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李竟 《先锋队》2012,(31):27
近年来,洪洞县围绕加快人才聚集、推进转型跨越的新要求,依托甘亭产业转移示范园、秦壁高新技术工业园、历山农业观光园等七大产业园区,抓龙头、上项目,占高地、筑平台,以项目聚集产业人才、以人才推动园区发展,努力打造"全省人才第一大县",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一、对接项目"引"才洪洞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在园区和项目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坚持把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与重点产业发展相结合,以项目对接人才,以人才支撑项目。该县大力推行"三个三分之一"工作  相似文献   

2.
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乌鲁木齐市致力于集聚一支数量充足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创造经济活力,才能为实现乌鲁木齐市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坚实后盾和人才支撑。对2008~2015年乌鲁木齐及其周边西北五省的人才聚集状况进行横向比较,得出乌鲁木齐市存在人才聚集现象。对乌鲁木齐市近2006~2015年人才聚集和区域经济发展两个子系统建立指标系统,并进行量化分析,结果得出,乌鲁木齐市人才聚集和区域经济确实存在协同性相关,并且其发展经过两个阶段,初级阶段(2006~2011年)和协调发展阶段(2011~2015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才聚集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协同度存在差异性,并为乌鲁木齐市人力资源工作提出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3.
合肥高新区于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高新区,是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核心区和合肥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西部组团的核心区域。历经23年的建设和发展,合肥高新区在完成最初的"要素集群"向"产业主导"方向转变的前提下,形成了电子信息、智能家电等八大重点产业,围绕八大重点产业的蓬勃发展,聚集了大量不同类型的人才,逐步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科技人才最为聚集的区域,产业人才已经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经济增长和创新能力最为关键的要素。目前,随着全国各地的高新区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和竞争也就随之而生。合肥高新区与苏州、武汉、无锡等先发高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存在规划目标不够具体、人才政策体系尚不完善、人才载体平台尚不健全、人才的服务配套措施不够完善、人才市场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等方面的问题。高新区作为建设合肥市"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和"合芜蚌人才特区"的排头兵和先行者,如何充分利用政策叠加优势,破解制约高新区重点产业人才发展的瓶颈;如何规划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人才发展战略,增强重点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如何更好的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推动高新区加快"建设中科智城,打造江淮硅谷",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4.
《北京支部生活》2012,(12):35-37
近年来,为贯彻落实中央"千人计划",深入实施"北京海外人才聚集工程",北京市努力把握海外人才发展规律,抓住人才工作关键环节,坚持"知寻引用"的人才工作方法,为海外人才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吸引了一大批首都发展亟须的海外高层次人才。"知"——知道北京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人才使用,"知"是前提。北京市注重掌握经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7月,德州市委、市政府启动实施现代产业人才支撑计划,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在用人单位和高层次人才中引起强烈反响。中组部"共产党员手机报"进行宣传推广,省委组织部向全省全文转发。实施一年来,现代产业人才支撑计划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市人才工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人才对现代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引领作用日益显现。凝聚共识,人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相似文献   

6.
《求贤》2013,(1):6-7
“高层次人才聚集工程:大力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引进并重点支持1000名左右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新兴学科和新兴产业的国际一流科学家和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以及金融、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7.
“21世纪是人才的世纪!”这句话在今天的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得到了最好诠释.正是凭借对高端人才引进工作的重视,再加上对科技人才在政策、资金等全方位、多领域的优质服务,滨海高新区的人才环境不断优化,聚集了一大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为高新区的创新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使高新区逐步成为聚集高端要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区域.  相似文献   

8.
《支部生活》2015,(2):32-33
全省人才资源总量达到381.63万人;人力资本投资1864.26亿元,占GDP的16%,其中省级人才发展专项资金9.18亿元。全省人才贡献率为17.22%。刚过去的2014年,我省围绕加快推进人才强省战略,以创新政策激活人才队伍,以重大工程引领人才发展,以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切实做好培养人才、聚集人才、使用人才的各项  相似文献   

9.
丁进 《唯实》2008,(9):148-149
提升人才强省战略在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战略体系中的地位;在"江苏省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综合评价体系"中设立"每万人口人才数";组建江苏中小企业研究院,为中小企业提供研发服务和技术支持;增设江苏青年优秀学术成果奖;适时制定<江苏省人才促进条例>;适度提高工资增长率,提升江苏人才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临汾市坚持"事业要发展,人才要发力;经济要转型,人才要先行"的人才理念,咬住强县不放松,一鼓作气抓引深,深入推进人才强县,深度对接转型跨越,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聚焦发展需求,把人才强县的重点转在人才强"带"上2012年,临汾市委、市政府决策和建设的"百里汾河新型经济带"(以下简称"经济带"),覆盖2200平方公里的沿汾区域,贯穿6个县(市、区)和2个开发区,建设51个各类产业园区和19个重点小城镇,包含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的  相似文献   

