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德治国”必先“以德治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德治国,就必须“以德治党”、“以德治政”、“以德治民”以德治国,首先是第一直接主动主体“治者”用道德和人格力量教育、感召广大民众,使政治修明,国家得到治理.从本质意义上说,“以德治国”中的“德”首先是指执政党的党员和领导干部、国家机构的广大公职人员自身的道德建设,即行政伦理建设一其中,尤以领导干部的道德建设至关重要。所以,“以德治国”.必先“以德治官”。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需要德治、法治相辅相成、互补互益的合力保障。通过德治培养国民生态意识、保障生态道德责任机制建立,创造优良社会道德氛围和舆论环境促进公众生态觉悟提升;通过法治规范生态文明建设各种行为,全面建立有助于生态文明建设健康发展的制度体系,以制度保障护航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  相似文献   

3.
第一次明确提出德治思想并加以系统论述的是先秦儒家。古代德治思想的基本内容包括:德化为本,以刑弼教;治人优先,修身为要;富而后教,教而后刑。江泽民同志提出的现代德治思想,从变化了的社会实际和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出发,赋予了德治以社会主义的时代新意。德治与法治是相辅相成的,“以德治国”不会冲淡“依法治国”,讲德治也并不必然导致人治。正确处理好官德与民德的关系,道德继承与道德创新的关系,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的关系,是德治能否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郭新民 《前进》2002,(6):23-24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以德治国”的关键是“以德治党”、“以德治政”。领导干部要实践“三个代表”,必须作出表率强化“六个意识”:  相似文献   

5.
落实“以德治国”,首重以德治官。“官”为民之表率,“官风”决定着民风。自古以来,官风正则民风淳,官有德则公有德、民有德。德是人格力量的体现。人格的力量是一种潜移默化起作用的道德感染力,离开了这种力量,即使位高权重,也会难以服众。老百姓  相似文献   

6.
领导干部的生态道德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直接威胁着整个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安全。解决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 ,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已越来越成为全人类普遍关心的重大战略性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 ,不仅要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政策和法律的完善 ,而且要依靠人们生态道德素养的提高。从某种意义上说 ,人们生态道德素养的普遍提高 ,特别是领导干部生态道德素养的提高 ,对改变“先污染 ,后治理”的发展模式 ,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 ,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试就领导干部的生态道德与可持续发展等相关问题作一粗浅的探讨。一、领导干部的生态道德在…  相似文献   

7.
一、儒家的“德治”思想 我国古代儒家创始人,孔子最早提出“德治”思想,它是针对所谓“政”治、“刑”治思想而发的。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强调了道德、礼义的思想教育对治理国家的极端重要性和优越性,在他看来,这样治理国家、管理人民比之单纯用行政、法律手段要优越,它能使人民更好地自觉遵守政府的法令,并提高了人民的思想素质。要实行“德治”,在上的统治者、管理者必须首先“自身正”;自身首先能遵守道德、律令,对人民起率先垂范作用。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  相似文献   

8.
重塑官德     
李培科 《创造》2002,(1):29-29
古今中外任何国家的治理都是法制和德治两手兼用,所不同的只是因为时代局限和阶级观点的不同,而有不同标准的法和德。因而法治、德治的方式、强度和效果都有很大差别。中国古代的儒家强调主张“德治”而否定法的作用,法家则强调法治,但实际上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都是在实行人治的前提下,法治、德治两手并用。毛泽东同志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要搞好以德治国的工作,必须加强治国者即领导干部的官德建设。中国传统文化提倡“为官重德”,认为治国最根本的是要提高为官者的道德水平。以德治国,是通过以德治省、以…  相似文献   

9.
贯彻执行以德治国的方略,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站在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高度,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实施以德治国方略,必须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把握和处理好“法治”与“德治”的辩证关系,把“德治”与“法治”紧密结合起来,抓住重点,广泛深入地开展道德  相似文献   

