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中国古代社会的民族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中国古代社会的民族法张文山中国古代社会是否存在民族法,这是民族法学研究中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也是中国法学的一个重要课题。这一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澄清关于法律起源的种种争论,也有利于确定民族法在中国法律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笔者不揣冒昧,力图从不同的层...  相似文献   

2.
先秦时期,中国西南地区的主要民族群体有氐羌系统、百越系统、百濮系统。至秦汉时期,氐羌系统中分化出了叟、昆明、(?)、摩沙、巴、蜀、邛、哀牢、滇等民族群体,这些民族群体后来逐渐繁衍分化成今天的藏缅语族各兄弟民族。在考察龙文化与西南古代民族群体的关系时,我们发现,龙对西南古代民族群体的影响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西南古代各民族群体便兴起了崇龙之风。在此,仅就龙与西南古代氐羌系统的联系加以探讨。 一、龙与远古氏羌 氐羌是先秦时期活动于甘青高原及其周围地区的民族群体,甲骨文中有“羌方”、“伐羌方”、“往羌”、“羌妇”、“获羌”等名称见载。殷商时期,受商族所支配,如《诗经·商  相似文献   

3.
略论古代羌族社会的经济发展与民族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代羌族社会的经济发展与民族融合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羌族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大族,自殷商以来即见于记载。由于羌族历史悠久,分布极广,各部之间的发展亦不平衡,在历史进程中,一些羌人受其他民族,特别是汉族的积极影响,而逐步与汉族和其他民族相融合。此后又有一些羌人活跃于历史舞台,而后又逐渐被融合。因此,自宋代以来除岷江上游还有一部分羌人继续繁衍外,历史上的大部分羌人已一浪一浪地汇入祖国各民族的融合洪流。我们对古代羌族社会的经济发展及其民族融合的探讨,不仅可以丰富我们对于各民族历史的认识,而且对于各民族间友好交往与自然融合关系的说明也将有所帮助和借鉴。本文试就此问题作一初步分析。(一) 早在殷商时期,羌族即出现在我国西北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关系史的主流是战,南方民族关系史的主流是和。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由于古代我国南北民族的经济基础不同、历史渊源不同、政治基础不同、在从部落联合成部族或发展成民族的过程中,原始社会瓦解的速度和程度不同、地理环境不同。探讨和研究这种差异性,对深入进行古代民族关系史的研究,解决目前存在的一些民族问题,从实际出发,制定正确的民族政策,都是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5.
民族问题的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列宁去逝前,有一些很担忧的问题。从他的最后几篇文章看,民族问题就是他最担忧的问题。他觉得,苏联的成立,不等于民族问题的解决。很可能将来国家出问题,还是出在民族问题上。所以他很忧虑。现在看来,是被他不幸而言中了。苏联最后的瓦解,和民族问题没有处理好有很大的关系。像列宁那样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理论家,应当说是人类最有智慧的人之一,也觉得民族问题不好办,说明需要一些很有智慧,很有能力,很有事业心的人,来研究民族问题,来做民族工作。希望一…  相似文献   

6.
何平 《贵州民族研究》2006,26(4):173-178
许多学者在探讨南岛语民族的起源时,都认为这个民族群体与中国古代的越人有关系,还有人认为与越人和濮人都有关系。我的看法是,今天的南岛语民族的先民并不是直接源自中国古籍中提到的越人和濮人,只是与越人和濮人有着共同的祖先。在南岛语民族或广义的马来人这个群体中,体质特征较为古老的“原始马来人”形成较早,他们与濮人的祖先有密切的关系;而有着较高文化的、体质特征与壮侗语言诸民族相似的“续至马来人”则与古代越人的祖先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不能说今天的南岛语民族直接源自中国古籍中提到的越人和濮人。  相似文献   

7.
(一) 关于“濮”的族属、来源等问题,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是氐羌系统的民族,也有的认为应属古代百越系统。有的认为起源于西南,也有的认为起源于中国沿海,北起山东,南到广西,延及云南。在此问题上,我与江应樑教授的观点相同,认为濮是属于古代百越系统的民族。这次到云南来,特别注意到云南出土的新石器,因为无论是西南,或是东南起源说都要以新石器时代文化作为基础,并结合文献史料和当时各方面的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考察,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例如: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和其他考古学文化,都是东至东南沿海,而沿海贝丘遗址曾发现了彩陶,但不能以此就说彩陶起源于广东。古代不少民族顺横断山脉向云南迁徙,有的沿途由游牧民族  相似文献   