11.
李小中 《唯实》2014,(5):72-73
<正>近年来,江苏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实践中,结合实施人才国际化战略,积极开展"人才特区"试点工作,并不断扩大试点范围和对象,以人才高地建设争创江苏发展新优势。南京市江宁区依托南京创建"紫金人才特区"和辖区内科教资源禀赋优势,以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双基地为重大契机,大力创新人才政策和工作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全力打造"人才特区",连续多年荣获江苏省人才工作先进区。在人才  相似文献   

12.
如今,“人才强区”已成为代表“新西青、新城市”的新关键词。《西青区人才发展“十二五”规划》为其人才工作绘制了一幅宏伟蓝图:科技英才“113”聚集工程、现代农业人才支撑工程、“和谐之区”社会工作人才提升工程等6项重大工程。人才投资是效益最大的投资,西青区委通过新一批人才政策在人才工作这个“投资项目”上实现了新突破:人才专...  相似文献   

13.
《求贤》2010,(6):9-9
按照市委、市政府“解难题、促转变、上水平”活动要求.为充分利用海外高层次人才智力资源优势.切实帮助我市民营企业解决在创新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天津市人力社保局、市外专局组织开展了引进海外人才“千人计划”.以聚集高层次海外创业人才为重点.强化平台建设.规范评审程序.提供优质服务.大力推动创业人才引进工作。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高端人才引进与培养发展战略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端人才是重庆市实现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核心要素,培养出、使用好这一资源是今后重庆市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的一支重要力量.本研究通过深入调研,在分析当前重庆市高端人才队伍的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设计了重庆市高端人才引进与培养发展战略体系的"高端人才国际化战略、高端人才产业高地战略、高端人才投资战略、高端人才安全战略"四大战略架构.这一战略通过完善相关政策体系,采取以重点工程为主要抓手,以提升高端人才队伍的创新能力、建设适应重庆市发展要求的高端人才开发体系、抓政策导向调整等措施来实施重庆市高端人才引进与培养战略.  相似文献   

15.
文叶飞  陈绍奇  何廷龙 《当代贵州》2014,(12):I0002-I0002
正作为西部后发地区的石阡县,过去是典型的人才"输出区"和"漏斗区"。近年来,石阡打破人才"引不来、留不住、用不好"的怪圈,按照科学人才观的要求,积极探索人才工作的突破口,坚持解放思想、平台聚集、引育结合、机制激励,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使全县人才环境进一步优化,初步形成人才工作与跨越发展相适应相促进的生动局面,由昔目人才匮乏地迅速变为人才聚集地。  相似文献   

16.
产业发展,为人才的聚集提供了平台;各类优秀人才的聚集,又为产业振兴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7.
廖全明 《当代党员》2009,(10):60-60
“两新”组织发展的快与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的多少,取决于人才素质的高低。永川区“两新”工委通过三管齐下,激活“两新”组织人才资源,使“两新”组织党组织真正成为人才聚集中心,成为“两新”组织发展的核心推手。  相似文献   

18.
通化市针对"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需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环境,制定优惠政策,采取激励措施,面向域内外引进集聚一批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高层次人才。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引进培养优秀人才。坚持"高精尖缺"导向,深入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等人才计划,目前共引进域外知名医药企业和科研机构高层次人才28名、重大科研团队33个。  相似文献   

19.
通化市针对"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需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环境,制定优惠政策,采取激励措施,面向域内外引进集聚一批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高层次人才。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引进培养优秀人才。坚持"高精尖缺"导向,深入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等人才计划,目前共引进域外知名医药企业和科研机构高层次人才28名、重大科研团队33个。  相似文献   

20.
尹辉 《当代贵州》2013,(11):14-15
贵州渴望人才、重用人才,更利于人才发展;贵州是正在开发的热土更利于人才发挥价值;贵州经济社会后发赶超更利于人才创业兴业。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在当今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日趋深入的背景下,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和产业高端的高层次人才越来越成为贵州参与地区竞争、实现"后发赶超"的特需资源。为着"特需资源",贵州正不断加快脚步,畅通"绿色通道",五湖四海招贤纳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