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原文】君子之度己则以绳,接人则用泄。度己以绳,故足以为天下法则矣。接人用泄,故能宽容,因众以成天下之大事矣。故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夫是之谓兼术。《诗》曰:"徐方既同,天子之功",此之谓也。【译文】君子严于律己,好像用绳墨量木材,对待别人,就应该用引导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谭丁 《前线》2016,(4):79-79
正【引用】"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原文节选】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  相似文献   

3.
用人八忌     
宿希舜 《求贤》2008,(5):19-19
常言道:任人唯贤,唯贤是举。但何为贤?《新华词典》云:“贤者,有德行的,有才能的”。由此可见,贤的含义有两层。其一,德才兼备;其二,德居才之先。正因为“贤”有这两层含义,所以,笔者以为选任领导干部有八忌,以免走入误区。  相似文献   

4.
荐贤者贤     
举荐人才是各级领导干部和组织人事部门的一项经常性工作,通过察看被举荐的人才、德才情况,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举荐者的察人、识人水平,古人简谓之:荐贤者贤。细细品味,颇有道理。 荐贤者贤,贤在知人。古人云:知人,圣人所难。特别是一些很有才能的人才,在未被举荐之前,身上可能还存在着不少的毛病、缺点,举荐者若没有超人的识才水平,就很有可能埋没人才。管仲少有大志,精通治国之术,苦于英雄不得志,迭遭磨难,在言谈举止中曾给人以“贪、愚、不肖、怯、无耻”的印象,鲍叔牙没有被这些表面现象所迷惑:管仲和他合伙做生意,管仲每次都多拿一些红利,鲍叔牙不认为他贪婪,知道他太贫困了;管仲曾帮助鲍叔牙出谋划策,搞得二人越来越贫困,鲍叔牙不认为管仲愚笨,知道点子也有有利不利的时候;管仲曾三次入仕,次次都被国君赶走,鲍叔牙不认为他没有才能,只是没遇到明君;管仲参战三次,开小差三次,鲍叔牙不认为管仲怯战,知道他家中有老母亲需要照料;管仲事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王位,公于纠败,大臣召忽自杀,而管仲却甘愿做了一名囚徒,倍受屈辱,鲍叔牙知道他不以小节为羞唇,而耻于功名不被天下人所知。正因为鲍叔牙对管仲深为了解,所以他竭力向齐恒公举荐管仲,管仲由衷地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后人亦称赞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一位多年从事干部工作的老领导在谈到自己的体会时说:“荐贤者要自贤,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只有贤者才能真正做到识才,惜才、爱才、荐才。否则,你自己不是人才,不是贤者,又如何做到荐贤举能呢?”令人深有所悟:荐贤者贵自贤。每个干部工作者都应该扪心自问:“自己是个人才吗h自己是个贤者吗?”荐贤者应具备怎样的理想与品德,怎样的胸怀与情操,怎样的眼力与才能,怎样的胆量与卓识?唐代历史学家刘知几提出“史有三长”的理论,认为要成为一个历史学家,需要三方  相似文献   

6.
正【引用】"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2016年10月24日至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关于〈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说明》【原文节选】故欲举大功而难致而力者,大功不可几而举也;欲治其法而难变其故者,民乱不可几而治也。故治民无常,唯治为法。法与时转则治,法与世宜则有功。故民朴而禁之以名则治,世知维之以刑则从。时  相似文献   

7.
正【引用】"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原文节选】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然而学者有无思无虑而得者,何也?曰:以无思无虑而得者,乃所以深思而得之也。以无思无虑为不思而自以为得者,未之有也。——(宋)程颢、程颐《河  相似文献   

8.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三五”规划纲要,都把推进城乡协调发展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十三五”规划纲要还提到当下一个很热的词:“新乡贤文化”。乡贤者,乡野贤良之士也。在封建社会,乡贤多为荣归故里的官员。而今,社会赋予“新乡贤”更深层次的含义。一般而言,有德行、有才能、有声望,成长于乡土,奉献于乡里,在乡民邻里间威望高、口碑好的人,都可谓之新乡贤。  相似文献   

9.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讲话出处】2013年5月2日,习近平同志在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本科团支部的回信中写道:"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出处】出自《唐宋八大家文集欧阳修·居  相似文献   

