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俞风流 《台声》2011,(4):87-89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施琅为清朝平定台湾,统一全国立了大功。施琅原是郑氏部将,顺治年问归顺清朝,康熙二十年被复授为福建水师提督,专征台湾,这与康熙慧眼识人、知人善任有很人关系。康熙一贯重视用人之道,深知正确的决策要由“贤能”的官员来执行,认为“从来有治人,无治法,为政全在得人”;“得一人则事治,失一人则事败”。他在多年听政中认识到,  相似文献   

2.
用人与治世,这是历代统治者的“主课”,当然就是“必修课”。可是从古至今,这一门“功课”仍然不能说已被世人读透。回溯300年前清康熙帝选人用人的故事,对于我们今天的选人用人仍有很深启示。内忧外患仍不忘广选人才康熙8岁继位,顺治留给他的是个乱摊子。宫内鳌拜专权,宫外藩王割据,新疆、黑龙江又有沙俄不断骚扰。康熙在位61年,前30年战事不断。也许正因为如此,他更加重视人才的作用。从15岁始,他内擒鳌拜,外削诸藩,远抗沙俄,又收复台湾。很大程度上与他选人用人有直接关系。康熙十八年(1679),正是“削藩”…  相似文献   

3.
自从西方传教士踏上中 国的土地,几百年来,有完全不同的两种形象。 1697年3月,法国传教士白晋神甫从北京返回巴黎,在布勒斯特港上岸时,一身中国清朝的官服。他告诉惊诧莫名的法国地方官,说自己是康熙大帝的钦差,希望法国当局以接待中华帝国皇帝的钦差的外交礼节接待他。的确如此,白晋神甫是清朝的官员,为皇帝讲授几何学、医学,绘制地图,康熙派他出使法国招募传教士来华,并带去康熙皇帝赠送路易十四的礼品。 1900年10月,美国传教士了韪良牧师从北京返回纽约,上岸时一身戎装,还背着一杆步枪。码头的脚夫问他是不是…  相似文献   

4.
康熙时黄河泛滥,经年不治,治河工程上马后又众说纷纭,意见不一。治河老臣靳辅在黄河上滚打了十几年,因与康熙看法不一被贬。后事实证明他的意见正确,康熙又召他回来。他上书说:"我已70岁,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还是请皇上另选他人吧。"康熙说:"我知道你老了,我是用你的心,不用你的力。"黄河于是得治。类似的故事还有一个。  相似文献   

5.
如果将张廷玉50年的为官生涯比作一条长河的话.那康熙朝就是他从政的源头.雍正朝则是他为官风生水起、大江奔流的时期.到了乾隆时期。这条河流虽也奔流.但场面已是缓缓流淌,再难掀起什么浪花来了。  相似文献   

6.
康熙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康乾盛世”则是中国封建社会最著名的治世之一。究其国家大治的原由,不能不说与康熙的人才思想有着极大的关系。康熙深谙政无大小,得人为本的道理,他曾多次指出,“致治之道,首重人才”,“治国家者,在有治人不患无治法耳...  相似文献   

7.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八月,康熙统一台湾,结束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分离局面。这不仅从政治上实现了祖国统一神圣大业,巩固了祖国统一多民族大家庭,也从经济上,文化上推动了包括高山族在内的台湾地区社会的发展。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是满族人,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最长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期间,对内政,外交、文治、武功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自六十年代初刘大年同志发表《论康熙》以来,我国学术界都肯定康熙是中国历史上的好皇帝和卓越的爱国主  相似文献   

8.
康熙姓爱新觉罗名玄烨(1654—1722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颇有作为的封建皇帝。他在位61年(1661—1722年),击败了噶尔丹,平定了西藏,统一了台湾。康熙是满清于1644年入关后的第二个皇帝。康熙二年(1663年),清军在茅麓山战斗取胜后,遍及全国大规模的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基本结束,继明而立的清朝开始走向和平与休养生息的时期。但是,社会稳定远未巩固。特别是南明隆武集团被灭,明将郑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黑山县黑山镇敬老院87岁老人贾海东入院14年来,每天都坚持者4小时的《康熙字典》,加起来有半尺厚的3册《康熙字典》,他已通读了数十遍。字典中所有的字词他都能解释得明明白白,有些字词还能例背如流。贾海东老人人院前就有看《康熙字典》的“嗜好”,算起来,他与“康熙”已有60年的不解之缘了。入院前,他一有空,就端起《康熙字典》入神地看。一边看,一边作记录,有时看得入神,连饭都忘了吃。老人不但自己看‘’康熙”,而且还经常给人们咬文嚼字地讲解字典中字词的意思,每每讲起来滔滔不绝。时间长了,人们就不叫他的名字了…  相似文献   

10.
《小康》2016,(2)
正1706年,武英殿总监造赫世亨得到康熙皇帝的圣旨,要他去找巧克力。于是,他找到罗马教廷派来的特使铎罗,向他要了150块巧克力。然而,康熙皇帝却不想吃了。康熙四十五年(1706),武英殿总监造赫世亨得到皇帝的圣旨,要他去找巧克力。接到皇帝"要巧克力"的圣旨,武英殿总监造赫世亨并没有眼前一黑,因为皇帝给他指了一条明路——找罗马教廷派来的特使铎罗。先介绍一下这两位人物。赫世亨的职务是武英殿总监造,这个职位主要的工作是负责管理刊刻图书。康熙十二年  相似文献   

