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3 毫秒
1.
洪锦芯 《现代领导》2004,(10):34-34
组织工作要出生产力,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新型的人才观和为民的群众观,大力培养选拔政治上靠得住、发展上有本事、民心上有公论的干部。  相似文献   

2.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根本指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党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领导干部一定要解决好人生观这个根本问题,树立正确的群众观、政绩观和发展观,统筹兼顾,积极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们党的事业要兴旺发达,小康伟业得以实现,关键在于我们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发展观、政绩观、人才观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在践行“三个代表”中取得实效,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定了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向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指明了道路,也为人事工作的新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通过对十六大报告的学习,我们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找到了新形势下贫困地区人事人才工作的着力点。把转变观念作为突破口。人事人才观念的与时俱进,一是要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才观、管理理念;二是要树立与加入世贸、扩大开放相适应的人才战略观和社会发展观。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才观不局限于具备干部身份的…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召开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推进理论和工作创新,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新的科学发展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正确的政绩观之后,在全国第一次人才工作会上,又提出了新的科学人才观。这对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观念更新,对搞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结合重庆实际,我们在贯彻落实人才强市战略的实践中,要从三个方面更新观  相似文献   

6.
一、全面把握发展观与政绩观的关系,以正确的政绩观来保证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政绩观是领导干部履行职责的价值取向和态度。发展观和政绩观紧密相关,互为条件,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发展观是政绩观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指导思想。发展观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我们需要的政绩是解决发展更快更好问题的成果。按照科学发展观去指导发展,使经济社会发展得更好,这本身就是最大的政绩…  相似文献   

7.
胡小国 《政策》2004,(8):44-45
科学的发展观与正确的政绩观是密切相连的。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如果领导干部对“发展”的认识产生误区,就会把“发展是硬道理”片面理解为“增长是硬道理”,把“经济发展”简单化为“GDP增长”。如果用这种片面的发展观指导工作,必然导致片面的政绩观。能不能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衡量一名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  相似文献   

8.
2004年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总的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方针,继续紧紧抓住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  相似文献   

9.
王志明 《湖湘论坛》2004,17(6):55-57
以人为本的决策理念,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总纲,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的正确政绩观为核心,以正确政绩观要求的科学人才观为重要构成要件,以正确群众观为根基.系统掌握和运用"四观"指导决策,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组织、领导人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0.
在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中,新的发展观和政绩观有着重要的地位.发展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新的政绩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灵魂,以科学发展观为重要内容,以"权为民所用"为根本价值取向.把握新的发展观和政绩观要以正确理解GDP为线索,并据此对政府职能进行转变,对领导者职能加以调整.  相似文献   

11.
科学的人才观与发展观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基础。只有坚持科学的人才观、发展观,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成效,推动"三农"问题的解决,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的步伐。 一、树立靠人才支撑发展、靠人才增强影响力和凝聚力的观念,努力保持农村党员队伍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2.
当前,全国监狱工作呈现竞相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东部沿海省市利用区位优势领先发展,西部省份依靠政策支持启动发展,周边省份通过调整改革加快发展.面对逼人形势,安徽监狱工作如何发展,怎样加快发展?本文认为必须从解决最根本的问题入手,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尤其是要从解决最关键的环节入手,全面树立科学的理念和正确的观念.一是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二是要树立辩证客观的形势观;三是要树立办实事、务实效、求实绩的政绩观;四是要树立以人为本、不拘一格的人才观;五是要树立立党为公、无私无畏的权力观.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结合国内外的实践经验 ,探索坚持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的配套点 ,和科学的人才观的结合点 ,和正确的群众观的契合点 ,和科学的生态环境观的双赢点。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管廷莲 《求索》2010,(10):72-74
关于对"人才"的论述,古今中外有诸多不同的观点。从古希腊学的"天才神授"观,到中国古代的遗传禀赋决定观、教育观,再到现代的人才学观及人力资源观。"人才"的理论形态得以不断完善。2003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科学人才观"概念是人力资源观的表现形式。201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布,并进一步提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明确了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思想。科学人才观的提出,不仅具有文化上的理论支撑,还有我党实践上的理论借鉴。它是党的人才观思想与时俱进的时代传承与理论创新。科学人才观对什么是人才、人才的地位如何、怎样用好人才等一系列问题做出了科学的回答,是知识经济时代,党和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行动指针。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指出:“真正的政绩应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应该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那么,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全面准确地把握政绩观的科学内涵。要用政治的观点看待政绩,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政绩观的灵魂和指南;要用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政绩,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创造政绩的重要内容;要用实践的观点看待政绩,把重实干、求实效作为实现政绩的重要途径;要用全面的观点看待政绩,把党和人民的要求作为评价政绩的重要尺度。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发展观决定着国家的发展方式、速度和质量,政绩观决定着领导干部的行为模式和成效。  相似文献   

16.
(20()4年1月)(报纸名称后面的数字是文章发表日期; 期刊名称后面的数字是期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经验 (李君如)人民日报2.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的升华 —论发展观、政绩观、人才观、群众观 (任仲平)人民日报1.12展现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博大内涵 一一读《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 (侯树栋)人民日报1.巧加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育 (王联斌陶明报卫琦)光明日报1.20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我国人才工作根本任务 ‘沈荣华)组织人事报129高举“一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 (社论)北京求是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加强和改进 意识形态工作 …  相似文献   

17.
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与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就难以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缺乏正确的政绩观,就难以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当前摆在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我们一定要从提高党  相似文献   

18.
《政策》2004,(6):59-60
袁占亭撰文指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必须用科学的发展观正确地衡量政绩,准确地判别政绩。这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和任命的“一府两院”干部的有效监督。使他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和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从而依法行政,公正司法,2005年下半年,我省呈.贡、富源、宜良、西山、楚雄、禄丰、腾冲、盈江等80余个县(市、区)人大常委会相继开展了述职评议,不少地方在实践中还进行了一些新的探索,取得了新的进展。如禄丰县,通过对12名述职评议对象进行德;  相似文献   

20.
张春生 《前进》2004,(5):17-18
锦涛同志指出:“真正的政绩应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政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应该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胡锦涛同志有关政绩的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是判断领导干部政绩观正确与否的重要标准。由此可见,正确的政绩观,必然是在正确的世界观和权力观指导下的政绩观,是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政绩观,是遵循科学规律、可持续发展的政绩观,是人民满意、群众公认的政绩观。一、加强修养是创造政绩的基本前提政绩观是领导干部在政绩问题上表现出来的世界观和权力观。“世界观是总开关”,对于政绩观具有决定性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