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分析,法律意识是一个“处于自身相互关系之中以及与环境相互关系中的要素的集合”——即法律意识的系统。简言之,法律意识系统即指由一系列不同层面的法律意识作为要素构成的、其间交互作用的并同其存在的外部环境发生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集合。因此,影响法律意识总体水平的有两个因素:其一,法律意识系统内部的相互作用和制约;其二,法律意识系统的环境对法律意识系统的作用和制约。关于法律意识本体的研究,学术界已有较为成熟的理论,而对于法律意识系统存在环境的认识却尚显不足。为了寻求法律意识系统的发展规律和提高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系统总体水平的有效途径,本文拟对法律意识系统的环境及其种类、特征、作用等作些探讨。一、法律意识系统的环境的概念环境(Environment)一般指某事物 周围一切因素的总和,它包括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影响或间接影响该事物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各种因素。法律意识系统的环境,是指在法律意识系统的边界处与法律意识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并发生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因素的总和;它基本上包括了自然因素,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以及其它人为因素等。它对法律意识系统产生巨大的作用力,影响着法律意识系统的存在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贾芫钧 《法制与社会》2010,(33):248-249
高校是各种意识形态信息的集散地,加强高校意识形态控制对把握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性至关重要。本文开拓了高校意识形态研究领域的新视野,从信息技术的角度出发研究高校意识形态的控制问题,将信息科学的有关理论应用于意识形态,从控制高校意识形态信息的方法来控制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3.
法律意识逐渐成为衡量国家全面实现法治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人们规范行为、维护权益的重要保障。本文系统梳理相关文献,回顾国内外有关"法律意识"的研究现状,对我国法律意识总体研究概况、主要研究结果和发展趋势作出综述。  相似文献   

4.
大众法律意识是十分复杂的,大众法律意识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大众的法律意识中,更多的是感性意识的内容,缺乏理性认识的成分。同时,大众法律意识与国家法律制度也存在着矛盾,大众法律意识中缺乏守法意识。对大众法律意识,我们要客观对待,要正视大众法律意识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引导,使大众法律意识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素质尤其是法律意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一方面,尽管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较改革开放初期已有较大的提高,但离法治社会的目标仍有较大的距离,特别是一些肩负组织、管理、决策职能的领导者的法律意识仍十分淡薄,“以言代法”、“以权代法”、“以情代法”的现象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另一方面,我国学界对法律意识的研究和探讨也有待进一步深入。有鉴于此,笔者不揣冒昧,拟对法律意识的主要内涵、法律意识成长的社会环境因素以及法律意识培育的途径作一个粗浅的分析,以求教于学界。  相似文献   

6.
段雪莲 《法制与社会》2011,(6):187-188,196
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实行了法治,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全民的法律意识。如果人们的法律意识淡薄,再好的法律和制度也会因为得不到遵守和执行而不起作用甚至形同虚设。因此,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是实现法治的重要条件。本文指出要使全民都知法、守法并树立起对法律的信仰,实现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向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的转变,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意识理论,是我们认识法律意识的本原问题以及法律意识与法、法律现象关系问题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经典意识思想既具有普遍意义,又具有特殊意义和时代价值。马克思主义经典意识理论,不仅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认识法律意识问题的哲学基础,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对于我们如何认识法律意识的本原、法律意识与社会存在、法律意识与法律现象、法律意识的作用等问题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关于法律意识与法的关系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法律意识与法的关系问题一向是法理学领域里的基本问题之一,它直接决定和影响着人们对于诸如法的概念、性质、根源、范畴、作用等法学基本理论问题的理解。本文拟就法律意识与法的关系的几个理论问题略述管见,以为引玉之砖。 一、法律意识是法产生的前提,还是法是法律意识产生的前提 众所周知,法作为阶级社会中社会关系的调整器,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但这种反映并不是直接的和自动的,而是要通过法律意识——更准确地说,是统治阶级的法律意识——的中介才能完成的。因此笔者认为,从发生上看,法律意识的形成是法的形成的前提条件,法的创制过程不可能脱离法律意识的作用。也有的学者提出:从产生上看,应当是先有法,后有法律意识。否则,法律意识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9.
契约是市场经济活动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手段,其作用也几乎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契约制度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契约观念则是现代法治观念和法律精神的一个集中体现。因而,在实际生活中,借助契约手段的广泛运用来不断牵动、培养和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不失为一条增强公民法律意识的有效途径。本文即对此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期寻求更多培养和增进公民现代法律意识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法律意识形态是以马克思恩格斯的法律思想为基础的,体现为马克思主义法学。马克思主义法律意识观的哲学基础是唯物论。法律意识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的,由现实存在所决定。同时,法律意识对社会存在也具有能动性。  相似文献   

