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是一种情感交流的过程,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激情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丰富学生的想象,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这是摆在每一位体育教师面前的一个迫切而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正1992年,11岁的贾慧荣跟随父母支边来到了五师八十三团,2000年参加工作,在团中学担任体育教师。她热爱自己的体育事业,更热爱培养她成长的团场。她多年执着体育教育的唯一信念是"历练自我,敬业奉献"。热爱学生是每个教师的天职和美德,也是做好学生教育工作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用"爱"塑造幼小的心灵,用真挚的感情唤醒学生的  相似文献   

3.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教育过程中,儿童越是觉察不到教师的教育意图,教育效果就越好。我认为这条规律是教育艺术的核心。”教育之为教育,就在于使教育在悄然中浸润孩子的心,无意识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与他们进行轻松、自然的心灵对话,教师从而成为学生尊重和信赖的大朋友。这是德育工作的最高境界,也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追求的目标。一、教育无痕的内涵及特征教育无痕,通俗地说,它是教育者不公开教育目的,让受教育者在“非压力环境”中逐渐体会、感知事理,自觉改变自己而又自然地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一种良好习惯,培养美…  相似文献   

4.
通识教育是一种启发心智、唤醒心灵的教育;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健全的人和健全的公民。美国作为资本主义世界的主导国家,通过大学通识课这一载体实施价值观教育,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5.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教育者和组织者,在班集体的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爱学生是班主任应该具有的一种最基本的素质要求,严格地说,没有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没有教讯高尔基说过:“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桩大事了。这需要有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这就是说教师不仅要关心爱护学生,还必须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班主任的爱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一、生活上的关心和照顾在一些初当班主任的教师当中,确也有些人还不懂得关心、照顾孩子的极端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教育需要爱心,教育要有爱心,但如何向学生施爱则是一门艺术。只有爱与教育艺术的结合才是真正的教育,才会有好的教育效果。周琼老师在这方面进行了很好的探索。我们热切期盼教育园地上有更多类似周琼的园丁出现,以使“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更加光彩。  相似文献   

7.
杨建英 《世纪桥》2011,(21):107-108
在职业学校中,学困生很多,德困生也不少,对待这一特殊群体,要开展有效教育,除了常用的教育方法之外,教育工作者对他们应倾注更多的情感、更多的爱。笔者作为一个工作在一线的德育教育工作者,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要打开学生心门,要从深入学生生活开始,多多与他们谈心关注、教育过程中讲究奖惩艺术,做到奖惩得法、平时要善于把握机会,抓住教育良机、善用激励,扬起学生自信的风帆,从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收获颇丰。  相似文献   

8.
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杨玉国已经从事这份神圣的工作24年。1985年,他如愿以偿地走上了教师工作岗位,24年来,杨玉国悉心地总结出了一套爱心教育工作法。他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当成生活,将自己的本职工作看作艺术,他满怀着爱心,去看待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学生。他坚信,一个教师,无论课上得多么好,如果不懂得用心去爱学生、尊重学生,那他就不是一个好老师。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教育的本质应是服务,为学生的终生幸福服务,这是教育的崇高使命和终极目的。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得好:“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牺牲这种幸福,这一点当然是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教师的主要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导”,应树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每位学生,鼓励他们提出问题,独立探究知识。课堂教学不仅具有传递知识的属性,更具有启迪智慧的责任和使命。它是一种通过知识引导人的智慧成长的艺术,教师要好好的研究这种艺术,教师的课堂组织管理水平直接体现着这种效果。  相似文献   

