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正>"四个转变"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的转变从人口小省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的转变丛研究地方发展战略向融入国家战略的转变从农牧民单一的种植、养殖、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的转变"四个扎扎实实"扎扎实实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扎扎实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扎扎实实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  相似文献   

2.
十个热词     
正1.四个转变2016年12月19日,王国生在省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上正式提出,要在认识省情和谋划发展上,努力实现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的转变,从人口小省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的转变,从研究地方发展战略向融入国家战略的转变,从农牧民单一的种植、养殖、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的转变。2."畅通西宁"工程主要是从城市道路"外环内网"建设,公交都市创建、静态交通建设、智  相似文献   

3.
<正>青海省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提出,努力用"四个转变"新思路推动"四个扎扎实实"落地生根。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的转变;从人口小省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的转变;从研究地方发展战略向融入国家战略的转变;从农牧民单一的种植、养殖、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的转变。西宁作为全省加快推进"四个转变"、奋力建设新青海的前沿阵地和重要窗口,必须努力践行"四个转变",从而让西宁有一个全新的定位,让西宁成为发展的先行城市、重点城市。  相似文献   

4.
正编者按:连日来,省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精神在全省干部群众中持续引发热议。大家一致认为,全会深刻分析了我省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阐明了青海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和蕴含的机遇,要求在谋划工作中,既要站在青海看青海,又要跳出青海看青海,还要面向未来看青海,各项工作围绕"四个扎扎实实"来部署、来推进、来检验,努力推进青海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的转变,从人口小省向民族团结进步大省的转变,从研究地方发展战略向融入国家战略的转变,从农牧民单一的种植、养殖、生态看护向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的转变。全会提出的一系列治青理政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特别是"四个转变"的  相似文献   

5.
王华平 《当代贵州》2005,(23):30-31
坚持生态立省战略,推动生态立省实施,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是创新发展模式、转变增长方式的切入点,关系到我省“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实现, 关系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6.
怀柔区作为首都的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文化科技高端产业新区,正在逐步从首都的远郊区向服务国家的对外交往新区转变;从传统产业为主向创新驱动的文化科技高端产业新区转变;从生态涵养发展区向宜居宜业的绿色生态新区转变,肩负着打造首都经济发展新的战略高地和带动北部生态涵养发展区科学发展的历史重任。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好、贯彻好十八大精神,是我们实现好这“三个转变”的核心动力。  相似文献   

7.
怀柔区作为首都的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文化科技高端产业新区,正在逐步从首都的远郊区向服务国家的对外交往新区转变;从传统产业为主向创新驱动的文化科技高端产业新区转变;从生态涵养发展区向宜居宜业的绿色生态新区转变,肩负着打造首都经济发展新的战略高地和带动北部生态涵养发展区科学发展的历史重任。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好、贯彻好十八大精神,是我们实现好这"三个转变"的核心动力。一是坚持把建设文化科技  相似文献   

8.
<正>省委提出的"四个转变"发展思路,是中央精神具体化、青海化、实践化的实际举措。化隆县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青海时提出的"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以省委"四个转变"发展思路精准导航,引领化隆县各项事业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一、做好生态文,走好绿色路从经济小省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的转变,核心是以生态文明建设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规划和实  相似文献   

9.
正翻开青海省西宁南北山28年的绿化史,有一种精神,不仅为西宁南北山绿化提供着价值引领,更为绿色发展、攻坚克难镌刻着时代注脚和力量源泉。站在南北山绿化取得显著成效并正迈向新阶段的全新起点上,青海立足"向生态大省、生态强省转变"的定位,正在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奋斗》2017,(13)
正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以"一条新路子、两个全面、三长三短、四个坚持、五个要发展、两座金山银山和三个坚决"为主线,构建了"实现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资源大省向经济大省转变,建设工业强省、畜牧强省、边疆文化大省、冰雪经济强省"发展蓝图,对我省未来发展意义重大。我们一定要把省党代会精神领会好、贯彻好、落实  相似文献   

11.
孟祥全 《奋斗》2014,(9):32-32
我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对创新水利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加强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鹤岗市水务局依据中央《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精神,紧紧围绕省"五大规划"和市"8528"总体发展战略,以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为契机,始终坚持以改革强动力、增活力、壮实力,科学谋划,真抓实干,初步实现了水利由侧重“三农”向工农并举、城市与农村兼顾、利用与开发保护并重的转变,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形成了“人水和谐”的发展新格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利保障。  相似文献   

12.
《求是》2010,(20)
<正>随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迎来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进科学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全面推进东营区向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转变成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3.
杨舰 《当代贵州》2011,(33):63-63
11月22日.全省烟草产业发展大会在贵阳召开。省委副书记、省长赵克志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加快烟草产业发展,事关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贵州烟草产业发展的关键是“贵烟”品牌的突破,要抢抓机遇、弯道超越,加快调整产品结构,做强做精“贵烟”品牌,努力实现由烟草大省向烟草强省转变,为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4.
费继东 《当代贵州》2016,(32):32-33
正不同于传统产业,生态产业将生产、流通、消费、回收、环境保护及能力建设纵向结合,将不同行业的生产工艺横向耦合,将生产基地与周边环境纳入整个生态系统统一管理,谋求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有害废弃物向系统外的零排放。大生态理念,就是从思想上正确认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从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并重,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从花钱保护生态转变为在生态产业的发展中挖掘金山银山。大生态理念是要牢固树立保护环境、优化经济结构的意识,将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5.
为扎实推进"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四川",我们提出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跨越、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跨越、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战略构想.这"四个跨越"不是凭空的臆造或理想化的口号,而是着眼长远发展,深刻认识省情,以饱满的政治热情、严肃的科学态度提出的战略构想,体现了科学求实、奋发有为的精神和要求,我们坚信,经过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是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从我国发展背景、四川工业化阶段、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四川工业结构和资源特点、已启动和落实的大型项目来看,四川具备从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跨越的基础和条件。四川工业跨越发展,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增长质量,降低消耗,优化结构,做强龙头和集群,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集中力量打造五大基地。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四川工业要实现量和质的超常提升,一定要与中央企业联手推进资源转化战略,要发挥国防科技工业优势,军民结合共同跨越。  相似文献   

17.
下一个30年,河南的目标显然是要实现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飞跃。为此,一是要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转变;二是要实现由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的转变;三是要做大做强服务业;四是要实现由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本强省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正>贵州人格外懂绿、小心护绿、利用好绿,凝聚共识推动绿色发展,奏响大生态时代的"贵州好声音"。完成退耕还林477.4万亩,治理石漠化1000平方公里;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6.6%;推出大生态产业工程包,创建一批绿色园区和绿色企业……五年来,从名扬天下的"山地公园省"到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绿色早已成为多彩贵州"调色"中最重要的底色。贵州知绿、护绿,更懂绿。4月16日,在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贵州正式将"大生态"列为继大扶贫、大数据之后的第三大战略行动。这是贵州践行五大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选  相似文献   

19.
《奋斗》2016,(1)
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发挥其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作为"十三五"时期的关键任务,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正在由原来加快发展速度和规模向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转变,转变的基础动力是创新。黑龙江是农业大省,要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转变,就必须要通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为  相似文献   

20.
正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贵州正确处理好生态保护和发展的关系,生态环境从明显改善向持续改善转变,城市环境改善向城乡环境改善转变,绿色发展向绿色低碳推进,用实际行动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写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