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我与乔木同志相识于 1974年,在后来的年月里曾多有来往。他年长我24岁,我心中一直视他为师长,他的博学、睿智、谦逊、平易近人,简朴的生活,尤其是他对理想的执著追求,令我十分敬佩。时间飞逝,转瞬乔木同志离开我们已经 8个年头了。往事萦怀,心绪难平。爱写此文,以抒怀念。 乔木邀我谈话 “九一三事件”后,小平同志出来工作,大张旗鼓地搞整顿,他让乔木同志出来主持国务院政策研究室的工作,并要他了解思想、文化界的情况,于是乔木要找一些同志谈话。萧卓能是我多年的朋友,“文革”中我们仍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那时我与卓…  相似文献   

2.
徐永军 《党的文献》2012,(4):122-124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曾有幸在胡乔木身边工作了一段时日。那时,乔木同志已经退居二线,但是他仍然学习不止、思考不息、笔耕不辍。学习、思考、写作是他每天必做的三件事。  相似文献   

3.
永远怀念胡乔木同志逄先知从我参加革命工作以来,对我直接影响最深、教诲最多的,有两个人,一个是田家英同志,一个是胡乔木同志。我是通过家英同志认识乔木同志的,那是1951年。当时我作为家英同志的助手参加《毛泽东选集》的编辑工作,开始与乔木同志有所接触,但...  相似文献   

4.
关于十七年——从乔木同志的两篇文章谈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乔木同志为《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胡绳主编)一书写的《题记》,恐怕是《胡乔木文集》中收录的发表时间最晚的一篇文章吧。文章给《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以很高的评价。我们曾经建议乔木同志把其中的一些话删去或者修改,他没有都接受,仍然保留的相当不少。我以为,应该将这些话看作是乔木同志对写出一部好的党史著作的期望。党史著作、近现代历史著作要达到乔木同志也是广大读者期望的高水平,还有待我们大家继续作认真的努力。  相似文献   

5.
胡绳:当今中国学术界一个重要学派的杰出代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不少同志都为当今中国学术界没有学派而扼腕叹息。自乔木同志1992年去世以后,我就在想,中国学术界究竟有没有学派?当时我正在参加《胡乔木回忆毛泽东》一书的工作。读了乔木同志的一些著述,回忆聆听乔木同志的一些讲话,已经产生了一些想法。 1995年初,我到中央党史研究室以后,在胡绳同志领导下,参与负责主持社会主义时期中共党史的研究和编撰工作,与胡绳同志又多了一些工作接触。这期间,在《胡绳文集(1979—1994)》出版之  相似文献   

6.
胡乔木同志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为纪念乔木同志逝世二周年而作朱佳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全会之前的中央工作会议,无论在党的还是在共和国的历史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掀开了党和共和国历史上崭新的一页,标志着新的历史时期的开始。胡乔木同志当时作为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7.
文萃苑     
《先锋队》1994,(8)
文萃苑"党内的第一枝笔"胡乔木在胡乔木同志去世一年,并在他诞辰82周年之际,逄先知在《党的文献》第3期撰文以致怀念,现简摘如下。小平同志对乔木同志有一个评价:"党内的第一枝笔"。的确,从40年代到60年代初,在我们党内,为中央起草文件,为党报撰写社论...  相似文献   

8.
《湘潮》1985,(3)
一九三九年秋,胡乔木同志从延安来湖南检查青年工作,到了我区的辰溪、怀化、安江等地。为了征集这一史料,我们走访了当时陪同乔木同志返邵阳(当时省委机关设在宝庆,今邵阳)的湘西工委青年部长白云同志(现名王铁铮,中央党校培训部副主任),并整理了《王铁铮同志谈胡乔木同志来湘西》的访问记录,于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十四日邮寄乔木同志审阅。乔木同志仔细审阅了这份走访记录,亲笔作了补充修改。并将修改稿附上亲笔信寄给王铁铮同志。王铁铮同志接到乔木同志亲笔信和修改稿后,又亲自到当时湘西工委组织部长丁务淳和省青委书记于刚等同志处进一步核对史实。然后,又亲自将他自己和丁、于等同志的回忆整理寄给我们,为我们搞清这一史实提供了翔实可靠的资料,更为我们树立了求实存真、立好立准史料的榜样。以下为胡乔木同志给王铁铮的信和王铁铮同志给我办的信的全文。  相似文献   

9.
乔木同志在负责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时,在审定《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一书时,都对“文化大革命”发表过许多重要的意见。这些见解的基本方面虽然已经吸收在上述文件和著作中了,有些是以文章、讲话的形式发表在《胡乔木文集》第二卷中,但是也还有大量珍贵的内容没有披露出来。本文只是就乔木同志对“文化大革命”的几个问题的论述作一些介绍,希望他留下的这些很有价值的思想遗产能够为广大党史工作者所了解,使我们在“文化大革命”历史的研究中得到教益。下面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我很高兴和大家见面。我昨天、今天都有会议。我感到我应该来看望大家。报上有关一波、乔木同志在你们会上讲话的报道,我都看了。乔木同志讲的党史工作要有真实性、科学性和战斗性,我很赞成。他们对党史工作所提出的要求,我都同意。今天这么多同志在座,可以说是“群贤云集”。有这么大一个班子、这么大一支队伍搞党史工作,是不容易的。这些年来你们做了不少工作,取得很多成绩。我的希望只是一个,就是刚才跟胡绳同志讲的,尽快把党史写出来。乔木同志也是这样希望的。我们党成立快70年了,至今还没有一部完整的比较好的党史,说不过去。党史教科书出了不少,恕我不客气地讲,大多数是你抄我、我抄你的,或者是材料堆积,没有什么特  相似文献   

