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们都熟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现在,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的报告中又提出生产力标准的观点,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样就有了两个标准,也产生了关于这两个标准的问题:为什么有了实践标准还要提出生产力标准?生产力标准与实践标准是什么关系?与实践标准相比,生产力标准有什么特殊意义?下面,我们就来谈谈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雷云 《求是》1994,(15)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因此,确认生产力标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要义。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最早论及生产力标准问题的,当推毛泽东同志。1945年,他在党的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1079页)这实际上已经提出了坚持生产力标准的问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经常地反复地阐述发展生产力的极端重要性,要求全党把这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早在粉碎“四人帮”后不久,他在一次谈话中就强调指出: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的步子迈不开,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走资本主义道路。事情干得对不对,心中无底,干对了的却受到了责难和非议,有些重大的改革措施举棋不定,贻误了时机,关键问题是缺少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判断我们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中以其马克思主义的洞察力,高瞻远瞩,针对性地指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谈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时指出,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上述三条为标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推动并高度评价了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讨论,他赞同、强调、并坚持生产力标准,1992年,他又直接提出并深刻阐明了三个有利于标准。本文想谈谈这三者的关系,作为学习与研究邓小平理论的一点心得。三者关系实质上可以归结为两者关系,因为三个有利于标准同生产力标准是完全一致的。就它们的性质、所适用的范围、所解决的问题而言,它们是完全一致的,前者是后者的展开,三个有利于标准是生产力标准的展开。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当然就有利于综合国力的提高,在我们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也当然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与提高。…  相似文献   

5.
关于生产力标准问题,虽多有讨论,但有不深入之感。我想谈点个人浅见,以就教于方家,也希望有助于这个问题的进一步讨论。一、生产力概念是个功能概念,而非实体概念关于什么是生产力的问题,目前大致有两类观点。一是把生产力看作是一种“能力”,二是把生产力看成是一种“物质力量”。仅仅就生产力来谈生产力,对上述两种观点很难作出评说,但是,一且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问题联系起来研究,就有可能发现一系列的理论问题。在前者,把生产力看成是一种独立的能力,是外在于  相似文献   

6.
认识生产力自身的发展规律,按它的发展要求进行改革和组织生产,是坚持生产力标准的前提。我国生产力发展不快有许多原因,但我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对生产力自身的发展规律知之甚少,未能按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要求办事。因此有必要对生产力的发展规律作一番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
生产力是马克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生产力经济学都要研究的基本问题,因而生产力范畴是它们共同的基本范畴。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理论界对生产力问题的认识,一方面存在着歧义,另一方面大多数人又把生产力看成是“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界,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是生产力的基本要素。生产力所表示的是人们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这种看法,在有关教科书、辞典中基本上是一致的。因而,对生产力问题有待于深入研究。回顾一下从生产力范畴的提出到生产力标准范畴确立的历史,既是深入研究生…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这些巨大成就的取得与三个标准的提出有着密切联系,即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那么,这三者的关系怎样?它们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内在联系呢?本文拟从两个侧面加以分析。 一、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应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提出的 实践标准主要是针对“两个凡是”提出来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三大提出的生产力标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是对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观念和新思维。只有坚持生产力标准才能从根本上划清科学社会主义同种种空想论的界限,才能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深化改革,开拓前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在北京召开了“生产力标准”理论讨论会。在京的常务理事,《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编辑部的同志,以及《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学习与研究》杂志社等单位和北京部分大专院校、军队的理论工作者30余人出席了会议。现将会上讨论的主要理论观点综述如下: 一、“生产力标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许多同志指出,党的十三大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挥与发展集中表现为提出和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生产力标准”两个重大理论课题。其中“生产  相似文献   

11.
当前解放思想换脑筋的一个重要任务,是用生产力标准来认识社会主义和评价资本主义。不用置疑,社会主义社会是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型社会制度,它既要继承资本主义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又要解决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弊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过去,我们看问题有许多是“二极思维”,一讲社会主义就什么都是先进的、合理的,全盘肯定,忽视了对生产关系是否促进生产力发展这个根本问题;一讲资本主义,首先想到的是剥削和压迫,全盘否定,也忽视了对资本主义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容纳社会化生产力发展这个根本问题。因而,导致了许多非此即彼的、绝对化的、不  相似文献   

1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领导的改革,是姓“社”还是姓“资”?这个问题,在某些同志中似乎并没有完全解决,他们怀疑改革是不是走偏了方向,是不是右了,是不是向资本主义倒退了,因而对改革持保留态度。  相似文献   

13.
回首改革开放20年艰辛的探索历程.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运用生产力标准,使农村改革取得巨大成功;运用生产力标准,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运用生产力标准,在公有制实现形式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运用生产力标准,一步一步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这一历史的经验,反映了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值得认真总结。一、生产力标准与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启动用什么标准衡量社会进步与否?这是历史唯物主义所要回答的一个基本问题.标准有两个:一是生产力标准,一是生产关系标准.…  相似文献   

14.
(一)人类社会的每一次大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每一次大的发展,总是伴随着一次深刻的思想变革。思想解放运动的直接目的是为政治变革作前导,但其根本原因和终极目的是为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开辟道路。人们的思想指导人们的行动,而思想落后于实际的事是经常发生的。问题在于落后  相似文献   

15.
党风关系到人心的背向,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我们党历来就十分重视党风的建设,形成了以“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为主要内容的优良党风。因而才使党有力量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才使党有力量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战胜艰难险阻。 由于“左”倾错误的干扰,党的优良作风曾经一度遇到严重的破坏,党的事业受到极大的创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提出了从严治党“一要坚决,二要持久”、“预防为主”和党员领导干部作表率等一系  相似文献   

16.
雨林 《求实》1988,(11)
生产力标准问题的讨论正在深入进行,现将全国各地学习讨论生产力标准与其他标准的关系的主要观点,简要综述如下: 一、生产力标准与实践标准的关系。 1.生产力标准是否是实践标准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不断发展,全面改革在逐步深化。实践发展的逻辑,必然提出生产力标准的理论。回顾历史,在十年前,当我们还面临着十年内乱所造成的混乱局面时,在思想领域中曾发生过一场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这场讨论的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作了充分的肯定。十年来的实践表明,它起着振聋发聩、冲破思想枷锁的作用,起着为全面拨乱反正提供理论基础的先导作用。时至  相似文献   

18.
现实生活中衡量事物的标准有许多,其中生产力标准、阶级标准和实践标准与我国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关系密切。在"文化大革命"前和"文化大革命"中,阶级标准盛行神州;粉碎"四人帮"之后,1978年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轰动世界;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改革开放以来,生产力标准则深入人心。本文就生产力、阶级、实践这三个标准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谈一些粗浅看法。一、生产力标准、阶级标准和实践标准的内涵(一)生产力标准是衡量人类社会发展与否的标  相似文献   

19.
生产力标准在道德哲学层面上,不仅体现了以社会为本位、以人民幸福为终极目标的功利主义原则,而且体现了以物质文明为基础、以精神文明为灵魂的社会进步的综合价值取向;不仅体现了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社会主义利益关系体系的客观要求,而且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和人类自我完善的主体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今年以来,我国理论界对生产力标准这一理论开展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从报刊已发表的文章看,讨论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现汇集于下,供大家思考问题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