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课题,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谐发展必须要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以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融合的可能性与必然性为出发点,结合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性与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具体价值体现,以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对优秀传统文化有效利用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能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一种适合于中国的语言范式、补偿性思想资源和精神内涵。通过推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达优势和精神优势,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创新,有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3.
党的二十大报告认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必须做到“两个结合”,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其中,作为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十个概念和范畴,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将这十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概念和范畴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涵贯性、融通性、契合性作一些探讨,以便于进一步理解和把握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创新成果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  相似文献   

4.
张晓玲 《前沿》2010,(18):161-163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既是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提升和改造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也是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和智慧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在这一连续的互动过程中,受文化的地域性和时代性差异、中国传统文化的“双重性”以及各种片面文化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二者的深度结合面临诸多困境。探析并厘清此类问题,对于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根基,构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风貌和文化性格。不同背景下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具有独特的表征,同时也存在许多会通点,辩证思维方面就有许多重叠的共识。以辩证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融合研究的突破口,旨在寻找二者的相通之处,进而探索实现二者融合的途径以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辩证法体系。  相似文献   

6.
从上世纪末的零星介绍到五四运动前后的广泛传播,从共产党人的思想旗帜到推翻旧世界的“武器的批判”,从新型社会制度的建立到当代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已走过了一个世纪的历程。从文化传播的角度讲,马克思主义一进入中国,也就开始了其中国化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体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幸运和骄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功能贯通古今、影响中外,是整个人类的至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我们庄严崇高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8.
对包括传统哲学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实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然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似乎成了令人困惑的问题。因此,要破解这一问题就必须努力发掘和传播中国传统哲学,并通过改造和创新,使其更好地为今天的治国理政服务。  相似文献   

9.
《传承》2016,(9)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和精华,蕴含着丰富的大学生养成教育资源。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养成教育中,需要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管理、教学活动、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共同搭建养成教育平台,提高大学生养成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我国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0.
清末民初,西学东渐的盛行促使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为广大国人所接受,是因其与中国文化有很多契合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离不开其与中国文化的日渐靠拢和融合,中国文化的本位性日益凸显,渐成趋势。以中国文化为本位,吸纳马克思主义和西方文化的合理因素,形成既保留中国文化基因又适合现代社会的新型文化,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立意深远、内涵丰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政治宣言书,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总动员令,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总蓝图。一、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辩证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势必要与中国传统文化相遇,这就涉及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首先要弄清楚两者为什么必须融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并非是对立存在的,两者之间也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变革中国社会,才能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果;只有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才能在中国取得胜利。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具有历史的必然性、理论的必然性与实践的必然性,两者的融合是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革命性诉求与选择,既符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共同要求,同时也肩负着当代中国文化理论的民族复兴使命。  相似文献   

13.
<正>马克思主义既属于执政党的意识形态,亦属于学科学术思想之显学,与本土的中国文化传统之比较、互释一直都存在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生根和发展,离不开中国固有文化土壤,同时也推进了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不过,这两者的融汇由于实际问题的困扰和急迫,还远远没有达到深入的地步;尽管马克思主义的引入确实带来了20世纪中国社会进程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渗透进本土文化土壤、凝结到血液之中仍需时日。我们认为,二者还处在初级交互的"格义"阶段。  相似文献   

14.
《传承》2015,(12)
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同当前中国实际创新良性互动的结合点,也是其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一个全新契合点。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影响关系及其相互结合的契合点、途径等问题是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应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从交流、融合、发展三个环节探索两者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薛虹 《前沿》2006,(8):64-66
大学生是青年中思想最为活跃的群体,是党和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道德水准。本文就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逐一展开分析,阐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强大生命力及对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作用。指出对大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对我国革命与建设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我们在继承的同时,也要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探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生相成关系时,应正确看待两者双向互动的关系。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不断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丰富文化内涵,使其具备中国元素和特点,从而更加符合我国当代发展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17.
<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代化存在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时代化就是密切结合时代特征,不断吸收新时代内容,使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紧跟时代步伐,能够回答时代问题,引领时代潮流,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18.
吉平 《前沿》1996,(Z1)
教育发展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哲学思考吉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主要是指,科学技术因素渗透到生产力的人和物的要素中。其中最主要的是把科学技术渗透到人的要素中。因此,发展生产力的实质就是提高人的科学素质,提高人的科学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教育。教育的...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社会文化对于中国而言是中西结合的社会文化成果的运用,它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领土上的重要实践,具有推动整个社会和历史进步的作用,马克思主义社会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是集融合于一身的全方位的立体式的发展,在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五千年历史的传统文化的精髓的同时,也响应了改革开放的大潮,结合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真理性的主义文化,建立了符合中国时代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马克思主义社会文化,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又将时代因素导入文化之中,形成了一种能够为中国发展提供推动力的马克思主义社会文化,这是一种理论和实践结合的产物,也是我们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中必然要不断认识和落实的文化系统。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同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要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二者相互作用、互相影响,共同推进了我国文化思想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