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发现,医改后医务人员部分工作满意度指标在职业、职称、科室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医改前后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都不高,但医务人员医改后部分工作满意度指标较医改前有显著提升,其中薪酬水平满意度的提升最为明显;医务人员对医改内容越了解,其医改后工作环境、医患关系满意度越高,而医改后薪酬水平满意度越低;对医改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或服务质量越认同,则其医改后大部分工作满意度指标水平越高。因此,医改应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不仅要引导医务人员全面准确了解医改政策内容,而且要不断提升他们对医改成果的主观认同与改革自信。  相似文献   

2.
<正>在医改过程中,医务人员是真正的主力军和执行者。关注医务人员、吸引医务人员参与医改——这是我们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是推进医改走向成功所必须高度重视的。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进行,国家和北京市近年来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相关政策。作为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医疗改革的亲历者和主力军,全国超过500万、全市近30万医务人员的工作在受到医改政策影响的同时,他们对医改政策的参与、认识和理解也是医改成败的关键因素。针对北京市医务人员对于医改政策了解和参与的实际情况,农工党北  相似文献   

3.
读者来信     
《小康》2017,(12)
<正>专家点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需体现优劳优得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上海市卫生发展研究中心首席顾问胡善联2017年初,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完善公立医院的收入分配和薪酬制度,不仅关系到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医改的成效"。  相似文献   

4.
“新医改不能让600万直接参与者缺席,应保障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在今年4月6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广大医务人员的这一期待得到了回应。《意见》不仅明确新一轮医改要“让医务人员受到鼓舞”,还传递出调动他们积极性的六大信号。  相似文献   

5.
《创造》2011,(8):58-59
医改的努力值得肯定。只有制度设计周密、配套措施合理的改革,才能既尊重和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又能让群众享受医改的实惠。  相似文献   

6.
<正>59.李玲:医改的核心是改革治理体系医改的核心是改革治理体系,要落实政府办医责任,协调好领导、保障、管理、监督等各方面的责任,整合医疗卫生各个子系统,把我们政治制度的优势发挥出来。这包括对医药卫生制度的整体设计、区域医疗资源的规划、医保资金的有效使用、对公立医院的合理投入,对医务人员的正确激励以及对公立医院运行的监管和药品人才保障,等等。目前,我国医疗卫生治理权限分割过大,超过16个部门有相关职能,但缺乏更  相似文献   

7.
<正>"要把综合医改作为推动民生建设上台阶的重要突破口",南京市主要领导对深化医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围绕深入推进医疗改革,合理配置优质医疗资源,进一步促进医患关系和谐等问题,南京市政协开展了一系列调研视察并召开主席会议,就全面深化医改与市卫生局、市人社局等部门进行专题协商。南京市是今年我省医改"先行先试"城市。在医改进入"深水区"的大背景下,市政协从年初开始,把"深化医改"列为政协履职  相似文献   

8.
对医改来说,已成为历史的2014公立医院改革,绕不开的"堡垒"年,被称为是"医改徘徊年"。医改如"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是新医改方同登山,过了初时的兴奋,进入了爬坡案确定的重点改革内容之一,公立医院上坎的艰难阶段。面对前路艰辛,2015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属于医改年,医改如何走出徘徊、稳步前行,成的"大头",公立医院改革得好不好,直为人们的关注。接关乎医改成败。作为医疗卫生服务终  相似文献   

9.
刘亮亮 《群众》2014,(11):52-53
<正>公立医院改革是医改的重点和难点,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关键环节。当前,公立医院改革已步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的综合性和复杂性进一步显现,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亟须解决。在此形势下,抓住我省被列为全国省级医改试点的重大机遇,突出问题导向,找准选好改革切入点,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具有江苏特点的改革路子,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实现率先突破,对于深化江苏医改、增进民生幸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必须遵循内在规律,分析内部矛盾,理顺主要关系,凝聚改革共识。公立医院改革的聚焦点集中表现为破解"贵、难、险"。人民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0.
互动平台     
<正>仅有挨批的勇气远远不够编辑同志:您好。近日,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参加全国政协农工党分组讨论时,坦率承认目前医疗系统内部在推动医改的积极性上存在不足。他鞭策医疗行业自身要努力,不能"总是提不出先导性的思想,总是处于被动配合的状态。"  相似文献   