8.
研究中国民族史,必须弄清各民族的源流;而为了弄清各民族的源流,首先就必须进行民族识别,弄清各民族的族属渊源。王文光《中国古代的民族识别》对这一问题作了很好的回答。该书以大量翔实的历史文献为依据,引文涵盖了二十五史中有关民族史的部分及多种地方史志,辅之...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关于人生价值的思想主要包括以下要义。1.人与自我的关系。这是一个人格塑造的问题,人格也就是古代人所说的人品。要正确对待自己,塑造崇高人品,最关键的就是要正确对待生命与道德、人格的关系。儒家认为,一个人的生命价值与道德阶值、人格价值相比较,道德价值和人格价值更为重要。2.人与他人的关系。这是关于人伦与群己的关系问题。古代思想家,尤其儒家学者提倡人与人应当互相亲爱,以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并对人伦的准则与规范有着详细的论述。3.个人与民族和国家的关系。民族是历史形成的一定人们的共同体,中华民…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大哲学家孟轲有一句名言:“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家、一个人,在忧患环境中往往能顽强生存下来,而安乐的环境却导致了死亡。这是何因何故呢?我国古老而常新的一门学问———易学号称“忧患之学”,以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回答了这个问题。《周易·系辞上》明确指出:“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的历史也就是中华民族忧患意识的发展史,易学和儒学的忧患生死观与中华民族之魂的塑造工程是紧密相连的。一个没有忧患意识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忧患是民族生存的动力源。再塑民族之魂必须从忧…  相似文献   

11.
张烁 《求索》2008,(11):126-128
合法性话语形成了中国人对理想政治秩序及其实现方式的基本看法和信条。其中在对政治的理解、政治的组织核心、政治的结构以及运行等若干方面,古代中国人形成了比较固定的合法性信条。同时.又因为合法性问题关注的核心就是国家权力,所以历史中所形成的合法性信条,往往会通过对一国权力观念的型构作用,而最终影响到现实政治生活中国家权力的框架体系。也就是说,我国古代的国家权力文化,很大程度上与政权意义系统的构建特征有关联。  相似文献   

12.
对不同的民族群体而言,同一的经济变革,有可能成为一个多次反复的过程,同时,与此相伴随的制度整合,又会不断重新划分着这些群体,并促使它们沿着不同的路线重新组织,形成不同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现实,使经济过程在不同民族中呈现出巨大的历史差异性。因此,必须结合民族形成过程中的制度关系变动,才能全面审视民族经济的发展过程。本文以此出发,聚焦于对古代云南民族经济封建化进程的反思,提出在民族形成过程的扭合中,云南民族经济杜绝了社会经济单一直线型发展的可能;并对“封建经济”问题,提出了有意义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多民族的大家庭中,各民族间的关系如何,至为重要,它关系到祖国能否统一和革命事业能否成功。因而,民族关系问题,历来为我国革命家所重视和关注。郭沫若对此虽然没有专门、系统的理论建树,但在他一生的社会活动和文学创作中,却始终体现出对民族关系的重视和对史弟民族的关怀,热爱和尊重。他为改善民族关系,为促进各民族的平等、团结,曾作过不懈的努力和可贵的贡献。 与少数民族文化人的 交往和友谊 郭沫若生前与少数民族文化人有过广泛的交往,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其中,与满族作家老舍,和维吾尔族历史学家翦伯赞,以及众…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民族问题背景的探讨李兵民族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这个问题认识、处理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国家安危和民族兴衰。因而,对中国民族问题的背景进行探讨,对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民族存在,就有民族问题,有民族问题...  相似文献   

15.
说“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丰富的史料,对汉晋时期西南少数民族中“叟人”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颇有新意的看法。作者认为:“叟人”的情况复杂,有时是专称,有时是泛称。它指的不是一个统一的民族,也不是部分氐羌系的部落或部族,更不是今天白族先民,而是指包括青羌、旄牛夷、徙人、青衣羌、西蕃、胡羌、氐、賨等古代民族。南中夷叟、叟兵指的是以今天彝族为主的夷系先民,其他地方的叟人、叟兵则是指不同的民族。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有关史料,对有关夜郎的三个重要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古代江即今北盘江下游河段;夜郎中心区有兴起与强盛不同时期的层次之分;夜郎的主体民族是古代"夷濮",与现今贵州的论佬族等有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7.
蛇崇拜与生殖文化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结合文献考古和民族学调查资料,对我国古代氏羌系统各民族的蛇崇拜、族民俗生活中的蛇崇拜现象作了分析叙述。认为蛇崇拜的实质是生殖,是人类生殖文化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百越族群是我国最早吸收龙文化的民族群体之一,崇拜龙图腾并将图腾形象绘制或镂刻到自己身上———纹身,这是古代越人的传统,也是百越族裔服饰文化的一大特色。纹身作为一个极为重要的服饰文化特征,为后来的不少百越民族后裔所承袭,而成为整个百越民族文化的一个特质...  相似文献   

19.
《上海支部生活》2011,(12):31-31
“好香用以熏德,好纸用以垂世,好笔用以生花,好墨用以焕彩,好茶用以涤烦,好酒用以消忧。”笔墨纸砚、清茶浊酒里,都有慰藉人心的力量。人不同于鸟兽的地方,在于有情,人必须过一种有精神的生活。在物质生活远远不如今天的古代,我们就有过最美的诗句,最美的建筑,最坦荡开阔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20.
陈谷嘉、朱汉民两教授主编的《中国德育思想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出版),是近年来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力作,尤其对德育思想研究颇有创新,处处给人一扫平淡,见解深刻,独得玄珠的感受。特别值得提及的是,本书作者提出了中国德育思想的理论系统和概念系统。作者通过大量的史实考察与分析,揭示了中国德育思想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即在中国古代始终把道德的培养置于德育的首位。中国古代思想家普遍地以道德属性概括人的本质,认为道德素质是人与禽兽乃至万物区别的根本所在,因此,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尤其是具有人生价值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