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诸葛亮25岁时,眉目清秀,挺"帅"的。他志在邦国,对美貌佳人不屑一顾,娶了黄硕为妻。黄硕聪明贤惠,成为诸葛亮一生中的"贤内助"。诸葛亮受命于危难之际,充分发掘关羽、张飞、赵云等"人力资源",并与东吴主战派将领周瑜、鲁肃广泛接触,开启了一场出色的外交谈判,恰到好处地运用了激将法。  相似文献   

2.
三国时期,诸葛亮率军北伐曹魏,与魏将司马懿战于秦岭之西的街亭。街亭虽小但位置重要,是两军争夺焦点。诸葛亮在选派守将时,错选参军马谡,致使街亭失守。事后,诸葛亮为严肃军纪挥泪将立了"军令状"的马谡问斩,并自请处分降职三等。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充分展现了其从严治军的带兵之道,值得当代带兵人学习借鉴。铁的纪律不能为感情所左右。诸  相似文献   

3.
柯智 《廉政瞭望》2010,(7):15-17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仅是智慧的化身,而且是官场成功政治秀的代表。三顾茅庐是刘备对诸葛亮的求贤若渴,更是诸葛亮经世奇才展示前的摆谱作秀。诸葛亮三气周瑜致其气绝而亡后,还与赵云引500军带祭礼赴巴丘吊丧。诸葛亮亲自奠酒,跪于地下,宣读祭文,伏地大哭,泪如涌泉,哀恸不已,让东吴众将都认为瑜亮不睦是虚言。这一吊孝秀,让舆论和民意站在诸葛亮这边,而且维系了孙刘联盟。  相似文献   

4.
在东陵大盗孙殿英移防晋城的欢迎会上,一向疾恶如仇的冯玉祥登台致辞:"大家知道今天欢迎的是什么人吗?"停了一下接着大声说:"是扒墓贼啊!"全场相顾愕然。接着,冯玉祥加  相似文献   

5.
1926年7月,席卷全国的北阀战争全面开始后,冯玉祥在甘肃的部队孙良诚部迅速消灭了盘踞在陇东的军阀张兆钾,于8月30日进驻平凉。9月17日,冯玉祥在五原誓师后,接受李大钊"固甘援陕、联晋图豫"的战略方针,挥师南下,援解西安之围,大部分部队经过平凉地区。中共北方区委派驻国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的革命生涯及经历,早已见之于诸多报刊书籍。但1927年小平同志经党的派遣,从莫斯科归国到冯玉祥部工作,途经宁夏赴西安,并在沿途宣传革命思想的这段史实却鲜为人知。1926年,冯玉祥将军为了寻求政治出路,和卫士乘两辆小轿车动身赴苏联考察。在莫斯科,他结识了刘伯坚同志,并逐渐产生了好感。回国前,冯玉祥向我党驻第三国际代表蔡和森提出让刘伯坚同他一起回国的要求。蔡答应了,在莫斯科的党组织又选派了当  相似文献   

7.
领导之道     
☆冯玉祥自撰墓志铭。冯玉祥墓地的墓壁上镌刻着冯玉祥的自撰诗《我》:"平民生,平民活;不讲美,不要阔;只求为民,只求为国。奋斗不懈,守诚守拙;此志不移,誓死抗倭!尽心尽力,我写我说。咬紧牙关,我便是我;努力努力,一点不错!"《我》堪称冯玉祥最为贴切的墓志铭。  相似文献   

8.
<正>韩多峰,1888年生,早年投奔西北军,乃冯玉祥手下"十三太保"之一,1926年官至第四十混成旅旅长。1936年1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冯玉祥给韩多峰授予了中将军衔。但这位国民政府的将军性格倔强直爽,爱国忧民,与众不同,始终与"党国"正统格格不入。抗战时期,他有机会与共产党人合作,成为一位国共双方的边缘人物,因此走上了一条艰辛报国的独特人生道路。  相似文献   

9.
看着"星空房"被一点点拆除时,北碚区缙云山"清欢渡"民宿老板孙德红呆愣了半晌,才意识到"镇店之宝"就这样消失了。为将低端农家乐升级成特色民宿,此前,孙德红投入上百万元,请来专业设计师进行房屋改造。那时,缙云山内农家乐乱搭乱建现象较为普遍,孙德红也在楼顶违规加盖了一层以玻璃为顶的"星空房"。那是她最得意的设计,也是"清欢渡"价格最高的房间。  相似文献   

10.
正76年前,冯玉祥将军在重庆江津黑石山九曲池边白屋诗人吴芳吉坟茔前,创作了一首讴歌吴芳吉的诗《黑石山》。此诗缘何创作,背后有着怎样的经历?受邀讲演,凭吊爱国诗人1944年4月28日,冯玉祥由重庆乘"民裕"轮溯江而上,始到江津,继到白沙,奔走呼号,动员各界献金抗日。5月9日,他应聚奎学校董事部主任邓缡仙与校长周光午之邀,前往黑石山,给山上聚奎与山脚新本女中两所学校的师生讲演。  相似文献   