11.
"医改要成功,必须获得600万医务人员的真心支持。"北京协和医院过敏反应科主任尹佳的观点在四年过后的今天仍然值得深思。但随着"新医改"进入第四个年头,我们也越来越明白:医务人员的真心支持并不仅仅意味着提高医生的工资。尹佳当时就说:"政府不可能完全补贴医院的亏损,因此应该允许医院用高端医疗服务挣的钱来补贴普通医疗服务的亏损。不要一味限制高端医疗,因为社会上  相似文献   

12.
国务院办公厅文件国办发[2013]1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是"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实现2020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重要基础。医改实施三年多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初步建立了基本药物制度,构建了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基层运行新机制。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医改成果,现就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3.
<正>医护人员薪酬制度是卫生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医改的重要环节,是调动医院员工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医护人员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由于所从事职业的特殊性,其总体薪酬水平应较大程度地高于社会平均水平。但是,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医务人员最不满意的是薪酬制度,在职别分类中医生对薪酬的满意度最低,不能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现行医务人员的薪酬制度表现为三个不合理:一是政府投入过少不合理。如在我们调查中,政府拨款占医师基本工资的10%~50%之间,有的市政府财政拨款发退休职工的工资都不够,医院只有靠创收来发工资。  相似文献   

14.
《同舟共进》2012,(7):3
中国医改关乎13亿人的切身利益,与全社会的和谐稳定休戚相关。新一轮医改自2009年拉开帷幕,至今已逾3年,在对上一轮"医改"进行反思和总结后,新医改成效如何一直是民众关注的话题,医疗问题也始终是当前民生问题的难点之一。自新医改方案公布以来,在基层医改和全民医保等保障制度改革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医疗机构改革并没有同步跟上,与民众的期望仍有相当距离。中国医改需要在若干试点之外寻求更新、更明确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小康》2016,(26)
正医改究竟改向何方?深圳罗湖"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并以此实现"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的目标"多年来,医改一直强调要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我认为,医改最根本的任务应该是让老百姓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深圳市罗湖区委书记贺海涛在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说。从2015年起,罗湖区开始全面推进由"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的公立医院改革。  相似文献   

16.
郑婷 《就业与保障》2007,(10):32-33
医疗卫生制度改革是当今中国经济社会改革中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首先从中国"医改之争"入手,讨论了当前中国医改攻坚和新医改方案雏形。其次通过对典型国际模式的比较,得出了若干对中国有益的借鉴。接着,对中国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及相关医疗保险法律政策的框架内容进行了讨论。在以上分析基础上,本文最后提出了对下一步中国医改相关法律政策构建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助力医改、提高群众医疗保障水平。他强调,深化医改要政府和市场"两手并用"。用改革的办法调动社会力量,发展商业健康保险,与基本医保形成合力,有助于提高群众医疗保障水平、满足多层次健康需求。生活中有很多的幸运和不幸。不幸的是,对于病魔的到来,我们总是防不胜防。庆幸的是,日臻完善的医保等  相似文献   

18.
<正> 医改伴随着新千年的曙光进入你我的生活1999年岁末,各种传媒热炒着新千年的阳光究竟会先照射到哪一个地方时,国内更多的公众却关注着日益逼近的医改问题,关注着“入世”和医改之间有何关系。流传在中国人嘴边的“医改”实际上是指两种改革——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前者主要解决看病费用由谁支付的问题,后  相似文献   

19.
正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是全社会关注的民生问题。2013年,市人大常委会高度关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开展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专题调研,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专项工作报告,以人大之力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调研医改"问诊"民生"大爷,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如何?"  相似文献   

20.
正2012年初,三明市拉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大幕。6年来,医改有条不紊进行着,三明市人大常委会及市人大代表集智聚力全力推动。财政投入机制建立了改革政府管理体制是医改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建立健全科学的财政投入机制尤为重要。针对代表们呼吁要加大医疗投入等意见,2013年11月三明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情况调研。调研发现,尽管三明已明确提出"公立医疗机构硬件投入靠政府",但因市、县经济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