11.
康熙统一台湾,为中华民族的团结和领土的完整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康熙的这一壮举,固然显示了他个人的雄才大略,但促使康熙完成这一壮举,则无疑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而海峡两岸经济发展的必然性,则是其中最根本的因素,本文的目的,正是试图就康熙统一台湾的经济必然性做一肤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中国历史上最早称皇帝的是秦朝的秦始皇,他姓嬴名政,在位时间是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10年。中国最后一个皇帝是清朝的宣统皇帝,即爱新觉罗·溥仪,他在位的时间是1909年至1911年。在位时间最长的是清朝的康熙,名玄烨,从公元1662年至1722年,他一共当了61年皇帝。而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是汉朝的刘贺,他只当了27天皇帝就被废除了。即位时年龄最大的皇帝是唐朝的武则天,她即位时已61岁;然而她又是寿命最长的皇帝,终年81岁;同时,她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即位时年龄最小的皇帝是汉朝的殇帝,名刘…  相似文献   

13.
自秦始皇修筑长城始,直至明代,历朝皇帝为防御外邦袭扰,没有不修长城的,可是到了清康熙年间,这种劳民伤财的举止终于划上了句号。因为在康熙皇帝看来,仅凭长城之险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边患问题的。以德为本,以理相待,才是国家边关安宁的关键。 康熙在位时,曾多次经过长城,面对多年失修、已经破败的长城,他有过许多思考。公元1691年5月,古北口总兵官蔡元向朝廷提出,他所管辖的那一带长城“倾塌甚多,请行修筑”。康熙对此奏批喻为:“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  相似文献   

14.
一六八三年,清政府收复台湾,统一中国,这是康熙统治时期为中华民族作出的重大贡献之一,本文拟着重探讨爱新觉罗·玄烨(年号康熙)在实现台湾与大陆统一过程所起的作用,并从这一角度对他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里隐藏了清代政治史上的一件大事,解读了这件大事,也就窥破了《红楼梦》的谜底。胤礽刚刚长到一岁半的时候,康熙即立此幼孩为皇太子。康熙四十七年9月,康熙却下令废黜胤礽,决不再立嗣位人,有敢妄图者定予严惩。雍正篡位后,他深知曹家是太子一“党”,皇家一切内幕机密,他们了如指掌,怕一旦泄露了他的“天机”,所以必须找个借口“治”他们——这就是曹雪芹家为何成了雍正眼中钉的原因,也是一部《红楼梦》中的“假语”“真事”。  相似文献   

16.
李卫督浙     
<正>李卫是江苏徐州人,生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殁于乾隆三年(1738年)。李卫家庭富有,为此在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他出钱捐了个兵部员外郎的官职,此后历任户部郎中、云南盐驿道。雍正二年(1724年),李卫又升任云南布政使,仍管盐务。雍正三年又调任浙江巡抚。雍正五年,更被特授为浙江总督,直到雍正九年调任直隶总督,主政浙江前后六年之久。  相似文献   

17.
康熙皇帝1661年继位时年仅8岁,六年后14岁始亲政。康熙帝一继位,就遇到黄河发大水。康熙元年五、六、七三个月黄河就在曹县、武陟、睢宁、开封等地决口,此后黄河下游几乎年年都决口。一到汛期,报决奏折经常出现在康熙的龙案上。康熙十五年,也就是康熙帝亲政八...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中国人对腐败的痛恨,简直可谓恨之入骨了。你看,连康熙反腐败,也被当做“正大光明”来歌而颂之、向而往之了。(见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事情到此地步,不得不让人议一议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的土地,都是康熙的。既然如此,那么,王土之实,当然也就莫非王厍了(康熙那年月,中国还不兴工厂,中国还是个农业国)。全国的税赋,都是康熙的。人臣的俸禄,子民的命粮,都是“皇恩浩荡”,是康熙养活这些人为自己服务的。由此前提,我们便可以推理了:第一,官吏贪污腐败,到底破费了谁的财产?损害了谁的利益?那时没有…  相似文献   

19.
康熙六十一年八月,陕西巡抚噶什图奏请用通省火耗弥补亏空,孰料折子上去后,康熙立刻下谕痛批:“火耗关系重大,断不可行。自古以来,惟禁止火耗而已,不可开……加派之名,朕岂受乎?”“民间火耗只可议减,岂可加增?朕在位六十一年,从未加征民间火耗,尔等胆大昏愦,理应斩之!”看到这里,读者或许要问,究竟什么是火耗,康熙又为何对这个折子火冒三丈呢?  相似文献   

20.
杨海峰 《台声》2000,(10):40-41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公元 1624年被荷兰殖民者占领。民族英雄郑成功( 1624- 1662)于清顺治十八年二月至十月,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功载史册。但郑氏政权不愿归顺清朝,坚持反清立场,被清廷视为统一路上的一大障碍。因此,康熙想尽办法,多次对郑氏集团进行招抚,力争和平统一台湾。康熙当政时期共 进行了 7次招抚。   首次招抚,是在郑成功逝世后康熙元年( 1662)不久进行的。郑成功死后,其弟世袭暂摄政事,并有意即位,而世子郑经抢先于厦门继位。从此叔侄二人水火不容,诸将互相猜疑,矛盾重重,人心不稳,正是进行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