11.
若论霸业之兴,刘备和诸葛亮并没有什么基础。一个贩履织席,一个躬耕陇田。祖上虽然曾为官宦,但到他们这一代,早已是家道败落了。二人又都少年丧父,诸葛亮还从琅琊郡随叔父迁到南阳,该算是"流浪汉"一个。为什么在这样艰难困苦的条  相似文献   

12.
授权的艺术     
三国诸葛亮在上后主的《自贬疏》中道:"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诸葛亮忠心耿耿辅助阿斗,日理万机,事事躬亲,乃至"自校簿书"。此让其对手司马懿窃笑:司马懿一次接见诸葛亮的使者,问诸葛亮身体好吗?休息得怎么样?使者说,  相似文献   

13.
霍平 《红岩春秋》2014,(3):80-80
正2014年春,偶然到了重庆市沙坪坝区陈家桥镇冯玉祥先生的旧居,白墙青瓦,雕檐画栋,与15年前我看到的景象相比,恍若隔世。旧居的室内陈列着相关史料,不少游客来到这里,回味历史,缅怀将军。冯玉祥作为爱国将军,虽然戎马一身,却留下许多细腻温婉的故事。首先,他酷爱读书。当士兵时,他把木箱开一个洞,然后把头伸进木箱里看书,为的是不影响营房中的其它军人休息。当旅长时,虽然不用钻木箱了,但又怕别人打扰自己读书,于是读书时在门外悬一块牌子,上面写"冯玉祥死了",拒绝外人进入。冯玉祥乐于帮助百姓。1939年,他在重庆买下一大户的房屋,即位于  相似文献   

14.
鲁南 《党史纵横》2007,(12):49-52
石友三和高树勋都是上世纪前半叶中国著名的军事人物,两人都曾是爱国将军冯玉祥的爱将,并长期在一起共事。但两人的性格与志向却有天壤之别,并因此最终走上了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早期共事石友三祖籍长春,生于1891年,因其为人奸诈、阴险且杀人不眨眼,人送外号"石阎王"。又因其为人反复无常,先投吴佩孚,  相似文献   

15.
正我们有个谚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得看是什么事。如果讨论怎么做皮鞋,一个臭皮匠赛一个诸葛亮。如果三个臭皮匠一块儿来起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臭皮匠越多,这个出师表就越不像。还有一种情况,三个臭皮匠杀死一个诸葛亮,完全可以啊。你怎么老当诸葛亮呢?你为什么享受  相似文献   

16.
王宇 《世纪桥》2016,(10):55-56
诸葛亮悲剧是《三国演义》中最突出最震撼人心的悲剧。诸葛亮为报刘备"三顾茅庐"之殊遇,先是受命于危难之际、后是倾力于风雨飘摇之中,最终未能实现兴复汉室、统一全国的毕生夙愿,终究不能逃脱悲剧结局。其悲剧产生的原因:首先是《隆中对》的战略构想不合理;其次是刘备集团的兵力部署存在失误;再次是刘备集团没有真正实现"人和";最后是《隆中对》在执行中的修改更不合理。诸葛亮悲剧,令人荡气回肠、感叹垂涕、千古遗憾!  相似文献   

17.
《党史纵览》2001,(2):53-54
冯玉祥将军为人正派、刚直不阿,从不愿意送礼博得他人的欢心。尽管如此,冯将军却有两次“送礼”的趣闻。 一次是在吴佩孚五十大寿时,冯玉祥派手下人抬去了一个大酒坛,并书封皮一张。吴佩孚打开酒坛一看,竟是一坛清水,再看邢纸的文字,却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吴佩孚恼怒不已,生日时的兴致一扫而光。 另一次是1928年,当时冯玉祥在南京政府任军政部  相似文献   

18.
"挥泪斩马谡"是我国历史上三国时代的一个著名典故。当时,西蜀诸葛亮与北魏司马懿率领两国军队进行激战,而地处甘肃省庄浪县一个叫街亭的重要据点的得失成为胜负的关键。西蜀大将马谡自告奋勇带兵去把守街亭,诸葛亮心中虽然有些担心,但是,马谡表示愿立军令状,若失败就处死全家,诸葛亮才勉强同意他出兵,并指派王平将军随行,还交代在安置完营寨后必须立刻回报,有事情一  相似文献   

19.
<正>诸葛亮——"诫子书"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46岁才得子诸葛瞻。他很喜欢这个儿子,希望儿子将来成为国家栋梁。诸葛亮有两个姐姐,二姐所生子叫庞涣,深得诸葛亮喜爱。诸葛亮常年征战,  相似文献   

20.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他又是中共北方区执委会书记。他曾与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多次会晤,共商救国救民大计,并多次做冯玉祥的思想工作,终于使冯玉祥转向革命,后来他举起了抗日反蒋大旗。 1925年2月底,李大钊在徐谦的陪同下,乘火车来到塞外山城张家口。受到时任西北边防督办冯玉祥的热情欢迎和亲切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