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希均 《台声》2003,(5):45-46
新台湾人《远见》杂志曾在1994年9月制作了一个“新台湾人”专题,引起热烈回响。次月我在《远见》写了:《新台湾人:改写台湾生命力的新剧本》。时间上比一些政治人物用“新台湾人”大概早了几年。文中,我对“新台湾人”有这样的诠释:“新”台湾人的最大特征是,不再自怜于历史捉弄所带来的悲情与委屈。“新”台湾人的共同分母来自于教育普及所带来的自信。“新”台湾人正在逐渐摆脱“移民与流民”中蕴藏的狠、自私、机会主义、西瓜靠大边……的性格;代之而起的是要讲求一个民族得以绵延的“信”与“义”。“新”台湾人也正由内向外地将岛屿性…  相似文献   

2.
李登辉先生主政台湾以来,曾经多次信誓旦旦地表示,台湾人是中国人,他自己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他并一再说,中国必须统一,中国必定会统一.在他主导下,台湾成立了“国家统一委员会”,制定出“国家统一纲领”.按理说下一步李登辉先生该拿出实际行动.然而,从最近李登辉先生与日本人司马辽太郎的对话看,人们已深深地感到失望了.李登辉先生与司马辽太郎的对话,是他心底秘密的一次“大暴光”,这里似乎已看不出他作为一个中国人对中国应有的感情了.他大谈所谓“台湾人的悲哀”,并把悲哀的根子引向中国大陆,指国民党为“外来政权”,质疑“中国” 的概念,甚至明白无误地表示,北京的两岸统一之念“是奇怪的梦呓”.他还以 《旧约》圣经里《出埃及记》的摩西自况,要带领台湾人,像犹太人摆脱异民族的奴役、压迫那样,建立台湾人自己的国家,“让子孙们不再有老一代同样的遭遇”.难怪此言一出,两岸及海外的许多中国人都为之震惊不已.  相似文献   

3.
肖军 《台声》2006,(10):26-29
台湾光复之初,岛内民众热烈拥护国民政府,到处国旗飘扬,喜气洋溢,“无论新知旧遇,见面时莫不笑逐颜开,他们都是怀着满腔希望和热烈如火的兴奋心情,讨论今后应如何来建设我们的新台湾”。他们都认为:台湾人也是中国人,在遭受日本殖民统治50年后,现在台湾终于回归祖国,自己也理应得到良好的待遇。但是国民政府派到台湾的接收人员素质良莠不齐,间或有人“视台湾人如粪土,这些人虽不腐败,但他们的压迫却激发了台湾人对大陆人的不满”。再加上台湾民众此前对祖国大陆的了解,都是经过日本人剪裁、加工过的宣传品,“缘此台人对于近代祖国全国统一以…  相似文献   

4.
连横先生是日据时期台湾人的优秀代表。我从两个方面来说明。第一,在日据台湾的时期,每一个台湾人都必须面对祖国认同的问题。对于被动取得的日本国籍,绝大部分的台湾人在情感和认知上会选择“我不是日本人”或“我是日本的二等国民”的选项。  相似文献   

5.
《台声》2008,(12):78-79
说起自己家乡的各处美景,各地的中国人无不喜欢在前面加上一个数字,以言其多,台湾人也不例外。继之前岛内评选出“最具人气的十大景点”后,又评选出“大台北地区十大夜景观赏胜地”。想必这样的例子以后还会遇到许许多多。  相似文献   

6.
全运会开幕后,节俭之风已经在赛场刮开。见面语“你在全运会节俭了吗?”就像是北京人问“你吃了吗?”一样亲切。有人戏言,如果你现在还在浪费,那就落伍了。不少记者甚至开玩笑地要求全运村服务员,全运会期间床单都不用换了。  相似文献   

7.
蒋红  刘英 《人大论坛》2012,(12):20-21
中国人见面爱问“你吃了吗”,这很好阿答,但如问“吃的安全吗”,谁订底气肯定作答?近些年,“问题奶粉”、“苏丹红”、“速成鸡”等事件引发了社会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心理恐慌。十八人期间,《少年报》小记者孙露源在中央国家机关代表团开放日上问:“中小学生多数在学校吃饭,怎么才能让我们吃得放心呢?我们怎么才能吃到放心的零食呢?”童稚...  相似文献   

8.
台湾怪姓名搜奇台湾人不但有怪姓,也有怪名,这些怪姓怪名有的来自人陆,有的是台湾人独有,有的则足出自谐音别字。台湾人来自大陆的怪姓有不少,如以“第五”作姓。“第五”原是汉朝大夫第五伦的后代,其远祖据说是战国时代齐国田姓国王。齐国亡于秦之后逃亡的八个齐王...  相似文献   

9.
“台湾人认同”作为台湾民众的集体身份认同,其内涵包括了地域认同、利益认同、“国家认同”等多个面向.“台湾人认同”是台湾民众在长期的社会互动中,经由合法性建构、拒斥性建构以及计划性建构而最终形成的.当前,随着两岸关系的变化以及台湾民众实际社会行为互动模式的调整,其特征呈现出民主化、理性化以及“台独化”的发展趋势.对待“台湾人认同”,大陆应在正确理解其内涵的双重属性的基础上,努力建构“两岸命运共同体”意识,最终培育出两岸统合的向心力.  相似文献   