11.
学校发展首先是德育的发展,德育要紧紧抓住师德建设和学生养成教育这个"牛鼻子"不放松。师德是教育之魂,养成教育是德育的重要途径,它们是撬动学校工作的两根杠杆,能为学校持续发展带来生机和活力。教师发展师德先行1.师爱是师德建设的核心。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只有爱才能唤醒爱!为营造爱的氛围、家的温馨,学校开展了"百名教师齐家访""献爱心、送温暖""每天节约一分钱,你的困难我来帮"等活动,并组织教师与贫困生、学困生、留守儿童结对子,为他们捐款捐物、过生日,辅导他们学习,等等。2.注重表彰与处罚、考核与监督相结合。为了充分发扬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学校通过师德月标兵、学期标兵、学年标兵、师德十大标兵评选活动,评选出好典型,在学校广播站、网站、校刊等媒体上大力宣传,每年教师节大张旗鼓  相似文献   

12.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热爱学生,爱是一种信任,是一种尊重,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激情,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由此可见,教育的起点,就是从爱出发。作为一名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的小学教师,我通过不断总结教育中的成败得失,更深切地体会到了教育的前提就是从爱出发,爱是教育成功的保障,是教育生命力不竭的源泉。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教师的主要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导",应树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每位学生,鼓励他们提出问题,独立探究知识.课堂教学不仅具有传递知识的属性,更具有启迪智慧的责任和使命.它是一种通过知识引导人的智慧成长的艺术,教师要好好的研究这种艺术,教师的课堂组织管理水平直接体现着这种效果.  相似文献   

14.
艺术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已经获得广泛的共识。艺术的发展在于创新。一直以来人们在追求各种艺术创新,如中国画创新、油画创新、版画创新、水墨创新、个人风格创新、表现形式创新等等……实际上,这些创新追求包含了很多层面的东西,就艺术本体讲,有艺术题材的创新、艺术思想和观念的创新、艺术表现手段或再现方法的创新等等,这一切说到底是追求一种艺术风格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当代大学生思想和心理上都需要师爱,师爱在激发教育工作者探求育人艺术、创造施教环境、培养学生爱心、全力做好教育指导工作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教育者要根据学生个性特点,抓住恰当时机,创设良好环境,正确运用施爱的传导方法施爱,同时还要处理好爱与严、爱与理、爱与批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教育家苏霍姆斯基说:“我们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的肥沃的田地。”因此,班主任的责任在于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上的每一棵幼苗,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的缺点的杂草。这就要求班主任首先要用爱的眼光去发现学生思想行为中的不足与弱点,并用动人的语言感化学生的心灵,促使其及时改正。但很多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往往只是简单地说理教育,是居高临下而不是朋友之间心与心的对话。“没有活生生的、动人的语言就没有学校,没有教育。”  相似文献   

17.
为了把青少年培育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使他们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各级各类学校在德育工作中,应坚持“三个结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一、坚持“爱”与“严”的结合,把思想工作做细办教育,就要有爱心,没有真正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教育不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要教育好学生,教育管理者要爱护学生。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如果你不爱学生,那么,你的教育一开始就失败了。”我们在这里所讲的“爱”,不是那种天然单一的母爱,而是一种对学生的理解、尊重、关心、爱护和教育的“爱”。是对学生在生活上的细心关照,在学习上…  相似文献   

18.
杨俊峰  王志忠 《世纪桥》2011,(7):148-148,153
如今,在西方教育中已经没有了画种的区分,而多被称为自由艺术。在我国当代油画教学中,正在经历现代主义的影响,身为教师应该如何去培养学生在不失去油画本质的前提下去开拓油画艺术,是教师应该研究的课题。本文从学生写生教学入手剖析培养学生艺术创作精神层面来解释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9.
李雪  关玉晶 《世纪桥》2010,(23):72-73
师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的本质是无条件的、理智的、崇高的爱。师爱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心理前提、师爱能满足学生对爱的需求、师爱是"以爱育爱"的手段,师爱是帮助儿童成为他自己的力量。本文力求通过对师爱的本质分析和界定,为重新认识教育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推动教育向爱、向善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老师的爱不同于其它的爱,它来源于对教育事业的高度责任心。爱学生是教育学生、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前提。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爱,需要周围人的尊重和赏识。几年来,我对学生倾注了全心全意的爱,赢得了学生对我的尊重和爱戴,也得到了学校、家长的好评。 一、表达自己对学生的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