11.
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其内容包括对法的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法律的评价和解释.对自己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对某种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关于法律现象的知识以及法制观念等。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法律意识.一般由法律心理、法律观念、法律理论、法律信仰等要素整合构建,其中.法律信仰是法律意识的最高层次.也是对社会成员进行法制教育的核心。法治理念是存在于人们意识之中、引导人们进行法治实践的相关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思想认识的总称。法治理念源于法律意识.又高于法律意识。提高法律意识是树立法治理念的根基。因此。要树立法治理念,必须提高全社会特别是执政党和政府官员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2.
信息观与教育研究结合,正成为当代教育研究的一种基本范式。在我国应用信息观研究教育存在着忽视二者结合的“基点”以及对教育信息的特殊性研究不足等问题。究其成因,一是信息科学自身的不完善;二是引进香农信息论时对其数学基础重视不够;三是存在“主知主义”教育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13.
问:请介绍一下《解释》的主要内容。答:《解释》共有十一条,主要规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明确了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等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二是规定了对明知是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犯罪所获取的数据、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犯罪  相似文献   

14.
论法与法律意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法与法律意识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是法存在与发展的基本矛盾之一。法律意识的本原是而且只能是法律现象。法律意识的独立性 ,既相对于法律现象 ,也相对于除法律现象之外的其它现实的社会关系。培养法律意识的目的 ,主要是依靠一种进步的与科学的法律意识作为指导 ,形成正确的法概念 ,制定出一套好的法律规范与原则 ,建立一套好的法律制度 ,保证法律在实际生活中得到最有效的执行与遵守 ,使法的作用得到最有效的发挥。  相似文献   

15.
加强科技强检,增加检察工作的科技含量,一直是检察改革工作的重要内容,而信息化建设则是“科技强检”的最重要内容。随着全国各地检察机关信息化建设的开展,局域网、数据通讯网等硬件设施的完备,信息化系统的开发和运行愈来愈成为检察机关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信息科学以信息学和信息技术为基础,同信息经济和信息社会学相联,涵盖组织学、管理学、系统科学等有关学科领域,对技术有极高的要求,必须达到对组织的深刻理解和对行为的合理组织,能够反映科学同人本融合的特点。建设一个高质量的信息化系统(检察业务及办公系统),需要研究…  相似文献   

16.
郭曦 《刑警与科技》2013,(Z2):222-225
<正>GIS技术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理论,科学管理和综合分析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以提供管理、决策等所需信息的技术系统。在这个不断涌动着全新概念和技术创新的时代,GIS在理论、方法、技术以及应用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也推动着监控平台的发展。采用先进的GIS技术建立视频监控平台,对提高整个监控系统快速反应、指挥调度能力,确保社会公共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法律意识”,是一个重要的法学术语,人们对它有不同解释。资产级级思想家把它解释成“心理的综合”、“合法感”、“法律感觉”等等,从而将它归结为人们非理性的心理现象,并认为它是不可思议的。如德国法学家耶林说:“法律意识和法律信念是为人民所不得而知的科学抽象”。苏联学者多将法律意识理解为法律观点的总和。如卡列娃认为:“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它是一定阶级的法律观点的总和,而在人民道义上和政治上一致的条件下则是全体人民法律观点的总和”。罗马什金认为,法律意识是:“传播于社会中的反映人们对现行法的态度的法律观点的总和”。我国法学界对法律意识的理解也不统一。有人说:“法律意识就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有人说,法律意识对于法(特别是现行法)和有关法律现象的观点和态度的总称”。也有人说: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律的思想和观点的总称”。还有人说,法律意识就是:“人们法律观点的统称。”上述观点虽然揭示了法律意识的基本属性,但是我们认为不准确,或者说不全面。其一:法律意识不限于法律观点。其二:用法律观点、法律思想、法律知识共同解释法律意识,外延重叠、层次不清。 什么是法律意识呢?我们认为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来理  相似文献   

18.
论高校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化人才一个重要素质就是具有健全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因此,培养高校学生形成健全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是一个急待研究的重要问题。结合目前高校普及法律常识的工作,我们在此对高校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作一些理论性的探讨。一、普法教育的直接目的是培养法律意识目前向高校学生普及法律常识的教育活动,归根结蒂就是要培养高校学生逐步形成健全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我们知道,高校学生只有建立起健全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才能真正  相似文献   

19.
国际互联网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在信息革命上的又一次飞跃。有人说,域名的产生是互联网的第三次革命。它已给传统的法律制度,尤其是知识产权法律体制带来了猛烈的冲击。同时也对网上商标以及商业标记,商誉,商业秘密  相似文献   

20.
普法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基础。法具有惩戒功能,同时也有着规范和引导功能,如果公民法律意识缺失,法律得不到有效的遵守,法律的功能与作用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就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条件。由于农村中长期积淀的乡土观念指导着农民的行为,当法治现代化向农村逐步推进时,一些传统伦理习俗与国家法律所推行的法律机制产生了碰撞和摩擦,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构建和谐法治社会的进程。本文旨在通过对农民法律意识历史与现实的反思,从中探寻提高农民法律意识的有效途径。一、农民法律意识的传统探微中国农村是典型的乡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