10.
郭雪筠 《台声》2022,(17):56-58
<正>作为一个4岁开始就在北京长大的台湾人,方承暄听过台湾人认为她“不是台湾人”,也听过大陆人说“你是台湾的,不是大陆的”,她曾经陷入一个“到底我是哪里人”的迷茫时期。在高考作文时,方承暄曾这样写,“或许我对台湾不了解,但那里是我的家乡;或许北京不是我的家乡,但我对这里的一砖一瓦都很熟悉。”这位台湾“80后”女孩的成长过程,是一个逐步认识“两个家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郑坚 《台声》2007,(6):30-31
“出头天”是咱台湾人的强烈心声 数百年来的特殊历史遭遇,使咱台湾人形成了“出头天”——当家作主人的强烈愿望。先有开台圣王郑成功率咱们的祖先驱逐荷兰入侵者收复祖先的“先基”台湾,继有罗福星、蒋渭水等一大批先行者反抗日本殖民统治。  相似文献   

12.
有一首台湾歌曲唱道:“‘我是中国人,也是台湾人;你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相距千里远,血缘却相连。遥望山河目,梦里碧海影。烽火已远去,儿女情更长。”这首歌唱出了台湾同胞祈盼统一的心情。我作为一名台湾同胞,盼望大陆和台湾早日统一,骨肉早日团聚,这迫切的心情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悠悠五千年的历史,我们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始终保持着顽强旺盛的生机和活力。中华民族有着反对分裂维护统一的民族传统,它将激励着炎黄子孙为实现国家统一、民族振兴而奋斗。“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在香港首先成为现实,它向世界展示了…  相似文献   

13.
陈斌 《广东民政》2011,(11):52-52
现如今,低碳生活是一种时尚,也是一种美德,为了我们共同的生活环境,人人都来低碳,见面应该问上一句:“今天,你低碳了吗?”  相似文献   

14.
一日三餐:科学与营养李霞从只求吃饱到讲究吃好“吃了吗?”这几乎是中国人从前见面互致问候时最常用的一句话。“民以食为天”,“食”在中国的分量,从来就是可与头顶那片“天”比肩的。但是近年来,这句口头禅却不常听见了。难道吃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吗?当然不!中...  相似文献   

15.
何标 《台声》2000,(12)
林海音是情系台海两岸的台湾作家,她的这个“情”是来自她心灵的、明确而理智的两岸观。她曾经说过,自己“比北平人还北平”;也说过,自己是个“番薯仔”。我们的父辈--老北京台湾人,往往自称是“番薯人”,因为台湾岛形似番薯,台湾人在历史上经历过任人宰割的心酸,所以都有着强烈的中华民族意识,有一颗中国心。   “台湾人就是中国人”、“中国是台湾的祖国”,这在老一辈“番薯人”心目中是毫无疑问的。所以当 1895年 4月 17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割台的《马关条约》时,在京参加会试的台湾举人和台籍官员痛心疾首地上书光绪,斩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依照姚一苇晚年所透露的《红鼻子》的创作心理背景,在与姚一苇戏剧作品的相互印证中探讨姚一苇戏剧创作的心理定式和戏剧作品的深层结构政治环境的压抑致使姚一苇“开始思索人的问题”,思考当代台湾人的“处境”,透过人的危机感,揭示人在困境中的失落和异化,并以人的“寻找”作为对抗线索,从关注人、关怀人、张扬人的高贵,延伸出人对环境的抗争,对命运的挑战,对自我的超越。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11,(7):39-40
最近台湾发生几起有关“认同”的争论,包括“台语文”事件及两岸几位学者对台湾民意结构趋势不统反独的忧虑等。这些争论如果回到源头,还是两组老问题,第一组问题是,台湾文化的源头在哪里?台湾人是什么人?第二组问题是,台湾人如何建构自我认同?  相似文献   

18.
常工 《台声》2011,(8):48-48
谁是“台湾人”?随着岛内“大选”临近而又被一些人炒热。最近,民进党为蔡英文参加“大选”拍了一一个广告,广告最后蔡英文说:“我是台湾人,我是蔡英文。”  相似文献   

19.
2008年8月14日,新任美国驻香港总领事唐若文(Joseph R.Donovan Jr.)抵港。作为总领事,他负责在香港特区及澳门特区的工作。“我每天都在学习,珍惜在亚洲每一学习机会。”之前的20多年,唐若文的外交生涯大多是在亚洲地区度过。他堪称一名“亚洲通”,从北京的厚重历史,到香港的自由和现代化,从台湾人的纯朴到东京的精彩,唐若文都如数家珍。因为太太是台湾人,现在,他不仅通晓中文、日语、韩语,就连方言闽南语也说得一口。  相似文献   

20.
兆福 《两岸关系》2008,(3):64-67
在中国经济学界,能用“传奇”二字形容而决无夸大的学者,莫过于不久前出任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师的林毅夫。台湾人、海归、新农村、世行“首席”,这几个没有内在关联的词汇,在其身上被完美地融合一起,从土生土长的台湾人,到享誉世界的著名华人经济学家,现年55岁的林毅夫,被誉为离诺贝尔奖最近的华人经济学家,他的传奇经历是不可复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