度宗教与扩散宗教的概念之争、集中在民间信仰与基督教强弱大小之间宗教生态关系的讨论,实际上掩盖了中国宗教信仰方式的社会本质。以法治化的处理方式来平衡或协调不同宗教间的互动关系,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9.
熊英  汪德平 《法制与社会》2011,(20):227-228,230
青年大学生道德、法律信仰的失落已成现实。建立有效机制,建塑一代大学生社会主义道德、法律信仰是以德治国、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和实践需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法治建设,优化教育环境;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提高大学生道德、法律素养;倡导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德治校、依法治校,使大学生在德治、法治校园环境里得到良好熏陶与充分实践;引导大学生加强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相似文献   

20.
方晓琳  冯琳 《法制与社会》2011,(23):192-193
法治建设的基石在于公民发自内心的对法律的信仰,"药家鑫案"揭示了部分大学生对法律的无知和淡漠,以及大学生法律信仰存在严重的危机。认清大学生法律信仰缺失的原因,找出树立和培养法律信仰的有效途径,培养大学生的法律信仰,提高他们对法律的认同感,是当前高校教育刻不容缓的一项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