10.
当前 ,法律的秩序、自由、效益等价值在一些领域处于缺位状态 ,德治应以其本身的价值导向、独特的自治机制与作用方式指引法律价值的实现。我们必须从人类以道德为基础的价值理性上来认识德治之位 ,以法制化的社会主义新型道德为依据来把握德治之道 ,把发展生产力、富而思教作为立德之本 ,树立“以德治党”、“以德治政”的德治典范 ,并提升国民的道德品质以奠定德治之基 ,使德治与法治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1.
邓家慜 《桂海论丛》2001,17(4):32-33
在进入新世纪的重要时刻,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治国方略."以德治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增强综合国力的战略要求,是当前社会现实和领导干部队伍现状的强烈呼唤."以德治国"对领导干部提出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网络与道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网络与道德的相互联系、共变互动的关系 ,提出了网络活动孕育着网络道德的曙光 ,呼唤着网络道德的蓬勃发展。同时 ,道德作为网络活动的特殊调节方式 ,是促进网络活动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关于网络伦理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网络社会的特点以及网络带来的伦理问题 :道德冷漠、人际情感疏离、网络安全问题、计算机犯罪、信息垄断。分析了网络伦理问题产生的根源 ,并提出了加强网络伦理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argues that democratic institutional design does not require a sage's conception of morality, or Chinese Marxist, goal‐based morality. But it would be wrong to take this further and argue that no form of morality constitutes a normative basis for democratic politics. Contrarily, the author argues for a right‐based morality as being a solid moral foundation for Chinese liberal institutional design; and a procedural conception of morality as an actual basis for well‐functioning democratic institutions. The argument of the independence of politics from morality fails because the problem of the abuse of procedure intrinsically requires a moral remedy that procedure should be fair. Practical argument of the catastrophic consequences of infusing politics with moral principles fails because it fails to distinguish between goal‐based and right‐based moralities. The cultural relativist argument fails again because empirical moral diversity does not exclude a normatively minimal international morality and because a universal doctrine of right‐based morality is rooted in today's Chinese politics.  相似文献   

15.
从治安和道义的角度 ,可将文明的形式划分为三种 :白色文明、灰色文明、黑色文明。警察除了应具有良好的政治人格和职业人格外 ,还应具有良好的道德人格。但现代社会的犯罪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 ,为了工作需要 ,警察对灰色文明的了解和介入在所难免。为此 ,公安工作必须更新观念 ,必须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对安徽省合肥、芜湖(含农村)、马鞍山、淮北、巢湖(含农村)、安庆、黄山(含农村)、宣城(含农村)等8个城市的2426名未成年人进行了道德观调查,并在某些内容上与相关文献进行了比较分析,探讨了当代未成年人道德观的基本特点、影响因素以及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诚信不仅在促进全球化中成为重要因素 ,而且在兴国、立业、成才中显示其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及高校在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中的应对措施进行了分析思考 ,提出了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应从社会环境建设、诚信教育和实践、校风学风建设、诚信制度建设、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等方面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生命权这个概念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仅指自然人的生命权,是自然人维持生命和维护生命安全利益的权利.一直以来关于法律与道德、合法性与正当性问题不断挑战法律人的智识,并在法律界引起了激烈而深刻的讨论.以“女王诉达德利和史蒂芬斯案”为视角,对生命权中涉及到的法律与道德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9.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自然生态道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可持续的社会发展观,是在人们对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历史,尤其是近代以来工业文明发展的历史进行反思之后,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新的发展观。在这种发展观之下,衍生出相应的自然生态道德观和行为原则及规范。本文试图对可持续的社会发展观视野下的自然生态道德进行基本的探讨,并做一大致的概括总结。(一)人与自然关系的嬗变在远古时代,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能…  相似文献   

20.
为逐步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促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共中央正式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本文拟从五个方面谈如何推进<纲要>的实施和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