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历史。但在新中国成立前,历代统治阶级长期推行大民族主义(主要是大汉族主义),对少数民族进行摧残、压迫,在近代又增加了帝国主义的残酷奴役和压迫,致使少数民族人民祖祖辈辈过着暗无天日的悲惨生活。中国共产党是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依据马列主义民族理论,结合中国民族问题的具体实际,提出了自己的民族理论与政策。在民族问题上,中国共产党的认识也经历了逐步深化的过程,本文仅就中国共产党初创时期的民族理论、政策及其实践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形成与发展董世明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列主义民族理论,结合中国民族问题的具体实际,在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提出来的,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的形成和发...  相似文献   

3.
解放战争时期是毛泽东民族理论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审时度势,有效、科学地处理和应对国内民族问题,并完善发展了毛泽东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这些理论和政策丰富了马克思民族理论宝库,也实现了马克思民族理论的中国化。本文以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民族理论与实践为切入点,运用文献研究法,对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民族理论政策进行分析归纳,并对这一时期民族理论的规律性和有效性进行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论述是一个理论内涵极为丰富且完整统一的党建范畴,其中,代表先进生产力是基础,代表先进文化是核心,代表广大人民利益是宗旨。本文着重论述的是我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做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相似文献   

5.
无论是就历史经验进行梳理,还是对现实问题进行考察,中国共产党在长达80年的理论创造和实践活动中,始终是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由此形成了我党最基本、也是最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6.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我们党和国家实现祖国统一,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基本国策,已显现出巨大的实践效果,为举世所瞩目。这个英明决策,是我国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来的,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勇干探索的理论创造。祖国的和平统一,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始终把实现民族的独立和统一作为一个奋斗目标。‘”一国两制”初步设想,开始于50年代中期毛泽东等第一代领导入探索能否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相似文献   

7.
陈胜华 《求实》2003,3(8):17-18
"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地揭示了党的先进性的实质和内涵,提出了认识党的先进性的新理念.将过去长期讲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扩展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忠实代表、是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忠实代表、是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这就使对党的先进性理性的认识更加全面、更加完整、更具时代精神.从党的一大通过的第一个党纲到党的十六大的党章对党的先进性的概括,体现了对党的先进性的认识过程.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思想载入党章,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是对党的先进性认识的一个飞跃.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民族工作取得巨大成就的60年。民族理论是做好民族工作的基础,随着民族工作与时俱进的要求,民族理论也不断丰富和发展。我国的民族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一脉相承,同时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体系.开创性地取得了重大的理论突破。  相似文献   

9.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教育。对于我们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统一和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新疆这样一个民族地区的基层党校开设”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系统地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教育,对于广大基层党员干部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提高基层党员干部执行中国的民族政策的自觉性,以及热爱民族地区,投身边疆建设更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学理论系列党课之十一陶华锋一、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行对外开放,对党的领导提...  相似文献   

11.
“三个代表”进一步指明了实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总目标的方向和途径,用“三个代表”的思想要求各级组织、每个领导干部和每个党员,抓住了党的建设的全局和关键,从而在思想上达到一个新的升华。我们要把实践“三个代表”变为我们的自觉行动,忠实实践“三个代表”。一、 增强实践“三个代表”的自觉性。我们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理应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作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致力于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理应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作为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相似文献   

12.
一个有作为的刊物如同一个有作为的人一样,有其正常发育期,也有超常发展期。在我看来,《前线》复刊的五年,就是它超常发展的五年。追踪理论前沿,关注社会现实,贴近首都特色,使《前线》在众多的思想政治理论刊物中独树一帜,并以其政治方向的坚定性和理论品格的前沿性赢得人们的承认和赞誉。作为《前线》的忠实读者和作者,我衷心祝贺它所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是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统一,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又是“中国化”的。所以,邓小平理论既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3.
如何正确处理民族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安定团结、各民族共同富裕繁荣的根本性问题,也是我们面临的需要长期努力解决的重要任务。邓小平同志继承了毛泽东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为创建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和制定民族政策作出新的贡献。一、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是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与本国民族问题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成功地解决了国内的民族问题。乌兰夫是党和国家在民族工作方面卓越的领导人,对解决我国民族问题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一、对蒙古民族解放道路的探索和贡献民族问题,在中国的革命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民主革命时期蒙古民族问题就是摆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民族内部封建势力的压迫,实现民族解放。早在1923年乌兰夫就开始致力于民族问题的思考和研…  相似文献   

15.
董德刚撰文认为,我们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先进社会生产力具有天然联系,但要始终做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忠实代表,我们需要有怎样的自觉呢? 我们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集中体现了做先进社会生产力忠实代表的要求。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党的基本理论,而这个理论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6.
《党建文汇》2002,(22):68-72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科学论断,特别是关于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论断,在新形势下为党的各级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在坚持党的宗旨方面提出了新要求。本文仅就党要“忠实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重要思想谈些粗浅的学习体会。 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内涵 要忠实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首先要弄清什么是中国最广大的人民?它的根本利益是什么? 1.何为“中国最广大的人民”。“人民”是一个政治概念,它是指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民”这一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国家的…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关于中国共产党应当是"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的科学论断,是对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任务的新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新发展,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沈伟鹏  王晓云 《先锋》2023,(11):11-14
<正>“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人民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回顾习近平文化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个重要的理论时刻,我们充分感受到习近平文化思想丰富的内涵和思想的深邃。习近平文化思想为进一步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新时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开创党和国家文化事业发展新局面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科学的理论指引。  相似文献   

20.
漆文娟 《世纪桥》2023,(9):90-93
新中国成立以来,逐步建构和完善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最终确立了根植于中国社会历史进程和具体国情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理念。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一种理论话语,也是一种实践方式,与新时代“五位一体”的发展理念相匹配,已形成体系完整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依据这一理论话语的内在逻辑和实践形态,阐释其价值形态和当代意义,既是凝聚民族力量、熔铸民族精神的时代之需,也是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建构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