10.
《前线》2014,(6)
<正>【原文节选】帝曰:"来,禹!降水儆予,成允成功,惟汝贤。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不自满假,惟汝贤。"——《尚书·大禹谟》"王曰:呜呼!凡我有官君子,钦乃攸司……怠忽荒政……戒尔卿士,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尚书·周官》【原文释义】舜说:"来,禹!洪水危急时,你履行诺言,完成治水,只有你最贤能;勤劳于国,节俭于家,为人不自满自大,只有你最贤能。"  相似文献   

11.
居安思危     
申洁 《前线》2016,(1):86-87
正【引用】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在新疆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等文中引用【原文节选】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起而强为之,则天下狃1于治平之安,而不吾信。唯仁人君子豪杰之士,为能出身为天下犯大难,以求成大功。此固非勉强期月之间,而苟以求名者之所能也。——《晁错论》  相似文献   

12.
小窗幽记     
正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译文】使人当面称赞你,不如让别人背后不诋毁你;使人在初识时欢喜与你结交,不如让人和你久处而不生厌。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勿过高,当原其可从。【译文】攻击别人过错的时候不要过于严苛,要考虑他是否承受得了;教导别人从善切莫要求太高,要体谅他能否跟得上。  相似文献   

13.
战国七雄中,秦最强,这是人所熟知的。其实,这是后来的事。战国初期,论强,还要数魏。有人说,魏之强,是由于实行了李悝的改革。这话颇有些道理。李悝尽地力之教;行平籴之法,撰次诸国法,著《法经》六章。这些改革,为魏的首强地位奠定了基础。不过,“人以群分”,当时魏之贤者,显然不只李悝一人。首先,李悝之能行改革,要有魏国之君魏文侯的信用和支持。“周衰,世主无如魏文侯之贤者。”(《战国策·魏一》鲍彪注)文侯之贤,在于能尊贤用能。文侯先后任用魏成、翟璜、李悝为相。魏成向他推荐了卜子夏、段  相似文献   

14.
正【引用】"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原文节选】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今学者旷废隳惰,玩岁愒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昔人有言,使为善而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之,如此而不为善可也;为善  相似文献   

15.
领导者是群众的带头人,不仅要在工作、事业上出类拔萃,而且应该在如何做人上成为部下的楷模。领导者的做人之道很重要,较之领导艺术、管理才能、专业知识等方面,往往对下属有着更直接、更显著的影响。私心重、好虚荣者,其下属就可能多有谄媚、溜须拍马之徒;办事不公,好弄权术者,其部下就可能出现进谗言、陷忠良之贼。而象包公那样为人清正、为官廉洁奉公者,则自然上梁正、下梁也正。所以古人有训:“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相似文献   

16.
《前线》2014,(6)
<正>【原文节选】"余斋曰:清澹者,崇德之基也。忧勤者,建业之本也。古来无富贵之圣贤,无宴逸之豪杰。""余斋曰:"忍饥寒以厉操难,不匮衣食而无苟得易,故节勤者,养廉尚志之一助。"——徐祯稷《耻言》【原文释义】徐祯稷说:"清静淡泊,是崇高德行之基础。忧虑勤劳,是建立功业之根本。自古从无大富大贵之圣贤,亦无宴饮逸乐之豪杰。"又说:"忍受饥寒以砥砺情操难,衣食无忧而不苟取者易。所以,节俭勤勉,是培养清廉、崇尚气节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7.
正【引用】"为学之道,必本于思。"——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原文节选】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故《书》曰"思曰睿,睿作圣。"思所以睿,睿所以圣也。——(宋)晁說之《晁氏客語》【原文释义】学习的最要紧处,在于思考。思考就会有收获,不思考则一无所得。所以《尚书·洪范》中说:"思考就  相似文献   

18.
尚贤者,政之本也。墨子认为,尊崇贤才,是治国为政的根本。主张统治者要打破血统界限,在社会各个阶层中选拔有真才实学之人。西汉大儒刘向说:“国不务大而务得民心,佐不务多而务得贤傻。”苏轼则说得更为深刻:“贤者,民之所以生也,而蔽之,是绝民也。”尚贤,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思想精髓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9.
高斌 《前线》2016,(12)
正【引用】"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原文节选】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坚与赤,性之有也。性也者,所受于天也,非择取而为之也。豪士之自好者,其不可漫以污也,亦犹此也。——《吕氏春秋·诚廉》  相似文献   

20.
正【引用】"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2014年10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原文节选】"……人不易物,惟德其物!德盛不狎侮。狎侮君子,罔以尽人心;狎侮小人,罔以尽其力。不役耳目,百度惟贞。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志以道宁,言以道接。不作无益害有益,功乃成;不贵异物贱用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