11.
今天,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历史学家胡绳同志逝世一周年。我们深切地怀念着他。 1982年继乔木同志之后,胡绳同志担任中共  相似文献   

12.
热词     
《廉政瞭望》2011,(11):11-11
九成县级医院负债经营 今年是公立医院改革三年任务的最后一年,中国医院协会会长曹荣桂近日表示:全国90%的县级医院是负债经营,县级医院面临着人才队伍、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3.
胡乔木和胡耀邦同志都曾担任过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职务。在党的十二大上,乔木同志成为中央政治局委员、耀邦同志成为党的总书记。他们两个都很有才华,为人正直,民主作风好,两人又是几十年的老战友。但是,在讨论党的十二大报告的时候,有一次因为经济方面一个重要方针问题,他们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相似文献   

14.
三、“文化大革命”的教训 乔木同志认为,我们建国三十多年来(就当时起草《历史决议》的时限而言)的历史教训,最重要的是“文革”这一段,因此要注意着力研究,否则对社会主义如何建设就变成了一种空洞的议论。然而,这种研究是很不容易的。一般地说,这要与我们的感情发生矛盾。研究者难免要带有对这场巨大灾难的愤怒情绪。但是,愤怒出诗人,愤怒不出历史学家。我们不能象法国的著名作家雨果那样,尽管在他写的关于法国大革命的作品里充满了对拿破仑第三的仇恨,却并没有把那一段历史解释清楚。而马克思则不同,他以广阔的视野、深刻的观察和分析,写出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政变这部历史名著,对这段历史作了科学的解释。乔木同志认为,写“文化大革命”史甚至比写路易波拿巴政变记还难。但是我们要知难而进。  相似文献   

15.
论点选萃     
《学习时报》刊文指出,有的地方出现腐败大案要案,那里的领导却不许公开批评重建公开批评制度十六大报告提出并阐述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概念,这是我党理论上的一次重大创新。《学习时报》11月11日刊登龚育之的文章阐述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的关系,同时透露了鲜为人知的历史背景,现摘录如下。龚育之说,最初设计十二大报告,乔木主张并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分法,政冶民主属于精神文明范畴,这有它的道理,但是许多同志不习惯,不同意。尊重大家意见,最后另列了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题目,单独成为一部分。十二届六中全会讨论社会…  相似文献   

16.
最后一次会见外宾、最后一次手术、最后一次刮脸、生前的最后一句话……心脏监护仪上划出了一条直线,跳动了78年的心脏停止了。“恩来同志,你的愿望就要实现了。你安息吧!”大家听到这里都哭了。都知道这是大姐在同总理作最后诀别。  相似文献   

17.
当我闻讯彭塞同志在川医逝世时,我真不敢相信,然而事实又是无法改变的。以前,彭塞同志也住过医院,我还到医院去看望过他,这次住院的消息我是在他进院几天后知道的,当时,我就想及时去看望他,但又听办公室的同志说:彭老的病目前正在检查确诊,据说比较重,希望我们暂时不要去看望,以免影响他的休息和治疗。我想,那就只有等到彭老的病好一些,天气暖和时再去看望,可我没有等到这一天……彭塞同志是1983年到我们单位任领导的,这时他的年龄已60多岁了。从此,我才第一次认识和接触彭塞同志,并有幸在他的领导下从事中共四川地…  相似文献   

18.
历史要分析──谈《胡乔木文集》第二卷阐述的历史方法论刘大年胡乔木同志是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熟谙多门科学的社会科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时,他担任第一任院长。我和乔木的接触,开始于1949年夏天。几十年来。我一直在他的间接或直接领导下工作。1949...  相似文献   

19.
在北京北海公园西岸的绿荫庇掩之下,有一幢四层楼的建筑物,它就是三0五医院。这是所战备医院,建于中苏珍宝岛武装冲突以后,专为毛泽东等中央负责人修建的。1972年5月,周恩来被确诊患膀胱癌后,于1974年6月1日,被送进三0五医院住院治疗。自此以后,他再也没有迈出三0五医院,这里成为他生命历程的最后驿站。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和彭德怀何载也许真理在你那边1965年9月23日,毛主席约彭德怀谈话,要彭德怀同志去西南担任建设第三线副总指挥时,彭德怀当时提出:“我在庐山会议时曾做过三条保证,最后一条是今后工作不好做了,要劳动生产,自食其力。”毛主席说,也许真理在你那边。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