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2006年,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明确提出了“十一五”期间要全面推进云南旅游“二次创业”,实现从旅游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的跨越,把云南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国际旅游胜地的目标。在推进旅游“二次创业”的进程中,围绕“优化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目标,云南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用大旅游的观念来统一思想认识,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关心、支持、参与旅游支柱产业建设;结合区域特点,推进旅游重大项目的开发建设,推出了一批国家公园、一批旅游精品景区、一批休闲度假设施、  相似文献   

2.
云南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特别是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提出要“优化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全面推进云南旅游二次创业,实现旅游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的跨越”的总体目标,在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历史进程中,省委书记白恩培曾对大理明确提出:“要争当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州、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旅游二次创业生力军、滇西城镇化进程领跑者”。  相似文献   

3.
旅游业是全球经济发展中规模最大、增势最强、前景最好的产业之一.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充分发挥云南的旅游资源优势,继续做大做强云南旅游业、建设旅游经济强省,对于促进云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此,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提出了优化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战略目标,为云南旅游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要把云南建设成为旅游经济强省和国际旅游胜地,必须争取国家支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借鉴国外发展旅游产业的经验,遵循旅游产业自身的发展规律,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旅游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构建有利于旅游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4.
当前,丽江旅游业已成为名扬海内外的旅游“热区”。站在新的起点上,丽江市提出:树立大旅游理念,实施大旅游战略,实现旅游精品与区域协作,从旅游目的地向集散地转变,建设川滇藏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经济圈的示范中心城市,实现丽江旅游业的“二次创业”。  相似文献   

5.
云南农垦波澜壮阔的一次创业,历时55年,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企业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云南农垦集团在全省6个州市设有分公司,共有企事业单位92户,总人口30万,在岗职工8.9万余人,拥有资产总额58.49亿元,土地面积320万亩,天然橡胶211.5万亩,茶园6万亩,果园近10万亩。经历55年的艰苦奋斗,创业开拓,在云南热带北缘高海拔非传统植胶区大面积植胶成功,建成了我国最好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云南农垦集团在为国家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形成了以“艰苦奋斗、勇于开拓、无私奉献、顾全大局”的农垦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如何以创业精神,打造和运用云南农垦企业文化,增强核心竞争力,对推动云南农垦的二次创业,具有重大的借鉴价值和深刻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重研究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垦区,全面推进垦二次创业,实现云南农垦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政府滇西北旅游现场办公会提出,在“十一五”期间,要实施可持续发展、名牌精品、大旅游开发三大战略,按照“做精大理、做大丽江、做优迪庆、开发怒江”的要求,全面提升滇西北地区旅游竞争力,把滇西北地区建成精品荟萃、精彩纷呈的中国一流、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精品旅游区、云南连接川藏的旅游集散中心,以此带动云南旅游产业二次创业,开创滇西北旅游发展的新局面。大理白族自治州按照省委、省政府“做精大理、提升旅游产品的品牌质量”,把大理建成“集历史观光、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胜地以及滇西北主要旅游目的地和客源集散地”的重大战略部署,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机制、体制和管理创新为动力,以加速建设演西中心城市和打造大基地为载体,以启动和建成一批大项目、形成一批大而强的企业为突破口。以开发精品景区(点)、打造旅游品牌为核心,加快推进二次创业,努力实现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创业教育,时代需要创业教育,借鉴美国斯坦福大学创业教育模式,创建我国高校在旅游行业“二次创业”中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模式,需要探析美国斯坦福大学创业教育给我国大学创业教育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从云南实际出发,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顺应国内外旅游业迅速发展的趋势。采取一系列措施.着力推动云南旅游业的发展,实现了云南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增长和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初步显示出支柱产业的发展雏形。云南旅游20多年的发展特点及趋势.可以概括为四个发展阶段、六大发展特点、面临四大机遇和挑战。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云南旅游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10.
“十一五”期间,云南旅游业要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应该突出外向型发展的战略定位,更高效地实现与国际大旅游市场的产业对接,从而按市场法则追求并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使旅游业成为名副其实的五大产业之一。为此,必须围绕“使云南旅游产业成为能真正支撑全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的战略目标,强化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以更加开放的新举措,突破固有的体制障碍和机制约束。从根本上提升云南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11.
旅游业是一门古老的行业,而在我省则是九十年代以后逐渐认识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近年来,云南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和经济增长点之一。旅游支柱产业的雏型已基本形成。云南旅游业作为全国开发较早,外向度较。  相似文献   

12.
建设新云南的概念 “新”是个与时俱进的概念,通常与“旧、老”相对,除了指时间“近”以外,还表示一种有异于旧质的状态和性质,使事物的性质改变得更好。新云南的“新”指的就是今后云南的发展比以前有根本性的改变,发展的状态和性质改变得更好。何谓新云南?随着认识的深入,我们已经有了越来越清晰的概念,这就是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幸福新云南。换句话说,我们把开放富裕文明幸福的云南叫做新云南。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幸福新云南的总体目标,“幸福云南”成为大会的一个主题词。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在云南省委九届一次全委会上的讲话也是紧紧围绕“全心全意为云南人民谋幸福”这一主旨展开的,明确指出:推动云南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全省各族群众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我们要深入领会,把增进全省各族群众福祉作为最终目的,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最终标准,把服务群众、改善民生作为最大责任,全心全意为云南人民谋幸福。  相似文献   

14.
云南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文化产业研究与发展进程是与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研究与发展进程同步的。早在1996年底。云南提出建设“民族文化:赶省”目标之后不久,1997年初,开始筹备“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第一次研讨会”。在开展研究并组织论文过程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机制创新,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就已经成为其中的重要议题。随着中央决策的进展和全国形势的发展,云南文化产业工作也步步深入。  相似文献   

15.
白恩培同志在省第七次党代会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实现云南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关键在科技,基础在教育,核心在人才。”这一论断是符合云南实际的,是实施“科教兴滇”战略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建设“绿色锌都、创业兰坪”是中共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委审时度势,针对兰坪发展机遇和挑战提出的战略举措,是对以高原情怀、大山品质为内涵的云南精神的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是兰坪搞活县域经济,谋求跨越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云南的奋斗目标,为云南的改革开放绘就了新的蓝图。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作为口岸涉外执法管理部门、国门经济卫士,与“开放云南”建设密切相关,应在“开放云南”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当今,检验检疫部门已被历史地推到了守好国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前沿,而做好云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也成了“开放云南”建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和边境地区外经贸发展的命运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8.
《海南人大》2006,(1):19-19
海南省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海南省旅游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会议认为,省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旅游业,认真贯彻“一省两地”的发展战略,旅游业取得较快发展。各级人民政府在开发和保护旅游资源、推动旅游市场开放、促进旅游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我省旅游市场秩序比较混乱。  相似文献   

19.
加快云南旅游业的发展.做大做强云南旅游产业.是云南省委、省政府发展云南经济的战略决策,也是业内人士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沈国琴 《理论前沿》2008,(20):34-35
我国转型期的家族企业,经过近30年的拼搏发展,实现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进入第二次创业阶段,但是进一步发展却面临着一个最大困难,即人才缺乏与流失问题,如何突破这一“瓶颈”制约,实现家族企业第二次创业成功,就成为家族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